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人生節奏 你做對了嗎?

有人說,人在什麼年齡階段就應該做什麼事。

比如他應該在18歲考上理想的大學;

比如她應該在30歲前結婚生子;

比如他們不該那麼早戀愛、表現得看起來很叛逆;

再比如,他們畢業後應該回老家找一份安定的工作,父母在,不遠遊;

又比如,明明可以在國內上比較好的大學,何苦漂洋過海去受苦?

... ...

然而,人生真的有標準答案嗎?

本文授權轉載自北美留學生日報(ID: collegedaily)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軌跡

學生們匆匆進場,吵吵鬧鬧互相說著話,

絲毫不知道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可能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這個時候,校長開始講話:

正確的人生節奏 你做對了嗎?

“再過兩年,你們就會完成A Levels的學業;

再過三年,你們就會去到自己想去的國家,上自己想上的大學;

再過五年,你們會開啟自己的職業生涯,

在座的很多同學會進入世界頂尖公司工作;

然後你們會結婚,買房;

十年之後,你的人生就會安定下來。

再過十五年,你就30歲了,你的人生軌跡就會定型。”

校長用了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就已經把同學們的一生規劃完畢。

而整場演說看起來有條不紊,找不出任何毛病。

直到,一直默默聽著的人群中舉起一隻手。

正確的人生節奏 你做對了嗎?

正確的人生節奏 你做對了嗎?

“不好意思,校長,我想告訴你為什麼你的這些話是錯的。

有的人21歲畢業,到27歲才找到工作;

有的人25歲才畢業,但馬上就找到了工作;

有的人沒有上過大學,卻在18歲就找到了熱愛的事;

有的人一畢業就找到好工作,賺很多錢,卻過得不開心。

有的人選擇間隔年,去尋找自我;

有的人16歲就清楚直到自己要什麼,但在26歲時改變了想法;

有的人有了孩子,卻還是單身;

有的人結了婚,卻等了10年才生孩子;

有的人身處一段感情,愛的卻是別人;

有的人明明彼此相愛,卻沒有在一起。

我想說的是,

人生中每一件事都取決於我們自己的時間。

你身邊有些朋友或許遙遙領先於你,

有些朋友也許落後於你,

但凡事都有它自己的節奏。

他們有他們的節奏,你有你自己的。

耐心一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軌跡:

馬克·庫班25歲時,還只是達拉斯一家酒吧的酒保,他或許沒有想過自己將來會成為一名億萬富翁。

正確的人生節奏 你做對了嗎?

被拒絕12次後,JK·羅琳32歲才出版《哈利波特》,這一系列作品後來更是火遍全球。

正確的人生節奏 你做對了嗎?

Ortega39歲才創辦了Zara。

正確的人生節奏 你做對了嗎?

馬雲35歲才創立阿里巴巴,儘管他本人後來也表示“很後悔”。

正確的人生節奏 你做對了嗎?

摩根·弗里曼52歲才迎來演藝輝煌期,《肖申克的救贖》讓他第三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提名。

正確的人生節奏 你做對了嗎?

Steve Carell 當了5年“綠葉”,40歲才紅。

正確的人生節奏 你做對了嗎?

Rinchard Branson 34歲才創辦維珍航空。

正確的人生節奏 你做對了嗎?

... ...

有人雖然25歲後才拿到文憑,但依然值得驕傲。

30歲還沒結婚,但過得很快樂也是一種成功。

35歲成家也沒有什麼不可以,

40歲買房也沒什麼丟臉的。

關鍵是:

不要讓任何人擾亂你的時間表。


因為愛因斯坦曾說過:

並不是每一件算得出來的事,都有意義;

也不是每一件有意義的事,都能夠被算出來。

這,才是最重要的事。

最後

自己親手創造的,屬於自己的,充滿意義的人生,並學會用這些去影響和點亮其他人的生活。

這,才是真正的成功。

在電影《本傑明巴頓奇事》中,有這樣一段臺詞。

這段臺詞雖然是寫給母親,但用來形容人生,也再合適不過。

有些人,生來就註定可以悠閒的坐在河邊。

有些人,會被閃電擊中,

有些人,會音樂,

有些人,是藝術家,

有些人,是游泳健將,

有些人,懂紐扣,

有些人,懂莎士比亞,

有些人,是舞者,

有些人,是媽媽。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人,就有很多種不同的人生。

而我們,只需要做自己的。

餘生漫長,時間會給出答案。

小夥伴們,你現在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呢?在你看來,真正的成功是怎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