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空看我国长江三峡:1987-2006年19年间变化惊人

作为亚洲地区最长的河流,长江为我国带来带来了喜悦也带来了担忧。从社会角度上,它滋润着肥沃的下游冲积平原,又带来了可观的航行和渔业资源,还满足了无数人的用水需求,是我国南方极为重要的一条河流。

从太空看我国长江三峡:1987-2006年19年间变化惊人

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它也带来了危险——作为季风区我国南方,每年的降水量差异非常大,在一些年份里,过多的暴雨会导致长江水涨甚至是爆发洪灾,过多的水溢出河岸冲向周围的居民区。据估计仅在20世纪里,这条河阴晴不定的性格夺去了30万人的生命。也因为这个担忧,于是一系列的水利设施开始在长江上修建,最著名的当属三峡大坝。对于我国来说,长江三峡大坝是一项惊人的工程,它从1994年开始修建2006年修建完成,主要目的之一是保护长江中下游的大约1500万居民和大量的农田。

从太空看我国长江三峡:1987-2006年19年间变化惊人

长江流域的洪灾

来自美国宇航局(NASA)的卫星在2006年三峡大坝修建完成后记录了当时的长江三峡大坝,大坝的主墙看起来像一条穿过水面的浅黄色线。而长江的水则在大坝的影响下显著上升,在长江三峡附近形成了扩大的水面,这一壮观的水利工程将能够缓解从四川盆地等涌向下游的洪水,三峡大坝的设计据称能够抵御百年以上的洪水。

从太空看我国长江三峡:1987-2006年19年间变化惊人

NASA围绕地球不停旋转的卫星除了观测了这一次大坝建好后的情况外,还监测了大坝建造的全程,比如2000年,NASA卫星监测显示长江三峡大坝附近已经有了正在合拢的趋势,这是正在修建中的三峡大坝,而这个时候的长江水因为是夏季的原因是黄色的。

从太空看我国长江三峡:1987-2006年19年间变化惊人

在更早一些的1987年4月,NASA的卫星也记录了这一地区的景观,盘区的长江从崇山峻岭中穿过,并且在三峡大坝的位置转了一个弯——但这个时候,三峡大坝还并未开始修建,当地还并未看到大坝修建的痕迹。

从太空看我国长江三峡:1987-2006年19年间变化惊人

除了观察大坝建设的进展外,NASA卫星数据还揭示了其中的一些影响——比如来自卫星测量的数据显示,三峡大坝产生的水库对当地天气的产生了影响,天气变化的面积大约为160平方公里。具体而言,在2003年三峡库区水位上升后,大坝附近的山区降水量有所增加,这可能是当地水汽更充足的原因,而与此同时,山脉之间的白天陆地表面温度下降约0.67摄氏度,可能是由于水库蒸发量增大导致当地大气层中云层覆盖量增加有关。

2009年4月15日,来自数百千米高空的国际空间站中的宇航员从太空中捕捉到了三峡大坝的景观,除了帮助控制困扰下游低地的毁灭性洪水,这个史诗级的大坝另一项主要目标是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厂供水,以加强供电。

从太空看我国长江三峡:1987-2006年19年间变化惊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