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健中:期待科创板带来“鲶鱼效应”

上交所推出科创板并进行注册制的试点,已经成了国家战略。可以想象科创板的推出,可以给中国股市带来一种“鲶鱼效应”,给当下死气沉沉的股市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股市的发展史就是一个新板层出不穷的历史。现在没多少人知道为什么中国股市叫A股,其实当年有股票交易的时候根本没有A股之说,只是后来要对外开放发外资股了,并将其定名为B股,那就将一大堆用人民币交易的股票称之为A股了,也就是说B股的名称在先,倒过来称A股的。

又比如说中小板和创业板,那年沪深股市闹得不可开交之时,管理层一声令下,沪市发展主板、深市筹建创业板,然后接下来沪市大扩容,深市筹建创业板筹了七年都未获批,深市变成了7年没有新股上市的“死市”,然后深市推出变相创业板,名叫中小板。直到2009年创业板才正式推出。

然而创业板挂了9年了,大家看看这几百家公司中有哪些公司成为了伟大的公司?对中国经济和科技创新贡献了多少?而看到更多的则是原始股东都发财了,市场造就了无数个富翁,将一地鸡毛留给了市场。

当下,市场的机遇又转到了沪市。科创板作为国家战略,这种前所未有的待遇可以载入中国股市史册。在过去的中小板、创业板第一批股票推出时,都听到过来自管理层的这句话: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要将最好的公司推上市。可以预料在接下来科创板发行上市之时,也会听到这句并不陌生的话。然而最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将落脚点放在“科创”,而不只是“板”。

纵观人类的科技史,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最根本的主要动力,而资本的力量是次要的,资本只是个舞台,让最具科创能力的企业如虎添翼,让科技创新赚钱的公司赚更多的钱,而让不能赚钱的公司早日改邪归正,这是一种“马太效应”,科技创新需要一种踏踏实实的钻研,来不得半点的虚假,也不是靠运动式能搞出来的。

所以科创板,科创是主、板是次,如果主次颠倒,那就是变种的圈钱而已。接下来的科创板绝对不能只是原先的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变种,而应该是一个全新的市场。

现在市场想象中的科创板和想象中的注册制传得很多,比如,放开发行价、按市场询价发行。又比如,放开交易限制、放开或扩大涨跌停板。再比如,对科创企业放宽上市条件等。当然这种种传说也只是传说而已,都还不是最终的定局,但笔者要说的是,如果思路停留在这上面,那也是满无聊的事,因为上述所有的所谓变革都不是改革,而只是“翻烧饼”,因为这些方法都是过去早实施过的,而且是被过往的改革改掉的。

还有20来个交易日今年的交易就要收官了,今年的市场也就这样了,股市的围城中,里面的人还是想着法子想冲出来,而外面想冲进去的不多,大家都在等待吧,等待市场格局的变化,等待科创板的推出,等待新盈利模式的出现。在临近年末的20多个交易日中还是以静制动为好,最多也就做做小差价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