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詩式的小說《東方》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評獎工作已經開始啟動。至今,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1981年設立、每四年評選一次的全國長篇小說獎——“茅盾文學獎”已評出九屆獲獎作品了,其中有多位軍旅作家、多部軍事題材長篇小說獲獎。首屆“茅獎”獲獎者之一的部隊作家魏巍,是在當代文壇上頗有建樹的人物。他獲獎的長篇小說《東方》是宏觀而立體描寫抗美援朝戰爭全景的作品,具有史詩性質。

當五星紅旗升起在天安門廣場,中國人民剛剛站起來之時,戰火就燒到了鴨綠江邊,而立之年的魏巍隨手寫下一些類似在晉察冀邊區寫的抗戰街頭詩那樣的短章:

你,聽到炮聲了嗎?

青年人!

不要光知道幸福,

不知道仇恨。

——《你》

當一隻得寸進尺的野獸,

向你撲來的時候,

人們喲,

只有它自己的血,

才能夠教訓它自己。

——《只有》

這些鼓動性極強的短詩發表於1950年12月3日的《人民日報》,作者是寫給全國青年人的,更是寫給他本人的。這組詩發表後20天,魏巍就奔赴朝鮮前線。

赴朝前,魏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原總政治部學校教育科副科長。他在前線的主要工作是熟悉和了解美軍情況,以便開展政治攻勢。在前線,他採訪了志願軍司令部有關領導,深入到陣地前沿。在漢江前線的日日夜夜,戰鬥激烈而又艱苦,魏巍看到戰士們一個個嘴唇乾裂,眼睛熬紅,耳朵震聾,他們一口炒麵一口雪,堅持戰鬥,想的是祖國人民的安居樂業,想的是解救戰火中的朝鮮人民。一個思考很久的問題反覆跳動在他的腦海裡:誰是最可愛的人?他從朝鮮前線回到祖國首都北京,便被任命為解放軍文藝出版社的副主編,他匆匆地報了到,在一間小平房裡,點燈熬油地完成了《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作品。他以火焰般熱烈、海洋般深沉的感情,謳歌了志願軍戰士愛國主義、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高貴品質。解放軍文藝出版社社長宋之的看了後非常讚賞,由他轉給了《人民日報》。《人民日報》在頭版發表了這篇作品。

《誰是最可愛的人》感動了千千萬萬讀者,魏巍的大名傳遍了全國,他到處接受演講邀請,向人們講述最可愛的人的故事。這篇作品也傳遍了整個朝鮮戰場,戰士們的心沸騰了。

朱德總司令看了魏巍的這篇作品後說,寫得好,很好!毛澤東主席看過後,指示印發全軍。在全國第二次文代會上,周恩來總理做報告時說:“我們就是要寫工農兵中的優秀人物,寫他們中間的理想人物。魏巍同志所寫的《誰是最可愛的人》,就是這種類型的歌頌。它感動了千百萬讀者,鼓舞了前方的戰士。我們就是要刻畫這些典型人物來推動社會前進。”

從1959年到1979年,在長達20年的時間裡,魏巍寫出了75萬字三卷本的長篇小說《東方》,應該說,這是《誰是最可愛的人》的宏大續篇。1977年12月的一天,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張文苑副社長讓我去魏巍家約寫一篇評論文章,我在魏巍位於北京西山的家裡見到桌案上擺放的正是首版《東方》的校樣。他說,與抗美援朝偉大戰爭相適應的應該是一部鴻篇鉅製,僅僅寫出《誰是最可愛的人》遠遠不夠。寫一部長篇的念頭,在他1953年春天二次赴朝時就產生了。

他這次在朝鮮戰地生活了九個月,回國後,又一頭扎到長辛店二七機車車輛廠,在那個廠裡代職一個車間的黨支部副書記。他清楚,寫長篇必然要把前方後方廣闊的生活包容進去。他和工人一起上下班,胳肢窩裡夾著飯盒,與工人一起排隊買飯,工餘時間和工人們玩撲克、下象棋。老工人去世了,他去參加葬禮;小青年結婚了,他也趕去賀喜。在二七廠體驗生活時,和作家錢小惠合作,把著名的二七大罷工的素材寫成電影小說《紅色的風暴》;接著又受革命烈士鄧中夏夫人夏明重託,與錢小惠在南方採訪半年,完成了一部《鄧中夏傳》。這時,魏巍仍未急著動筆寫《東方》,他覺得,要想寫出一部好的長篇,必須深入研究這個時代,必須拓寬生活領域。

這樣,在1953年秋冬,他和在農村土生土長的夫人劉秋華重返冀中大地。魏巍心細,帶回了一輛破自行車,為的是這村那村跑著方便。他原本就與這裡的鄉親們熟悉,這次來就混得更親熱了。1958年,魏巍第三次入朝採寫志願軍回國的情形,寫出了《依依惜別情》這篇真摯動人、膾炙人口的文藝通訊。這一切都是他為寫長篇《東方》所做的鋪墊。

1959年2月,魏巍躲到河北邢臺駐軍的一個部隊駐地正式開寫《東方》。這年年底,魏巍受命撰寫“華北戰史”而不得不中斷已寫出十章草稿的《東方》。這中間,他出訪希臘,還受周恩來總理之命與巴金等人出訪越南。1973年,魏巍第三次拿起筆寫《東方》。他在廣闊的視野裡探索和表現我們的戰士和我們的人民那偉大的心靈世界,從縱的方面寫了朝鮮戰爭的全過程,從橫的方面圍繞朝鮮和祖國前後方兩條線展開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前線主要落筆寫一個團,更集中寫一個連;後方主要寫冀中平原的一個村莊——鳳凰堡。

小說中的主人公及一些幹部戰士就是這裡的人,這就使交錯發展的故事線索和情節得到呼應和統一。他總是著眼戰爭的全局進行構思,在廣闊的時代背景上描繪戰爭,深刻揭示戰爭勝利的源泉。作品非常生動和精彩地塑造了志願軍英雄群像和其他各色人物,真實再現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全部歷史進程。反映了中國人民在嶄新的五星紅旗下,為保衛東方和平、保衛新生的共和國勇於奉獻犧牲,支援朝鮮反侵略戰爭和向社會主義奮進的火熱現實。

魏巍曾解釋使用簡潔而雄壯的書名《東方》的含義:自從中國革命突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之後,今日之東方已非昔日的東方了,人民在這裡站起來了,他們顯示了自己的力量,並還有未顯示出的潛在力量,這個力量無窮之大。“東方”這個命名與史詩性的內容是相稱的。

1978年9月,《東方》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我手上的三卷本《東方》,魏巍籤贈落款的時間是“七八年十一月”。這部作品出版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許多買不到書的讀者就天天聽小說廣播。丁玲說:“《東方》是一部史詩式的小說。”“表現了一個時代的最精粹、最本質的東西。”2008年,著名軍旅作家、以長篇小說《第二個太陽》榮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的劉白羽說:“《東方》為我國當代軍事文學的創作打開了嶄新的局面。”小說讓人們看到這個九死一生、從苦難中站立起來的東方巨人那種力挽狂瀾、勇扭乾坤的大無畏氣概,作者通過藝術的彩筆,讓我們和我們的子子孫孫都要銘記這一段不該忘卻的歷史。

魏巍在他有生之年從未停止過深入生活和求新求變的創作。他曾兩次到紅軍長征路上採訪,1988年寫出長篇小說《地球的紅飄帶》,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在他77歲的1997年,描寫抗戰題材的小說《火鳳凰》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史詩般的長篇小說《東方》中湧動的澎湃的詩情和流淌出的燃燒的文字,將成為一筆韻味深邃的文化財富,激勵著我軍廣大指戰員為實現強軍目標而奮勇前進。

史诗式的小说《东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