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心之忧”,岁月易老,光阴易逝,人生何必太匆匆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一《诗经·曹风,蜉蝣》

蜉蝣算是世界上寿命最短的生物了,生于春夏之交,朝生暮死,寿命不过短短几小时,活得最长的也不过数日。

“蜉蝣,心之忧”,岁月易老,光阴易逝,人生何必太匆匆

《淮南子》中提到:“蚕食而不饮,二十二日而化;蝉饮而不食,三十日而蜕;蜉蝣不食不饮,三日而死。”又将蜉蝣的生命与长寿的鹤作对比:“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尽其乐,盖其旦暮为期,远不过三日尔。”

曹操《龟虽寿》有云:“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世上生物千万,寿命各异,无论可以存在多久,到头来终究化为尘埃,随风消散。蜉蝣虽朝生暮死,但只要充分享受有限的生命,长寿短寿,意义又有什么区别呢?

由于生命短暂,蜉蝣的婚配产子全在一天内完成。春夏之交,从午后开始,成群的蜉蝣便开始“婚飞”,各自进行交配,将卵产于水中。做完这一切,它们便毫无遗憾地等待生命的逝去。

和蜉蝣相比,人算得上非常长寿了。一般来说,人的寿命有百年,这百年之中可以做的事太多了。但是人和动物不同,人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生物。越是聪明,需求的越多,也越不能满足自我。在大多数人眼中,百年太短暂,如沙子从指缝漏下,匆匆便没有了。比如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始皇,统一六国,称霸天下,一生风光无限。可正因为太风光了,他才会愈发留恋这个世界,异想天开地要求取不死药。而中国历史上欲长生不死,沉迷炼丹的皇帝又何止他一个!

“蜉蝣,心之忧”,岁月易老,光阴易逝,人生何必太匆匆

光阴易逝,人生短暂,所以人们对蜉蝣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微弱蜉蝣在空中振翅飞舞,漂亮的外衣色彩鲜明夺目。叹其生苦短我心溢满忧伤,我将如何安排人生的归宿?

细小蜉蝣在空中振翅飞舞,尽情展示着它华美的衣服。叹其生短促我心涌满忧郁,我人生的归宿将栖落何处?

柔嫩的蜉蝣刚刚破土而出,轻轻舞动雪白的麻纹衣服。叹其生命短暂我忧郁满怀,到哪里寻找我人生的归宿?

此诗开篇即以“蜉蝣之羽”为比,这个小生命的翅膀,像一件华美的衣裳那样艳丽多彩。但这种美丽来之不易,且只有一天的美丽,宛如昙花一现。诗人见此情景生发感慨。一种珍惜生命、把握现在的紧迫感油然而生。第二章意思大致相同。第三章,描述蜉蝣的初生,刚刚破土而出的时候,麻衣如雪,那薄如麻丝的翅羽好像初雪一样洁白柔嫩。但它很快就飞翔起来,尽情挥舞生命的光采。相比之下,人当然要学习蜉蝣精神,生之光华,死之绚烂。

若蜉蝣也有自己的思想,不知它们是否也觉得在人世间的日子太短暂。但蜉蝣毕竟不是人,它们没有那么多的想法,过一秒就是一秒,尽完生育后代的责任,也就成就了它们来到这世上的意义。

“蜉蝣,心之忧”,岁月易老,光阴易逝,人生何必太匆匆

苏轼的《赤壁赋》有句话:“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千万年之后,当沧海已经化作桑田,天地依旧存在着。人生百年,于天地来说,也不过像蜉蝣一样渺小,转瞬即逝。在我们看来,百年的寿命似乎很长了,可是和天地存在的时间相比,或许连“朝生暮死”都算不上,也难怪那么多人经常感叹人生短暂了。

人一旦追问自己:“你是谁?你往哪里去?”深入骨髓的忧伤根本上是无法避免的。特别是在缺乏强有力的宗教的古代中国,由于不能对生死的问题给出令人心安的解答,人心格外容易被忧伤笼罩。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对死的忧伤、困惑、追问,归根结蒂是表现着对生的眷恋,这也是人心中最自然的要求。阮籍《咏怀诗》之七十一,写木槿花、蟋蟀、蟪蛄、蜉蝣这一系列短寿的生物在世间各自发出声音和光色,感叹说:“生命几何时,慷慨各努力。”但这也就是世界的基本面目。

光阴到底是长是短?有时候我们觉得度日如年,有时候又觉得岁月匆匆,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归根到底,其实还是要看人的态度。

岁月易老,光阴易逝,人生何必太匆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