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健中:期待科創板帶來“鯰魚效應”

上交所推出科創板並進行註冊制的試點,已經成了國家戰略。可以想象科創板的推出,可以給中國股市帶來一種“鯰魚效應”,給當下死氣沉沉的股市注入新的活力。

中國股市的發展史就是一個新板層出不窮的歷史。現在沒多少人知道為什麼中國股市叫A股,其實當年有股票交易的時候根本沒有A股之說,只是後來要對外開放發外資股了,並將其定名為B股,那就將一大堆用人民幣交易的股票稱之為A股了,也就是說B股的名稱在先,倒過來稱A股的。

又比如說中小板和創業板,那年滬深股市鬧得不可開交之時,管理層一聲令下,滬市發展主板、深市籌建創業板,然後接下來滬市大擴容,深市籌建創業板籌了七年都未獲批,深市變成了7年沒有新股上市的“死市”,然後深市推出變相創業板,名叫中小板。直到2009年創業板才正式推出。

然而創業板掛了9年了,大家看看這幾百家公司中有哪些公司成為了偉大的公司?對中國經濟和科技創新貢獻了多少?而看到更多的則是原始股東都發財了,市場造就了無數個富翁,將一地雞毛留給了市場。

當下,市場的機遇又轉到了滬市。科創板作為國家戰略,這種前所未有的待遇可以載入中國股市史冊。在過去的中小板、創業板第一批股票推出時,都聽到過來自管理層的這句話: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要將最好的公司推上市。可以預料在接下來科創板發行上市之時,也會聽到這句並不陌生的話。然而最最關鍵的問題是,要將落腳點放在“科創”,而不只是“板”。

縱觀人類的科技史,科技創新是推動社會發展最根本的主要動力,而資本的力量是次要的,資本只是個舞臺,讓最具科創能力的企業如虎添翼,讓科技創新賺錢的公司賺更多的錢,而讓不能賺錢的公司早日改邪歸正,這是一種“馬太效應”,科技創新需要一種踏踏實實的鑽研,來不得半點的虛假,也不是靠運動式能搞出來的。

所以科創板,科創是主、板是次,如果主次顛倒,那就是變種的圈錢而已。接下來的科創板絕對不能只是原先的中小板和創業板的變種,而應該是一個全新的市場。

現在市場想象中的科創板和想象中的註冊制傳得很多,比如,放開發行價、按市場詢價發行。又比如,放開交易限制、放開或擴大漲跌停板。再比如,對科創企業放寬上市條件等。當然這種種傳說也只是傳說而已,都還不是最終的定局,但筆者要說的是,如果思路停留在這上面,那也是滿無聊的事,因為上述所有的所謂變革都不是改革,而只是“翻燒餅”,因為這些方法都是過去早實施過的,而且是被過往的改革改掉的。

還有20來個交易日今年的交易就要收官了,今年的市場也就這樣了,股市的圍城中,裡面的人還是想著法子想衝出來,而外面想衝進去的不多,大家都在等待吧,等待市場格局的變化,等待科創板的推出,等待新盈利模式的出現。在臨近年末的20多個交易日中還是以靜制動為好,最多也就做做小差價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