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春:單藥成方蒼朮飲,治療胃下垂效如桴鼓

朱良春:單藥成方蒼朮飲,治療胃下垂效如桴鼓

蒼朮飲

【組成】蒼朮20克。

【用法】滾開水沖泡,少量頻飲代茶。每日1劑。

【功用】升清運脾,益胃除溼。

【主治】胃下垂多屬脾虛中氣下陷之候。

【方義】茅蒼朮辛苦溫,入脾、胃二經,為燥溼健脾、解鬱闢穢之要藥。朱老受許叔微用蒼朮丸治“膈中停飲……已成癖囊”之啟示,遂用蒼朮飲治胃下垂,竟效如桴鼓。

朱老認為,許叔微的《普濟本事方》所云:“脾土也,惡溼,而水則流溼,莫若燥脾以勝溼,崇土以填科臼,則疾當去矣。於是悉屏諸藥,一味服蒼朮,三月而疾除”,確有至理。

蓋脾虛之證,運化失健,勢必夾溼,溼濁不得洩化,清氣豈能上升。而胃下垂多屬脾虛中氣下陷之候,故恆囑患者每日以蒼朮20克泡茶飲服。服後並無傷陰化燥之弊,蓋以其能助脾散精也。

病案1

孫某,男,33歲,幹部。1979年1月25日來診。宿有胃疾,形體瘦長,肢乏神疲,得食脘痛,且感墜脹,轆轆有聲,平臥稍舒。

消化道鋇劑透視:胃下垂,胃小彎在髂髀連線下11cm。苔薄舌淡,脈象細軟。

證屬脾氣虛弱,中氣下陷。

治宜健脾益氣,昇陽舉陷。

處方:

①蒼朮20克,10包,每日1包,泡茶飲服。

②炙黃芪20克,淮山藥30克,炒白朮15克,陳皮6克,炙升麻、柴胡各5克,茯苓、炒白芍各12克,炙甘草5克。7劑。

二診(2月1日):

藥後自覺脘部稍舒,精神亦振,納谷漸馨,餘無特殊,苔薄脈細。

藥既獲效,率由舊章。上方繼服10劑,嗣即單服蒼朮50劑後,諸恙均除,消化道鋇劑透視:胃小彎在髂骨誇連線下3cm。

病案2

秦某,女,62歲,家庭婦女。

1980年8月2日診:恙延半載,脘腹墜脹,納減便難。

消化道鋇劑透視:胃下垂在髂骱連線下7cm。苔薄舌紅,脈象細弦。

證屬中虛氣滯,胃陰不足。

治宜補中行氣,兼益胃陰。

處方:

①蒼朮20克,10包,每日1包,泡茶飲服。

②炙黃芪15克,淮山藥30克,川石斛、火麻仁各12克,炙雞內金、刺蝟皮各10克,甘草5克。10劑。

共服藥45劑,症情平復。

消化道鋇劑透視:胃小彎在髂嵴連線下2cm。

體會

一味“蒼朮飲”何以另包,每日代茶,分多次少量頻飲?

門徒昔日曾不解朱師巧思妙用、峻藥輕投之意,將蒼朮直接加入湯藥中入煎,結果除有傷陰化燥之弊外,療效亦不滿意。

故悟溫運利水,非大劑蒼朮莫屬,溫宣溼濁,助脾散精,當取重藥輕投,暨峻藥少量頻投,俾清氣頻頻升舉,溼濁接連降洩,此乃妙用香燥辛烈藥之巧也。

考蒼朮辛苦而溫,芳香而燥,入太陰、陽明二經,功能強胃健脾,助脾散精,暨發散水谷之氣,能逕入諸經,疏洩陽明之溼,通行溼滯,解諸鬱。

因其性辛烈,燥溼力大,故朱師重用蒼朮除溼醒脾,平調中土,意在去中焦溼濁鬱滯之障礙。且蒼朮香能醒氣,燥可勝溼,頗有宣化中焦溼濁,升舉清陽,解鬱舉陷之殊效。

黃元御的《玉楸藥解》雲:“蒼朮燥土利水,洩飲消痰。”又云:“白朮守而不走,蒼朮走而不守,故白朮善補,蒼朮善行,其消食納谷,止嘔止洩亦同白朮,而洩水開鬱,蒼朮獨長。”

朱師指出,蒼朮辛香發散,外可祛風溼,內可燥脾溼,治療胃下垂不必拘於辨證有溼濁之象,才可應用,投蒼朮飲泡茶頻服,乃是辨病用藥,加之湯藥配伍得當,均能收到滿意療效。

治療胃下垂,一味“蒼朮飲”用法之秘,乃朱師辨病用藥之獨特之處,亦是朱師主張辨證和辨病相結合學術思想的具體運用之見證。

朱老在臨床上還常以蒼朮和升麻為對藥治療胃下垂。指出:“升麻升舉清陽,蒼朮運脾散精,兩藥合用,可振奮氣化,有起痿、振頹之功。”

· 本文摘自《朱良春精方治驗實錄》,朱建平、馬旋卿、強剛、王惟恆編著,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 轉載請註明出處。

·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於傳播和學習交流之目的,並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