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了教師多年而又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 教師的滿工作量究竟應該如何計算才合理?

nyscy


教師的工作量包括教學工作量和教育工作量。相比而言,教學工作量還可以根據課時數、教案數等核定計算,教育工作量就很難具體量化,即便量化了也很難和教學工作量均衡確定合理比值或權重。兩者相加的滿工作量也就很難合理核定計算。

具體來說,教學工作量主要包括課時數、教案數、作業佈置與批改、自習輔導等,不過不同的學科的教學工作強度不一樣,比如非高考科目與高考科目,如果以課時數、教案數扥等計算,高考科目科任老師有意見,自己要批改作業、自習輔導等;如果把作業批改和下班輔導也計算在內,非高考科目科任老師有意見,這樣計算自己明顯工作量不如人,在績效、考核量化等場合會吃虧。

那麼,教育工作量的計算就更加棘手。教育工作量主要包括行政、年段長、班主任、教研組長、備課組長、以老帶新指導老師、學生社團指導老師、其他兼職工作等等。這裡幾項教育工作量化權重就很難做到合理,更不要說,這些教育工作量要與教學工作量進行權重比較調整,進而相加得出教師的滿工作量了。

正因為如此,計算教師的滿工作量困擾多年依然無解。教育主管部門為了職稱評聘、績效考核分配等工作便於開展,制定了相關的指導意見,但是依然不甚合理:老師們有意見認為他偏向行政,行政幹部有意見認為行政工作沒有認可,學校有意見認為其量化標準不切合實際。

例如,規定一週8節課加四課時教案,就可以滿工作量,那學校出現很多老師超工作量,導致老師不願承擔更多的工作量,也加重學校超課時補貼的經費負擔。規定班主任按周課時4課時計算,有老師就當班主任再上4節課,就認為自己滿工作量了。後來教育主管部門把班主任工作量以單獨發放版主任津貼的方式體現。但是按下葫蘆浮起瓢,非班主任的教育工作量,又該如何平衡計算呢?新的難題又擺在學校的面前。



“咬文嚼字的魚”認為,國家地域這麼廣,地區差異這麼大,情況這麼複雜,教師滿工作量的計算要參考不同區域、不同條件、不同工作性質等因素,因此,要把這個標準定奪的自主權交給不同的學校,讓學校的領導、老師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教育主管部門只當裁判員,不做運動員,學校方案教代會通過後報教育主管部門審批備案。這樣學校的滿工作量的計算雖未必完美,但會趨於合理,會讓更多老師接受。


有爭鳴,歡迎轉發分享異議!


咬文嚼字的魚



用戶李寶源


“三味”做過10多年的教務主任,對教師的工作量進行過10多年的核算工作。雖然,每次(每學期)都希望儘量給老師們一個公平公正的結果,但苦於學校實情對課量影響的因素過於複雜,依然難免受到個別教師的質疑。

教師工作量(課量)核算的意義在於:將教師個人的實際工作量與全校平均工作量(或標準工作量)進行比較,然後,學校對教師超出或不足工作量予以獎罰。

什麼是教師的“滿工作量"呢?

一般有兩種流行說法:

第一種是“理論性”說法,即完全按國家“師生配備比例"計算的結果,通常被稱為中小學教師“達標工作量"。


也就是說,按以上統一編制標準,配備了學校教職工數後,

校總工作量÷校教職工數=教師滿工作量

據“三味”及同行大體測算,嚴格按師生比配備師質的學校,教師的“滿工作量”一般在10—12節左右。事實上,上級所下發的評優評先評職稱等評價方案中,也往往將教師的"達標課量"定在這個範圍內。

但實際情況與“標準"往往差距較大。主要原因是:由於學校人事受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真正嚴格按“師生比例”配備教師編制的學校是極少的。要麼超編,要麼少編。

因此,10—12節的“達標工作量"僅具參考意義。


第二種是“實際性"說法,即按學校實際工作量與實有教職工數計算出的“平均工作量",即為"滿工作量"。

它的計算方法很簡單:

校總工作量÷校教職工總數=平均工作量

道理上講,這樣計算出的"平均工作量”就是教師的“滿工作量”。教師可用自己的實際工作量與“平均工作量"比較,超出部分為超課時量,學校可給予超課量補助;不足部分,學校可以罰款形式讓老師補交。

但是,對於“工作量"這項看似簡單的計算,其“可變性"是非常大的!

可以說,不同學校、同一學校不同計算方法、不同制度等,所計算出來的結果,差異會很大。

“三味“以自己核算經歷談談這個“變量”問題:

1、學校課時量有不確定性變數。有時按實際節數計算;有時按係數折算,如語數外計1.5,其他按1.3、1.2、1.0,甚至有0.8計的;還有早讀、晚課等,怎麼計算,這個是老師左右不了的。標準不一樣,結果就不一樣。

2、一些教輔工作,如班主任、教研組、團隊、室驗員、圖書員及其他工作,往住由一些任課老師兼任,其課時量的確定也是沒統一標準的,反正領導怎麼說就怎麼算。

3、教職工總數也有不確定因素。

學校總工作量確定下來後,那麼,這些工作該由哪些人平均承擔呢?

全體教職工承擔?還是除去教輔、後勤人員?學校行政領導如何算?表面看很合理的計算方法,一旦結果出來,老師不同意見就會滿天飛。因為,職工數算得越多,平均量越小,任課教師超課量就大大增多,教輔及後勤人員意見較大。相反,任課教師的超課量就會大大減少,一線任課教師不同意。

不得不說一下:按第二種“實際性"標準計算出來的教師滿工作量,很可能會達到"理論性"標準(10—12節)的近2倍!


“三味"這樣說的用意是:教師的“滿課量"計算,確實很複雜,要做到準確、公平,真的很難!不過,有一點是學校必須把握住的原則:對一線教師的超課量部分應事先確定一個合適的標準,儘量體現多勞多得。

網友們,你們學校是如何計算滿工作量的?歡迎留言!


三味聊教育


阿蒙:教師是一種特殊職業,特殊就特殊在他的工作量無法每天八小時計算。1,科目不同,工作量差異大,語文教師與政治教師,工資相同,但工作量相差很大,語文教師苦就苦在批改作文上,每兩週寫一次作文,重點中學每個班都56人,教兩個班,112人,平均每篇作文1000字,共112000字,批改一篇最少20分鐘甚至半小時,算一算,工作量有多大,夜夜批改作文到深夜。有人說,做老師,教什麼都可以,就是不要教語文,太苦了。2,畢業班與非畢業班,工作量相差很大。特別是重點是重點中學,升學率壓力很大,競爭激烈,你的水平稍差,教了三兩年,高考成績不理想,就會被踢出重點中學,到普通中學去。3,骨幹教師,一人教兩個班,還要做班主任,實在苦。班主任,學期結束,還要給每人寫評語,絞盡腦汁,如何公平恰到好處地評價學生,有力學生成長。4,遇到幾個調皮搗蛋的學生,教育學生轉變,又是要費盡心機。教師,來自領導的壓力,來自學生的壓力 ,來自家長的壓力,來自社會的壓力,敬禮,老師!


用戶61512180465


現在的教師工作量就是個沒法衡量的問題。

原來學校教師就是圍繞課堂備課上課改作業,現在的情況複雜了很多。

一、班額有大小

城市教師一班65人以上是很常見的,上課要帶小喇叭,否則後邊聽不見,改作業一改就是幾十本。

而農村學校一個班人數很少,有些三五個,甚至一兩個,教師報班,所有學科全包,從早上到晚。

你說那個教師工作量大?

二、課程有差異

同樣是50人的班級,一個教師教一個班語文,每週10節課,另一個教師教5個班美術,一週10節課,看似工作量一樣,但實際一樣嗎?語文備課上課改作文,還有家作,整天惦記考試成績,但美術呢?顯然沒有可比性。必要說多麼重視,教師們心知肚明。

三、課外有工作

最難衡量的是這方面的工作量,以前教師就是教學,管理人員把這些活都幹了,現在越老越複雜,活兒越來越多,教師整天也疲於應付,填表、整檔案、扶貧等等,怎麼計算?

所以,現在工作量無法衡量,只要在學校,校長不會讓你閒著,可能有些學校跟校長關係好的會有所優待,其他人都差不多,超負荷!


教苑


去年年底說要給教師減負的消息一度傳開,讓教師備受關注,因為這些年的一些工作負擔的確不知怎麼說,很多並非教育系統的事情,都分到教師的身上,讓日常教學的受到非常大影響。


比如說,我們經常看到這裡一個地方讓教師交個什麼表格,那個部門又要交個什麼文件,甚至這裡讓教師寫個什麼心得,讓教師一天中時間都受到很多的擠壓,無法全心放在教學,因為這些事務性工作都已經讓教師焦頭爛額,甚至很多都是與教學毫無關係的事情。


所以教師的工作量如何計算,還真不好說,到目前為止這個問題還在延續,雖然說一些人已經提出給教師減負的問題,但是目前一些地區無法得到改善,教師的教學和工作量仍然毫無標準可言。


思維數學小課堂


工作量的多少取決於課時量與學生數。一般說來,中學一個班需要三個班老師,每個班每週35節課,也就意味著一個老師每週只要上10個課時就滿量了。不急。這裡的滿量所對應的學生是55個,按總量計算就是55*10=550,如果一個班有70個學生,滿量應該是550/70=8課時,超出部分叫超課時。然而,學校為了計算方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教72個人的班與教48個人的班一樣計算,都是6塊錢或者7塊錢一個課時,這就難免會有老師產生怨言。


黃習兮


1、周課時工作量的標準。

國家教育部對各地老師的周課時工作量沒有明確的規定。但各省市都會有一個相對範圍的大致。其中中學,小學和幼兒園的老師一週的工作量也是不一樣的。有的學校主科和副科的工作量計算也不同。像我們這兒,一般高中學老師的平均周工作量是10到14節。初中老師,大概是12到16節。小學的是14到18節。幼兒園的課時大概18-21節。

2、課時標準量的核算方法。

我們學校是這樣的,就是按所教班的學生人數來定班額定人頭計算課時量。比如一個班的學生人數規定為40個學生為基礎人數,那麼一週上12節課時就達到初中老師的滿工作量了。如果班上有50個學生, 你一週上了12節課,那麼你的周工量就應該是50÷40*12=15課時。也就是說你一週超了三個課時。

3、其他工作折算成課時。

如果老師還兼任了其他工作,比如後勤事務、或者是組長、班主任、電教等工作。這個就只能按學校規定的係數來摺合為一定的課時工作量。

總之,各學校因為情況不同,各個學校的老師人數不同,工作量也不可能完全一樣,所以說每個學校不是絕對一致的。老師人員編制少,學生又多的學校,工作量的就會大些。反之,就會略輕鬆些。


蓮子愛音樂



宏宏老師


一杯開水泡的茶,有人能端,有人不能端,真的是端起的人皮厚不怕燙嗎,酒店服務員她們就能端,喝茶的卻拿不起來,為什麼,因為服務員選擇不端,他們就會失業。而喝的人,他卻可以等。教師也是如此,如果你沒有別的出路,再滿的工作你也得做,這關係到你的生存。這和喝茶的人不會心疼端茶人一樣,沒有人會心疼你們工作是否太滿。要不繼續工作,要不你另謀高就。如果你想提高待遇,你就要比你的同事做的更好,做主任,做校長。而不是呼籲老天下雨,普降甘霖,好去照顧你的小生意。所以,計較會阻擋你的升遷路,自己變要比社會變容易百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