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恭的老乡、聂耳的先祖、三国名将,他的人生比演义里更精彩

前言

张辽是雁门马邑(即今天的山西朔州市)人。

顺带提一句,这个地方的名将可不止张辽一人,在张辽之后五百多年,还有一个名将也出生在这个地区,那就是同为山西朔州人氏的尉迟恭。

当然,张辽是不会知道尉迟恭的,但是在我看来,三国名将张文远的英风锐气,未必就比不过唐初名将尉迟恭。

张辽本来不姓张,而是姓聂,是聂壹之后,所以我们也可以叫他聂辽,据《三国志》记载,他是因为要避怨,才改姓为张。

当然,聂辽虽然已经改头换面,成了张辽,但是他的本事可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01 早年成名

首先,与黄忠这种暮年爆发的名将不一样,张辽出道比较早,而且出名也比较早。

《三国志 张辽传》中说他"少为郡吏(大致至少相当于今天的市级干部)。"而且东汉末年的

并州刺史丁原认为张辽武力过人,所以征他为从事,并且让他带领兵马到京城。

到了京师长安之后,大将军何进又让张辽去河北募兵,然而就在张辽募集了千余人,回到京师的时候,何进已经跟十常侍闹崩,并且事败身死。

张辽没办法,只能投靠了当时的京师实际掌权者董卓

等到董卓被王允等人除掉之后,张辽又归顺了吕布,同时被封为骑都尉(比两千石,其部下人数和职能如果按照今天标准算,应该是卫戍区部队的团长或者师长)。

可惜好景不长,吕布在董卓死后又被李傕打败,张辽就跟着吕布一起打起背包,先奔兖州,又奔徐州,而到了徐州之后,吕布让张辽担任了鲁国的国相。

而这一年,张辽二十八岁。

尉迟恭的老乡、聂耳的先祖、三国名将,他的人生比演义里更精彩

青年张辽

此后,张辽一直在吕布身边,跟随吕布一起奔走征战。当然,《三国志》本传和裴注里并未说明张辽这个时期到底具体参加了哪些战役。

倒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说张辽为吕布麾下八健将之一,并且参加过濮阳破曹操的战役。

后文书在白门楼一节中,张辽对着曹操还来了一句:"只恨当日(濮阳之战)火不大,不曾烧死你这国贼!"

不过《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毕竟是小说家言,大家不要当真。

总之,我们今天翻阅《三国志 张辽传》,可以明确知道的是,张辽在吕布被曹操擒杀之后,就投降了曹操,而且在投降曹操这个事情上,张辽还是主要的发起者之一。

因为据《三国志 张辽传》中说,是:(张)辽将其(吕布)众降。

作为能够率领原本是吕布麾下的兵将归乡的张辽,应该在吕布军中地位不低。

而曹操也非常器重张辽,张辽一归降, 就被曹操封为中郎将,并且賜爵关内侯。后因为张辽"数有战功",所以升为了裨将军。此时,张辽还不到三十岁。


02 官渡显名

到了公元200年,三十一岁的张辽也参加了曹操集团前期最为重要的一战——官渡之战。

但是张辽的身份与其他将领不同,和张辽一同领兵的,是新近刚刚投降曹操军的名将关羽,而他们两个人的任务,是救援白马。

那么为什么曹军那么多将军,只有张辽能和关羽做搭档呢?

原因只怕有二,

第一,张辽自身的本事确实是毋庸置疑,

第二,张辽和关羽的关系应该相当不错,后来关羽得知刘备在河北,想要离开曹操,曹操也是让张辽"以情说之"。

而白马坡的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关羽于万军之中斩杀袁绍军大将颜良,白马之围遂解。

尉迟恭的老乡、聂耳的先祖、三国名将,他的人生比演义里更精彩

壮年张辽

而在此战之后,关羽要离开曹操,投奔刘备,这个事情他是和张辽讲了的。

张辽也想到了,如果照实说给曹操,怕曹操杀关羽。

但不说,又不是事君之道,便叹息:“曹公,是如父亲般的君上;关羽,是兄弟而已。”最后选择了照实说给曹操。

此举被后世认为是为臣下者懂分轻重、能识大体的表现。

如南朝宋左仆射刘穆之曾说:“我蒙公(指刘裕)恩,义无隐讳,此张辽所以告关羽欲叛也。”

尚书右仆射何尚之亦曾言:“臣思张辽之言,关羽虽兄弟,曹公父子,岂得不言?”


03 智降昌豨

在官渡之战大破袁绍之后,张辽也没闲着,曹操先是派他单独领兵平定鲁国诸郡(毕竟张辽担任过鲁国国相,既比较能打,地头又比较熟),而后又和夏侯渊合兵一处,围困昌豨于东海(治所在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

这一仗打了几个月,当时军中粮草已尽,所以夏侯渊就和张辽商议,要退兵,但是张辽提出了不同意见。

他跟夏侯渊说:"这几天以来,每次咱们去围攻敌人的时候,昌豨动不动就拿眼睛看我,然后他的部下的放箭数量就少了。这肯定是昌豨心里犹豫,所以没有奋力跟我们作战,我想用言语说服他。让他自己来归降我们,这不是再好不过了吗?"

夏侯渊投了赞成票。

于是张辽就跑到城下,跟昌豨说:"曹公托我给你带个话。"

结果昌豨果然下城出来,跟张辽交谈。

张辽就跟昌豨继续说:"曹公英明神武,现在正想用仁德来感化四方,你要是先一步缴枪投降,那肯定是封赏大大的啊(先附者受大赏)。"

昌豨一听,对啊,于是就赶紧投降了。

尉迟恭的老乡、聂耳的先祖、三国名将,他的人生比演义里更精彩

劝降中的张辽

张辽于是自己一个人上了三公山,到了昌豨的家,去见了昌豨的老婆孩子,昌豨很高兴,就跟着张辽一起去拜见了曹操。

曹操知道昌豨投降,当然非常高兴,但是在昌豨走了之后,还是责备张辽说:"文远啊,你这么做事,把自己置于凶险之中,这可不是为大将之法啊。"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曹操对张辽的喜爱,他是舍不得让张辽这种大将去冒这种风险的。

张辽则说:"以曹公您的威信传于四海,我又是奉陛下的圣旨办事,昌豨能有多大胆子,他肯定不敢伤害我。"

这件事可以证明,张辽虽勇,但是他的勇是谋定而后动,而不是一时上头的血气之勇,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


04 步步高升

公元204年,曹操领兵攻打袁谭、袁尚,张辽也参加了这次战役。

因为作战有功,张辽被封为代理中坚将军。

接下来,张辽又参加了在邺城攻打袁尚(袁谭在南皮)的战斗,袁尚坚守,曹军攻城未果。曹操自己领兵回到了许昌,而派遣张辽和乐进一起发兵攻下了阴安,并将该地区的人民迁到了黄河以南。

第二次邺城之战,曹军打赢了,邺城被攻克,而张辽自己带着一支部队别巡赵国、常山,招降了缘山诸贼和黑山贼中的孙轻等人。

继而张辽参加了第二次攻打袁谭的战役,袁谭被打败,张辽部又安抚海滨,击破了辽东贼柳毅等人。

回到邺城的时候,曹操亲自出来迎接张辽,让张辽跟自己同坐一车,并且封张辽为荡寇将军。

其后,张辽又自己率领一支军队,平定江夏北部诸县(春侯国、信阳县、鄳县、轪侯国、西阳县,都在大别山北部。)

然后回军,驻扎在临颍,因为这次的战功,张辽被封为都亭侯。

尉迟恭的老乡、聂耳的先祖、三国名将,他的人生比演义里更精彩

战斗中的张辽

公元207年,张辽随曹操一起三征袁尚,而据三国志张辽传裴松之注引《傅子》,张辽在这次战斗之前曾经劝过曹操:

"许都是天下的要害,如今天子在许都,曹公要是北征,如果刘备刘表趁这个时候发兵袭击许都,一旦得手,只怕曹公的大势就没了。"

但是曹操认为不然,他觉得刘备刘表不会在这个时候统一意见,攻打许都,所以还是出兵了。

虽然张辽进谏曹操,不同意北征,但是一旦曹操做出了决定,到了战场上,张辽就是抄刀子就是干。

行军到了柳城,曹操的军队和胡人相遇,张辽就力劝曹操要干一票,气势很给力(气甚奋)。

曹操一看张辽的斗志这么旺盛,也很满意(壮之),于是就把自己的麾盖给了张辽,然后下令开打。

果然这一次战斗非常顺利,曹军大破胡人,踏顿单于被曹纯部所获(结合《三国志 曹纯传》),然后被处斩。

其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张辽的风格,他的能力是一流的,对战局也会有自己的看法,也会向上级提出不同意见。

但是,只要上级做出了决定,那么张辽就会迅速改变自己心中已有的方略,变成以上级命令为先,并且会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

而曹操之所以这么喜欢张辽,也和他的这种性格有一定的关系。


05 经略荆州

此时荆州尚未安定,曹操命张辽屯军于长社。

军队临出发之际,军中忽有谋反者起事骚动,半夜惊乱起火,全军尽受其扰。

此时张辽顾谓左右道:“不要冲动,这不可能是全营尽反,必然是引起叛变之人,想藉此惑乱他人而已。于是传令军中,只要不是反乱者安坐勿动。

而张辽则带领亲兵数十人,守立于阵中。不久情况稳定下来,军中随即擒获首谋者,并将其杀除,动乱亦告平定。

在这件突发事件上,张辽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和对于事情的精准判断帮助了他。

赤壁之战时,曹操徙赵俨为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等七军。

公元209年,庐江陈兰、梅成占据灊、六两个县作叛,曹操于是遣于禁、臧霸等讨伐梅成,又命张辽督领张郃、牛盖等讨伐梅兰。

尉迟恭的老乡、聂耳的先祖、三国名将,他的人生比演义里更精彩

战斗中的张辽

当时梅成诈降了于禁,于禁就带着军队回去了。

不料梅成趁机会带其军众往投陈兰,二人转入灊山自守。

灊山中有天柱山,山势陡峭,约有二十馀里,道路险狭,陈兰等避于其上,山下进军难通。

张辽意欲登山进兵,

诸将都说:“此地山道路险恶,我军兵少,很难可以深入用兵。”

张辽却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得前耳),大家不要怕,只管前进就是。”

于是曹军进至山下安营,起兵上山攻击,终于斩下陈兰、梅成首级,尽虏其众。

曹操评论诸将功劳的时候说:“登天山,履峻险,取兰、成,荡寇将军张辽功也。”于是增其邑,假节。


后记

此时身经百战,南征北伐的张辽已经是曹魏集团地位最高的外姓将领了,名震天下!

只是此时的张辽还没有料到,未来他的人生将迎来一场让他名留青史的战役。

这场战役是什么呢?

诚挚的感谢朋友们的点赞、阅读、评论以及关注,我们下回再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