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的生态学简述

蜉蝣的生态学简述

图1. 虹鳟鱼(Rainbow trout,Oncorhynchus mykiss)是蜉蝣的一种主要捕食者。

蜉蝣的若虫主要生活在流水底的岩石下、腐烂植物质或沉积淤泥中。少数几种生活在湖泊中,但它们的种群规模都很大。如在伊利湖(Lake Erie)畔,多普勒天气雷达(Doppler Weather Radar)在2003年记录了一种蜉蝣(Hexagenia sp.)大规模羽化出现的情形。大多数种类的蜉蝣若虫身上长有的桨叶状鳃,但它们不具有呼吸的功能,因为若虫可以通过体壁吸收足够的氧气。那么桨叶状鳃有什么功能呢?若虫可借助这些鳃的运动来产生呼吸流(respiratory current),这种水流有利于在体壁和周边水环境之间实现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与交换。但是,在低氧环境中,如在水底的淤泥中,花斑蜉蝣(Ephemera vulgata)若也要靠其丝状鳃来进行气体交换以获取氧气。这些丝状鳃是真正的呼吸器官。

蜉蝣的生态学简述
蜉蝣的生态学简述

图2. 蜉蝣(Hexagenia sp.)曾在伊利湖畔大规模羽化发生。(上:该蜉蝣的♂虫,下:伊利湖的地理位置)

蜉蝣的生态学简述

图3.花斑蜉蝣(Ephemera vulgata)。

大多数蜉蝣的若虫是植食性的或腐食性的,它们在水下取食藻类或植物残渣。但是,有少数种类的蜉蝣若虫是捕食性的,它们可捕食摇蚊(chironomid)和其他昆虫的幼虫。网脉蜉属(Povilla)的蜉蝣若虫能钻蛀到水下木头中生活,它们在亚洲一些地方成了为害木船的害虫。有些蜉蝣若虫在生长过程中,食性也会发生变化,使得它们可以取食利用各种食物资源。 蜉蝣若虫在水底的取食活动可消耗大量的有机物质,并随着它们羽化出水把大量的氮素和磷素转移到陆上环境中,所以说蜉蝣有助于清除水体中的污染物。腹足软体动物(gastropod molluscs)、石蛾(caddisfly)幼虫、一些蜉蝣若虫等对水底植物和藻类的取食,会对水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primary producers)产生显著的影响作用。

在自然水生环境中,蜉蝣的若虫存在很多种捕食性天敌,它们是水生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鱼类是蜉蝣的主要捕食者,它们除了在水底吞食若虫外,在水面还猎食快要羽化的末龄若虫、亚成虫和成虫。能捕食底栖(bottom-dwelling)蜉蝣若虫的肉天敌还有肉食性石蝇、石蛾、泥蛉、蜻蜓、一些捕食性水生甲虫、水蛭、淡水螯虾、两栖类动物等。众多捕食性天敌是蜉蝣若虫死亡率的直接影响因子,而蜉蝣为逃离和躲避捕食者的行为反应也会影响到若虫的生长速率。蜉蝣的若虫对水体的污染高度敏感,因此它们可用来进行水体的生物监测(biomonitoring)。蜉蝣若虫羽化为成虫后,等待它们的又有很多种陆生天敌,如鸟类、蝙蝠和其他捕食性天敌昆虫。

蜉蝣的若虫还存在多种寄生性动物,如线虫类和吸虫类等。它们的寄生影响了若虫的行为,使得它们更有可能被捕食。有些线虫寄生蜉蝣后,致使雄虫变成了像雌虫的准雌虫(quasi-females),这些准雌虫只能出没在水边而不能离开水生环境,因此也就不能完成它们的生命周期。蜉蝣幼虫还可成为一种金线虫(马毛虫)(horsehair worm ,Paragordius varius)的中间寄主。这种金线虫的最后寄主是蝗虫,被寄生的蝗虫行为会变得异常,它们会自发地跳入水中而淹死。

蜉蝣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若虫对水底初级生产者(植物)的取食影响;②它们的生物扰动(bioturbation)对其底栖生态系统的作用。

蜉蝣的生态学简述

图4. 蜉蝣羽化后出现在水上

蜉蝣的生态学简述

图5. 蜉蝣的若虫,示桨叶状鳃(paddle-like gil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