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難忘天台行,心動張家桐

吳冠中:難忘天台行,心動張家桐

天台的神秀山水和深厚文化,吸引了歷代書畫家前來訪古問幽留下珍貴墨寶,古有顏真卿、柳公權、蘇軾、米芾等,近有康有為、黃賓虹、張大千、郭沫若等。

而在幾十年前,有一位老人曾來到天台,並在此創作了多幅作品……

1987年4月底的一天,張家桐的村民如往常一樣,男人下地做活,女人在池塘洗衣,孩子揹著書包上學,一個著便裝的清瘦老人來到了村裡。

老人在村裡轉悠著,他會在某處靜靜地注視了一番,爾後找塊石頭坐下,打開帶來的速寫本,村裡的大岩石、稻杆蓬、棕櫚樹、錯落的民居……一一勾勒在他的速寫本上。他就是中國繪畫大師、中國流藝術家畫派創始人之一吳冠中。

吳冠中:難忘天台行,心動張家桐

▲吳冠中正在作畫

他後來又轉到小學附近作畫,鈴聲響起,下了課的孩子們圍上正在寫生的繪畫大師,吳冠中仍然靜靜地畫著,全然沒有在意身邊圍觀的孩子們。

吳冠中:難忘天台行,心動張家桐

▲孩子們圍在吳冠中身邊

對於張家桐來說,這一天十分的平常,可對吳冠中來說,卻是一次難忘的寫生。1987年他的《天台行》發表於當年的《新觀察》。

天 臺 行

山間老樹成林,屈曲舒展,綠蔭掩映黃牆,繞牆溪清苔滑,人知道,該是名山古寺了。果然就是天台山國清寺,隋代古剎。高聳的隋塔久經歲月渲染,色彩崐沉著而斑駁,軀體筋骨外露,顯得蒼老堅勁。

吳冠中:難忘天台行,心動張家桐

▲和絃 攝

佛塔閱盡人海波瀾,深諳世態炎涼,今日俯矚山寺前喧擾著各式新穎汽車和五彩繽紛的人群,依然無動於衷。寺院顯然已幾經修飾,佛像有的屬新塑,有的從外地借調而來。有人說不幸中尚有幸,如果紅衛兵連老樹統統毀盡,則國清寺的恢復就不可設想了。

吳冠中:難忘天台行,心動張家桐

▲和絃 攝

人們皈依宗教,祈求心靈的寄託,而宗教需皈依大自然的獨特環境氣氛;幽深的山林、驚險的峭壁、奇特的崖洞、難攀的絕頂、恐怖的荒漠……我並不信教,只探尋大自然的景觀,卻往往在人勝、人奇、令人肅穆處,與寺、廟、觀、庵邂逅。

吳冠中:難忘天台行,心動張家桐

▲王正多 攝

寺院多種花,國清寺的幽靜庭院裡名花相聚,庭院十分潔淨,一塵不染,花葉如洗,暗香浮動。穆靜與優美令人凝思,滌人煩惱,期間似乎已寓有宗教的薰陶。蔡元培先生倡導以美育代宗教,他早已體會到“美”對陶冶性情的潛移默化之感染力。

吳冠中:難忘天台行,心動張家桐

▲和絃 攝

石樑飛瀑離天台縣城數十公里,單行車路,交通不甚方便,但通過重重茶山,進入參天竹林,發現白練在岩石間咆哮奔瀉,氣勢壯觀。這避暑佳境同時必然也是菩薩的別墅。廟雖地處偏僻,仍見新加坡的信徒來虔誠跪拜。人們在香菸鼎盛的國清寺膜拜之後意猶未盡,似乎尋根要尋到根之須尖。

吳冠中:難忘天台行,心動張家桐

▲天台山飛瀑 吳冠中

從竹叢中窺探,可見山谷間的小塊水田裡正有農民同水牛耙田,這原始落後的生產方式也正是現代物質文明之根鬚。陪伴我們的小朱知道我愛尋農舍,便帶領我們翻過兩個松林之坡,來到一戶她相熟的農家。這山坡上獨戶人家種田、種橘、種菜,門前有棕櫚、竹林、春筍林立,高的已及丈餘。屋旁有桃、杏、楷杷、櫻桃、茭白……還有僅供觀賞的月季、繡球、蘭花……

吳冠中:難忘天台行,心動張家桐

▲天台山水懷裡 吳冠中

進屋入座,女主人端上一人一碗糖水煮蛋,小兒子得意地打開黑白電視機,可惜白天無節目,煞他興致。他們是幸福的,對目前的生活條件已感滿足,因這是自己勤勞的果實。我深深感到他們是真正幸福者,他們身體健康、心境恬靜,沒有病痛,更沒有內疚。人生的幸福不決定於物質生活物奢華程度,而往往繫於無罪、純樸、創造與貢獻。宗教為人贖罪,在現代物質生活浸染中褪了色的人們想回歸自然。

吳冠中:難忘天台行,心動張家桐

▲天台張家桐 吳冠中

主人出門挖筍,我跟去看。據說露出地面的毛筍便不宜吃,須觀察、尋找被春筍頂裂的土口,細心破土挖下去,那尚未出土的嫩筍才好吃。鬢色已斑的老農選定了土口,挖出了一棵偌大的鮮筍,有好幾斤重,他用舊報紙包好,用幾根苧麻捆紮,又找來一段絲瓜絡,系在手提處,以免麻勤手,然後交給了小朱,為她準備了迎客佳品。

吳冠中:難忘天台行,心動張家桐

▲天台張家桐 吳冠中

吳冠中:難忘天台行,心動張家桐

▲張家桐裡的大岩石

熱心的朋友竭力想讓我遊遍天台勝蹟,僱車到尚很少人去參觀的寒巖,據說那裡的先僧寒山與蘇州寒山寺有聯繫。我無意研究佛門宗譜,對寒巖粗略看過,便匆匆下山。司機辦自己的事去了,遲遲不回,我們便利用這空隙到附近山村看看。這一看,令我興奮起來。背靠山岩,建立在高低曲折地基上的古老山村隱現於大岩石之間。

吳冠中:難忘天台行,心動張家桐

▲張家桐速寫 陳峰

入村,村裡有巨石、池塘、棕櫚、野藤……處處入畫,因具備塊面、點及線之多樣形式變化,且男女老幼相呼應,老牛犢子隨處走,生活氣息十分濃厚。

我來天台,本意是想尋找浙江山區的獨特風貌,但得到一個最突出的印象;處處蓋新房。路途所見幾乎是一式的二層樓房,偶有三層的,式樣也相仿。汽車從這個縣馳到那縣,經過那麼多小鎮與村落,不時碰到建房的磚、木、灰泥阻礙交通,人們手忙腳亂,歡歡喜喜,誠是一派農村富裕起來的新氣象。

吳冠中:難忘天台行,心動張家桐

▲天台山風光 吳冠中

光景雖好,但少風景畫意。誰愛畫人人一式的西裝或制服!踏破鐵鞋無覓處,眼前這個小山村卻令我動心了,這村房屋大都是舊的,同時因糞坑多,也髒。我並非青睞於舊和髒,是形象的性格特徵啟示我美感,筆底的山村之美是真實的,因髒和舊並不能掩蓋山村本質之美。

吳冠中:難忘天台行,心動張家桐

▲天台張家桐 吳冠中

吳冠中:難忘天台行,心動張家桐

▲“巖中有屋,院內有巖”的張家桐

我們翌晨帶著乾糧重到山村,整整畫了一天。我從村裡畫到外,拐彎抹角到處鑽,同去的老伴久久找不見我,最後一位七八歲的小姑娘帶著她找到大石與草垛間的我。老伴說這姑娘特別淘氣,但偏偏她幫她找到了我。我們給她吃餅乾,她大大方方地吃,很快活。她的鞋很破,臉很髒,問及她媽,她說媽嫁人了,她一歲時爸就死了,現在跟奶奶過,她已十二歲了。

吳冠中:難忘天台行,心動張家桐

▲天台張家桐 吳冠中

後來轉到小學附近作畫,課間休息時小學生們蹦跳著圍攏來看畫,這位小姑娘也來了,手裡還捏著一枝毛筆,手上、臉上、衣服上都染有墨跡,她猛力擠到跟前來親切地同我搭腔,像是很相熟了……

吳冠中:難忘天台行,心動張家桐

吳冠中:難忘天台行,心動張家桐

▲如今的張家桐

離開天台後,有三個人的形象總不易忘懷;石樑瀑布旁小廟裡跪拜的新加坡老婦、用苧麻和絲瓜絡捆紮大筍的老農、看來只七八歲其實已十二歲的小姑娘。

作 者 簡 介

吳冠中老師(1919—2010)

吳冠中:難忘天台行,心動張家桐

江蘇宜興人,當代著名畫家、油畫家、美術教育家。油畫代表作有《長江三峽》《北國風光》《小鳥天堂》《黃山松》《魯迅的故鄉》等。個人文集有《吳冠中談藝集》《吳冠中散文選》《美醜緣》等。

險峻的山、靈動的水、平靜的小村莊以及純樸的鄉農,天台的風光與人文,不僅留在了吳冠中的畫中,也讓每一個看到這些畫的人們,感受到了天台的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