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街村發展模式好在什麼地方?

jh987654321



老驥1954


南街村走社會主義集體化道路是一條光明之路,幸福之路。

我見證過社會主義集體化道路。十九歲前,我是一名大隊幹部,親自帶領社員們大幹社會主義,1978年前,我所在大隊以大寨為榜樣,艱苦奮鬥,奮發圖強,硬是讓荒湖亂崗變成了米糧倉。全大隊2000多人口有吃有穿,公糧年年超額完成。田成方,林成網,旱澇保收。十個生產隊家家磚瓦房,機械化程度也較高。如果繼續走集體化道路,不會比南街村差。

可是分田單幹後,四十年來變化不大,有的生產隊面貌退到了解放初期的模樣。


龔金堂書法家


南街村當初和全國其他村一樣,總結他們的發展模式,就是有一個團結的黨支部領導班子,一個好書記,共產黨員共產主義信念比較強,頂住了分田單幹思潮的影響,堅持走以集體所有制下的改革開放,堅持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分配原則,並且,大膽的進行了,共產主義按需分配的試驗。

南街村,大寨村,華西村的發展模式是一樣的,都是堅持了正確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下,根據自己村的實際特點,進行了集體所有制條件下的改變開放,不是分光吃淨為目的的改革開放。

80年代初期,我村也和南街村一樣,依靠集體力量,進行了改革開放,如在大隊黨支部生產小隊的領導下,為了解決某些個別人,出勤不出力的現象,生產隊實行了小段包工責任制,極大的調動了社員的勞動積極性,把剩餘勞動力,轉到村辦企業上來,採取了以工養農的集體化體制,成為了全市,全省文明村,我們的老書記也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九十年代初,隨著分田單幹小農經濟利益的影響,再加上上級政府分田單幹體制的強制推行和老書記的去世,黨的領導班子弱化,走上了分田單幹的不歸之路,村集體經濟在原來收支平衡,並且,贏利的全題下,於2004年,欠債2千四百多萬,欠社員債3百40萬,從此再也沒有從前的那種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景象了。

我認為南街村的發展模式是好模式,也是成功的社會主義模式,致得肯定致得全國農村學習。








老頭156934080


中國農村改革,必須走規模化,機械化,科學化,才能高產。一戶,一頭牛,十畝地,老婆孩子熱炕頭。小農經濟,永遠沒有發展前途。走集體化,人多力量大,集人力,財力,才能搞大事業,南街村,華西村就是很好例孑。當時的農村改革,沒有根據各村實際情況,採取一刀切,使大多數農村一夜回到解放前。集體財產能分的分光,不能分的丟棄,大型農機,水利工程超低價賣掉,破壞掉。造成機械化,水利工程退出耕地,變成一家一戶小農耕種。造成農業發展慢,荒廢了部分農田。經過幾十年實驗,農村還得搞科學種田,機械化種田,集中地塊大面積耕種。這才是農村出路,農民出路,單幹永遠鬧不過集體。


樊永690


堅持毛澤東思想和堅持走集體化道路!

分田到戶之前,我們生產隊早已用上插秧機,70年代末生產隊買了29吋日立牌彩電供隊裡農民觀看,隊裡做了高腳的電視機箱,幾十張椅子,由專人管理,生產隊公共積累2萬多元。生產隊有託兒所,衛生員定期為每戶社員的糞坑滅蠅,為社員的灶邊水井放漂白粉消毒,有免費的常用藥……

不久後,先開始了合併生產隊為聯隊,把2萬多元積累交聯隊,到了82年83年吧,開始全面分田到戶,把隊裡的大水泥打穀場劃分為小塊,供各家各戶使用、諾大的水泥氨水池棄之不用、大小農機具日曬雨淋、小型水利年久失修、灌溉渠道有堵塞也有漏水、無害化糞池汙水橫溢、生活垃圾滿目都是、溝河水變黑髮臭、寸土寸金的良田有拋荒出現……沒幾年時間,一個好端端的農村美好景象變成一片狼藉!

為適應各家各戶脫粒,縣裡生產了一種小型脫粒機82一2型(82年第二次定型),動力是1.1千瓦小電動機,既輕便,價格也便宜,隊裡想買一臺,到聯隊拿支票,聯隊會計回倆字‘沒有’!2萬多元交給聯隊,一年多竟然沒有了……

後來我離開了農村,在縣農業機械供應公司工作,一次到國營農場開農業機械現場會,看日本插秧機和收割機操作表演,在看插秧機操作表演時,有人小聲說道:這是拿了我們的圖低改進後生產出來的吧。

可以說分田單幹前的農村是一片熱火朝天,欣欣向榮的景象,當時走的集體化道路是從建國初期走過彎路後不斷總結不斷完善不斷提高後選擇的康莊大道!包括一開始走過彎路,總共也只有二十幾年,即使當時還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完全可以在發展中不斷完善,如人的積極性的進一步提高、種植結構的調整、用集體力量開展多種經營、上繳公糧辦法和總量的調整……這些都可因地制宜無需傷筋動骨。在原來的基礎上再穩健地發展四十多年,如今的農村會呈現一派什麼美好景象?農業的機械化程度會上到什麼臺階?農民的生活和養老問題還會象今天那樣突出?……

這些都是本人親身經歷和有著切身體會的,並非那些未經世事的人聽信道聽途說後的歪曲理解。


手機用戶73763123391


又有人拿南街村的個例來以偏概全,宣揚重走老路,陰魂不散,居心何在。

包產到戶,最直接的好處,農民得了溫飽。農民們的生產積極性得到極大提高,真正實現了勞有所得,合理分配,生產效率的極大提高。最重大最積極的意義在於,八億農民由捆綁在土地上的農奴狀態,得以解脫,重獲自由,不亞於一場世界級的重大革命,從此八億農民迸發出的生產與建設熱情一發不可收,糧食大增產,鄉鎮企業,個私企業,遍地開花,國家蒸蒸日上,紅紅火火。

一切的一切,當感謝,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那一代領導人,思想解放,眼界開闊,順應歷史潮流,急人民所急,真正實現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人民應當銘記小平同志的豐功偉績。

更應感謝,歷屆政府,堅定執行了小平同志制定的百年國策。

包產到戶讓中華大地,重現生機,重興強國不是夢。

隨著生產力的大發展,分地單幹的缺點也暴露出來了,但是市場經濟自然會遴選出最合適生產關係模式來適應生產力的的發展,但決不是農奴式集體農莊老模式,無需有些人杞人憂天,自作多情地瞎指揮,市場經濟會自動解決這一切問題。這是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只要不去瞎指揮亂作為,中國的市場經濟模式可以解決這些疑難問題。

中華大地已經找到了正確的發展路徑,絕不可能再走回頭路,重吃二遍苦。相信成熟的中國共產黨會依照憲法堅持市場經濟的路徑,引領中國重新富強。


義信齋漢畫像藝術


南街村發展模式就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模式,走農業集體化道路,發展它,完善它,用這個先進的農業生產關係促過農村農業的生產力發展,充分調動農民的公有制思想覺悟,以南街村當做自己的家,我是主人,誰也不能分俺這個家,不是為私人而話,為集體而活,幹活是自覺的,不是被迫的。支部書記是家長,誰家的事都管,每個人沒有後顧之憂,衣食住行,上學看病養老都是南街村黨的領導實行民主集中制領導,沒有兩極分化。書記王洪彬說:我們實行“內方外園"的政治思想路線,內部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動搖,外部實行鄧小平改革開放理論不動搖。我覺得這個模式比先包產到戶好。那是非拐彎不行的道理,成了先私後公理論了,並不達符合當時國情村情,也不達符合黨的初心。


魯卡爾


南街村人走的是社會主義道路,以集體為中心,擴大集體力量,壯大南街邨人民的凝聚力,搞活南街邨人民的集體經濟,大辦村辦企業,增強了南街邨人民的幹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頭腦,八佰多戶,三千多口人,通過南街邨人民的努力走向共同富裕發展之路,是南街村人民以王宏斌為代表的上下努力的結果,是毛澤東時代的驕傲,是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南街村人民吃的、住的、醫病、孩子上學,都是南街邨人民的勞動果實,實現了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孩子們從幼兒園、小學、中學、高中、大學、到最髙等學院都是南街邨的,真正實現了共產主義,難道這些不只得推廣和學習嗎?我為毛澤東時代南街村人民拍手稱快!一個字“好”!👏👏👏



遠方星閃爍


鄧小平論述中國農村發展的“兩個飛躍”(第N次發)

 

鄧小平說:“中國社會主義農業的改革和發展,從長遠的觀點看,要有兩個飛躍。第一個飛躍,是廢除人民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這是一個很大的前進,要長期堅持不變。第二個飛躍,是適應科學種田和生產社會化的需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第355頁)1992年7月他在審閱十四大報告時又指出:“我講過,農業的改革和發展會有兩個飛躍,第一個飛躍是廢除人民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第二個飛躍就是發展集體經濟。社會主義經濟以公有制為主體,農業也一樣,最終要以公有制為主體。公有制不僅有國有企業那樣的全民所有制,農村集體所有制也屬於公有制範疇……要提高機械化程度,利用科學技術發展成果,一家一戶是做不到的。特別是高科技成果的應用,有的要超過村的界線,甚至超過區的界線。僅靠雙手勞動,僅是一家一戶的耕作,不向集體化集約化經濟發展,農業現代化的實現是不可能的。”(《鄧小平年譜》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7月版,第1349—1350頁)——轉引自徐俊忠“深刻領會習近平同志關於深化土地改革制度的重要論述”,紅旗文稿,2017年第15期,第21頁


連璧155616156


有很多腦殘之人總是拿4O年後今天吃飯說事,總是拿今天和4O年前作比較,今天只要有點成績就改革開放取得的,好像不單幹社會就不發展,正常人都明白只要是沒有戰爭、沒有大的自然災害國家總是要發展的,社會總是要進歩的,只是之前的發展不是靠賣房賣地賣地下礦產那是真正的發展,不是形式主義的發展,只要是有良心的人都眀拜,只是有的人從不講真話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