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樓,西式別墅,騎樓...走近這些台山華僑建築,尋找昔日流金歲月

碉楼,西式别墅,骑楼...走近这些台山华侨建筑,寻找昔日流金岁月

台山市是“中國第一僑鄉”,號稱“內外兩個台山”,多達163多萬華僑遍佈世界過百個國家和地區,比台山市97萬人口還多。根據統計,台山現存超過10000多幢碉樓、洋樓,建築風格多樣,精美。

台山近代華僑建築按照用途大致可分為碉樓、西式別墅、騎樓、公共建築四類。

碉樓

碉楼,西式别墅,骑楼...走近这些台山华侨建筑,寻找昔日流金岁月

水步鎮羅邊村 彭偉宗攝

台山現存碉樓中最早的一座建於清同治七年(1868年),坐落在端芬鎮那泰中閘村,樓高3層,牆厚40釐米,磚木結構,佔地面積30平方米。民國時期,盜賊橫行,政府無能,華僑只好力謀自衛。一是購槍械,二是建碉樓。

碉楼,西式别墅,骑楼...走近这些台山华侨建筑,寻找昔日流金岁月

水步鎮福安裡斜碉樓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碉樓建築進入鼎盛時期。根據初步田野調查,台山碉樓不少於2000座,全市17個鎮(街)中16個基本都有碉樓分佈,其中三合、都斛、斗山、白沙、臺城、廣海、水步、四九等地最多。

碉楼,西式别墅,骑楼...走近这些台山华侨建筑,寻找昔日流金岁月

白沙鎮“水中碉樓”-宗政樓

台山碉樓多建在村口,也有在村子後面或在村外。碉樓形式多樣,種類各異。按功能分,有用作家族居住、集防盜與居住於一體的居樓,村人集資興建的眾人樓和主要用於值夜放哨的更樓等3類。按建築材料分,有石樓、夯土樓、磚樓和鋼筋混凝土樓等4種,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是鋼筋混凝土樓。

碉楼,西式别墅,骑楼...走近这些台山华侨建筑,寻找昔日流金岁月

斗山鎮鄉間碉樓 彭偉宗攝

從建築式樣看,有中國傳統的硬山頂式、懸山頂式,也有國外流行的希臘式、羅馬式、哥特式、伊斯蘭式、巴洛克式等。大多數是中西合璧式,牆身挺直厚實、鋼窗鐵門、門窗狹小、槍眼密佈,防火防彈。頂層凸顯西方建築風格,有柱廊式、平臺式、退臺式、懸挑式、城堡式和混合式等多種式樣。有的還建有亭子、燕子窩(凸出的防衛臺)。

碉楼,西式别墅,骑楼...走近这些台山华侨建筑,寻找昔日流金岁月

四九鎮福臨碉樓

四九鎮福臨村的福臨碉樓,建在村東頭,鋼筋混凝土結構,樓高10層,是五邑僑鄉樓層最多的碉樓。這是一座眾人樓,2至7層為居住層,每層4間住房,8層是一個回形涼臺,9層為過渡層,10層為一個涼亭。

西式別墅

碉楼,西式别墅,骑楼...走近这些台山华侨建筑,寻找昔日流金岁月

端芬鎮翁家樓

清朝末期起,華僑將西方的別墅式建築引進台山鄉村。20世紀二三十年代,西式別墅建設進入鼎盛時期,僑鄉各地出現了一棟棟漂亮洋氣的別墅式民居,一條條設計整齊、環境優美的別墅式村落。這種建築多數自成院落,以“廬”、“居”、“樓”命名。其與台山普通民居不同,也與碉樓中的居樓功能不一樣,更多地從居住的角度進行設計。其平面佈局在延續傳統民居“三間兩廊”格局的基礎上,一改以往的低矮、狹窄、封閉的空間,加大樓層高度,開間高大;房間開窗,每個窗洞比傳統民居更寬大,更便於通風采光。

碉楼,西式别墅,骑楼...走近这些台山华侨建筑,寻找昔日流金岁月

<strong>斗山鎮浮月村

此外,將碉樓的一些防禦設施揉進了別墅的設計,普遍在別墅的大門上方開設射擊孔,二樓的人可以在樓內向下打擊靠近大門的盜匪。有的還在別墅的四角或後面的兩角建有燕子窩,加強別墅的防禦功能。

別墅的門窗用鋼板製作,窗戶加設鐵護欄。別墅的建築材料大量地使用進口的水泥、鋼筋,牆體多數採用混凝土築砌。

室內裝飾多用進口的坤甸木、鋼材、塗料、玻璃,從壁爐的設立,地面防潮磚、水磨石和地毯的鋪設,到室內吊頂圖案和大組合吊燈,再到樓梯欄杆設計,都融進了西方建築文化的元素。

樓體外觀設計和結構都比較自由,外部造型普遍是西方古典式、文藝復興式和近代式,強調立面的對稱,分為三段是共同的特點。

廬高一般為2~3層,正面開門的廬第一層多為柱廊,或外廊式或內廊式;第二層為柱廊式陽臺,第三層是平臺。1~2層的柱廊以古典柱式和羅馬拱券為多,伊斯蘭的葉形券拱也有表現。

窗的整體造型和平臺護欄外牆採用卷草、卷渦和巴洛克風格的曲線構圖,山花造型絕大多數具有巴洛克建築藝術的特徵。

碉楼,西式别墅,骑楼...走近这些台山华侨建筑,寻找昔日流金岁月

白沙龍安村

台山西式別墅主要分佈在臺山的東部和中、南部這些華僑僑眷眾多,商貿經濟繁榮,交通便利的地區,以臺城、斗山、白沙、端芬、四九、大江、衝蔞、都斛等鎮為多。

這種建築多數散佈在村落的外圍,或村後,或村側,有的與普通民居結合組成村落,如端芬鎮廟邊模範村、斗山鎮浮月村、白沙鎮龍安村、衝蔞鎮永盛村、水步鎮雙龍村;有的單獨以別墅組成村落,如端芬鎮汶秧村、四九鎮南洋裡。

其中不乏精品傑作,如端芬廟邊村翁家樓雍容華貴,斗山浮月村壯觀多姿,白沙龍安村華美典雅,衝蔞永盛村氣勢恢宏。尤其是翁家樓,有專家譽之為“江門市近代華僑建築的典範”。

騎樓

碉楼,西式别墅,骑楼...走近这些台山华侨建筑,寻找昔日流金岁月

台山歷史文化街區

在臺山的城鎮圩集沿街,至今仍保存著比較完整的近代騎樓建築群,其面積、規模、類型和完好度,在廣東縣城近代建築中是非常珍貴的。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僑匯的大量輸入和新寧鐵路建成通車,促進了台山城鎮圩集的繁榮,華僑紛紛回鄉投資興建商住兼用的臨街騎樓商鋪,樓高多為2~3層,二樓以上部分凸出,用立柱支撐,形成走廊,一樓內置的商鋪大門朝廊,二樓以上住人,連續的騎樓底空間,組成貫通的人行道,為行人擋陽遮風避雨,非常適合嶺南溼熱多雨的氣候環境。

台山騎樓建築既有中國簷廊式沿街建築的延續,又吸收了大量的西方建築文化。其建築材料多采用進口的水泥、鋼筋和彩色玻璃等,樓體多為混凝土結構;其立面建築造型、式樣五花八門,多為西方建築的柱式、拱券、山花、陽臺,並附加了很多西方的裝飾圖案,帶有西方文藝復興、巴洛克和古典主義的烙印。

碉楼,西式别墅,骑楼...走近这些台山华侨建筑,寻找昔日流金岁月

四九鎮五十圩

台山騎樓建築以臺城最為集中、整齊,規模最大。臺城是台山的政治、經濟、交通中心,於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立縣時選址,初時僅有舊縣城9條街道。至清朝光緒年間形成了舊城區、西門圩和西寧市3個相對獨立的墟市。

早期的臺城商業街道狹窄,路面坑窪不平,沿街的騎樓建築保存著傳統的簷廊式,多數為磚木結構。民國12~18年(1923~1929年),臺城鎮出現第一次改造商業街區的高潮。

縣政府成立市政建設辦事處,按照臺山工務局制定的《改造台山縣城馬路全圖》和騎樓建築詳細規定,拆城牆、闢馬路、築騎樓,改建和新建了環城北路、環城南路、環城西路、城東路、縣前路、正市街、西門路(今臺西路)、南昌路、中和路、北盛路、北塘路、南堤路(今西南路)、濟寧路(今洪湖路)、西榮路、東華路、新河路、南塘路、通濟路、光興路、三臺路、西巖路、和平路等20多條馬路,沿街建起2至4層高的商業騎樓。其臨街前面部分多為西式建築造型,窗、陽臺、女兒牆、貼花等形式多樣,美輪美奐。

騎樓建築大量採用了英國的紅毛泥、德國的鋼鐵、西洋花紋地磚、意大利彩色玻璃等泊來建築材料和混凝土技術,堅固、耐用、美觀。整體建築風格獨特,有哥特式、南洋式、古羅馬券廊式、巴洛克式和中國傳統式等。

這些並肩聯立而建的騎樓柱廊和沿街建築立面連貫的騎樓建築群,形成臺城32條騎樓街,其中以環城南路、通濟路、臺西路、迎朗路一帶的騎樓建築最為精美,氣勢宏大。

臺城街區內店鋪種類齊全,商業繁榮,有“小廣州”的美譽,至今舊城區還原狀保存著20世紀二三年代的街道骨架和整體的建築風貌。

碉楼,西式别墅,骑楼...走近这些台山华侨建筑,寻找昔日流金岁月

臺城圓山圩

台山騎樓建築分佈廣泛,除臺城外,各圩鎮的騎樓佈局也很有特色。如臺城鎮的圓山圩、水步鎮的崗寧圩、大江鎮的陳邊圩、四九鎮的五十圩以及端芬鎮的上澤圩、大同市、汀江圩、西廓圩、成務圩、廟邊圩等,其中以汀江圩(又稱梅家大院)最為典型。

碉楼,西式别墅,骑楼...走近这些台山华侨建筑,寻找昔日流金岁月

端芬鎮梅家大院

1932年10月1日,汀江圩建成開業,其佔地34.2畝,104棟2~3層高的騎樓式商鋪組成一個長方形的廣場。

各商鋪開間大小統一而風格各異,巴洛克風格的山花、羅馬的柱式和拱劵、彩色玻璃的花窗、外牆立面的灰塑圖案、騎樓步廊的吊頂、寬闊的廣場,無處不洋溢著歐式建築的氣息。

汀江圩的騎樓好似歐洲集市廣場的敞廊,只是歐洲的圓柱變成了方柱,後進的小鋪變成了前店後倉的商鋪。至今汀江圩尚存87幢騎樓建築,其原貌保留較為完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公共建築

碉楼,西式别墅,骑楼...走近这些台山华侨建筑,寻找昔日流金岁月

台山一中

台山近代公共建築有學校建築、政府機關建築、影院茶樓建築和教堂建築等種類。這些建築比例勻稱,追求形式之美,端莊典雅,同時注重實用性。目前,在臺山近代公共建築中,學校建築保存最完好,是這類建築的代表。

在近代台山僑鄉形成的過程中,旅居海外的鄉親深感教育對家庭對民族之重要,慷慨捐資辦學。1905年,端芬旅美華僑捐資在上澤興建了中國第一所鄉村小學——成務小學。1912~1949年,華僑捐資辦學高潮迭起,共捐建學校91所,其中小學82所,中學9所。

這些學校建築大多是中西合璧的新型校舍,規模宏偉、外觀典雅、功能比較齊備。如台山縣立中學(今台山一中),臺城鎮日新小學、昌蕃學校,端芬鎮廟邊小學、李璧學校、成務小學、端芬中學,三合鎮育英學校,大江鎮越華中學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台山一中,是當時全省乃至全國(被周恩來總理譽為“可與福建集美學校媲美”)最具規模和最富麗堂皇的校舍,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碉楼,西式别墅,骑楼...走近这些台山华侨建筑,寻找昔日流金岁月

台山市政府

1933年竣工的台山政府大樓由主樓和鐘樓兩部分組成。主樓地上3層、半地下室1層,鐘樓3層,總高25米。

大樓正面利用鐘樓、兩根愛奧尼式立柱和19級臺階突出中心入口位置,融入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建築藝術風格的英國特有的鐘樓建築形式,是台山近代建築的一大標誌。

碉楼,西式别墅,骑楼...走近这些台山华侨建筑,寻找昔日流金岁月

臺城天橋百貨

臺城影院茶樓建築主要分佈在西寧市騎樓街區。在西榮街、人民路、臺西路、通濟路等街道的拐彎地帶,遍佈大型的騎樓建築。

這些建築主要是酒家、旅店、百貨等,它們不僅佔地面積在200平方米以上,而且臨街立面的裝飾豪華氣派,帶有濃厚的西方建築特色,東風旅店、人民電影院、天橋大廈、中國銀行舊址等都是典型代表。

碉楼,西式别墅,骑楼...走近这些台山华侨建筑,寻找昔日流金岁月

葉家祠

中西宗教文化兼容是台山僑鄉風貌特色之一,以祠堂、教堂為代表的中西宗教建築並存於臺城已達1個多世紀。現存最古老的堯俊岑公祠是凝聚四鄉岑氏鄉親的精神中心,但凡宗族大小事務都在祠堂舉行。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旅外鄉親在臺城老城區分別興建了雷方鄺溯源堂、李氏敬修堂、黃氏居正堂、譚氏育英堂、馬氏東華堂等五座恢宏典雅、中西合璧的祠堂,彼此相距僅百餘米,形成“一區五祠”的景觀;台山籍的葉氏、徐氏內外鄉親在西寧市迎朗路捐資興建了葉家祠、徐氏宗祠,它們承擔著協調、處理宗族事務以及為本族外出讀書求學的學子提供食宿方便之職能。

天主教於1806年傳入臺城等地,1926年,旅美華僑集資在西寧市桔園路興建了“耶穌聖心堂”。基督教傳入並紮根於西寧市,始於1891年,1922年由華僑在西寧市臺西路捐建第一座也是惟一一座哥特式建築——臺城禮拜堂。

碉楼,西式别墅,骑楼...走近这些台山华侨建筑,寻找昔日流金岁月

來源:市旅遊協會(綜合羊城讀書會及網絡信息)

監製:堯

識別二維碼,

關注“掌上臺山”

更多驚喜等著你!

碉楼,西式别墅,骑楼...走近这些台山华侨建筑,寻找昔日流金岁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