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陸港推動“一帶一路”信息聯通

智慧陸港推動“一帶一路”信息聯通

4月4日,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打造的智慧陸港平臺已經試運行,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院內集裝箱儲運已經規模化。 (記者陳巖攝)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唐紅梅)盧山是新疆國際陸港(集團)物流發展有限公司的市場營銷部經理,主要負責為企業貨物西行做好服務。

最近,他總會向企業介紹烏魯木齊國際陸港智能場站平臺系統(以下簡稱“智能場站平臺”),該平臺由新疆國際陸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資研發,是跨國家、跨關區、跨場站、跨運輸公司的國際陸路運輸骨幹系統,正處於上線測試階段。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智能場站平臺未來將成為打通中國、歐亞經濟聯盟和歐盟之間的鐵路和關務信息系統。該平臺是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以下簡稱“陸港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門。按照市委提出的“集貨、建園、聚產業”發展思路,陸港區在“一帶一路”信息聯通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推動中歐中亞班列“集拼集運”

在盧山服務的企業中,新疆八鋼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已開始對接智能場站平臺的相關業務。

公司董事長王學斌認為,平臺正式上線,能夠實現中歐、中亞班列的“集拼集運”,不僅可促進新疆產品出去,同樣可通過出去的集裝箱運回來產品,比如往俄羅斯方向發運鍍鋅板,原來空箱回,現在可從當地運回木材等。如此一來,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貿易會越做越大。

智能場站平臺整合了口岸聯運各方的數據,將數字技術與作業班列深度融合。可實現境內外班列運行數據的實時動態顯示,提供貨物追蹤、共享境外段班列運行信息、平臺訂艙等服務。

盧山說,陸港區今年將開行“五定班列”,即:定點、定線、定車次、定時、定價,同時通過搭建智能場站平臺打通物流信息鏈、打造“數字化”中歐班列等,實現小宗物品的“集拼集運”功能。

新疆中泰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胥俊峰說,得益於陸港區這個平臺,近三年來,公司銷量每年都以10%-20%的速度增加,後期將通過“五定班列”,將一些化工產品通過沿海港口集結,拉回新疆,再從新疆集結一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需要的貨品,可嘗試“集拼集運”。

2016年以來,從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發出的中歐班列已超過2000列。

暢通物流通道聯通海內外

在陸港區的智能場站平臺的顯示大屏上,無論是成都到蒂爾堡、武漢到杜伊斯堡、鄭州到漢堡的去程班列,還是羅茲到成都、漢堡到鄭州、杜伊斯堡到鄭州等回程班列,全國中歐、中亞班列的運行情況一目瞭然,可清晰地看到車號、倉號、貨品編號、空餘艙位等信息。

以4月4日從成都發出的班列為例,該班列在到達烏魯木齊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前有8個空艙,這意味著在烏魯木齊可以提前組織貨源,搭乘這趟順風車前往蒂爾堡。

智能場站平臺2016年開始打造,無形之中推動著物流通道的暢通,打通了海內外的鐵路、口岸、海關等多個信息孤島,構建從源頭到終點的全程信息鏈條。

同時,智能場站平臺系統與哈薩克斯坦鐵路、俄羅斯鐵路、德國鐵路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從而獲得了國際貨協和國際貨約兩大鐵路運輸組織的數據資源支持,還與歐洲最大的海鐵運訂艙平臺GTN合作,當客戶計劃返程時,通過查詢本系統,獲取空餘的艙位信息,提升中歐班列返程訂艙率和滿載率。

新疆三寶實業集團董事長康和平說,公司主營外貿,過去因為車皮、效率等問題,造成了很高的物流成本,有了智能場站平臺,信息都是透明的,企業整體的效率提高了。

去年,陸港區開行中歐班列的數量躍升到全國第三位,線路已達20條,通達境外18個國家、25個城市,成為烏魯木齊對外開放的新高地。

集結貨物推動產業聚集

智能場站平臺充實了陸港區建設,而陸港區的發展最終是服務於產業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2019年,國際陸港區將發揮開放型產業聚集示範引領作用,重點打造現代物流、國際商貿、加工製造等外向型產業集群,力爭引進企業不少於20家。

智能場站平臺更大的意義在於,陸港區可利用中歐班列西線必經之路的先機,把握鐵路總公司授權的政策優勢,將全國進出口貨物先在烏魯木齊中歐班列集結中心進行集結編組,再發往國內外各地,打造真正意義的國際陸路港口。

新疆天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嚴健說,公司在石河子有45公里長的鐵路線,每天進出的整列火車有24列,希望能成為陸港區的一個分支點,參與促進新疆貨物的集結,吸引產業聚集。

未來,陸港區將以現代物流發展為引導,以產業集聚發展為目標,打造現代物流組織平臺、國際貿易交易平臺、外向型產業發展平臺,吸引現代物流業、國際商貿業、高端服務業、先進製造業集聚發展,實現產城融合、一體發展,建設對外開放引領示範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