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殺盡功臣,並提出“非劉不王”,為何單留下此人

劉邦殺盡功臣,並提出“非劉不王”,為何單留下此人

漢高祖劉邦以微末小吏出身,年過不惑時起兵反抗暴秦,在楚漢相爭中獲勝,終於開創了漢朝。他登基時已過半百之年,逐漸生出很多猜疑心。那些開國功臣也確實不安分,這讓他大開殺戒,臧荼、韓王信、彭越、韓信、英布等等諸侯王先後被處理。在發兵征討幼時好友盧綰的戰爭前,他讓群臣殺白馬為誓,提出“非劉姓子弟,不得封王”。

漢初為了籠絡功臣所封的八個異姓諸侯王,有七個都被平定,藩國被改封為劉氏宗族子弟,唯獨長沙王吳芮倖存下來,活到了漢惠帝時期,並且長沙國一直保留下來,直到玄孫吳差,長沙國這才國除,也算善始善終。

劉邦殺盡功臣,並提出“非劉不王”,為何單留下此人

據說吳芮就是吳王夫差的後代,吳國被勾踐所滅後,他的遠祖為了避禍而遷居到餘干縣善鄉龍山南麓。吳芮就出生在此處,他自幼愛好兵書,喜歡研究軍事,為人又豪爽大度,深得鄉里民眾的支持。在秦始皇時代,吳芮就組織了一支民團保護鄉里,因此被舉薦為番邑令。

雖然是秦朝任命的官吏,但朝廷已經爛到什麼程度,吳芮比誰都心中有數。所以,當陳勝吳廣發動大澤鄉起義,點燃了反抗暴秦的第一把火時,吳芮當即響應。這也是秦朝大大小小官吏之中,第一個倒戈的。吳芮以清醒的眼光,看到了未來的走勢,堅信秦朝的統治不會長久。

劉邦殺盡功臣,並提出“非劉不王”,為何單留下此人

吳芮認人認形勢的本事,在亂世之中尤為突出。他招攬了一大批有識之士,其中就包括閩越王無諸、越東海王騶搖,甚至還有時為起義軍首領的英布。他一眼就看出了英布的不凡,將自己女兒嫁給英布,召其為婿。

後來吳芮又認識到,當時最強大也是最有前途的還是項羽,便跟隨項羽南征北戰。在分封諸侯的時候,吳芮被封為衡陽王,而英布被封為了九江王。

劉邦殺盡功臣,並提出“非劉不王”,為何單留下此人

本來,吳芮也可以做一名普通諸侯王,靜觀其變。但他在洞庭湖一帶巡視的時候,遇到了張良。張良能言善辯,勸說吳芮改投劉邦。此時楚漢相爭的局面,仍然是楚強漢弱,但吳芮卻以敏銳的眼光,選擇了劉邦。隨著形勢的逐漸明朗,很多人都不得不佩服吳芮的眼界開闊。

劉邦建立漢朝後,分封吳芮為長沙王,統治長沙、豫章二郡。名義上,劉邦還將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交給了他。實際上,這三個郡,依然是在南越王趙佗手中,只是因為趙佗並沒有臣服。劉邦此舉,用意也很明顯,就是讓吳芮去向趙佗攻取三郡。

劉邦殺盡功臣,並提出“非劉不王”,為何單留下此人

但吳芮感慨天下百姓已經經歷了太多的戰火,並不忍心繼續交戰。他實行德政,吸引商家來長沙做生意,安頓百姓耕種,還派人去南越推廣“芮”稻,表達了示好的措施。在一片蕭條的漢初,吳芮治下的長沙,卻保持了相對的寧靜,百姓對他感恩戴德。

在劉邦晚年,七個異姓諸侯王紛紛被誅殺,吳芮自然也受到過懷疑。他聽從辭官歸隱的張良,採取種種措施消除劉邦的戒備。首先是他以德不配位的理由,將大片土地奉送給中央,讓給劉氏宗親。其次,他將自己的精銳士兵派給荊王劉賈,表達自己沒有野心。為了進一步獲得劉邦的信任,吳芮還讓第五子吳元帶著離開長沙國的境地,也是變相做人質。

劉邦殺盡功臣,並提出“非劉不王”,為何單留下此人

種種善意的舉動,終於打動了劉邦,放過了長沙王吳芮,也避免了百姓的戰亂之苦。終劉邦一生,再沒有向這位謹小慎微的王爺動手,他大概也動了惻隱之心。只不過就在劉邦去世後不久,吳芮也離開了人間。

長沙王隨後又傳了四世,直到吳差沒有後代,此時又有推恩令。長沙王的傳承這才中斷,還算是有個圓滿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