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汉字古今:沧海一“粟”非小米

读了那么多年书我才知道“沧海一粟”的“粟”不是小米!

汉字古今谈

汉字古今:沧海一“粟”非小米


“粟”这个字,从甲骨文到隶书,字形变化很大。甲骨文

汉字古今:沧海一“粟”非小米

是个象形字,像一株

汉字古今:沧海一“粟”非小米

(禾)上面长满

汉字古今:沧海一“粟”非小米

(果实);小篆

汉字古今:沧海一“粟”非小米

汉字古今:沧海一“粟”非小米

(tiáo) 下米(籀文上面是三个

汉字古今:沧海一“粟”非小米

),成了会意字;隶变后,上面的

汉字古今:沧海一“粟”非小米

写成了

汉字古今:沧海一“粟”非小米

(当作鸟巢),从此就定型成“粟”了。

众所周知,《说文》是依小篆字形解释文字的。

汉字古今:沧海一“粟”非小米

,嘉谷实也。从

汉字古今:沧海一“粟”非小米

,从米。”段玉裁注:“古者民食莫重于禾黍,故谓之嘉谷。谷者,百谷之总名。嘉者,美也。嘉谷之实曰粟,粟之皮曰穅,中曰米。”

《韵会小补》云:“粟为陆种之首,米之有甲者。”它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似玉蜀黍而较狭长,果实为粒状,可食,北方通称“谷子”,俗称“小米”。

小篆

汉字古今:沧海一“粟”非小米

上面的字符

汉字古今:沧海一“粟”非小米

是什么?《说文》曰:“

汉字古今:沧海一“粟”非小米

,艸木实垂

汉字古今:沧海一“粟”非小米


汉字古今:沧海一“粟”非小米

然。象形。读若调。”王筠《说文释例》云:“

汉字古今:沧海一“粟”非小米

,上其蒂也,下则外为实之轮廓,内为实之文理也。下垂之物多丛聚,故籀文三之。”林义光《文源》说:“禾穗下垂如果实,故(粟)从

汉字古今:沧海一“粟”非小米

米。”然而,“从

汉字古今:沧海一“粟”非小米

从米”变成“从西从米”后,造字之意图就难以理解。

于是,有人说“(粟是)从西域传来的粗粮”。笔者以为,此论颇有望文生义之嫌。(《辞海》称:“粟……原产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等黄土高原和东北西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顺便说一下,有个“栗”字,自小篆

汉字古今:沧海一“粟”非小米

起,字形就和“粟”字十分相像。为便于分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特地在“栗”字条作出提示:“栗”跟“粟”(sù)“票”不同。“粟”下边是“米”,指谷子;“票”下边是“示”,指作为凭证的纸片。

《广雅 • 释诂》云:“粟,禄也。”这就是说,“粟”在古代用作发放给官员的俸禄。宋真宗《劝学》诗,首句云:“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鍾粟。”你只要把自己卖给皇家,就能做得高官,拿到高薪。

由于粟米颗粒细小,则可拿它来形容微乎其微之物、不足言道之事。苏轼《赤壁赋》有言:“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自此,“沧海一粟”这则成语就被后人广为运用。如,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宋秀才》云:“宋阴念一身蜩寄世间,真如恒河一沙,沧海一粟。”

“沧海一粟”之“粟”,是指的“谷子”吗?许多权威词书正是这样解释的。现列举几例:

《辞海》:“沧海一粟:大海中的一粒粟。比喻非常渺小。苏轼《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汉语成语词典》:“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笔者手头有一本北京出版社2007年选编的《唐宋八大家散文》,其中对苏轼《前赤壁赋》此言所作的“古文今译”是:“就像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米。”

照此说来,苏轼所言之“粟”当是“小米”无误。

且慢!我们以为,“沧海一粟”之“粟”或另有所指。笔者想起,《语言文字周报》2014年11月26日曾刊发祝鸿熹先生撰写的《“沧海一粟”的“粟”》,祝先生说,苏轼讲的“粟”是指“丹粟”(细小的丹沙)。为此,笔者查阅《康熙字典》,在“粟”字的诸多义项中,见到这样一个解释:“又,沙谓之粟。《山海经》柜山有英水,中多丹粟。

注:细丹沙如粟也。”由此可见,祝鸿熹先生的解释还是有根据的。

笔者一直在想,大海里怎么会有 “粟”(谷子)呢?如果海里有粟这样的食物,不早就被鱼鳖用来果腹了吗?

汉字古今:沧海一“粟”非小米


汉字古今:沧海一“粟”非小米


注:宋真宗《劝学》:“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鍾”,本是容量较大的储酒器皿。“鍾”又是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春秋时齐国的公量制规定:四升为豆;四豆为区(瓯);四瓯为釜;十釜为鍾。一鍾合六百四十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