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越是對工人慷慨大方、視如親人的老闆,他的工廠效益越好,你贊同這個觀點嗎?

美靜看海


這種說法,勉勉強強算是企業經營中一個重要的理念而已。一方面這種說法本身漏洞極大、以偏概全,另一方面也忽略了(或者根本沒有意識到!)企業經營效益好壞的諸多系統性因素與管理體系的構建!

老鬼站在經營者的角度談談個人看法供大家參考。

一、我們根本不可能做到招聘的所有員工都是知恩圖報、素質極高的!

沒有任何一個企業能夠做到自己所招聘的員工都是明理、懂得換位思考、知恩圖報、自動自發、工作嚴謹的人。這是個必須接納的現實狀況。

誰也不用去反駁這一點,哪個企業的人力資源招聘部門也沒這樣的火眼金睛保證找人沒有看走眼的時候!

你我都能看到身邊自己的同事、朋友或者自己知道、認識的人,並非所有人真的能夠做到以心換心、懂得感恩、人敬我一尺人敬我一丈。

現實就是現實!稍微有一點規模的企業,員工素質、能力、水平、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等,一定會有很大的差異。

在這種客觀的企業人力資源現狀下,單純的靠“對員工慷慨大方、視如親人”這種最樸素的觀念與思路,根本不可能將企業經營好!

這也是對“管理”二字最嚴重的誤讀!

如果真的只要對員工好,把工資、待遇、薪酬激勵機制都建立完備了,就一定能夠讓企業效益變好,那豈不是做企業太簡單了!如果真這麼簡單,我想沒有多少企業老闆比我們智商低!能不懂這個道理!

現實就是現實,這還用講什麼道理嗎?

二、別隻看到華為、格力、百度等等企業給員工的高待遇、高薪酬!更要看到那些企業內部所塑造的高壓與競爭氛圍!更要看到那些企業員工玩命工作背後的東西!

有一類文章引起了很多網友的共鳴:“別隻讓員工學某某企業員工賣命工作,更要學那些企業給員工的待遇!”

這類文章中曾經談到一個觀點:人家那些企業的員工之所以能夠努力工作、創造效益,是因為那些企業給與員工的待遇是遠遠超越其他企業的。文章嘲笑很多企業只想讓員工賣命、努力工作,卻不願意給與相應的待遇。

這類文章中所提倡的,作為老闆應該做到讓有貢獻的人得到贏得的待遇與獎勵,這個觀點老鬼也是接納的!不能只讓馬兒跑,不給馬吃草!——這是一個最基本的、牢不可破的用人原則。否則企業真的留不住人才的。

同時老鬼要說:

1、身為老闆、管理者,除了在人格方面大家完全平等之外,企業對於員工一定是“區別對待”的!靠感性的的想法,靠企業的付出來感動、打動員工來換得所有員工的感恩之心與工作動力,完全要不得!

2、公平的競爭環境塑造、具有誘惑力的激勵機制,才是讓更多員工努力工作的重要因素。

對員工好,本身沒有錯。同時身為管理者一定要清楚,如果不能制定出規範的、合理的、相對的評價標準與激勵機制,一定會讓企業、團隊陷入混亂!

以薪酬獎勵機制而言,如果裡面漏洞太大、公平性缺失,就會讓團隊出現抱怨甚至危機。

這絕對不是簡單的靠人性、老闆是好人、老闆對大家都挺好的....這些東西就能做到的!


三、一定要清楚:老闆或者管理者的人情、人性,是企業規範化經營管理中的一個要素!當然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但並非決定企業經營好壞的最直接因素!

慈不掌兵、義不理財,這種說法大家都聽的快吐了!都明白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

拋開企業所在行業、所面對的市場這些因素而言,單單說內部的管理問題——

1、企業經營管理的好壞,先將感性因素刨除,才能建立起真正人性化的管理系統

在建立企業管理體系、管理流程、管理標準、規章制度等等時,越是把“人情”看的太重,往往越容易讓這些保障企業經營的東西缺乏公平性、客觀性!

當喪失了公平性、客觀性,那就意味著缺少人真正的“人性化”!

2、老闆、管理者的“對員工大方、視如親人”,最好是體現在“法外”!

這裡的“法外”,是企業的管理制度、規則、標準之外的地方。也算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

面對制度、規則、考核標準、獎勵政策,所有的人必須是一視同仁的。這是優秀企業不能逾越的紅線、高壓線!在此基礎上,對員工日常的關懷、重視、幫助等等,才能發揮真正作用!

老好人是幹不了企業的!“老好人”這種概念,也不是一位老闆、企業家應該想到的詞兒!

四、萬事皆有“度”!

一方面要清楚: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最核心保障!人才的的確確非常重要。另一方面,身為職業人/打工者,別放大自己在這個層面的作用!

1、必須承認優秀人才對企業的重要性,且必須重視人才。

識別人才、關心人才、重用人才、為人才提供更為廣闊的舞臺、為人才創造更為有利的發展環境,是企業能夠做大、做強必不可少的理念。也是很多優秀企業成功的根本原因。現實中很多企業一輩子都做不大,或者倒閉,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人才或者人才流失造成的。

因此,企業主、老闆、企業家,需要在人情、制度等等各個方面為企業人才的培養、成長打造良好的通道與環境。但一定是講方法的!一定是在以公平的企業的管理機制與前提與基礎的。

2、企業人才的流失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

企業主、老闆不可能保證留住人才。甚至因為自己的錯誤、疏失造成人才的流失。現實中,即使中國最優秀的企業,都有人才流失的經歷。即使你我最欣賞、最尊敬的企業家,都不能保證自己的企業能夠留住所有的人才。不用去探討誰對誰錯、誰的原因導致的,現實就是現實!

因此,身為老闆都是有這個承受力的。反而是很多員工,因為看到自己的企業裡面某些自認為很優秀的員工、經理人走了,替企業可惜、替那些辭職的人鳴不平,甚至背後議論自己的企業多麼的不好造成了人才的流失。

換個角度:如果你是老闆,能保證所有的人才都能留得住嗎?你能保證絕對不是自己的原因而導致人才流失嗎?你以為只要對他們好,滿足他們的要求、心理,就一定能夠留住人才嗎?你能夠保證那些要走的人,他們的要求一定是合理的、你一定能夠滿足嗎?

誰都做不到哦!

3、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可能滿足或者達到員工的“心理上的預期”

“對員工好、對員工慷慨大方”,這個東西根本沒標準。企業做到什麼程度、做哪些事情,才能讓所有員工感覺到確實老闆很慷慨?

你給大家漲一千的基本工資,有人感覺漲的挺多,有的人可能就感覺漲的太少,認為自己的貢獻比這個還要多!

我們不能拿這種沒有標準的東西來衡量或者思考為好。

另外,管理與被管理者之間,本身一定是一對矛盾共同體!管理者不可能做到讓所有員工、下屬都滿意的。

五、企業經營的好壞,是諸多綜合因素的共同結果

無論大家願意承認與否,中國目前的市場環境下,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的成功與否,是老闆的能力、水平、素質、資源擁有量等等決定的。

中國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中,即使走了一兩個、兩三個所謂最有實力、最優能力的“人才”,這個企業照樣生存、發展!人才的流失,也是很多中小企業不得不承受的代價!幹過企業的人都知道其中的五味雜陳。很多東西,身為老闆的無法說出口、不可說哦!

另外,企業所在的行業、企業規模大小導致的抗風險能力、企業上游貨源渠道的實力、企業設備/規模等等導致的產品成本高低、企業的知名度、企業管理體系的先進與否等等,共同決定了企業的發展。人才,只是其中一個要素。

最簡單的例子:同樣的一群人,原來的領導帶領的時候,就是一群散兵遊勇,毫無戰鬥力,而換一個領導時,就有可能變成一群充滿狼性的團隊!

無論願意承認,這就是中國多數中小企業面對的現實。

建議所有的朋友們,以後不要再拿“慷慨大方、視如親人”等等非職業化、缺乏管理思維的話題來探討企業經營問題了。這往往會陷入感性的、情緒化的交流與探討。沒什麼意義的!

老鬼理解,很多沒有做過企業或者沒有從事過管理崗位的朋友,在思考問題時,會帶有個人的一些觀點、看法。也能理解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所在的企業、環境能夠更好。

同時我們要接納一個觀點:我們不同的職業發展階段,分析問題、思考問題時,因為我們站位角度、信息全面性、視野廣度與深度等等方面,是有侷限性的。

以上供參考吧。

【關注】老鬼,不會錯。每天分享職場、銷售、口才、人脈類實戰問題。站在理性、實戰角度與朋友們一起探討、交流。大家共同成長。

越多分享,越多收穫!


老鬼歸來


我讀大學的時候,學校附近有一家賣滷肉、便當的店。(這家店很有名,後來上過一部很有名的美食紀錄片,做得非常好吃)

那家店的老闆,手藝好,人也很傲嬌……傲嬌到什麼程度呢,首先,他的店每天只營業4個小時,從早8點到中午12點,想吃的人必須在這個時間段過來買,過時不候;第二,無論口碑多好,名氣多響,都堅決不開分店,說怕別人砸了自己的牌子;第三,每年的8月~10月,全年最熱的兩個月份,全店員工放暑假,老闆掏錢送後廚的廚師和前廳服務員去旅遊度假……

當時我們班同學開玩笑說,畢業要是找不到工作,就去他家店裡應聘。畢竟現在除了在學校當老師,還有什麼工作可以放暑假啊……

但是有一點,我一直都覺得很奇怪:他家服務員,一個個都脾氣特別大!

比如坐在店裡吃堂食的客人,有時候覺得點少了,追加一份什麼菜,理所當然的吧,但是他們家服務員這種時候就特別不耐煩,還給顧客甩臉子。

再或者,打包帶走的客人,有時候需要多加一雙筷子一個勺,就去問服務檯要,服務員還是不樂意,覺得耽誤他幹活了,拿給你的時候嘴裡肯定嘟嘟囔囔的。

有很多人跟老闆投訴過,但老闆好像很護著自己員工的感覺,那種現象一直都沒變過,直到我大學快畢業,最後一次去他們家吃飯,感覺他家工作人員還是那個diao炸天的態度。。。

後來我工作了,從普通的員工,後來也做到了管理層,其實我也一直在想,什麼樣的老闆才能讓自己的事業做得更長久?如何處理跟自己手下員工的關係?

商業的本質,是“人”。只要你在職場上,或者在做生意,都脫不開“跟人打交道”這件事情。

所謂的“人”呢,自然是包括客戶、老闆、員工等等。

你要討好這麼多人,來換取自己的利益,終究是件很吃力的事。你做不到討好所有人,令所有人喜歡你。

所以,在工作中,在經營中,肯定要有所側重,才能讓自己,和自己的事業,長久地活下去。

我其實並不太認同上面說的那家店的老闆的做法,我覺得長期下去,他損失的是自己店的利益,同時也是自己的利益。

就像題主所說,一個一味親近工人,無原則地慷慨大方的工廠老闆,和我說的那家無原則袒護自家店裡服務員的店老闆,其實本質差不多的。

凡是能長久運營下去的企業也好,工廠也好,在用人處事方面都必須有原則。而這個原則又是基於什麼?其實就看一個:你所處的行業,所從事的業務,和你的核心競爭力。任何能夠傷害到你競爭力的,都應該極力避免。這個原則,是一個老闆的生存規則。如果連這個都遵守不了,你的企業、店鋪、工廠,關門歇業是遲早的事情。


吉姆妮成長日記


不一定!

90年剛剛創業時,帶領十幾個農民工,冬天了,東北零下20℃,他們居然沒有棉褲,那時候我也沒錢,於是發動親朋好友,把不穿的棉衣棉褲都給我,讓農民工穿的暖一些。當時別人都是10元一天,我給到12元,額外再給2元伙食補貼。我一個當老闆,採購管理,裡外一把手。常常跑出去採購,但是發現工作進展非常慢,他們解釋說如何如何難度大!每次我回來,都是熱火朝天的工作場景,儘管進度慢,我著急,也不好意思太催促他們。

後來旁邊開飯店的老闆偷偷告訴我,說我一離開,他們全體抽菸,而且派人在門口盯梢,我一回來立刻幹活。

於是,第二天我依舊騎自行車離開,十分鐘後,我繞道後面一條街,從別人家進入現在,結果和飯店老闆說的一模一樣……於是,全部被我趕出去!

工資減半,滾蛋!

以後,用工,別人多少我多少,有困難自己解決。幹好了有紅包,幹不好,除了罰工資,還有可能滾蛋。結果,效率提高了,我也省心了


山寨的英雄


我不贊同!我的舅舅在當地把事業做的很大手下養了一幫人,其中有很多都是沾親帶故,甚至有的人沒到我舅廠子來的時候家徒四壁窮的啥都沒有。慢慢的我舅幫他蓋了房子、為了給他閨女找工作陪人喝酒。現在他家生活越來越好,現在跟我舅翻臉了,數落我舅這也不對那也不對。上次回去發現我舅身邊養的人都不是以前的人了,問我父母才知道那些人趁我舅出差偷我舅的東西,直到警察給我舅打電話他才知道家賊難防呀!想想平時舅對他們多好,這些人現在過好了都是因為我舅平時對他們大方,家裡大事小情都是他幫襯著。對他們付出了那麼多,最後沒有人說老闆對他們好。我現在想想那句話說的太對了人不能對他太好,狗不能喂的太飽。


小芳108870386


慷慨大方可以,但視如親人就不可取了。

我認識一個朋友,之前自己開工廠,做服裝的輔料,比如衣服上的各種拉鍊、紐扣、裝飾等以及縫紉機的配件,當時和上百家服裝廠都有合作,生意好的不行。

賺錢了就什麼事都不在乎了,加上那個朋友本來就是對待別人像春天般溫暖的人,所以一點老闆的形象都沒有,和一眾工人稱兄道弟。工人們平時假隨便請,有什麼事說一聲就可以提前下班,用那個朋友的話來說就是要讓大家感覺到家的溫暖,大家才會以廠為家,全心全意做事。

漸漸地,工人們的確是越來越把廠子當成自己的家了,有時候連假都懶得請了,想去就去,想走就走。還有後來我才知道,工人們有時配錯料了或送錯貨了,朋友說他們一下,他們還會當場反駁。有一次我去朋友廠裡找他,看見工人們正三三兩兩的坐在倉庫裡抽菸聊天,只有一兩個人在做事,我給朋友說起,他反而替工人們解釋說沒事,做累了休息一下也沒關係,我真是無語了。

朋友廠裡的財務是一個女孩,找他簽字蓋章什麼的都非常方便,因為他的公章、私章都是隨意放在辦公室的桌子抽屜裡,也沒上鎖,而他辦公室的門形同虛設,每個人都可以隨便進出。

然後就出事了,那些工人中有一個人很有心機,他聯合廠裡的財務女孩將廠裡所有客戶和供應商的資料搞到手,一起偷偷的開了一間廠,甚至直接從朋友廠裡把貨拿出去自己賣掉。後來朋友查賬的時候才發現不對勁,而且到他廠裡拿貨的人越來越少,他便找幾個人問了問,第二天,那個有問題的工人和財務以及另外幾個工人就都消失不見了。

朋友深受打擊,工廠也一蹶不振,接下來一年不到的時間工廠就倒閉了。後來他一直都想不通,自己對工人們可以說是掏心掏肺的好,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對待自己。

其實他一直不明白一個道理,“在其位、當其形”,就是你在什麼位置上就要符合那個位置的形象。你是老闆就一定要有老闆的樣子,把什麼人都當親人,沒有了老闆的威信,到最後,便誰都不服你,甚至架空你。

我們對待別人要真誠用心是沒錯,但並不表示對方也會這樣對待自己,即“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在對他人好的同時,心中要時時要有一顆警醒之心,和他人保持必要的距離,這才是為人處世之道。


麻辣闖職場


我說一說我的情況和感受吧,我是1958年出生的北京人,今年的3月份剛好年滿61週歲退休快一年了,我一共工作了41個年頭,曾經幹過的工作有國營企業、私營企業、臺資企業、國營的醫療單位、港中旅的飯店服務業、中信集團旗下的物業公司、受過勞務公司的派遣、我自己也曾經獨資開過公司等等,這就為我在管理上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在管理上也積累了很多的經驗,尤其是在人員的管理上,我更有一套獨特的管理方法,第一,要先認識人,知道他(她)能做什麼工作?不能做什麼工作,知道他(她)適合做什麼工作?不適合做什麼工做,知道他(她)喜歡幹什麼工作?不喜歡幹什麼工做,這樣才能夠做到知人善用。第二,就是要關心員工們是怎麼想的,尤其是主要人物他(她)們對企業有什麼看法,聽到對企業不利的時候你不要輕易表態,不要給對方任何的承諾,(不要欠任何人的賬,這種賬往往是還不起的),你就應該因勢利導變被動為主動,不不能迎合他(她)們,更不要輕易的把矛盾上交給你的上級,要處處為你的上級負責,你要處處的關心員工的健康和生活,這是必須要做到的,關心只是關心不能愛昧,要把握好關心員工的尺度,時刻都不要忘了自己的身份,員工就是員工,你做為領導者就是領導者,二者是不能夠到置的。第三,儘量的要為員工著想,為他(她)們解決一些實際的困難和問題,不要冷漠的對待你手下的員工,因為他(她)們乾的活越好、越快、越多,你得到的實惠就越多,你在老闆的眼裡就算是個紅人,因為老闆聘用你來的目的就是為了幹好活,而不是為你擦屁股的。第四,要看工作中誰是主動進取型的工作態度,誰又是等靠要被動工作型的工作態度,也就是俗稱油瓶到了都不會扶的人,這種人是不可以隨便使用的,放在哪一個崗位上都會耽誤事的,尤其是這類人嘴上沒有把門兒的,禍從口出就是這一類型的人,只能按排他(她)們感興趣的工作才能夠做好,當然這還要看具體的人和具體的情況而定,對員工好是好事但是不要過,你自對員工大方不是不可以,你不能拿老闆的企業去對員工充大方,你時刻不要忘了自己是幹什麼的就行了,謝謝!


雨真迎貴


這個問題我很感興趣,作為一個慷慨豪爽的我來說,願意在這裡發表我的一點看法。

我是一底層打工的,一線產業工人,我輾轉進過幾個廠,接觸過幾個老闆和無數的管理人員,沒遇到過慷慨的老闆,更沒遇到過有管理水平的幹部,不是我自大,真正慷慨的老闆我真沒遇到過,真正有水平的管理幹部也沒遇到過,都是膽小怕事拍馬屁的奴才,請恕我用這樣的語氣評價這些幹部,在老闆面前永遠是唯唯諾諾,沒見到過一個敢在工作問題上跟老闆“抬槓”的,反正我見過領導是老闆下車間來說什麼就是什麼,來指點什麼就是什麼,總覺得老闆來說啥就是啥,那老闆請你們來是幹什麼的。

作為一個普通員工,老闆大方慷慨的願意多給你薪水福利,作為員工的就得敬業,無論如何得對得起老闆的付出,給老闆創造良好的效益,老闆有了良好的效益自然也有了員工的豐厚的薪水,這是相互相承的,我們不說感恩,得遵循起碼的經濟規則,有回報就得有相應的付出,但我們樂意,因為我們付出了,慷慨的老闆給了我們好的回報,相反鐵公雞老闆只考慮自己的進項,從不考慮出項,我想員工是沒有積極性的,敬業精神就是空中樓閣,只有你的沒有我的,這不是自私高尚的道德問題,而是生存法則。

在相處過程中。的確會有慷慨大方的老闆遭遇自私狹隘的員工,被整寒心整破產的,但這絕對少之又少,這樣的員工也不多見。

我現在打工的企業規模不小,在這裡幹了七八年了,但說實話,對這個我暫時賴以生存的企業一點好感都沒有,的確要不是羈絆纏身需要現金維持近況,也老早就離開了。

我為什麼對自己目前賴以生存的企業沒有好感,就來說說我的所見。

企業是生產汽車零部件的省二級企業,我所在部門是熱處理,在本企業分屬所有車間,熱處理是效益最高最關鍵的部門,但是,就這個關鍵的質量把關最重要的部門,卻是工資最低最可憐的部門,就這個質量關鍵的部門卻用的是地道十足的農民工(此處不是歧視農民工之意,我就是農民工),這裡要說的農民工是這個意思,一個技術含量特殊又嚴格的部門,居然用的是幾個只讀了幾年小學,字都寫不抻透的農民工,我們這個車間12小時兩班倒六個人,管理兩臺設備,就我一個素質高點,(這真不是吹)但是由於我比其他幾個人晚進廠,就這我比他們少拿錢,但是那幾個各方面素質不怎麼樣不說,還自大,自詡自己是老師傅,幹活技術方面真的很可笑,但是管理層願意,老闆願意把這種人當老祖宗是人家的事,咱管不著,只能說做好自己的就行,人家的錢愛給誰給誰。人家樂意,說到這裡,我感慨的是中國人的了不起,世界高大上的高端產品在中國的生產企業一線,中國大字不識一個的人做出來的,了不起吧。

在這個企業待了這麼多年,公司從來沒自己給員工調過薪水,都是員工通過罷工的方式撕破臉皮給加起來的,況且從來沒有過一次滿足過員工的要求,哪怕員工的要求都不過分。

一個省級二類企業,規模不算小,可是就是小作坊的管理模式和思維,公司福利的發放和激勵措施是這樣的思維模式,工齡獎的發放,本來是年終發放的後來改成年中發放,說是年底發了,第二年員工不來了虧大了,300元一年,封頂1500元的工齡獎,壓一年(今年發前年的)發放的年終福利也玩這種貓膩,不過就是顧此失彼患得患失的思維定勢。

還有一件激勵措施的事情更是荒唐,區區幾百元也做到了極致,為了鼓勵員工能夠在年底堅持做到公司放假的最後一天,每年的臘月二十七日,公司規定堅持到最後一天離廠的,給予300元的獎勵,年初開工為了激勵員工儘快返廠,正月初八報道上班的給予200元的獎勵,另外初八報道上班的還有100元的話費充值獎勵,話費是在開工一個月以後給你充上,至於那幾百元能拿到的人不多,全額拿到的更不多,但這個錢也得等到五六月份才給你,也是怕過早給你錢你不在那繼續做下去又虧了,始終就是患得患失的思維在處理這些事情,那個激勵措施還有實際意義嗎,我想各位也不見得贊同吧。

年底發年貨,每年是兩百元的超市購物券,商品價格都特貴的一家超市,購物券經辦人與超市應該有利益關係,兩百元兌不了多少東西,都說貴,沒辦法相當於強迫消費,這兩百塊的年貨是最後一天發放,提前離廠的必須是正月初八報道上班的再補發,正月初八來不了的就沒有了,至於拿不到年貨購物券的那個錢是還給了老闆還是被私吞了就不好說了,只是聽說過有某車間的領導(主任)去幫失去年貨資格的員工拿到過,畢竟是年終福利嗎,都是外來打工仔,年底回家看看人之常情,由於旅途遙遠,交通工具緊張的情況下晚來也是無奈之舉,特別是雲貴川三省的打工人更加困難,可這個企業貴州人就佔大半。

其他還有很多管理不細數了,反正一句話,上層管理是沒原則的,能怎麼算計員工就怎麼來,能咬你一口是一口,無論多少,只要有機會落入他的手掌,管他是理不是理,都跟你扣個罪名,目的就是少給和不給錢,我們一起的一個員工就打了個盹,幾分鐘,被另一個車間的主任看見,說打瞌睡,扣款兩百塊,記大過一次,日工資170元,扣款200就已經算夠過了,記大過一次,1500元的工齡獎沒了,這就是典型的想給你就給你,不想給你隨時隨地都可以找你麻煩,找你的不是記過。

這個企業能夠維持,實在是行業做對了,但是其管理模式的思維如果從根本上改變一下,我想效益會更上一層樓,因為我們熱處理就是一個可以隨心所欲切換產量的部門。甚至如果有人要搗蛋的話,那真的可以讓老闆賠上一年半載的效益都行,這不是我這個發評論的人可以做或慫恿別人這麼做,是因為任何人都可能做搗蛋的事情,任何人都不是傻子,除非他是白痴,我曾經跟工友們聊天說到過類似的話,大家對領導都怨聲載道,希望這些管理跟老闆做點積德的事情。別為所欲為,別以強欺弱,欺人太甚,別因小失大,小人人人都會做,只是人家願不願做,做與不做,今天我可以忍氣吞聲,但不能保證其他人都能忍氣吞聲,什麼事情都怕太過,太過了,上蒼都看不過去的時候,自然會安排人懲罰你。


手機用戶51166276427


制度而已!

有獎就有罰!不能一味的對工人好就行的! 我制訂的福利制度有:逢過節發兩百一個人加菜錢,過年發多一到三個月工資當獎金,員工生日兩百的蛋糕一個,員工父母生日送600的酒店菜一桌!

罰的肯定有,比如說因為小工廠,親戚朋友也多,車間吸菸累教不改,後來我就採取了,不管是誰拍一個吸菸的相片發給我,獎勵一百,抽菸的罰兩百,另一百做員工福利基金,平常看望困難員工之類的從基金出!太具體的懲罰制度就不說了,肯定有的,不是說單單對員工好就行的!


ck58737249


不贊同。就我最近的感受簡單說下,我有兩個店,一個店生意挺好的,一個店生意不好,那我對生意好的那個店呢,就要求都挺多的,比較嚴格,對生意不好的這個店,因為想著平時不太忙,所以呢,就給他們安排的是上班時間縮短了,每個月還多安排了一天的休假,結果看考勤的時候才發現,生意不好的這個店的員工上班的時間比我已經給他們縮短的時間還少,就是沒好好上,還在別家找了兼職。其中一個員工啊,經常請長假總是把上個月的假留到這個月,或者是把下個月的假能調到這個月來休,就是調休。這樣子的話呢,就相當於不請假了,那我默許了兩次,沒想到這次過年的時候呢,他還是想調十幾天的假,那我就不樂意了,我就說不能總這樣啊,必須要扣工資,那他就不太高興了啊,發工資的時候說我算得不對,還搬出了勞動法,所以呢總結下來並不是說老闆寬容的話呢,你這個店就會做得好,世界上很多忘恩負義的人,受恩惠不會記住,一點小利就會翻臉。以後還是要嚴格執行才好。


你算哪根蔥呀滾


不怎麼贊同。幹了差不多十多年的中小企業,起初我也試過這種方法,想著大家出門都不易,儘量的對員工好些,基本年年主動漲工資,生活上儘量關照,買車買房的也無息借款三五萬的,想的就是讓他能更用心的做好工作。然而還是有部份人人心不足蛇吞象,做了皇帝想成仙。多算沒毛病,請幾天假扣工資就拉臉,說的功勞一大堆。犯了錯誤虧了公司的無他無干,自己還一分不能少。所以我也深刻體會到做工廠,光仁慈是做不大的。壓根別指望靠別人感恩來做大。企業還是得靠實用的制度來保障運行,薪酬體系一定要實現能者多得,弱者自然淘汰的規則。設計好企業制度、紅線規則,獎罰分明。當然該有的人性關懷還得有,但必須是全員一致的(比如員工生日禮物,日常的工作禮儀還得有)。但如果違規了,必須按制度辦事。否則執行力越來越差,內耗越來越大,成本越來越高,企業真的很難生存下去。做為一個老闆,說話算數,制度公平合理,不朝今夕改,該給的一分不少就行。這世道:不存在誰為誰打工,都是相互為對方打工。也不存在誰賺了誰的錢,都是賺市場上的錢。各得其所,風險與收益是對等的。別光看老闆賺錢,老闆虧本的時候心裡流血也是別人無法體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