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柳,春風傳承的中華文化

清明節的柳,春風傳承的中華文化

清明節是我們國家的一個傳統節日,最早的清明節活動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產生了,距今已經有了2000年的歷史了。清明節有很多習俗都是慢慢沉澱下來的,清明節插柳就是其中之一。關於清明節插柳你知道多少?

清明節的柳,春風傳承的中華文化

其一,“清明插柳”相傳從隋代開始流行。因為隋代開通貫穿南北的大運河,需要植樹鞏固河堤。柳樹容易成活,而清明又是適宜植樹的季節,故插柳習俗從那時逐漸延續至今。

其二,說與宋代大詞人柳永有關。柳永常常出沒於花街柳巷之中,深得歌妓們喜愛,但柳永一生仕途波折,雖中過進士最後卻於襄陽貧困而亡。據說他的墓葬費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們集資的。每年清明節,歌女們都到他墳前插柳枝以示紀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習俗。

清明節的柳,春風傳承的中華文化

其三說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

柳條插進泥土即活,有強大的生命力,插到哪裡,哪裡成蔭。柳樹的生命力特別頑強,插柳插出不少柳樹,正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慢慢形成了清明植樹的習俗。

其四,說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起義失敗後,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簷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

清明節的柳,春風傳承的中華文化

其五,說插柳避邪。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記載:“取楊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人們認為柳枝有靈性,有“鬼怖木”之稱,在柳條發芽的清明時節插柳可以避邪驅鬼。

其六,說折柳枝贈別親人,因“柳”與“留”諧音,以表示挽留之意。這種習俗最早起源於《詩經。小雅。采薇》裡“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離別贈柳來表示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捨的心意。楊柳是春天的標誌,在春天中搖曳的楊柳,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折柳贈別”就蘊含著“春常在”的祝願。

清明節的柳,春風傳承的中華文化

但關於清明插柳最被大家認可的說法,應該是表示對介子推的懷念。

傳說,當年晉文公和群臣徒步登山祭拜介子推時,發現當年被燒燬的那棵老柳樹居然死而復生。晉文公當下便將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並且當場折下幾枝柳條戴在頭上,以示紀念,群臣紛紛效仿,相沿成習。

清明節的柳,春風傳承的中華文化

清明時節,春暖花開。清明節插柳也是幾千年來傳統文化沉澱下來的中國元素。幾種傳說各有道理,這些都承載著我們的傳統文化,他們在春風的吹拂下源遠流長。

清明節的柳,春風傳承的中華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