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不用板甲,而偏愛扎甲的原因在哪?

古代中國不用板甲,而偏愛扎甲的原因在哪?

在冷兵器時代,如何有效的防護刀劍、槍戟的傷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為此,古人從最開始只用以遮護的獸皮甲,一步步進化到形制各異的青銅甲和鐵質鎧甲,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古代中國不用板甲,而偏愛扎甲的原因在哪?

▲秦始皇帝陵博物館出土的秦朝石鎧甲和石兜鍪(即作戰時戴在頭部的頭盔,也叫胄)。

有學者認為,古代鎧甲的發展到了頂端就是”板甲“。14世紀中葉,英法百年戰爭形勢的大逆轉,原因之一就是法國發明並使用了板甲,戰爭中板甲與英國長弓的對抗,現在被認為是“盾”超越了“矛”的典型範例,同時也是板甲成熟的標誌。16世紀至17世紀初,板甲進入全盛時期,因此開創了歷史上一個不斷創新武器,不斷提高武器穿甲能力的時期。各國的工匠都為了如何擊敗”板甲“這個有史以來最為厲害的”盾“而殫精竭慮,日夜不眠,開發出大批古怪的新式武器,大型火繩槍和號稱滑膛槍的新火繩槍及燧發槍就是在這個階段首次登場。

古代中國不用板甲,而偏愛扎甲的原因在哪?

▲板甲是由經過塑形的大塊板狀金屬製造而成的一種盔甲,防禦力極好,就算面對火器,也有一定的防護力。

可奇怪的是,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卻從來沒有出現過板甲這一形制。要知道,我國的冶鐵技術非常先進,並且是長期領先於世界的,板甲出現並發展成熟的14、15世紀,正值中國的大明朝。明朝可是中國冶鐵技術的巔峰時期,而且還不斷有突破,不但出現了蘇鋼冶煉法、焦炭冶煉、生鐵淋口等工藝,還有著歐洲人在18世紀下半才發明的攪煉爐,在當時叫炒鐵爐。在蘇鋼等冶鐵工藝和炒鐵爐加持下,明朝幾乎擁有了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鋼鐵冶煉流程,這個流程的鋼鐵產量與質量,均為此時代的世界之最,明朝山西陽城一地的鐵產量,到十五世紀中葉時就有六十萬斤,相當於明初山西全省的七倍。明朝此時全國的鐵產量可以預計,是個無法估量的天文數字了。

古代中國不用板甲,而偏愛扎甲的原因在哪?

▲明朝佛山的鐵鍋聞名海外,號稱“帆綽二洋,倏忽數千裡,以中國珍麗之物相貿易,獲大贏”。

既然中國在冶鐵行業上如此頂尖,為什麼始終沒能發展並裝備板甲呢?甚至因此還出現了因為技術落後,所以做不出板甲的說法。其原因在於,不實用。

一是板甲造價昂貴,而且製作困難,眾所周知,鋼板越大,脆性越大,這個問題只能靠反覆鍛打來解決,而這會消耗大量的人力。所以,至少在當時,板甲的性價比不如中國所喜愛的札甲。

古代中國不用板甲,而偏愛扎甲的原因在哪?

▲製作精良的吐蕃扎甲。

二是板甲形制為全身板甲,不靈活。這個缺點連歐洲人自己到了後來也意識到,根本不需要包裹的那麼嚴實,索性只保留胸甲,既有防護力,有不失靈活機動。改革之後,只裝備胸甲的騎兵在防護上幾乎沒有什麼降低,實用性反而大大的提高了。這點在各國仿製板甲的情況上也可以看到,土耳其除進口及繳獲的西歐盔甲外,16世紀後自產的碟甲,以鎖甲連接鋼鐵板以為補充,不是全身甲。伊朗薩法維王朝時期和印度莫臥兒王朝時期只有鐵護胸板,也不是全身甲。日本於戰國後期,發展出南蠻胴具足,為仿自舶來品的產品,還不是全身甲。

古代中國不用板甲,而偏愛扎甲的原因在哪?

▲日本仿製板甲而成的南蠻胴具足。

三就是火器問題。在火器普及情況上,中國是在世界領先的,明初就有了獨立建制的火器部隊”神機營“,而歐洲各國幾乎遲了一個世紀,而且在板甲登場之時,火器並未完全普及,在火器全面普及後,板甲也隨之被淘汰了。

古代中國不用板甲,而偏愛扎甲的原因在哪?

▲明朝神機營是中國第一支火器部隊,比西班牙成建制的火槍兵部隊都早一個世紀。

最後就是國情不同,畢竟中國的制鋼技術遠比歐洲發達,鋼製甲片捆札盔甲成為了中國發展盔甲的主要方向後,形成了“路徑依賴”,很難再去研製新型鎧甲。而歐洲落後的冶鐵技術導致鋼鐵的生產十分困難,如果仿效中國製造札甲,因為低產量,所以難以使用鋼製甲片來捆紮,如果使用鐵質甲片,則防禦力會大打折扣。但是,雖然歐洲冶鐵技術落後,可在結構學上是有一套的,於是用熟鐵製成整體的盔甲,將盔甲的外形設計成易於讓敵方的兵刃劃開的弧形,歐洲板甲就此誕生。

古代中國不用板甲,而偏愛扎甲的原因在哪?

▲中國精美的山文甲,可謂是冷兵器戰場的藝術品。

所以說,沒有最厲害的鎧甲,只有最適合的鎧甲,歐洲用板甲,中國用扎甲,正是此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