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CEO首次道歉:是我們的責任

波音CEO首次道歉:是我們的責任

美國當地時間4月5日,全球民航客機生產巨頭——美國波音公司CEO丹尼斯·米倫博格,在社交網絡平臺發佈視頻講話,首次承認兩起波音737MAX客機失事“是我們的責任”,並向遇難者家屬道歉。

波音CEO道歉只是補救性的危機公關

去年10月26日,印尼獅航波音737MAX8客機起飛13分鐘後墜毀,機上189人全部遇難;今年3月10日,埃航同型號客機起飛6分鐘後墜毀,機上157人無一生還。兩架客機都是交付不久的新機,而波音737MAX系列則是2017年5月剛剛服役的新機型。

兩次空難尤其“3·10”埃航空難發生後,各方紛紛將矛頭指向了波音737MAX上特有卻極富爭議的“機動特性增強系統”(MCAS),還直指波音公司和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間的“不當關係”。

4月4日,埃航發佈“3·10”空難初步調查報告顯示,在發生空難的當次航班上,埃航飛行員執行了波音所推薦的所有操作程序,但最終仍然未能控制飛機,“這意味著飛行員在事故中沒有過錯”,過錯只能屬於波音公司。

很顯然,一天後米倫博格的道歉和承認責任,正是對這一初步調查報告的回應。或者說,這是一次補救性、被動性的危機公關。

波音官方的道歉是國際輿論倒逼的結果

事實上,波音在整個“波音737MAX危機”中,始終表現出且退且停、不撥不動的猶豫被動姿態。

“10·26”獅航空難發生後,許多疑點和質疑已指向MAX系列的設計,尤其是採用更大發動機導致整機重心改變後,只是試圖用軟件“修補”而不隨之修改機身的思路。備受質疑的,還有MCAS系統的可靠性,波音在機組培訓方面的不到位等。但波音公司方面對此卻百般掩飾、推諉。

“3·10”埃航空難發生之初,波音公司同樣一再拒絕外界“主動宣佈停航”的施壓,甚至在被迫宣佈修改系統軟件時,用了“讓原本安全的客機更安全”這種刺激眼球的字樣。直到世界各國紛紛停飛波音737MAX、最終迫使FAA全球最後一個跟進後,它才不得不妥協。

作為波音高管的米倫博格也不例外。3月17日、18日,即空難發生一週後,才姍姍來遲地在波音官網發聲,一不攬責,二不道歉,三不談賠償,只是一味強調“安全是波音當前的首要任務”,並重彈“我們將致力於軟件更新和飛行員培訓計劃修訂,以使產品更安全”的老調。

就在4月4日當天稍早,他還在西雅圖波音總部親自登上一架用於測試升級版MCAS軟件的波音737MAX客機,試圖藉此顯示“我們的MAX和MCAS很安全”。

若非埃航初步調查報告言之鑿鑿,全球關注者的聲討,公眾現在能否聽到他和波音官方的道歉聲,恐怕真的是個疑問。

波音很難用“軟修補”修復“設計硬傷”

然而,米倫博格和波音官方的道歉是言不由衷、半心半意的,負責也仍然是“且戰且退”、“能少退就少退”的老一套。

在“道歉”中他仍然強調“我們不惜一切專注安全”,仍然試圖說服公眾相信,僅僅需要修改MCAS及其培訓計劃,就能消除波音737MAX的一切安全隱患。

但這顯然已經難以撫平公眾的情緒。正如很多專業人士所說,埃航初步調查報告表明,即便機組人員受過充分訓練、能熟練掌握MCAS系統的所有操作方式和功能,飛機仍然存在墜毀的風險。

這至少表明,波音公司和米倫博格迄今仍在兜售的“徹底解決方案”——升級MCAS和增加培訓,是無法徹底消除安全隱患的。

人們此前已經質疑,波音從設計MAX系列開始就回避成本高、代價大的機身修改,力推“多快好省”的軟件“修補”,目的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潤。

如今空難慘劇接連發生,MCAS問題凸顯,“軟修補”這個概念也不可避免地飽受質疑。此時此刻,仍顧惜成本,不願改變“軟修補”思路,下狠心割肉“止損”,恐只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而由於此前各方的深挖爆料,公眾已知曉FAA在波音737MAX客機安全審核中“高抬貴手”,以及波音公司為搶進度和FAA間搞“潛規則”等秘密,這已經不僅危及公眾對波音737MAX的信心,更危及波音公司乃至FAA的公信力。

“3·10”埃航空難距今已近1個月,波音公司終於認錯擔責,但這一姍姍來遲的道歉,距離其所期待的“止損”,恐怕還有漫長距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