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傳承之帝國時代大一覽,自秦漢至明清(歡迎收藏學習)

中國文化傳承之帝國時代大一覽

秦朝: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專制國家。秦始皇為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

中國文化傳承之帝國時代大一覽,自秦漢至明清(歡迎收藏學習)

秦統一後,為了防禦北方匈奴南侵,在連接原來秦、趙、燕三國北方長城的基礎上,又向東、西兩段延伸,築成一道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城防。

這就是有名的萬里長城。

秦統治者的暴政導致了農民戰爭的爆發和秦朝的滅亡。

西漢:中國歷史上一個強盛的封建國家。漢初統治者採取的"休養生息"政策,使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出現了"文景之治"的局面,漢武帝時國力達到空前強盛。

平定"七國之亂"後,加強了中央集權;通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全國加強了思想統治;通過對匈奴戰爭和張騫出使西域,使多民族的國家得到進一步發展;絲綢之路的拓通,使中外經濟文化交流有了新的發展。

中國文化傳承之帝國時代大一覽,自秦漢至明清(歡迎收藏學習)

西漢末年,由於社會矛盾尖銳,農民戰爭爆發,西漢終於走向了滅亡。

東漢:光武帝調整統治政策,使社會出現了"光武中興"的局面。但東漢後期,豪強地主勢力發展,社會黑暗,終於爆發了黃巾大起義。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東漢名存實亡。

經過黃巾起義的沉重打擊,東漢政權已名存實亡。在鎮壓起義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割據一方的軍事集團。曹操在官渡打敗袁紹,基本上統一北方。赤壁一戰,曹操大敗,退回北方。孫權、劉備的地位得到鞏固。三國後期,魏國的力量日益強大。

中國文化傳承之帝國時代大一覽,自秦漢至明清(歡迎收藏學習)

263年,魏滅了蜀。265年,司馬炎奪取魏政權建立晉朝,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魏國:220年-265,曹丕稱帝建魏;

蜀國:221年-263,劉備稱帝建漢;

吳國:222年-280,孫權稱王建吳

西晉:266年司馬炎登基,國號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滅東吳,完成統一,之後便進入"八王之亂"。八王之亂後期外族乘機入侵中國進入全面黑暗時期和分裂時代。

東晉:317年,晉室南渡,司馬睿在建鄴建立東晉,東晉曾多次北伐。383年東晉與前秦淝水之戰後得到暫時鞏固。兩晉時期外族入侵,中原大亂,衣冠南遷,兩晉總歷時一百五十六年。420年,劉裕建立宋,東晉滅亡。

中國文化傳承之帝國時代大一覽,自秦漢至明清(歡迎收藏學習)

五胡亂華:是中國在西晉時期塞北眾多遊牧民族趁中原的西晉八王之亂期間衰弱之際陸續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華夏文明在這一時期出現第一次民族危機。

"五胡"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的遊牧部落聯盟。百餘年間,北方各族及漢人在華北地區建立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國家,其中存在時間較長和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有

五胡十六國。五胡亂華導致華夏人口嚴重減少,人倫下滑,是一次及其嚴重的社會大倒退。

有的學者也稱之為"永嘉之亂"、"中原陸沉"、"神州陸沉"、"中原淪陷"等名稱。這一時期,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是大漢民族的一場災難,幾近亡種滅族。

中國文化傳承之帝國時代大一覽,自秦漢至明清(歡迎收藏學習)

永嘉之亂以後,中原在異族的野蠻統治下,長期陷於戰爭,民生經濟大受破壞,人口銳減。東晉建立時,中原地區已淪喪於胡人之手。中原漢族在冉閔的帶領下絕地反擊,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遷居南方的愛國將士每每以北伐中原、規復失土為己任。故東晉自始至終都有北伐之舉,先後有祖逖庾亮、殷浩、桓溫、劉裕等人的多次行動。東晉與五胡的戰爭,五胡十六國之間的廝殺以及東晉士族戰爭使得這一時期戰亂連連。直到劉裕統一東晉、舉兵北伐,滅後秦、桓楚、西蜀、南燕等割據國家,建立南朝宋。以及北魏的建立和全盤漢化等華夏文明才得以復甦。

南朝宋:宋武帝劉裕原為東晉北府軍的將領,在桓玄之亂後掌握朝廷。他為了獲得聲望來篡晉,發動了兩次北伐,收復了山東、河南及關中地區(關中後被夏 (十六國)佔領)。之後劉裕殺晉安帝,改立晉恭帝,並在兩年後(420年)如同魏晉舊事

篡位,國號宋 改元永初,東晉亡。

南朝齊:齊是四個朝代中存在時間最短的,僅有24年。蕭衍篡位,國號大梁,史稱梁武帝,南朝齊亡。

中國文化傳承之帝國時代大一覽,自秦漢至明清(歡迎收藏學習)

南朝梁:梁武帝為蘭陵蕭氏的旁支,為人節儉,勤政愛民,使得梁朝前期開創盛事,國力勝過外族統治的北魏。陳霸先於557年篡位,建國號為大陳 改元永定,史稱陳武帝,南朝梁亡。

南朝陳:公元557年,陳霸先廢梁敬帝,自立為帝,建立陳,是為陳武帝。武帝死後其侄陳蒨繼位,即陳文帝。此時盤據兩湖的王琳叛變,聯合北齊、北周大軍東征建康。陳文帝先是擊潰王琳北齊聯軍,繼而封鎖巴丘,阻止北周順江東進。至此國勢方定 。在位時期,他勵精圖治,復甦江南經濟,使南朝陳國勢強盛。588年,隋文帝楊廣。發動南征南北朝結束。

北魏:十六國時期由拓跋鮮卑所建,前身為代國。前秦淝水之戰崩潰後,代王拓跋什翼犍之孫拓跋珪舉兵復國,都盛樂,國號魏,史稱北魏。太武帝時期勵精圖治,國力大盛,並屢次攻掠南朝宋。在解除北方柔然的威脅後展開統一華北戰爭。在439年攻滅北涼,使北方結束了五胡十六國的局面,與南朝宋對峙。北方、南方至此正式進入"南北朝時期"。孝文帝時期擴建首都平城為漢城之後南遷洛陽。並實行

三長制,頒佈均田制,遷都洛陽,後在三年間展開漢化運動,例如全用漢官官制、禁胡服胡語胡字等、推廣教育、改姓氏並同漢人世族通婚、禁止歸葬及度量衡採漢制,並進行全盤漢化。最終使得北魏進入頂峰,並暫時緩解了社會矛盾。由於鮮卑保守勢力的緣故導致北魏於534年分裂成東魏及西魏後滅亡。

中國文化傳承之帝國時代大一覽,自秦漢至明清(歡迎收藏學習)

東魏534年建立,西魏535年建立。東魏及西魏表面上由拓跋氏後裔所繼承,實際上分別由高熲及宇文泰控制,所以在數年後分別篡奪,形成北周與北齊的對峙。高歡所控制的東魏,是由鮮卑化的六鎮流民及河北世族所組成,高歡本身也是胡化漢人,導致東魏與北齊的鮮卑化使得所在國國民再次進入黑暗時期。

西魏:又宇文泰建立,在八柱國等將領協助下,有效地抵抗東魏的多次進攻,鞏固西魏局勢。556年宇文泰去世後,其侄宇文護專政。他於隔年廢西魏恭帝,國號周,立宇文泰子宇文覺為北周孝閔帝,西魏亡。

北齊:北齊鮮卑化漢族朝廷,繼承東魏版圖,於550年由齊文宣帝建國。齊文宣帝先後擊敗庫莫奚、契丹、柔然、山胡(屬匈奴族)等族,並攻下南朝梁的淮南地區。前期實行均田制,使得北齊崛起。但是後來由於持續鮮卑化和對漢族的打壓導致北齊沒落並被南朝陳攻下淮南,並在577年亡於北周。

北周:北周繼承西魏版圖,於556年由周孝閔帝立國,但朝政由堂兄宇文護掌握。宇文護於560年毒死周明帝改立宇文邕,即周武帝。周武帝採韜晦之計,在十二年後成功殺死宇文護,親掌朝政。周武帝為人英明雄偉,在他任內推動多方面的改革,使北周國力更盛。之後宇文泰開始推行漢化改革,北周國力不斷增強。581年漢族楊堅代周為帝,即隋文帝,改國號大隋,全殲宇文家族,北周亡。

隋朝:587年隋文帝廢西梁後主蕭琮,西梁亡。588年隋文帝發動滅陳之戰,以楊廣為主將,同賀若弼韓擒虎等名將發兵攻陳。隔年隋軍攻陷建康,南朝陳亡,中國再度統一。之後隋文帝進行全盤漢化復興和去鮮卑化改革。至此「南北朝時代」結束,中國進入第二次頂峰。

唐朝:

李淵起兵攻佔長安,並在618年稱帝,建立唐朝。唐初統治者,吸取隋亡教訓,調整統治政策,前期政治比較清明,出現了"貞觀之治"、"

開元盛世",封建經濟得到新的發展。

中國文化傳承之帝國時代大一覽,自秦漢至明清(歡迎收藏學習)

唐朝是一個強盛的多民族封建王朝,各民族間的聯繫加強,同亞洲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也空前頻繁。

中國文化傳承之帝國時代大一覽,自秦漢至明清(歡迎收藏學習)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強盛轉向衰落的轉折點。安史之亂後,唐朝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唐朝後期,土地兼併十分嚴重,導致了農民戰爭爆發,唐朝迅速瓦解。並進入五代十國的混亂時代。

後梁:公元907年,朱溫篡唐建立後梁並導致國家分裂,這是五代十國的開始。

後唐:公元923年,盤踞太原的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滅後梁,後唐建國。

後晉: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唐,後晉建立。

遼朝:契晉關係惡化,契丹軍南下滅後晉,建立遼朝

後漢:劉知遠在太原建立後漢,驅除遼朝,收復中原。

後周:郭威篡後漢建後周,後周世宗柴榮苦心經營,使後周隱隱有一統天下的希望,但柴榮在北伐燕雲十六州時不幸病亡。後周隨後被趙匡胤所篡,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北宋:北宋建立後,採取了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封建經濟得到繼續發展。北宋中期,出現了財政困難等危機,為了克服統治危機,王安石實行了變法。北宋末,政治腐朽,防備空虛,金兵南下,結束了北宋的統治。

金朝:女真族原為遼朝藩屬。天慶四年(1114年),金太祖完顏旻統一女真諸部後起兵反抗遼朝。於翌年在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區)建都立國,國號"大金",建元"收國"。並於1125年滅遼朝

,兩年後再滅北宋,將宋徽宗與宋欽宗俘虜至五國城。

中國文化傳承之帝國時代大一覽,自秦漢至明清(歡迎收藏學習)

南宋:1127年,南宋的統治開始。南宋時期是北宋滅亡後由宋室皇族在江南建立的政權,是中國歷史上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科技進步的朝代。歷經九位帝王,一百五十二年。

元朝:作為華夏民族主體的漢族建立的南宋政權由於與同時期存在的女真族,党項族,白族等外族建立的政權對抗由於

自身腐敗重文輕武等因素漸漸沒落,後期由於蒙古帝國興起隨著蒙古帝國的三次北伐和50多年的宋蒙戰爭,南宋被龐大的蒙古帝國吞併。隨後忽必烈漢化改革後元帝國建立,使得東西方第一次有了直接接觸,為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做到了不可泯滅的作用,但是由於殘暴的統治、民族社會矛盾尖銳、國家的腐敗導致了元朝建立不到100年便土崩瓦解。1368年朱元璋稱帝,明朝成立。其中蒙古族一支被同化,併入了中華民族。

明朝: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明朝前期,明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治。為了加強軍事防禦力量,明政府營建並遷都北京。為鞏固北部邊防,明政府修築了北邊的長城。為了進一步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繫,明政府派遣鄭和出使西洋,天朝國威遠播海外,萬國來朝。明朝中後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在江南一些地方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明朝後期,封建專制統治非常腐朽,社會矛盾日益尖銳,終於爆發了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明朝的統治被推翻。

中國文化傳承之帝國時代大一覽,自秦漢至明清(歡迎收藏學習)

南明:南明是明朝覆亡後,由明宗室建立的政權,公元1644年李自成起義軍攻破北京,明思宗朱由檢在煤山自縊。清軍入關,明朝宗室先後在南方抵抗清軍。包括

弘光政權隆武政權魯王監國紹武政權永曆政權,前後共歷39年。1661年(永曆十五年),吳三桂率清軍入緬,索求永曆帝,十二月緬甸國王將永曆帝交於清軍,次年四月永曆帝與其子等被吳三桂處死於昆明。此後鄭氏政權繼續奉永曆為正朔。1683年,延平郡王鄭克塽降清,清軍佔領臺灣,寧靖王朱術桂自殺殉國,標誌著南明的覆滅。

清朝:皇太極改女真為滿洲,於1636年稱帝,並改金為大清。清朝統治者為了進一步加強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除設立內閣、六部外,增設了軍機處;為了從思想上控制人民,清政府一再興起文字獄,壓制知識分子的反清思想,以及八旗制度為主的奴化政策,抑制明末的資本萌芽,摧毀古籍,閉關鎖國,這使得中華文明有史以來第一次落後與世界文明。

明朝滅亡之後,滿清進行了毀天滅地的大屠殺,禮崩樂壞剃髮易服

華夏核心文化毀於一旦,儒家思想也被篡改、心學、氣學關學等被廢黜,儒家精神消失殆盡。並篡改中國歷史,東亞文化圈也隨之崩潰瓦解,朝鮮、日本等國也只是名義上認可中國,而暗地裡卻小中華思想抬頭,自稱華夏。中國文化影響力從永樂年間的遍及東亞、東南亞、南亞、東北亞、西亞沿海、非洲東岸等2400多平方公里縮小到了中國、朝鮮、越南、日本、琉球五個國家。

中國文化傳承之帝國時代大一覽,自秦漢至明清(歡迎收藏學習)

南京條約之後中國國力一落千丈和上百的不平等條約的隨之簽訂,中華文明隨之聞名世界的千秋帝國成為了被列強百般凌辱的東亞病夫,並失去遠東地區。

地位的極大變化,極大的打擊了中華民族的民族自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