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20多億,沒拿一分利潤回香港,我們的青春都有棟“振萬樓”


投資20多億,沒拿一分利潤回香港,我們的青春都有棟“振萬樓”



“讀書時正是抗戰時候,所以我們也是在艱苦困難的環境裡頭長大的。我們國家、民族一定要強大,一定要自強不息。”

——呂振萬

投資20多億,沒拿一分利潤回香港,我們的青春都有棟“振萬樓”


我們的青春都有棟“振萬樓”

投資20多億,沒拿一分利潤回香港,我們的青春都有棟“振萬樓”


著名僑領呂振萬

四年前,2015年4月5日,福建傑出鄉賢、著名實業家、教育家、慈善家呂振萬在香港逝世,享年91歲。

在福建泉州的南安,有二位熱心教育公益的著名商界鉅子,故有“南呂北李”之說。“南呂”就是祖籍南安水頭的呂振萬,“北李”就是祖籍南安梅山的李光前,他是東南亞橡膠大王,生前是世界十大華人富商之一,也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慈善家;李光前熱心社會公益的一生,深受其岳父陳嘉庚先生的影響。

我們的青春都有棟“振萬樓”!在泉州市區、南安、永春等地,在廈門以及其他地方,都有很多以他名字命名的教學樓、醫院。他一生僅捐建的學校就近200所。除此之外,呂振萬先生還在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廈門一中、漳州一中、泉州培元中學等設立獎教獎學金。2000年12月19日,他被《福建日報》評為八閩四大傑出教育家之一。


投資20多億,沒拿一分利潤回香港,我們的青春都有棟“振萬樓”


梁披雲夫婦(右1、2)與梁靈光夫婦(左1、2)

“八閩四大傑出教育家”分別是陳寶琛、陳嘉庚、梁披雲、呂振萬。晚清大臣陳寶琛,他祖籍閩縣(今福州市)螺洲人,也是頗有名氣的末代帝師,謫居期間,陳寶琛在閩籍故里,銳意興學,為福建的新式教育作了許多貢獻。比如他首倡福建女子教育,著名作家謝冰心曾就讀於他創辦的福建女子師範學校(前身是“福建女子職業學堂”)。

陳嘉庚是近代史上具有深遠影響力的人物,他不僅是著名的愛國華僑領袖、企業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是廈門大學“校主”,與李光前翁婿二人聯手創辦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廈門大學。

梁披雲,祖籍福建永春,其胞弟就是原廣東省長梁靈光。梁披雲是詩人、書法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早在民國時期,他就致力於教育事業。梁披雲僑居澳門後,心繫祖國,畢生從事教育事業,他是華僑大學副董事長、黎明大學名譽校長。“

奮鬥便是生活”是他人生銘言,即便到了耄耄高齡,還風塵僕僕,奔波海內外,輾轉東南亞、美國等地,為發展中華教育事業而不懈努力。


投資20多億,沒拿一分利潤回香港,我們的青春都有棟“振萬樓”


水頭鎮南星中學舉行緬懷呂振萬先生活動

近日,水頭鎮南星中學舉行了緬懷呂振萬先生活動。在呂振萬生前,福建省人民政府先後多次對呂振萬先生的義舉進行表彰,授予他“福建省捐贈公益事業特別突出貢獻獎”金質獎章、獎匾和榮譽證書,並獲福建省人民政府於培元中學、南星中學立碑表彰。泉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他“泉州市華僑捐贈公益事業功勳獎”等表彰,南安市人民政府授予他“南安市榮譽市民”稱號。

他一生情繫桑梓,熱心教育,捐資國內公益事業累計達2億元人民幣,僅捐資家鄉南安的公益事業就近1.25億元人民幣,先後建立各類學校教學樓170多座,並協助美化校園環境。

藏在呂振萬心底的,是那份對他成長過土地的不捨,對家鄉永遠的眷戀,為支持現代化建設,他在祖國大陸投資超過20億港元,在福建創辦數十家“南”字號的現代化企業。其中,在南安官橋創辦的“南豐針織廠”,被時任省委書記項南譽為“閩南第一枝報春花”!投資額超20億港元,可對於利潤,呂振萬說:“我沒有拿一分錢回香港。”

水頭鎮的南星中學,是呂振萬先生規劃捐建的,如今,這座漂亮的花園式學校,充滿了簡歐風格的教學樓、涼亭、小橋。早年,呂振萬大學畢業後,曾在南星中學擔任過校長,故而對學校有著一份深厚的感情。


投資20多億,沒拿一分利潤回香港,我們的青春都有棟“振萬樓”


南星中學校園

教育是興國之本,呂振萬曾說,“看到東南亞的華僑,凡是受過教育的人,個個都發了財,沒受過教育的人就差點……可是我的學問、我的學術上的地位是永遠的,這個我是看得比較長遠一點。”

呂振萬曾親自為南星中學撰寫《辦好南星中學意見》的萬言書。裡面提及,“不要求人人都是狀元,都是優等生,學校辦學一定要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德育放在前面。”呂振萬還認為,辦教育應本著“有教育而有人心,有人心而有風俗”的宗旨澤被鄉民,使知識與文明、科學與理想、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在教化中得以全面灌輸。

南星中學主教學樓原先是預製板,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後來,南星中學校長陳宗輝向呂振萬反映後,他當即表示重建教學樓,呂氏家族先後二次投入資金重建,如今的教學樓有8級抗震能力。事實上,呂振萬發展教育及其他公益事業,並不僅是在南安家鄉。走到廈門一中的老校門口,映入眼簾的,就是一棟漂亮的“振萬教學樓”。

有些人捐資時,把錢捐出去了,就是沒有再回頭過問錢的使用情況。可呂振萬不一樣,他不單是把錢捐出去,還要關心捐資的錢有沒有落到實位,甚至還包括引進人才等。海都醫院,是他為家鄉水頭人民創立的一所一流的現代化醫院。當年,身在香港的呂振萬,百忙中常通過寫信、電話、傳真等方式,關心醫院的建設,甚至從醫院的管理理念到醫護人員的儀容儀表,都會一一過問關心。

1998年4月,呂振萬曾親筆為海都醫院寫過“三十二字”辦院原則:“按部就班、先易後難;順序漸進,量力而行;不急不躁,努力進取;不達目的,不肯罷休。”

投資20多億,沒拿一分利潤回香港,我們的青春都有棟“振萬樓”


一旦事業有成,定要效仿南通狀元公

投資20多億,沒拿一分利潤回香港,我們的青春都有棟“振萬樓”


2011年,福建領導赴港看望著名愛國港胞呂振萬(中)

呂振萬,又名呂辛,祖籍福建南安水頭樸裡。由他在家鄉捐建的南安水頭鎮海都醫院,有“呂辛樓”、“呂陳觀峰樓”等建築。其中,“呂辛”是他的另一個名字,而“呂陳觀峰”,就是呂振萬先生的太太。

呂振萬,出生於1924年2月19日,中學時代,曾就讀與泉州培元中學,這也是一所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的老校。1946年,呂振萬畢業於中國朝陽學院經濟系,中國朝陽學院就是今天中國人民大學的前身。

早在中學時,他就立下了實業救國志向,大學生涯,為他日後從商打下良好的基礎。呂振萬後來回憶說:“讀書時正是抗戰的時候,所以我們也是在艱苦困難的環境裡頭長大的。我們國家、民族一定要強大,一定要自強不息。但是要出力之前,我想一定得先有錢,才能支持國家發展。所以我就團結華僑、聯合華人資本,共同組織現代企業,這是我一向的想法,後來一直這樣做。

大學畢業後,呂振萬曾回家鄉稍作停留;1951年春,他赴香港、日本 、新加坡等地經商,邁出了經商的第一步。


投資20多億,沒拿一分利潤回香港,我們的青春都有棟“振萬樓”



南安水頭樸裡呂氏宗祠

呂振萬的老家,福建南安水頭鎮的樸兜,又稱樸鄉、樸兜,自古以來就是南安海都第一大社裡。樸裡,北臨瀛溪水,南納小崑崙(塔仔山),地緣濱海,地勢寬闊,地勢比較寬闊,也是本區域經濟較發達的地方。樸兜,大多數人姓呂,古來有“海都樸兜呂”之稱。

樸裡(樸兜)現存有三座大宗祠,即“使相家廟”(二甲祠堂)、“九甲祠堂”、與“恭懿侯家廟”(乙甲祠堂),分別奉祀理學名宦呂大奎之長子呂溫、次子呂和、三子呂正。

所謂“乙甲”、“二甲”、“九甲”,乃沿襲明朝的裡甲制。明時,一里十甲,一甲十一戶。呂氏宗祠,始建於南宋,明朝萬曆年間曾復建;據總督南京糧儲呂圖南記載:“摘蒔花卉,竹石嘯哦其間,經書木魚位置有序,騷人韻客,納子挾朋延接開襟,人人各適其意。”形容當時的家廟配有園林式附屬建築,遺憾的是,清初遷界時已被毀,祠堂裡的一切文物也蕩然無存。現存的建築,於咸豐十年曾大修一次,日後亦有翻建。

順帶一提,遷界,史上亦稱為遷界禁海,是康熙皇帝在清初針對割據東南沿海和臺灣地區的鄭成功勢力採取的堅壁清野的政策,沿海民眾內遷數十里,以阻沿海對鄭氏之接濟。

遷界,在今天的許多電視劇如《康熙王朝》等多是輕描淡寫,事實上其殘暴程度令人髮指,也造成不少負面影響。比如,遷界成為泉州港走向沒落的致命一擊;又比如,廈門的一些歷史出現了“斷裂”現象,不少人復界回鷺島,已不見自己的家廟祠堂,苦不堪言。


投資20多億,沒拿一分利潤回香港,我們的青春都有棟“振萬樓”


2017年11月,泰國前總理川·立派走訪樸裡呂氏宗祠

呂氏族人遷居樸裡,迄今已近千年。《呂氏族譜》記載,樸裡呂氏始祖競茂公於唐末自河南光州固始入閩,住晉江安海;北宋時,呂璹家族遷入樸兜,呂璹即樸兜呂氏的開基始祖。樸裡呂氏,歷史上人才輩出,其中最為優秀的,當數北宋時期的呂惠卿,南宋末年的呂大奎和呂正。

呂惠卿,北宋宰相,王安石變法中的二號人物,與王安石情同師徒。呂大奎,是著名的理學大師,少時曾在石井楊林書院讀書,受業於陳淳門人王昭復;他深得考亭淵源,世稱溫陵截派。呂大奎二十歲即登進士,初授潭州提舉司,累遷吏部侍郎兼崇政殿說書;後因其講南方方言,被派到福建興化軍(今福建莆田一帶)任知軍、漳州知府等職。宋元更迭之際,呂大奎堅持民族氣節,拒絕降元,終於被害。

呂大奎曾說:“寧為泉南鬼,不為北朝臣。

”呂正,是呂大奎的第三子,當宋端宗被元軍追逃至閩南,他在家鄉高舉義旗,募兵勤王,與元軍抗爭。樸裡的乙甲祠堂,稱為“恭懿侯家廟”,系因抗元的呂正被宋端宗封為恭懿侯之故。後來,與文天祥聯合抗元失敗後,呂正“潛蹤隱跡,恪守名節”。

千載而下,樸裡呂族宗支繁衍、人丁興旺、族裔遍佈海內外。宗祠裡有一副對聯:“曾輔國政添異彩,再創家楨譜新章。”樸裡呂族宗支後裔,著名的人物很多,比如泰國前總理呂基文(川·立派),他曾於2017年11月返鄉樸裡。又比如傑出的教育家、慈善家呂振萬等。


投資20多億,沒拿一分利潤回香港,我們的青春都有棟“振萬樓”


集美大學文學院呂振萬樓

呂振萬曾說:“我生長在祖國大陸,時刻記住自己是一箇中國人,我有個願望,一旦事業有成,定要效仿南通狀元公(張謇),一在家鄉捐資辦教育,二在祖國投資辦廠,以盡綿薄之力……我還會朝這條路走下去,捐資辦學、投資辦廠,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在香港,初涉商海的呂振萬認為,當時西方雖對新中國採取全面封鎖和禁運政策,但香港因特殊地理位置,肯定會很快發展。於是,他大膽辦工廠、建貨倉,並進入紡織業。也正是由於當初的前瞻性,日後,呂振萬的商業領域涉及工業、商業、房地產、貨倉、金融等多元化產業,曾出任香港建南財務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廈門聯誼總會永遠名譽會長。任香港安全貨倉有限公司(上市公司)主席兼常務董事、香港建南財務有限公司主席兼常務董事、香港蟠龍實業有限公司主席、香港閩信集團有限公司(上市公司)董事等職。

早在上世紀50年代,事業初步成功的呂振萬,就率先與內地建立商業聯繫,是當時為數不多的同內地有貿易關係的華商之一。當年,他通過多種途徑同內地進行貿易往來,大大緩解因西方封鎖而出現的物資匱乏局面。另外,他也是很早果斷投資日本的華商之一。另外,他還聯合其他華僑朋友,赴新加坡、印尼等地投資。


投資20多億,沒拿一分利潤回香港,我們的青春都有棟“振萬樓”


南益集團

“回家鄉投資!”40年前的豪言壯語,讓南益集團與改革開放的時代印記接軌。由呂振萬、熊家驊、林樹哲、徐偉福、楊連嘉等人於1980年創辦的南益集團,曾“閩南的第一枝報春花”、“五朵金花”、“蟠龍騰飛”、“編織技術世界一”等,寫入泉州的改革開放歷史。

1980年,呂振萬把他的“南益織造廠”和泉州籍港胞林樹哲、徐偉福、楊連嘉等合辦的“建興織造廠”合併,改組後成立了“南益織造”,由此開啟了香港南益集團的奮鬥歷程。1979年,他們首先在深圳、東莞建廠,系改革開放後首批進入內地的港資企業之一,主要從事來料加工業務。1981年4月,南益集團在呂振萬家鄉南安水頭,租賃縣二輕局屬下企業官橋鍋犁廠800多平方米的簡陋車間,創立南豐針織,邁開了在內地創業的第一步。

1985年,中外合資南豐紡織有限公司成立,一期投資70萬美元,徵用35畝土地擴建廠房,實現了從織片、縫挑、後整直到包裝出口的一條龍配套。到1990年4月,現代化的後整車間投入使用。短短十年間,南豐共生產毛衣77萬打,銷售30多個國家和地區,創匯530多萬美元,安置1700多名員工就業,促進了泉州僑鄉經濟的發展,也對福建的招商引資起到了積極的示範作用。原福建省委書記項南譽之為“

閩南的第一枝報春花”!


投資20多億,沒拿一分利潤回香港,我們的青春都有棟“振萬樓”


南益電腦針織車間

繼南豐之後,南益集團又相繼投入巨資,創辦了南華、南泉、南興、南晶四家“南”字號企業,與南豐被稱為南益的“五朵金花”。

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一個“多事之秋”;國內外環境風雲變幻,撲朔迷離。正當許多投資者茫然無措、裹足不前,呂振萬等南益集團決策者,敢於面對彌天風雨,1990年9月8日,在第四屆廈門9.8投資洽談會上,與泉州、南安兩級政府簽訂了總投資6億港元的南安水頭鎮蟠龍成片工業綜合開發項目協議書。1991年,蟠龍工業綜合開發區破土動工時,出席慶典的省委書記陳光毅當場揮毫,寫下“蟠龍騰飛”的題詞。

上世紀90年代後,南益集團在立足紡織業基礎上,努力多元化,特別是房地產開發,其開發的項目如廈門“蓮花廣場”、泉州寶珊花園、南豐新城等。2005年,集團進一步整合並把業務分為二大塊,創辦了工業和地產兩個集團,即南益集團(福建)和南益地產集團。現任香港南益實業(集團)董事長是林樹哲先生。

辦實業,呂振萬圖的是實現自己“實業救國”之夢,愛心捐贈反哺故鄉,投資超過20億港元,他卻“沒有拿一分錢利潤回香港”。1981年3月,呂振萬託人一行回鄉辦廠,臨行之際,他囑咐說:“

童年的時候,我跟母親到鄉下外婆家過節。那個小山村十分偏僻,家家難以餬口,人人都蓬頭垢面。那個時候我發過願,長大以後我一定要賺很多的錢,幫助鄉里人擺脫貧窮和落後。這次,你是幫我還這個願去的。


投資20多億,沒拿一分利潤回香港,我們的青春都有棟“振萬樓”


呂振萬所著的《呂辛論企管》

廈門一中的“振萬樓”,共有98級臺階,於1995年2月落成,如今已是廈門文園路上一景。當年,廈門一中振萬樓落成後,呂振萬派代表出席,自己並未露面。據一中副校長張南峰說,呂振萬當時提的唯一一個條件是,要廈門一中幫扶他家鄉的學校。

多少年來,華僑大學、廈門一中、集美大學等學校的學子,一幢樓叫“振萬樓”的成了自己的青春記憶,但大多數人卻從未見過呂振萬本人。不過,即便沒見過呂振萬,不瞭解他的“善人善行”也沒有關係,請記住他說的話吧!“要做大事,須先讀書。”

1968年,呂振萬在新加坡南大紗廠赴港訓練班的講話,如今已收錄在他的論著《呂辛論企管》一書中。該書內容很豐富,看一看,對企業管理人員很有助益。比如,他在書中談及“松下幸之助的經營哲學”、“管理和品質”、“對建築事業應有的態度”、“談敬業樂群”等;另外,書中也有關於企業文化建構方面的,如“淺談中國傳統智慧——家訓”、“五德皆備,可為大將”等。

這裡,姑且摘錄呂振萬《要做大事,須先讀書》一文中部分章句吧。

凡是力爭上游的青年人,都想立大志,做大事,但這僅是一個目標而已,如何才能完成,則要經歷一段過程,一定之步驟。如當‘高調’來唱,便徒負壯志,結果一事無成。年青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志大,才疏,人狂。大事不能做,小事不屑為,而枉度了一生。

“我以為年青人如想有所成就,最緊要的是養成讀書之習慣,好學之精神。只有讀書,才能不斷吸收新的知識,增開眼界見聞。但讀書要選擇讀好書,所謂“開卷有益”就是指這個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