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散戶大廳到大戶室,早期券商是如何對客戶進行分級的呢?丨理財應健中

隨著近期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系統正式運營,中國資本市場為科創企業量身定製的增量市場“大門”開啟。股民們對投資科創板表現出了濃厚興趣。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交易特別規定》,個人投資者參與科創板股票交易的,應當符合申請權限開通前20個交易日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的資產日均不低於人民幣50萬元且參與證券交易24個月以上。

這其實也是對客戶進行分級,這次定下這樣一個門檻也是因為這類客戶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高。其實中國證券市場在最開始的時候就喜歡對客戶進行分類,今天和大家來聊聊證券公司對客戶分級的那些事。

櫃檯交易剛開始時,大家都在大廳裡進行交易。但是櫃檯還是能分清哪些是大客戶哪些是小散戶,大家都喜歡和大客戶打交道。隨著證券營業部慢慢規範,上海的三大證券公司——萬國、海通、申銀的營業部內陸續開出了大戶室。

中小投資者在散戶大廳內自己填單子自己看行情,而大投資者被請到樓上去進行操作並進行分類。我記得那時候申銀證券公司100萬以上分為大戶,30萬到100萬可以在中戶室,其餘的在散戶大廳。

从散户大厅到大户室,早期券商是如何对客户进行分级的呢?丨理财应健中

那時候一般中戶室內有二十來人,大戶室可能只有四五個人。而那些超級大戶例如你拿兩億資金進場,總經理會將自己的辦公室讓給你。

當時朋友裡面有許多隻有十來萬,在散戶大廳內看盤交易多有不便,而且還會受到“欺負”。在漲勢中可能場內交易員最後將你的單子填入,而在跌勢中將關係好的先賣掉這樣就產生了差價。

从散户大厅到大户室,早期券商是如何对客户进行分级的呢?丨理财应健中

因為這種待遇差別,當時有不少朋友去抱怨向券商投訴。最後不少人是通過將親戚朋友的資金放在一起達到大戶室的標準,並選一位代表進入大戶室進行操作的。當時市場上還給這種現象起了個名稱——“船隊”。

一艘大輪船帶著一群小輪船在市場中進行操作,這個形象的稱呼也體現了股民的聰明才智。今天開通科創板需要50萬門檻不少人想著合併資金進行操作,其實30年前大家就已經想到了。

从散户大厅到大户室,早期券商是如何对客户进行分级的呢?丨理财应健中

當時開營業部對面積大小是有要求的,一般至少要2000平方米的營業面積。而且一樓必須要有場地供散戶大廳使用,二樓安排大戶室以及中戶室而三樓則是安排超大戶室。

一般而言面積越大越好,當時鞍山證券有一家全中國最大的證券營業部——鞍山證券鐵西營業部,整整八層樓全部都是營業部體量就和今天的一個商場一樣大。

當時我也很疑惑,整幢樓的房租一個月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僅僅依靠經濟業務和佣金是如何運營的呢?

後來我直接問鞍山證券的工作人員,原來這棟樓本來就是作為債務抵過來的,因此也就直接將這棟樓作為營業大廳了。當時這棟樓一二樓是作為散戶大廳的,高層就和酒店式公寓一樣。

从散户大厅到大户室,早期券商是如何对客户进行分级的呢?丨理财应健中

來一個大戶直接給你一間套房,裡面宿舍、辦公室、接待大廳一應俱全。當然今天這些大型營業部早已不存在了。另外,現在上海已經很難看到有散戶大廳的營業部了。

回過頭來看當年最早的時候100萬能進入大戶室,而當牛市的時候可能要300萬才能進入大戶室,熊市的時候標準又會降低。因此這些歷史上的對於股票交易者的區分方法,對今天還是有一定的借鑑作用。

監製:王俊稷

“第一財經廣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