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哪些以真實事件改編的華語電影?

知行正己心


一、《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r

對華語電影有所瞭解的朋友的話,多少都應該聽說過這部大名鼎鼎的大師名作。\r

這部由臺灣著名大導演楊德昌執導,1991年上映的老電影可謂是在華語電影史上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r

這是一部特別的電影。粗看之時,它講述的是少年的犯罪歷程,深入去思考就會發現它著重描繪的是那個光怪陸離的特殊社會時期下大眾的群像。它涉及的東西太多,探討的太多,很多東西卻又不方面明說、一切都融在了劇情中。\r

因為電影的主角是青少年,同時又涉及了眾多關於成長的話題——家庭教育、年輕人之間的友情與愛情、成年人與孩子之間無法調和的矛盾,故而不少人將其當做青春片來看。\r

但作為一部青春片來看的話,三個多小時(將近四小時)的導演剪輯版實在是過於冗長,緩慢的敘事節奏也不利於年輕人去觀看。不少人覺得拖沓,這也是在所難免。\r

可這“237分鐘”是有其意義的,沒有它的堅持,也許也就不會有如此多的人稱之為史詩、華語殿堂級電影了。\r

說到底,在“青春”的背後,這其實還是一部發掘人性在高壓下的扭曲、被時代的車輪碾過後,終被“社會所吞噬”的電影。常有人用“社會殺人”來概括韓國著名真實事件改編電影《殺人回憶》,其實某種程度上這個詞也適用於《牯嶺街殺人事件》。\r

回首那個年代,20世紀60年代初的臺灣如同籠罩在一團伸手不見五指的灰霧中一般。周身的一切都是灰暗一片。渾濁的空氣裡流動著的只有灰暗的氣味。\r

電影的一開始就用字幕告訴觀眾們:“國民黨三十八年前後,數百萬的中國人隨著國民政府遷居臺灣。絕大多數的這些人只是為了一份安定的工作、為了下一代的安定成長環境。然而在這一代成長的過程中,卻發現父母正生活在對前途的未知與惶恐之中。這些少年,在這種不安的氣氛裡往往以阻止幫派來壯大自己的幼小薄弱的生存意志。”\r

故而,電影的一開始其實就落下了沉重的基調。即使主線說的是小四為代表的的少年們的初戀、X意識萌發,但故事卻始終將它的筆墨用在了描繪事件周遭的人與事上。楊德昌導演用他大使的手法、秉著創作者的社會責任心由淺入深從些微的小事件中為我們全面展現了那個時代的生活畫卷。\r

青春特有的迷茫與莽勁隨著荷爾蒙一同被當時的氛圍壓抑著,所有人都惴惴不安——這正是那時大陸與臺灣當局政治戒嚴期臺灣人民高壓生活的生動寫照。電影中的所有角色只是其中存在的幾個典型代表。\r

二、《嘉年華》\r

2017年11月24日上映的《嘉年華》由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兩個少女的交集下發生的故事。打工在旅店的小米碰巧目擊了一起案件,為了工作,她決定沉默自保。但在經歷過百態之後,小米被心受到了衝擊,想將一切公諸於世。不幸的是一切仍舊無濟於事……\r

電影中多次將夢露塑像展露給觀眾,而夢露塑像正是在《嘉年華》符號系統中居於核心地位。它甚至成為了電影宣傳海報的主體。這種設置暗示著(或者說已經是明示)“性壓抑”和中國女性在此方面所遭受的無限壓迫。\r

夢露最為標誌性的白色連衣裙造型,呼應了本片英文名“Angels Wear White”。影片中,小文受到的真正致命傷害並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其後遭到母親憤怒羞辱的行為,母親撕毀了小文的裙子;小文後來流浪海邊時,看到那對拍照的新人也是穿著白色的衣裙;影片結尾,小米作為雛妓接客卻最後逃離時穿的衣服也是白色衣裙。\r

這裡的白裙是最美好的事物,也同樣是反抗、抗訴的力量。\r

電影裡有不少隱喻性的設計性場景,單獨截出來還是比較值得推薦看看的。作為現實題材,看得出來,導演還是希望用一些視覺化的商業手法去豐富故事的敘述手段的。這些妥協下的產物還是值得肯定的。\r

導演大概是希望社會正視女性的“美”,不再將原罪套於其上。說道的女性解放,有時候真的很難做到。社會輿論和普世價值很多時候,確實是最鋒利的利劍,殺人無形、見血封喉。\r

三、《天註定》\r

四段故事組成的電影。在2013年由賈樟柯編導,有些稍微“過火”的真實事件改編電影。\r

即使也許“現實比故事更殘酷”,但是有時候我們還是要在改編方面秉持一些“剋制”,這方面也許就是它所稍微缺乏的。\r

故事圍繞著四個人物的四段故事展開,每個故事的主人公處於中國某個不同的地區,依靠一些敘述線索以一種神奇的方式串聯在一起。\r

四個故事據說取材於胡文海、周克華、鄧玉嬌三人的三起轟動全國的刑事案件和富士康跳樓事件。\r

喜歡賈樟柯的觀眾可以自己找來觀看。\r

四、《踏雪尋梅》\r

近些年的香港電影普遍疲軟,但當年的《踏雪尋梅》一出還是讓香港影壇為之一振。故事取材於2008年香港王嘉梅案,電影展現得有文藝的地方,也有案件十足的病態、殘忍。\r

少女的純潔、抗爭到後來的死亡向我們展示了大陸入港“淘金”的普通底層人最終在物慾橫流的城市怪獸的蠱惑下,最終遭其吞噬的悲哀故事。\r

女主的演技雖說不上好,但貴在“貼合”人物本身心境,比較讓人有代入感。也許這也是演員本身此生的僅此一次的最佳演出了。\r

上面提到夢露的白裙,那麼這裡要提的就是女主的高跟鞋。在這裡兩樣道具用的異曲同工,美麗又易碎,如同少女的生命。\r

現代都市人與人的“疏離冷漠”、無根漂泊,淋漓盡致。\r

至此的所有電影都重在了表現在“社會殺人”這一主題上,並將其充分發揮出了自己的特色。\r

下面再提幾部側重稍有不同的真實事件改編電影。\r

《我不是藥神》——慢粒白血病患者陸勇代購抗癌藥的真實事件\r

《新宿事件》——中國1990s興起偷渡日本潮,無數人為了生機踏上偷渡的道路,去日本討生活\r

《解救吾先生》——2004年演員吳若甫被綁架案\r

《樹大招風》——我就不多說了,電影背景是 1997年前香港\r









巴比龍Papillon


一、《雨夜屠夫》:取材自1982年發生在香港的一宗系列人體肢解案。兇手林過雲原名林國裕,是一名出租車司機。案件於1983年3月3日起開審,經過二十日的審訊。4月8日,林過雲四項謀殺罪名成立,被判處絞刑。至1984年8月,港督會同行政局赦免林過雲死刑,改判終身監禁。

二、《湄公河行動》:該片根據10.5中國船員金三角遇害事件改編。10·5中國船員金三角遇害事件又被稱為湄公河慘案,是指2011年10月5日上午,“華平號”和“玉興8號” 兩艘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襲擊的事件。此事件造成“華平號”上的6名中國船員和“玉興8號”上的7名中國船員全部遇難,其中1人失蹤。2011年10月28日下午,泰國表示,嫌犯是隸屬於泰國第三軍區“帕莽”軍營的9名士兵。2012年4月25日,“10·5”案件聯合專案組在老撾波橋省抓獲案件主犯糯康。2013年3月1日,案件主犯糯康、桑康·乍薩、依萊、扎西卡在雲南昆明被執行死刑。

三、《解救吾先生》:取材於發生於2004年的影視演員吳若甫綁架案。2004年2月3日凌晨2點多,著名演員吳若甫與幾位朋友剛剛談完事從朝陽區某酒吧出來,眼前突然出現了幾個陌生男子。他們自稱是警察,給吳若甫戴上手銬,只一眨眼的工夫,吳若甫就被那幾個男子拉上了汽車揚長而去,等他的朋友反應過來撥打110報警電話時,對方早已沒了蹤影。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會同朝陽分局立即組成了專案組,並調來了刑偵專家坐鎮指揮。通過目擊者對綁架吳若甫犯罪嫌疑人及其作案手段的描述,專案組判斷這起案件與發生在平谷縣的另一起綁架案是同一夥犯罪嫌疑人所為,於是王立華這個名字擺在了偵查員面前。王立華,又稱“華子”,27歲,曾因犯搶劫罪被判有期徒刑9年,出獄后王立華每天都在變換著不同的落腳點,接觸的人也十分龐雜,而且王立華聲稱身上就帶著手雷,誰敢抓他就與誰同歸於盡。為了把這個危險的犯罪團伙一網打盡,警方艱苦地尋找著最佳的時機。很快,王立華的數個落腳點被控制起來。天色漸漸亮了,王立華沒有出現。2004年2月3日中午,犯罪嫌疑人打來電話,索要200萬元贖金。半小時後犯罪嫌疑人又打來了電話索要贖金。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尋找王立華的工作依然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專案組再次下達指令,擴大尋找範圍,盡一切可能發現王立華。當晚7點左右,王立華駕駛的車輛被發現了。隨時待命的偵查員飛一般趕到了現場,還做著發財美夢準備開車去拿贖金的王立華不知道背後已經張開了法網。刑警隊員一舉將“華子”抓獲,帶進了勁松派出所。偵查員從華子身上和車上搜出了一把上了膛的“五四”式手槍和一個手雷。晚上10點多,王立華向警方提出,要求見一見他的女朋友和養的寵物狗,民警明白,這是他心理防線快要崩潰的表現,同時以為王立華可能想趁此機會逃跑,隨後民警帶王立華前往女友住處,並將王立華的女朋友和寵物狗帶下來,並且就在樓下,警方視線內交談,王立華與女朋友交談之後,民警果斷從王立華內衣裡搜出能解開手銬的木頭鑰匙,面對這樣局面。王立華自知再頑抗下去沒有什麼意義了,主動提出願意帶著民警去關押吳若甫的地方。偵查員押著王立華向關押人質的地點趕去。警方迅速佈置了行動方案由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副總隊長張剛現場指揮,特警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衝進屋內,在不到三秒的時間將屋內所有嫌疑犯全部抓獲。

四、《天註定》:影片圍繞四個人物,四個故事逐個展開,每個故事發生在中國的一個不同的地區,它們通過一些敘述的線索和一種奇妙的形式上的整體感彼此相連。這四個故事分別取材於胡文海、周克華、鄧玉嬌等三起轟動全國的惡性刑事案件,以及富士康跳樓事件。

五、《人山人海》《追兇者也》:這兩部電影都是取材於同一新聞事件。2009年“六盤水五兄弟千里追兇”的新聞事件。貴州六盤水代家老六,騎摩托車載客被殺害,警方消極辦案,代家上面五個均超過四十歲的兄弟合計自己抓人,最終在廣西柳州抓到了殺人兇手。

六、《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是臺灣導演楊德昌改編自臺灣青少年真實殺人事件的一部電影作品,故事講述了20世紀60年代初在臺灣的一宗殺人事件的始末。

七、《千鈞一髮》:取材2003年8月發生在齊齊哈爾市的一起連環爆炸勒索案,電影原型民警於尚清在拆除一枚炸彈時被炸成重傷。這部電影在國內播出時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反而受到了好萊塢重視,被購買版權改編成了奧斯卡影片《拆彈部隊》。

八、《親愛的》:改編自2008年3月發生在深圳公明的一起真實的拐賣兒童案。電影梗概是:2008年3月的1天,報案人彭高峰的兒子彭文樂在深圳被人販子拐走,在那之後為了尋找兒子費勁了周折,最終通過微博打拐行動,彭文樂於2011年被警方解救,父子團聚。據瞭解,彭文樂被拐後一直被一位農村婦女高永霞撫養,對於這個好不容已得到的孩子高永霞十分疼愛,當做親兒子一樣看待,直到警方找到她的時候她才知道這個孩子竟然是個被拐賣的兒童!故事的原型叫孫海洋,是一個在深圳開包子鋪的湖北人。孫海洋兒子孫卓被拐賣以及孫海洋尋子的過程與電影大致相同,然而遺憾的是,現實中孫海洋的兒子孫卓並沒能找到,這與電影的結局有一點出入。

九、《天水圍的夜與霧》:取材於2004年4月11日 發生於香港天水圍的一起真實的刑事案件。2004年2月份,住在天水圍的金淑英曾多次向警局報警說,丈夫多次非禮女兒,並且在家中藏有管制刀具,但是對於警察的詢問金淑英又多次反覆改口,所以警局以為是簡單的家暴事件。但是直到兩個月後,金淑英和兩個孩子都死在了家中,被警方重新審視起來,而丈夫在當時也是自殺了!在五年後許鞍華對這慘案和時間進行了全新審視和分析,並且排成了電影,反映出了當前香港地區老齡化嚴重等等問題的思考。

十、《一步之遙》:取材於1920年6月發生在上海郊外一處麥田的殺人案。這件事發生在北洋政府時期的上海,1920年在上海舉行的“群芳選舉”大賽中,名妓王蓮英榮獲花國總理(即亞軍)的桂冠。之後不久王蓮英便被人發現死在了在郊區的一處麥田裡。警方之後確認兇手為賭徒閆瑞生。根據閆瑞生自己交代,當年為了賭博,常年借債,現在已經還不起了,所以起了謀財害命的想法。於是把王蓮英約到郊區之後就將她殘忍的殺害,奪取了她的金銀飾品及錢財。

十一、《可可西里》:2005年由中國導演陸川執導的電影《可可西里》上映,描述的是1993年到1995年間中國官方的藏羚羊保護過程,其中主角日泰便是以索南達傑為原型創作的。傑桑·索南達傑(1954年4月-1994年1月),男,藏族,中共黨員,青海治多人。曾擔任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縣委副書記,治多縣西部工委原書記。1992年創立治多縣西部工作委員會(西部工委 ),開展可可西里地區生態保育的工作。1994年1月18日,在與盜獵者的搏鬥中犧牲。

十二、《盲井》:講述了兩個生活在礦區的閒人靠害人賺錢的故事。該片於2003年4月15日在中國香港上映。該影片題材來源中國1998年三大特大礦洞詐騙殺人團伙案,鄭吉寬團伙(致死110人),潘申寶團伙(致死28人),餘貴銀團夥(致死38人)。這類詐騙殺人案按照這類詐騙團伙的行話叫做“打點子”,是殺人案中最喪盡天良的一種。點子是他們的行話,指的是合適的活人,他們一旦把點子物色好了,就把點子帶到地處偏遠的小煤窯辦掉,然後以點子親人的名義,拿人命和窯主換錢。這就是所謂的“打點子”,又稱“砸點子”。


星光下的獨角獸


這類的電影多得數不勝數啊!

根據也門撤僑事件改編的有《戰狼2》《紅海行動》

根據湄公河慘案改編的有《湄公河行動》

根據汶川地震救災改編的有《驚天動地》

根據98年長江抗洪搶險改編的有《驚濤駭浪》

根據賊王張子強犯罪事實改編的有《驚天大賊王》

《旭日驚雷》,本片根據國民黨特務和美國CIA特務相互勾結,妄圖趁毛主席訪問蘇聯的時候襲擊毛主席專列,刺殺毛主席的事實改編而成。

根據西沙海戰改編的有《南海風雲》

《我不是藥神》,根據陸勇的真實事件改編。陸勇因為幫癌症病人從印度買廉價的仿製藥,結果觸犯法律。法官在面對情與法的時候做出了合理的判決。

《東方第一刺客》,根據上海灘斧頭幫幫主王亞樵的真實經歷改編。

《渡江偵察記》,根據27軍偵察連渡江偵察的故事改編。

《飛虎》,根據38軍113師插入敵後,飛兵直撲三所裡,切斷龍源裡,圍殲美軍王牌師的故事改編。根據這一事件改編的還有《奇襲》。

《鐵血大動脈》,根據志願軍反絞殺戰改編。

《英雄坦克手》,根據志願軍215號英雄坦克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傳奇經歷改編。這輛英雄坦克上噴塗著六顆星,證明它擊毀了敵人的五輛坦克,現在停放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裡。

《喋血孤城》,74軍57師8000虎賁將士在餘程萬師長的率領下死守常德,血戰30000日寇。


血染戰旗紅


五億探長雷諾,根據香港當時警察內部腐敗改編


金錢社會萬里搖


喜劇之王,建黨偉業,三更餃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