資源循環可利用 生態環境可承載 經濟發展可持續 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探索園區建設新路徑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近年來,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循環經濟建設,按照國務院批覆的《試驗區總體規劃》確定的發展目標和路徑,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把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作為基本前提,把深入轉換髮展動力、全面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作為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必由之路,深耕鹽湖等優勢資源開發,初步走出了一條資源循環可利用、生態環境可承載、經濟發展可持續的道路。

在瞄準產業高端,謀劃轉型升級的主題思路下,依靠自身力量,編制完成《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總體規劃中期自查評估報告》《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十三五”發展規劃》,按照州委的部署安排,迅速制定了《海西建設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區行動方案》和《海西“五個千”產業集群建設方案》,努力構建以鹽湖化工為核心的縱向延伸、橫向耦合的循環經濟產業體系,促進資源集約利用、產業集群發展、區域聯動開發,進一步明確了試驗區加快動能轉化,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區的新思路、新目標和新路徑。

深耕優勢資源,推動產業集聚發展。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圍繞鹽湖資源綜合開發,出臺了《進一步加快鹽湖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鹽湖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提出了“走出鉀、抓住鎂、發展鋰、整合鹼、平衡氯”的戰略佈局,著力培育形成以鉀、鈉、鎂、鋰、硼等資源梯級開發和以配套平衡氯氣、氯化氫氣體為輔的鹽湖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體系。根據不同鹽湖類型走向資源綜合利用的道路,產業鏈不斷開枝散葉,通過一次滷水開採,便可提取出鉀、鈉、鎂、鋰、硼、溴等多種資源,做到了資源的深耕細作,實現了鹽湖資源的梯級開發和綜合利用。試驗區改變了以往依靠要素投入和投資驅動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促進了資源開發向高端化、高新化、高值化的延伸。

在圍繞“千億元鋰、千億元新材料、千億元高原特色生物產業集群和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千萬噸原油儲備及油氣化工產業集群”的建設中,瞄準中東部產業轉移重點,針對性引進金屬鋰、鎂合金、石墨烯鋰電池、風機整機裝配、枸杞和中藥材加工等一批高新技術產業落地實施。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打造特色生物產業集群,將枸杞酵素、枸杞酒、藜麥等全營養食品精深加工產品推向市場,獲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未來,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將深入實施“五四戰略”,奮力推進“一優兩高”,以打造“五個千”產業集群為抓手,聚焦綠色低碳循環創新發展,實現從由低端要素型向創新驅動型、由粗短重型向高精新特型轉變,為青海省建設國家循環經濟發展先行區作出積極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