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崇禎帝朱由檢換成宋高宗趙構,明朝會形成南宋的局面嗎?

歷史一書生


其實明朝的滅亡主要責任在於崇禎皇帝,咱們現在來複盤崇禎皇帝登基以後的所作所為,你會發現他幾乎沒有一個決定是正確的,換句話講,正是崇禎皇帝的瞎指揮讓大明朝再也延續不下去了。


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雖然自己沒本事,但是人家知道放手讓下邊的人去幹,讓魏忠賢給他向作為東林黨大本營的東南省份徵稅,讓作為東林黨人的孫承現負責東北防務。魏忠賢收稅得來的錢,貼補西北乾旱饑民和東北的抗清費用,這樣整個國家還能運轉。

但是到了崇禎皇帝上臺以後,這個人即沒本事,關鍵還很勤快,每次下邊的大臣做出正確的判斷,都會被崇禎皇帝改成錯誤的,就這樣大明王朝在崇禎皇帝孜孜不倦的犯錯下滅亡了。


第一,崇禎皇帝上臺以後,沒找到替代品,就急匆匆的幹掉了魏忠賢。魏忠賢死了不要緊,但是整個大明的官場就失控了,東林黨開始全面掌控朝政,後果就是崇禎皇帝雖然很勤奮的工作,但是他的決定沒有人執行,因為大臣們每天忙於黨爭。


魏忠賢死後,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東南各省本來是財稅重地,卻再也徵不到稅了。天啟年間東南各省每年光茶稅就能徵20萬兩,但是到崇禎年間,茶稅每年不到三萬兩。因為東南各省是東林黨的大本營,大家想方設法一起糊弄崇禎皇帝少交稅,崇禎皇帝自己身邊又沒有一個得力的人選能抗衡東林黨,從東林黨身上掏出銀子來,所以崇禎朝就越來越窮。

崇禎皇帝從東南富裕的地方收不到稅,他就開動了他愚蠢的腦子打起了西北災民的主意。崇禎皇帝開始幹蠢事,面對此起彼伏的饑民他不去賑災,反而加稅,加遼餉。


明朝西北一畝地最多也就值十兩銀子,崇禎皇帝加稅加到最後,每年要從一畝地徵收十二兩的稅,搞的老百姓都不種地了,大家紛紛加入李自成的部隊要和崇禎拼命。不拼命,面對這麼蠢的皇帝,只能是死路一條,造反興許還有活路。


所以,崇禎皇帝是明朝滅亡的第一功臣。


第二,崇禎皇帝靠自己的愚蠢,成功把朝堂上有本事的大臣全部幹掉。崇禎一朝其實人才濟濟,如果遇到一個明白皇帝,靠這些下屬是能滅掉李自成和滿清的,只不過是這些能幹大臣遇到了難得一見的蠢蛋皇帝崇禎。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袁崇煥,本來這個人在東北幹得不錯,把滿清打得滿地跑,但是崇禎皇帝在北京就天天懷疑袁崇煥會造反,然後還找理由把袁崇煥給千刀萬剮。還有盧象升,熊廷弼等人,都是對大明朝忠心耿耿,但是都不得好死。有了這些案例,大臣們就明白給崇禎皇帝打工,做多錯多。大家看著忠臣一個個被崇禎皇帝殺掉,大臣們早就心寒了。崇禎皇帝在煤山上調以後,屍體在街上扔了好幾天沒人管,滿朝文武都不給他收屍,可見大家恨崇禎到了什麼程度。


內有流民外有滿清,加上崇禎自毀長城,終於幹掉了大明王朝。


第三條是崇禎皇帝還貪財,當時的史書記載稱崇禎皇帝是“錢鏽”,說是隻要錢到了皇帝手裡,就別再想見天日,皇帝的錢彷彿都鏽住了一樣。


崇禎皇帝每年向西北饑民加稅逼他們造反,然後把加稅得到的錢鎖在自己的府庫內不給東北抗清的士兵發軍餉,導致東北的士兵們也隔三差五兵變。看到這裡大家會發現,崇禎皇帝這是何等缺德的一個玩意。

後來實在沒辦法,士兵不給幹活要軍餉,崇禎自己不拿錢想從大臣那裡募捐,哪個大臣傻啊,敢拿錢出來。一拿錢,崇禎皇帝就馬上辦大臣一個貪汙,這種蠢事,崇禎皇帝是乾的出來的。


看完這三條,你會發現歷史上還有比崇禎蠢的皇帝嗎?趙構也是一代人傑,如果把趙構放在崇禎的位置上,明朝根本不會滅亡,根本用不到成立什麼南明。


西山講歷史


歷史很詭異,大宋和大明面對的竟然是同一個敵人——女真人,只不過跟大宋糾纏了一百多年的是女真人的第一個政權金國,跟滅了大明王朝的是女真人(後改稱滿族)的第二個政權後金(後改稱清)。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既然北宋被金國滅亡後,趙構能建立南宋,如果崇禎如法炮製,遷都南京,同樣可以建立南明政權與滿清對峙。

事實上,南明政權確實存在過,只不過不是崇禎,而且很快被滅掉了,那麼換做崇禎就能做到嗎?我的答案是痴心妄想!

一、從外部形勢看,金國和清國對待宋和明的政策截然不同

金國滅了北宋以後,做了兩個重要工作,第一件事是將趙氏皇族及朝中大臣,全部擄掠遷徙到北方;第二件事是扶持張邦昌建立偽楚政權。

這兩件事反映了一個問題:金國根本沒有做好統治中原的準備,或者說,他們根本不想吞併大宋,親自治理漢地。他們的策略是,通過偽政權間接控制漢人,從而實現坐收其成的效果。

金國人為什麼這麼做?是在位者胸無大志嗎?我覺得關鍵的因素是金政權建立的時間太短,國家治理的模式,還處於部落聯盟與封建皇權統治的過渡期,皇帝還不能發揮其獨裁統治的威力,甚至連皇位的傳承製度,還受到原始的“勃極烈”議事會制度的限制。

在這種狀況下,金國人根本不具備統治中原的政治基礎。但金人的“以漢制漢”政策能實現他們的理想嗎?答案是否定的!

金國人的撤軍,以及張楚政權的主動“親趙”,給趙構建立南宋政權及生存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當後來金國人意識到這個失誤,想彌補時,發現趙構已經羽翼豐滿,甚至有力量跟金國人打擂臺。

所以,南宋之所以能夠有隔江對峙的能力,說到底是金國人自己犯了個錯誤,給了趙構足夠的喘息之機。

滿清則不同,當清軍攻破北京後,吳三桂曾經奏請多爾袞,立崇禎的長子朱慈烺為帝,多爾袞一口回絕。這說明,滿清早就定下了自己做中原主人的計劃。所以,他們第一時間將都城遷到北京,並迅速開展剿滅各地反抗武裝的軍事行動,一點不拖泥帶水。

滿清為了入主中原,實際上是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的,皇太極時期,他就開始重用漢人,為滿漢一體做準備工作。正是這些漢人,在滿清的血液裡植入了中原文化的基因,為滿清統治中原,奠定了政治基礎。

滿清入關後,沒有像金國人那樣,忙於燒殺劫掠,而是以主人自居,以長久統治為根本目標,左手刀,右手糖,對反抗力量無情剿滅,對老百姓積極安撫。

在種種情況下,崇禎皇帝即便南逃,他也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也沒有戰略空間。

二、從內部環境將,大宋有三個大明不具備的條件

宋朝的滅亡,根子在軍事制度和皇帝個人的腐敗。大明王朝的滅亡根子,在於黨爭的泥淖和積貧積弱的國力。這兩個根源導致大宋相對於大明,有一個重新崛起的先天條件——軍事力量的保證。

南宋建立後,為了充分發揮武將的軍事指揮權,趙構進行了相應的軍事改革,武將擁有了北宋所不具備的權利,甚至出現了“私人部曲”,由此,南宋的軍事力量迅速復甦。大明王朝其實軍事力量一直很強,導致戰爭不力的原因,在於黨爭束縛了武將的指揮才能,這個病根始終沒有得到解決,也永遠得不到解決。

南宋王朝第二個優勢條件就是,民心和民間武裝始終保持對金國人的打擊。這跟金國人的政策有關,客觀上造成了漢人不服女真人的統治。金國人在黃河流域最早受到的軍事壓力,不是來自於南宋朝廷,而是中原地區的民間武裝。

崇禎不可能得到這個有利條件,由於滿清很注重對漢民族的懷柔政策,從根子上瓦解了民間武裝滋生的土壤。大順和大西政權本來就是崇禎的死對頭,也不大可能跟崇禎媾和。不光如此,崇禎內部還面臨著投降高潮。

趙構相對於崇禎的第三個有利條件是,趙構是南宋唯一的精神核心,崇禎及南明王朝的任何一位皇族子弟都不具備這個條件。

事實上,南明王朝前前後後歷經六朝,都很短命,內部紛爭不斷,說白了,黨爭導致的皇權核心缺失,是很重要的原因。即便崇禎親自打理南明,也不可能恢復榮光,否則他早就解決黨爭這個爛根子了!

趙構的幸運還得感謝金國人,他們把趙氏皇族一網打盡了,反倒成全了趙構唯一核心的地位!

從以上情況分析看,假如趙構代替崇禎,採取同樣的政策,那麼他能克服以上對大明王朝不利的因素嗎?

答案很明顯,這些因素都是客觀的,不是靠哪個人就能改變的。趙構之所以可以建立南宋,並非他個人有多大本事,而是客觀的歷史環境決定。崇禎之所以無法做到南北對峙,實在是他不具備這些有利條件。


尋根拜祖


崇禎最大的缺點是不會御人,而宋高宗趙構恰恰克服了這個弱點,如果把崇禎換成趙構,清朝最次也會形成南宋的局面。

崇禎一上臺就遇到內憂外患,他是一個有志青年,想靠自己的努力中興大明,於是剛登基不久,就請來能打仗的袁崇煥對付關東崛起的大清,可是才兩年,他就把袁崇煥殺了。顯得非常沒有耐心。

但凡有點本事的人,往往存在這樣或那樣的毛病,袁崇煥愛吹牛、狂妄、擅殺毛文龍,身上毛病很多,但他的忠心沒有問題,能打仗也是事實。袁崇煥和岳飛非常相似。


岳飛身上也有很多毛病。岳飛帶的部隊在當時的武將中已經是最多的了,趙構一直擔心岳飛尾大不掉,早想動他,但是對付金兵需要他,所以一直忍著。有一次,趙構一時糊塗要給岳飛加兵,後來趙構回過味兒來,又不想給了。岳飛很生氣,以辭職要挾。大敵當前,還要靠岳飛打仗,趙構放下架子去請岳飛回來。趙構沒有兒子,岳飛一而再再而三請求趙構立太子,這是捅趙構的痛處。岳飛掌握軍權,提出立太子是犯大忌諱的。老皇帝會想,你擁立太子是要對我不利啊!趙構聽到岳飛提出立太子之事鼻子都氣歪了,回答岳飛的話,“這是你該管的事兒!”

類似這樣讓趙構生氣的事兒,岳飛沒少做,這是趙構,換作崇禎,得殺岳飛幾個來回。趙構殺岳飛,是宋金議和談的差不多了,殺岳飛是金國提出的議和條件,一旦議和成功,仗不用再打了,能打仗的岳飛也就沒用了,所以才殺岳飛的。崇禎是正需要用袁崇煥的時候把他殺了,從中可以看出崇禎和趙構的巨大差距。



趙構要殺岳飛,他不親自動手,任務交給了秦檜,秦檜頂著罵名,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殺害。袁崇煥是被崇禎親自逮捕下獄,下令處死的。袁崇煥是忠臣,崇禎殺他,自己要承擔責任,趙構殺岳飛,有秦檜替他擔責任。

趙構要南逃,朝廷中一幫人跟著,趙構要殺岳飛有人幫辦,趙構想幹什麼事兒基本都能幹成。崇禎要南遷,朝中大臣堅決反對,不管他內心多麼期盼,沒人支持,無法成行。崇禎要議和內閣不通過,崇禎下令勤王很多人不到場,崇禎讓捐款連他老丈人都不情願。崇禎和趙構兩個人駕馭人的能力相差太遠。這也就造成了兩個人不同的結果。



如果崇禎換成趙構,當皇太極主動提出議和時,他能抓住機會達成和解,緩解壓力,然後集中力量對付農民起義軍。農民起義軍的問題解決了,後金再進犯大明,明朝就不至於兩線作戰,對付起來也要輕鬆得多。

退一步說,後金進犯,北京不保,還可以退守南京。南京是大明的陪都,建得很牢固,比趙構南逃的落腳點要強得多。而且明朝末年,南方相對穩定,農民軍和清兵沒到過,經濟沒遭到破壞,經營得好,不會比南宋差。

明末的局面是崇禎一手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他不會馭人,換作趙構,明末保持南宋的局面應該不成問題。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豫有得


不可能的!小宋朝偏安一隅,朝臣雖奸但不腐,且無內亂,民眾節氣還在,雖膽小偷安,但卻知共御外辱。明則不同,天災人禍,奸佞當道,官腐兵匪,民心意亂,已無鬥志!有如舊衣服,只靠幾塊布來補丁,衣服還是舊的。朝代相距甚遠,文化思想也不盡相同;無論北宋與南宋,民亂不成氣候,這都與文化思想有關。而明,亂象已定,氣候已成,任誰都無力迴天。比方一下,明末當時背景,有點近乎現代上世紀清末民初時期,如果沒有西方世界工業革命的崛起,勢力強大已為世界多元化,而不是日本一家獨大;假如不是整體世界格局的變化,日本佔領東北後,同樣也能吞併華夏!晚清時期,國家軍隊以為個人掌控,這與明末很是相似。軍隊只聽給他們利益的官員,而眼裡沒有國家與皇上(政府),這就是與南宋最大的區別。回到主題,朱由檢可去南宋,但小老趙回到大明,死的更慘!


天河水43507343


我們知道趙構為南宋開國皇帝,即宋高宗。宋高宗亦為大宋中興之主,北宋滅亡趙構接掌江山建立的王朝稱南宋。南宋的建立面臨嚴峻的形勢,尤其是遊牧民族的逐步復興和強大對南宋造成巨大的威脅,與北邊的金形成對峙之勢,西邊有吐蕃和大理,西北邊有西夏和大遼,以及後期逐步崛起的蒙古。這些遊牧民族政權對大宋政權形成巨大的威脅。南宋就是在這樣的環境形勢下存在的。

如果把崇禎帝朱由檢換成宋高宗趙構,明朝形成的局面也就是與農民政權李自成、滿清皇太極政權鼎力而存,分裂華夏民族版圖劃地而治。

但答案是很肯定的,這樣的局面是不可能形成的,明朝、大順、滿清三大政權不可能並列存在。

對此有以下幾點可以加以論證:

一、中華民族是一個長期從分裂走向統一的民族,人民渴望統一,大一統思想早已深入人心,統一已是歷史趨勢。自從秦始皇一統六國開啟華夏民族空前統一的局面以後,統一便成了一個歷史性的趨勢,儘管在特定歷史環境下有短暫的分裂,但也無法改變統一之大勢,統一已是大勢所趨,誰要改變那必然被歷史所唾棄。大明王朝自明太祖朱元璋建朝立國以來便處於長期統一的局面,傳至崇禎帝朱由檢而要劃地而治那是不可能的,崇禎帝也不可能同意劃地而治,他自縊於煤山以身殉國便足以說明這一點。

二、劃地而治的舉措是產生在特定歷史環境下的,而其存在根本上得益於雙方力量相對持平,力量均衡是其存在的根本條件。南宋局面的構成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南宋和其他遊牧民族政權力量相當,甚於遊牧民族政權力量相對弱於南宋,且各遊牧民族政權之間多有互相牽制,誰也不敢輕舉妄動。只要雙方力量過於懸殊,強大的一方必然大舉進犯,後來的蒙古政權就是如此。這種特殊的形勢形成了南宋特殊的局面。而明朝的局面不存著這樣特殊的形勢。天下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勢如破竹,其中李自成的農民軍異常強大,節節勝利,攻破大明帝都北京城,建立了大順政權。而崇禎帝的大明卻無力抵抗。如此力量相較,強大的一方必然不容許弱小的一方存在,大明自然滅亡。再加之滿清軍隊強大的的戰鬥力,牽制著大明江山的安穩,滿清進入山海關奪取大明天下已是天下人人皆知之事,對於皇太極明朝江山是志在必得的。諸此種種已完全說明了劃地而治的可能性不存在的。

三、朱明江山國力耗竭,庫中無銀,手中無糧,民不聊生,軍紀敗壞,軍心渙散,官場腐敗,雖有近三百年根深蒂固的統治基礎,但經濟基礎薄弱,民心散落,已無法抵禦洶湧的農民起義和勇猛的滿軍的打擊。無勢在之自然無法造局。

所以即使崇禎帝即是趙構,南宋的局面也不可能在明朝發生,再說崇禎帝就是崇禎帝,他不會是宋高宗。


在下不足道


根本不可能!首先趙構建立南宋政權成功延續150多年,不是趙構能力有多強,是金國的戰略失誤: 當年金國打下南宋開封(東京),只知道搶掠大量財寶美女,皇室宗親,並沒有派官員管轄治理,然後北撤回東北,北宋地方交給忠於皇帝的偽齊政權張幫昌管理。給南宋政權建立有了喘息機會!而明朝完全不同,李自成禍亂中原北京,張獻忠禍亂四川兩湖,地方政權幾乎被摧毀殆盡。清兵入關,幾路虎狼之師直入江南,追剿李自成和明朝殘部,包括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孔友德等投降滿清的漢族將領更是賣力南征以表忠心。南明政權根本沒有喘息的機會,自身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還內鬥不止,爭權奪利!歷史趙構在世,沒有南宋時期的戰略喘息期也無能為力!!!!


WEZ-1


明崇禎是否亡國!關鍵在於沒有分清主要和次要矛盾!什麼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也不是他說了算的!毛文龍和袁崇煥,孫傳庭和楊嗣昌這些人都互相內鬥?!崇禎那時候,真不如南宋趙構時期?那時候,莫須有就能殺岳飛!除了韓世忠有點膽子問秦檜緣由?其他將領都很老實!再看袁崇煥下獄後,祖大壽就逃了!同樣,毛文龍被殺,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直接降清了!可見當時明朝庭多缺人心吧?!

這個問題,我也和你一樣想過,如果把崇禎換成趙構會如何?應該不會有大事兒吧!現在想來,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時代背景不同!不光是做人做事能改變的!

顯然崇禎那時候沒有搞清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沒有團結一致的領導核心!沒有認清時局。沒有做好思想教育和平復民心!


萌大叔來了


趙構會立刻跟皇太極議和,賠款割地,然後讓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入關收拾李自成張獻忠,明朝不會亡,在宋朝皇帝的管理模式下,中國會是個商業發達,熱愛和平的小國。


老劉雜談2017


趙構能立住不是因為他多能,而是因為北宋之亡是猝死,和南明相比,在南方沒人和他爭正統,他是唯一代表宋的旗幟,將領和軍隊還樂意為他保駕,若他有進取之心,盡復失地都不稀奇。

而大明爛透了,趙構還有本錢作盡棄河北、挖開黃河、丟下揚州軍民、激得軍方兵變這種大死麼?到時候只怕想殺大將求和的機會也要沒了。


代牧益州閻文平


從個人品德來說,崇禎帝朱由檢比宋高宗趙構好一些,朱由檢不好女色,絕代佳人陳圓圓送到面前,朱由檢都無動於衷拱手讓人。而趙構花天酒地,逃亡途中都帶著美女尋歡作樂。朱由檢兢兢業業,勤儉敬業,想中興大明。而趙構不思進取,偏安江南,對父親兄弟落入金朝之手無動於衷。

從個人性格來說,趙構明顯強於朱由檢,趙構能屈能伸,向金朝稱臣求和,而朱由檢心高氣傲,不與後金議和,在李自成兵臨城下時也不接受李自成稱臣,寧願自殺也不妥協。趙構善於逃跑,金軍南下江南,趙構一路狂奔甚至逃到海上,最終化險為夷,南宋延續一百多年統治,而朱由檢死守北京不遷都南京,最終玉石俱焚,明朝滅亡。

從用人能力來說,趙構善於用人,文臣武將人才濟濟,而朱由檢多疑殘暴,殺害逼死袁崇煥等很多名將大臣。

如果把朱由檢換成趙構,明朝絕對不可能那麼快滅亡,甚至很可能中興,把趙構換成朱由檢,朱由檢寧願自殺也不逃跑,南宋有可能很快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