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只上過小學四年級,看起來卻很有文化,這是為什麼?

筆尖寫字課堂


馬未都是一個文化人,也是一位有名的收藏家,可是這位如今被人們認為有文化的人卻只上了小學四年級。

馬未都在小的時候因為各種原因,上學只上到了小學四年級,以至於後來馬未都說他最困惑的就是填各種資料的時候,學歷這一欄著實讓他為難,他連小學四年級都不敢填,這倒不是因為害怕丟臉,而是他那小學四年級的學歷都沒有人能夠證明。


但是,馬未都說學歷低,沒有在學校接受教育並不妨礙他讀書和學習,他現在被人們稱為“馬爺”那不是說說而已的,而是他通過自己不斷地學習才成就了自己。

有人說,就算沒文化的人搞幾年收藏也會變得有文化,因為收藏裡面涉及到很多的方面,比如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甚至文學等等,這是一個豐富的寶藏,你想馬未都要是沒有文化他能有今天嗎?他創辦的觀復博物館是很多人的嚮往!


還有一個問題是,在學校所接受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在社會這個大環境中就有學校裡學不到的,而且很直接,很管用!

很大今天我們看來很有成就的人,學歷都不高,例如莫言,就算啟功先生也是一箇中學畢業,但是他的位置卻那麼高!

但是,這並不是說我們就應該不讀書,我們還是要從小接受學校的教育,很多人是被迫沒有機會接受教育,能接受教育的就要珍惜!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對此,你有什麼觀點呢?歡迎大家留言,感謝關注,我是鐵匠論書畫!


存希齋書法


馬爺其實可以說正是被知識或者說文化改變命運的典型人物!

二十多年前,我在空軍大院當兵,馬爺就住空軍大院,現在想起來好像見過他——當時他還不像現在這麼有名。空軍大院出的名人很多,比如原中央電視臺臺長阮若琳;比如早些年逝世的中央電視臺播音員羅京是大院某位首長的女婿;比如前些年大火的某個樂隊組合其中的一位,那時他們的那首專輯的同名主打歌唱遍大街小巷。

馬爺也經常在一些訪談節目中以出身空軍大院為榮,甚至認為毛主席給空軍的題詞和別的都不一樣——全力以赴,務殲入侵之敵。

馬爺的學歷雖然一直停留在小學四年級,但這是由於那個年代造成的,不是他不想學習。他私下肯定特別熱愛讀書,要麼他也不會經常寫,發表文章。也正是因為他當機床工人時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了一篇《今夜月兒圓》的文章,而且是花了一個版面刊登,他才被調到《青年文學》做了一名編輯,這可是正兒八經的文學的從業者了。那個年代人們對於文學的態度是無比敬仰的,和現在不可同日而語。


正是在這期間,他發掘了王朔這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具有爆炸力影響的文學天才,那時王朔的大部分作品都是馬爺編輯出版的。

馬爺從事古玩行業,剛開始純粹是出於喜歡,既然是真心喜歡,那就會拿出很多時間和精力去研究,這就需要涉獵大量相關的歷史,傳統文化知識,我相信,馬爺在這方面肯定是下了大功夫的。要麼現在不會談起關於任何一個物件的相關知識都能這樣信手拈來。據說他和京城第一大玩家王世襄都相交甚厚,那可是收藏或者說古玩界的殿堂級人物。

後來,馬爺認為文學或者說文壇不像他心目中想象的那樣聖潔了,就毅然決然的離開了這個圈子,專心做起了收藏,經過這麼多年的浸淫,可以說已經成了集大成者。


其實像馬爺這樣學歷低,但人文素養很高的人也不是個例,我覺得郭德綱老師也是其中的一位。他每次公開發表的文章或者微博,頭條都顯露了其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底,甚至罵人的文章來都可以不帶一個髒字。


田獲三狐


從一個只有小學學歷的普通工人,到學識廣博、聞名遐邇的收藏大家(業界翹楚)。馬未都不凡人生之華麗蛻變、“鹹魚翻身”,無可非議地雄辯說明了一個深刻道理——社會是一所更能鍛鍊人的綜合大學,而社會實踐無疑是提升個人文化層次的有效途徑。

馬未都在文博收藏領域取得的“卓爾不凡”顯赫成績,與他曾經無比糾結、甚至多次調侃的小學四年級學歷形成了天壤之別的鮮明對比。

今年64歲的“嘟嘟”不僅是國內最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收藏大家、古董鑑賞家,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而且也是廣受熱捧的超級暢銷書作家,其創作的《中國古代門窗》獲得第六屆國家圖書獎。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馬未都憑藉自己多年收藏、積累創辦的堪稱古代藝術精品薈萃,價值分量絲毫不遜色任何一家國家級專業博物館的洋洋大觀之私立觀復博物館,成為中國第一傢俬人博物館的創辦人。

鑑於馬未都在業界取得的令人矚目藝術成就,他被授與“大國非遺工匠文化大使”的光榮頭銜和稱號。

馬未都的人生經歷波折坎坷,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使他小學沒畢業就走向了社會,下過鄉,插過隊,當過工人,也曾經迷茫困頓過,然而涉世之初的懵懂青年小夥不甘於平庸,胸懷遠大抱負,工作勞動之餘,從未放棄對文學藝術的孜孜追求和刻苦學習。蛹蛻化蝶,玉汝於成,改革開放之初的1981年,馬未都的努力得到了意外回報:當年他的小說《今夜月兒圓》被中國青年報用一個整版的篇幅進行了報道,他也由一枚默默無聞的小工人,華麗轉身為一位初露鋒芒、不斷成長的青年文學編輯。

許多人曾感慨觀復博物館收藏藝術品之嘆為觀止、精美絕倫;感喟學識與收藏雙豐收的馬未都何其幸運,可其收藏之路的艱辛與執著,投入精力與花費之巨大,遠非你我能想象。

有一次,馬未都走街串巷進村收“舊貨”,被人誣告成“投機倒把”,東西被沒收,人還被吊在樹上整整兩天,最後還是王朔拿了2千塊錢把他救了下來。

十多年間,包含馬未都一生心血與汗水、成千上萬件藏品的觀復博物館也是幾經沉浮,一度閉館冷落。但是他始終不忘追求,勇敢擔負起傳承、延續古今文化的重擔。直至形勢好轉,馬未都大膽引進董事會制,積極實施品牌推廣戰略,讓觀復博物館再度煥發了光彩,吸引了國內外眾多的遊客......

多年跌宕起伏的豐富人生閱歷,堅持不懈的事業與藝術追求,勤於實踐不斷積累的個人素質修養,喜歡奔走與交流的個性(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都讓已過花甲之年的馬未都身上散發著一股獨特難忘的藝術氣息,一種極富文化感染的人格魅力。


霍小姐的八卦爐


一個人有沒有文化和有沒有高的學歷有一定的關係,但是這種關係並不一定是絕對的。

未必只在學校裡上課才叫學習。

一個人可能沒有上過學,或者沒有在公立的學校讀過書,但這並意味著他沒有文化,一個人的文化和見識並不都是在學校裡學習的,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自學和積累。

比如馬未都,他在工作之前就喜歡古董字畫和收藏,想要在這一行不被騙或者撿到漏,必須要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要看專業書籍、還要讀歷史、研究考古,長時間的積累下來,必然有著非常好的學識和獨到的見解,這也是一種學習。


在學校裡能學習到知識,但未必學習到文化。

在學校裡可以學習到一些基礎的知識,比如讀書、認字,這些都是文化的基礎,真正的文化人都是靠自己修煉的,我們知道的一些大師,比如齊白石、啟功等,都沒有經歷過完整的學歷教育,都是靠後天的自我修煉成長起來的,學校只是教給了他們基礎的知識。

有人說,決定一個人高度的是晚上八點到十點,我是認可的,因為這個時候是人結束了一天的繁忙工作,開始自我修煉的時候,這個時候是學習還是娛樂對一個人影響很大。我的一個老師就是靠下班以後練習書法,堅持了十幾年,把客廳都改成了書房,最終在40歲那年獲得了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的。



雖然每天晚上只有兩個小時,但是一年下來就是700個小時,10年就是7000個小時,有一個一萬小時定律,說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投入一萬個小時,7000個小時也完全可以夠把一件事做出一點成績了,何況還可以再堅持一下。

馬未都應該就是堅持下來的那一位吧。


不二齋


其實,很多時候,學歷只是一個人學習的經歷和證明,並不能代表這個人文化的深淺薄厚。有些人沒有學歷,但是通過自學成了大學問家、大作家、大文化人。高爾基小學沒讀完,卻是世界公認的大文豪,他的作品不僅感動了無數的普羅大眾,也感動了許多學歷高高的文化人。我國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看學歷也只是小學畢業。今天我們討論的馬未都先生同樣是一個沒有學歷但自學成才成為一個貨真價實的文化人、作家、著名的收藏家、文物鑑賞家、媒體評論人。



馬未都1955年生於北京,祖籍山東榮成。1967年,剛剛讀過小學4年級的馬未都輟學。1972年馬未都做為知青下鄉在農村插隊5年,返城後進入一家工廠機床車間幹了幾年銑車工。在輟學後到下鄉又進工廠的這十幾年裡,讀書是馬未都最大的嗜好。他天資聰穎,悟性極好,博覽群書,加上這些年的農村工廠的生活閱歷,馬未都像當年許多文學青年一樣,開始拿起筆寄情於文學創作。

1981年,馬未都寫的《今夜月兒明》小說在《中國青年報》整版發表,一鳴驚人,極大了堅定了他走文學創作的信心並從此改變了他的人生命運。不久,馬未都調入《文學青年》雜誌擔任編輯,此後的幾年,馬未都在編揖之餘自己又創作發表了多部文學作品,成為改開後湧現出的第一批作家群中的一員。



在研創文學的同時,馬未都對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產生濃厚興趣,尤其是對古代的瓷器、玉器、漆器、傢俱、金屬器等古董文物進行了深入研究。1996年,馬未都創立了中國個人首家文物博物館“觀復博物館”,從此致力於收藏和鑑賞古代藝術品,取得不俗業績,終成一代名家。

這些年來,馬未都通過各種講座或專題節目推介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見解,聲名大噪,不僅推銷了自己的文化理念,也獲取了豐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僅贏得“文化名人”的稱譽,也受到無數人們的喜愛。可以說,馬未都是自學成才的典範,也是文化人的榜樣。


燈影書畫


馬老師很早就入駐頭條,你可以關注他,多瞭解,或許就知道原因了!

你也可以多去關注下他之前的節目,你就會發現,一個人的文學素養,一個人的文化素質還真跟文化程度沒有多大關係。

都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他的所有經歷,就是在閱讀一本大書,一本人與社會組成的大書,通過閱讀這本書,他可能在我們這個年齡段就已經明白了很多我們都悟不出來的道理。

其次,馬老師也說過:“我沒有任何文憑,可是它不妨礙我去讀書”,馬老師從小雖然四年級就被迫離開了學校,但是他卻一刻也沒有放棄過讀書,他通過大量的閱讀,再加上豐富的閱歷,他的學識已經遠遠勝過那些空有學歷文憑,毫無內容的所謂的知識分子。

馬老師的經歷也可以很好的激勵那些沒有文憑卻心懷抱負的人,雖然馬老師的經歷不可以複製,但是,無論什麼時候,永遠不要放棄讀書,不要放棄學習,不要放棄努力,總是錯不了的!


學習以後


一位有名的收藏家,馬未都,人們認為有文化的人,卻只上了小學四年級。

其實有些時候,並不是學歷高就是有文化。我們看看現在的孩子,個個都是最少初中畢業,高中畢業的不計其數,大學生也是多如牛毛。可是這算是文化高嗎?也算。

但是閱歷是欠缺的,就不能說是真正懂得文化。象馬未都這樣只上了小學四年級,然後成為編輯,最後收藏家確實是不多見的。主要原因我想是,越是沒法在學校上學,他越是對學習感興趣才促使他成為一代文化達人的。

我喜歡研究生日,對馬未都老先生的生日非常感興趣。也對他的生日感到困惑,由於不知道時辰,也不敢說什麼。

馬未都生於乙未年的3月22日,時辰是不知道的,連他自己也說他母親記不住到底什麼時候,他自然也就不知道幾點生的了。

乙未 己卯 壬午 時辰不知

這麼一看傷官格見官,傷官格就敗了,怎麼看也就發達不起來的命,丁未時倒是有可能。

為什麼說丁未時呢?丁壬化木,卯未化木,壬水無根,全局無金破局,化氣格。化氣成功,富甲一方。


乙丙丁6


有沒有文化和讀到幾年級沒有直接關係!

知識不是單純的靠在學校學的那點就可以滿腹經綸!那是在社會上,在生活中日積月累得來的,不斷閱讀各類書籍,充電。

就比如,你以為中醫學院出來的學生都會看中醫?還不都是通過臨床,跟師傅學,自己悟,多年來得到的。

馬未都,郭德綱不都是這樣的人嘛!


沒上過高中的大學生


首先表明我的觀點:上學多不代表有文化,有知識不代表有智慧。

馬爺上學少很大原因跟年代有關係,那個大時代背景下,即使上學也不會學到什麼東西,知識青年都是要下鄉接受再教育的。但是馬爺自學成才,愛看書,愛鑽研,而且可能與家庭背景有關係,朋友多,而且有才華的朋友多。當年說的大院子弟,馬爺可是出身大院第一的空軍大院,朋友圈自然能人不少。年輕的馬爺在出版社上過十年班,接觸到的各種書籍自然不在少數。

當然有這些便利條件,更重要的是馬爺喜歡老玩意兒。玩這些東西沒有淵博的歷史文化知識是玩不轉的,別人掙了錢都造了,馬爺卻搞收藏了,所以才攢下這麼多好東西。

其實現在馬爺為人熟知是因為收藏,但最早馬爺是跟王朔、劉震雲混娛樂圈的,《海馬歌舞廳》《編輯部的故事》《渴望》,當年馬爺都是主要策劃人。不過後來還是專心從事古玩收藏了。


咕囔


‘社會大學’才是人生之中最好的學校!能使人學好,也能使人學壞!能使人忠,又能使人奸!能使人富,又能使人窮!馬未都老師能使民間藏品,名正言順地走上歷史的舞臺!讓民間收藏不必再躲著藏著,了不起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