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是好还是坏?它能代替正课吗?

o丶柒言


我的观点是:学国学有好处,没有坏处,它可以提高素养,国学虽好,却不能代替正课。

国学现在是一门热学,有些学校把国学当成一门必修课来学,也有部分学校选择在每次上课前都诵读一遍《弟子规》,或者也有一些学校一周会有一堂专门的国学课,全国各地都兴起了《国学热》,对于这件事,社会各界也褒贬不一。

国学的思想固然存在着一部分精华内容,学国学最重要的是明白为什么而学。诵《百家姓》使我们了解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物,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学周易是为了看风水,学到家是为了练气功,中国自古以来兴盛的是术,寂寞的是道,四书五经在古代是历朝君王假以利用统治臣民的工具,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多思考,以社会发展进步的眼光取其精华。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送着中华文化观念的文明,中国产生了,孔子、老子、孟子等思想家。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国学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传承命脉,让国学之中的智慧之光引路,按照国学所倡导的精神,“正心、修身、齐家”成为一个品德高尚,行为规范的人,对国家和社会起到积极作用。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有许多观点论述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爱淘点津


国学非常好,它究竟能不能代替正课,这个答案想必不用回答了,经世致用,古为今用,学习古之圣贤思想,目的就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国学学思想,学智慧,涵养德行!知人伦孝悌,知处事忠信仪礼,犹如树之根基,越大越好!可以说,国学育智,正课育识(现在学科教育)。但却不能代替科学时代的自然科学和技术!这是德和智的不同!

正课乃掌握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没有正课自然科学知识基础,如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我们的教育就是不完整的教育,就是有巨大缺陷的教育,就不能正确的认知世界,就无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因此,正课对教育而言,对社会应用而言,更加不可或缺!

只有摆正了国学和正课的位置,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国学重育人以德,启蒙人伦智慧!让学习国学的孩子能驾驭所学知识,而非被知识所驾驭。国学与正课本质上是互补的,相互促进,不可分割,没有正课知识的用,国学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社会价值!

总之,国学适合业余时间学习,如周末,如晚上,假期都可以,不能代替正课!





清风古月论古今


好与坏没有绝对标准,就看人如何看待和运用了。

国学就是指传统文化,有几千年的传承的东西必然有其可取之处,当然也有糟粕,取精弃粕,古为今用应该辩证的对待。

首先要多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领略其厚重的人文精神,吸收有益的思想,历史在变,事物发展的规律不会变。自己的认识提高了,有认知能力才能去判断和学习传统文化,内化和为我所用。

会背诵一些古诗词就是了解传统文化吗?有封建糟粕就全盘否定对吗?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不会品尝也只有暴殄天物了!

道器合一,道就是规律,器就是物质现实,近代以来西方发展科技,走在了我们前面,能源危机,全球环境恶化等不也是遗害无穷吗?

我国现在已深知发展经济不能牺牲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为代价,必须考虑方方面面的平衡和可持续。

中华民族是智慧的民族,厚重的人文和悠久的历史为我们承前继后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持!

辨证而客观的对待传统文化,不迷信,亦不全盘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脱离中国的国情和文化只能走上歧途,借鉴西方先进的科技为我所用也是必须的,但不能说西方就什么都好,恰恰相反路走的太死,回头都不易!


百姓创造历史


国学一词是相对于西学而言,源于民国之初新文化运动"西学东渐"之时。近年的国学热则是在国力日益强盛之后,民族自信心提升的反映。亦是对近一个世纪来社会现代化、文化西方化而导致民族传统文化断档的一个矫正。

科学有普世共性,而文化有民族差异和多样性。所以一个强盛的民族应该有自己特色的文化。这是国学热与传统文化复兴的意义与合理性。然文化艺术之外的生活、工作、经济、政治、军事、医疗等领域就要扎扎实实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之上。人类文明总趋势也仍是进步的和不断全球化的。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原因。现在传统文化复兴中出现的复古、抳古、厚古薄今,甚至反科学、排西方的观点与现象是另一种极端的矫枉过正。就个体的学习进步而言,当然也不能只学国学而忽略现代科学知识与现代普世文明的学习。否则便有可能成为新的"孔乙己"。比如:企业家不能抛弃现代营销与管理规律而一味使用古代儒法治国之术经营企业;中医则不可拒绝西医的科学理论和仪器检查单一采用古代的检查与治疗方法,尤其是在治疗肺结核、癌症等疾病时。

过度重视国学而排斥现代科学的现象如出现在青少年教育中则危险更大。现在民间甚至已出现了只授四书五经而不教自然科学的全日制寄宿私立小学。更有极端者,竟令学生终日止语长达数年。我曾见过一个接受这种教育的女孩子,随家长参加一个雅集活动时,竟一句话都不敢说,见人就脸红。当真如古之闺秀。我们不得不为她的心理健康与未来能否适应当代社会而担忧!艺术中有偏极不过令人清高孤僻罢了,教育中违道则误人子弟,遗害社会了。国学热也许真的该降降温了。


九调养生


国学,很显然在当今社会代替不了正课,国学是我们传统文化,是文化中的精髓,需要国人做的是传承和发扬,阅读国学作品,可以陶冶情操,洗涤灵魂,提高自身素质与个人涵养。从内心深处来说,是人们思想升华的一种途径。

正课,它是和现实社会接轨的,具有一定逻辑性和实用性,学习正课是打开思维能力和模式的途径,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获得一定的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

在我看来,正课为主,国学为辅,国学中应以典故为主,起到一个启发的作用,让人们从中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当然了,大量阅读国学作品可以拓宽知识面,开阔眼界,有一定的益处。



西北小天


国学是挺好,因为它的核心是重视孝道文化,重视根文化!每一个家庭就像一棵树,只有把根培植好了才能茁壮成长。国家也一样!所以说国学能对我们的国家的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不过我们在现代社会要扬弃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优秀成分,与时俱进。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例如古代倡导的“三从四德”在新时代我们没必要那样,而可以用夫妻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这样的精神来代替!

如果全国用国学来代替正课,就会让孩子们觉得生活学习不够丰富多彩!所以我不建议把国学全部代替正课!


ALICEWH


学习是,学习人类的经验,文化是经验的积累。不过,知识是捷径。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必须学习当代的,拿来解决问题的,不是炫耀的。学术研究考古研新。都指导验证新的发现。国学,是古代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一体的,偏重社会科学,如易经,只是短时间,莫有人吃透掌握的,短时间起到,逾期目的,短时间产生金钱效应


天恩16384260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古老的中华文化熠熠生辉!!!……


天星海哥


新词叫国学,我小时候记得就是古文吧。虽然没大用处但有精力学学有好处,长知识,中国人吗。像人家入外籍的就学外国知识就得了!


周棣370


国学是好东西没假!关键是怎样剔除两千多年的独裁专利这颗毒瘤。当然也必须会被剔除。毕竟用两千多年的皇权专制,去抗衡八千多年的文化根源,想必是鞭长莫及。

中华精学,都被封存在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的时候。

看看嘛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