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正確的家庭教育?

趙愛虎

可憐天下父母心,充滿回憶的80、90,多數已經結婚生子,生活在快速發展的當下,每一天都在拼命的工作,賺錢養家,許多人省吃儉用,為孩子報興趣班,為孩子穿最好的衣服,買最貴的食物,總之有求必應,到最後有一些孩子卻惡意相向,

試問,是孩子出了問題,還是教育出了問題,讓孩子如此不知足是愛還是害?

試問、孩子的童年最應該擁有的是什麼?

試問、回憶一下我們的童年最讓我們感動的是什麼?

齊麗娟老師認為是父母本質上對金錢和財富的恐懼和匱乏心理,助長了孩子的自私慾。小時候尤其是在農村長大的孩子相比城市的孩子也是吃過一些苦,現在做了父母,總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給孩子帶來一些改變,所以對待孩子的方式,就是儘自己最大的能力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傾盡所有,讓孩子享受到最好的生活,但幾年後卻發現孩子並不是像想象中那樣發展。

我們會看到許多退休的老人,一輩子省吃儉用到老的時候還在透支自己的養老金,一方面還無原則的回過頭來幫助兒子養著孫子,也許只是為了上一下當地最好的幼兒園、中學,借錢也得上。孩子喜歡的東西再貴都得買…

有這麼一件事,朋友帶孩子去旅遊獨家,退房的時候,朋友將房間裡所有免費的東西都裝進了包裡,孩子看到了很生氣,對他說:“你這種行為,真的讓我好無語,同學知道了我會抬不起頭的。這些酒店的東西為什麼要拿走。”

朋友為此不解,酒店提供的免費的東西,本身就是提供給我們的為什麼拿走會讓孩子不開心,不舒服呢?是不是孩子覺得如此“佔便宜”是不對的?

還有一個朋友也有類似的困惑。每次吃飯,他都有個習慣,將吃剩下的飯菜打包,每次孩子在的時候,總會鬧出一些尷尬的事,孩子總會說:“為什麼打包,多沒面子,這麼多人看著丟不丟人啊!”有一次父親就彎下腰來告訴孩子,我們一定要養成節約的好習慣,自己點的飯菜,都是付過錢的,沒吃完的我們是不是應該打包啊,孩子我們不要“大手大腳”。另外我們也不應該太過度在意別人的評價。

我覺得,這兩個朋友都在用行動對孩子進行節約教育。但為什麼有的孩子教育的效果並不好呢?這恐怕與孩子所受其他方面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當前社會的財富觀、身份觀有關。

我們不少家庭,現在並不會讓孩子去做家務,只要求孩子一心學習,在孩子的世界裡學習就是全部。在這種家庭教育中,孩子很難感受到生活的艱辛、掙錢的不易,也就很容易缺乏對家庭的責任感,消費起來也就大手大腳。所以,當他們看到父母那麼“節約”時,不會有震撼,反而覺得不可思議。

我們都知道這麼一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應該也不難理解其中的意思,那麼我們為什麼在自己孩子身上卻施展不了呢,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同理,父母應該給予孩子真實的成長,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不是要為孩子立即解決,而是要教育孩子如何通過自己的方式去解決,教孩子珍惜饋贈與財富,引導孩子依靠勤奮和努力,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饋贈。

之前網上看過一篇文章,有這麼兩個家庭教育方式各不相同:

故事1、

有一個男孩,在路邊幫他的媽媽打掃衛生,她的媽媽是一名環衛工人。

打掃完了,娘倆一邊吃東西一邊說話路人看到這麼溫情的畫面無不感動。

故事2:

不久前網上看到一條新聞,一個女子正在用手打一名環衛工人拽著頭髮拖行數米,引來路人的勸阻。此事網上熱議,後來才瞭解到打人女子是環衛工人的女兒,因為要錢沒給就打罵環衛母親。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著實令人同心!

同是環衛工的子女,為什麼一個如此懂事體恤,一個如此殘酷無情,是什麼樣的教育模式引發如此強烈的反差?

我們可以通過下面這位父親的所作所為或許有所感悟!一個正在上學的男孩,平時喜歡打遊戲上網,有一天他又去翻牆上網,翻到一半即拔足狂奔而歸,同學問他什麼原因也沒講。從此認真讀書,不再上網。後來他考上名校,昔日同學問及此事,他才說出了發生的事情,那天父親來送生活費,捨不得住旅館,在牆下坐了一夜。

你有沒有被這樣的父親感動?

可是假如這個父親的艱辛,沒有被調皮搗蛋的兒子意外發現,兒子會洗心革面、改邪歸正嗎?孩子不是天生就懂得體恤父母,他們只有切切實實感受到了父母的艱辛後,才會對父母心生感激,進而對自己嚴格要求,不辜負父母的一片苦心。

那麼生活中不正是有許多這樣的父母正在經歷著類似的事情嗎?艱難困苦孩子看不見,不懂,不理解長大後你怎麼能想到他們的父母一路走來是多麼的艱辛和不易?如何懂得吃苦的滋味。

當下,正在經歷這麼一個現象:“全民富二代”。“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有不少父母,百般努力,傾盡所有,讓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條件。

在好的學校,也比不上孩子親身經歷,讓他們去感受大人的不容易,感受生活,今天的父母,總想著把最好的條件

給孩子,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在“害”孩子。

孩子的童年應該感受成長,不應該被外界的事情過多的干擾應該還他們一個該有的童年,童年不應該是物質的填充,也不應該是興趣班的數量,而是孩子們的快樂,一個真實的成長經歷讓孩子懂得生活不易,懂得珍惜來自不易的財富,懂得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獲得的一切。父母不應該替孩子佈局這是不公平的,但是可以讓孩子充分的體驗讓孩子自己選擇,勤儉節約絕對不會讓孩子變的自卑,壓抑,報在多興趣班也不會讓孩子變成全才。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一首歌唱出多少孩子的心靈獨白

但是也絕不能天天在孩子面前哭窮,哭訴什麼都買不起,或者或者太多大人的抱怨,這樣一定會在孩子內心裡植入自卑感或者對金錢的渴望,會在以後的生活中揮之不去。

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坎坷和困難齊麗娟老師認為:“怨天尤人,自暴自棄” 或 “坦然面對,自立自強”。

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是相互的。一個尊重別人的孩子,他(她)得到的,一定比他(她)付出的更多。

有一次去商場的時候看到一個母親正在大聲呵斥自己的孩子,說為了你,媽媽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你呢,讓我這麼失望。我聽出了言外之意,可能是孩子學習沒有得到媽媽的認可。

聽話的孩子,我們拿什麼保證我們的話就一定是對的。

但叛逆的小孩,依然我行我素,不會做任何改變。因為這些話,反而會認為母親沒本事,瞧不起自己的母親,親子關係會變得很尷尬。母親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會大打折扣。教育失敗的一般開始於母親的權威下降或者受到挑戰。

齊麗娟老師認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提倡孩子經歷,換位思考,以及培養出健全的人格,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擁有是需要先付出,選擇是需要先放棄。


齊麗娟

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才是最正確的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區別在於,學校教育主要偏向於知識傳授,共性培養。家庭教育則應該關注孩子的品行修養和個性發展。正確的家庭教育,就是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行和個性化發展。前者家長們都比較重視,在此不做討論。我主要談談後者。

怎樣才能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呢?

第一步:瞭解你的孩子的性格特徵。

不同類型的孩子,有不同的人格特質,瞭解之後,可依性格進行培養。你的孩子是勇猛暴躁型?謹小慎微型?積極探索型?還是安靜從容型?一個人的性格是哪種類型,並沒有好壞之分,每一種都有各自的優缺點。瞭解孩子的性格類型,對孩子採取合適的方式進行教育,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對安靜從容型性格的孩子,就不適應狼爸虎媽的教育方式。

第二步:瞭解你的孩子有哪些興趣愛好。

丁俊暉與檯球的不解之緣源於他對臺球發自內心的愛,丁俊暉這樣評價他的爸爸:“沒有我的爸爸就沒有我;沒有我爸爸的前半生艱苦的經歷和對我的教育,就不會有我今天在臺球事業上取得的一個又一個冠軍。他不僅給了我生命,更用他的雙手和智慧為我踏上自己人生的旅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果丁俊暉的爸爸當年沒有發現他的這一特長並全力培養,就沒有丁俊暉的今天。

那麼,你瞭解你的孩子有哪些興趣愛好嗎?

第三步:根據孩子的性格類型和興趣愛好,制定符合孩子的家庭教育方案。

思考以下問題:

1.根據孩子的性格類型,需要培養哪方面的能力?

2.孩子需要哪方面的幫助?怎樣幫?

3.孩子想發展哪方面的愛好?怎樣培養?

4.時間上怎麼安排?孩子壓力大不大?

5.家庭成員如何做好榜樣?

魯迅選擇了適合自己的路,他的人生因此獨特。願每個孩子都能走適合自己的路,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我是老韋老師,專注於家庭教育和中小學教育,謝謝關注。


老韋老師

家庭教育,沒有絕對的正確一說,猶如一幅畫、一篇文章,沒有固定的教育模式,一定是“因才施教”方成大器!如果非要說個基礎,我認為就是要培養樹立正確的三觀!


世界觀,不管是唯物還是唯心,物質或精神!家庭是達官顯貴、書香門第、普通家庭等等!一定儘可能的去開闊孩子的眼界,增廣見聞!不要以狹隘的家庭觀念去遏制孩子、去給孩子過早定下人生“標準”!一定要跳出自己的“階層”思想去引導孩子!(你家三畝地,就想好孩子去繼承,未來變五畝......)

偉大領袖毛爺爺,出生農民之家、年少雖在小小的韶山沖,但其通過老師“八舅”的文化啟蒙,已打下堅實的文史基礎,後又受其表兄的“因才施教”、引導其瞭解關注外面的世界及進步思想!已註定小小的韶山沖(父親指望其繼承家業)已然困不在這條巨龍......


人生觀,瞭解了“世界”,就要試著幫助孩子一起去樹立,未來他的人生要為這個世界,要為這個社會去“做”些什麼!家長切記:此處有時並非“一日之功”,一次就能成的!但我們可以做到去幫助引導培養!不要急,孩子成長中不要怕反覆、更不要氣餒!只要道路是正確的!(好事多磨不怕晚,就怕無!)

毛爺爺年少讀了很多書後,感嘆“為什描寫農民為主人公的書籍那麼少!”他幼小的心靈已經懵懂產生了人生觀的種子!後來走出韶山沖、走出家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去尋找真理!逐漸形成了堅定不移人生觀信仰,投入到為廣大人民得解放革命事業中,為之奮鬥終生!

價值觀,廣義理解自己人生的價值如何最大體現,是“成功後的追求享受”、還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是精神第一,還是物質首先(很多人都想佔全)!孩子們價值觀的形成、很大程度源於家長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價值觀是基礎,價值觀不正很大程度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家長想要什麼的孩子,這個問題要好好深思!

毛爺爺的母親是一位傳統女性,慈愛、善良、樂佈施(助人、宗教信仰)、勤儉持家!她的這些行為品質特徵,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絕大多數潛移默化的影響到了毛爺爺,伴隨其一生......

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家庭教育中的“正三觀”就是能畫出佳作的法寶!

我職業是兒童影視製片人、家庭教育研究(實踐)者!關心陪伴孩子健康成長!有問題互相交流,共同進步!


小劇新MNTT

一個人的家教非常重要,這關乎他的一生。

對於孩子而言,家庭中的那個人有責任教會他為人處事的道理,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家教即家庭教育,那麼什麼是家庭教育呢?

家庭教育,是指一個人在家庭這個特殊社會結構中所受的教育,一般指一個人從出生到自己組成家庭之前所受到的來自家庭各方面的影響,包括有意識的知識傳授、道德教育和有意識的家庭生活氛圍的陶冶。

按照傳統觀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



然而,家庭教育還存在這6個問題

1、家長誤以為對子女好的教育是嬌慣溺愛,一味遷就,致使孩子自小變得自私自利,唯我獨尊。

2、在家庭教育中普遍看重學習成績,知識傳授,忽視品德教育,思想教育,造成很多高分低能現象。

3、非常缺乏陪伴,疏於對孩子的關懷,親子關係淡漠,如今更有留守兒童陪伴問題存在亟待解決。



4、不從實際出發,忽視孩子自身情況,忽略孩子實際情況,拔苗助長。

5、夫妻關係異常,家庭關係不穩定,單親家庭增多,家庭教育環境惡化,非常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6、家長缺乏陪伴意識,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指導,如今很多問題的發生都是由於家長不會跟孩子溝通交流了。



家庭教育,需要堅持這7個原則

1.尊重原則,要相信尊重是相互的,在親子關係中同樣要遵守,更是至關重要。

2.平等原則,家庭成員中人人都有發言權,堅決抵制一言堂。

3.交流原則,長期保持良好有效的溝通特別有助於形成健康的親子關係。



4.信任原則,沒有什麼比一句”孩子,我信你”來的溫馨有效,更有利於降低編造謊言的傷害。

5.寬鬆原則,對他人寬容就是待人最大的善良,更何況家庭中彼此都是親人。

6.鼓勵原則,鼓勵式教育特別有助於提高孩子自信心,生活學習中,一句鼓勵的話勝過一切的打罵批評。

7.榜樣原則,一切的方法技巧都不如以身作則來的有效,父母做到言傳身教,孩子才能嘉言懿行。



一位著名心理專家曾說過:“家庭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確實如此,人之初接受到的教育將伴隨孩子的一生,且產生深遠的影響。家庭教育,為人父母,已然行動在路上。


辣媽育兒看winnie

我個人認為,正確的家庭教育分為幾個方面:
1、有原則但也有愛的教養方式。既不是溺愛,也不是不愛,而是有原則的愛。這裡所謂的原則,不是有條件的愛,而是說:對孩子要有要求,同時也要體現尊重。絕大多數家庭要麼是溺愛,這會毀了孩子的進取心。要麼以愛的名義向孩子索取學習成績,這會讓懷疑自己是否值得愛而失去自信。

2、家庭要有好的文化傳承。這種傳承主要源自父母做人做事做學問的態度。目前所見,一般祖輩是地主、資本家、富農的家庭,往往會有優良的家庭文化傳承,這裡的優良文化,不單指儒家文化或者基督精神,主要還是父母的正向三觀,比如,善待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尊重知識、勤于思考、勇於承擔等等。當然這裡說來比較抽象,但確實是這類人群做人做事做學問態度的共同特徵的總結。

3、父母對萬事萬物有一定的真知灼見。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父母能夠有生活的智慧,有做人的智慧,有思考問題的智慧。這種智慧,不是通過學歷表現出來的,而是把日子過得輕鬆,有意義,高效率。


我是專門研究家庭教育,培訓家長的。其實,我們能做的事情真的不多,或者說,我們能做的事情,對家庭影響並不大。因為,我們只能在第1項,能夠解決家長的認知問題。但是,在家庭文化傳承,以及父母的智慧方面,確實沒有什麼辦法去改進。這完全要靠父母持續的,熱情似火的自我教育,需要很長時間之後,才能構建起這種能力,或者提升這方面的素質。



陶勇談家庭教育

1.培養孩子EQ情商、AQ逆境、TQ時間管理等為人處世的能力。

2.塑造影響孩子一生的好性格好品質:自信、感恩、負責任、自律、堅持、付出、勇氣、同理心、包容等。

3.鍛鍊孩子負責任,勇於挑戰的心態,有效的溝通的能力,團隊合作和創新思維的意識。 4.瞭解孩子的心理及生理特點。

5.引導孩子面對現實學習生活中出現的種種問題作出正確回應。

6.注重小領袖能力培養,讓他們在競爭中提升領導力。


積極家庭教育

  正確的家庭教育應該這個命題本身有很大的覆蓋面,很容易在答題的過程中泛泛而談,為了便於家長理解和應用,我結合多年家庭教育實踐工作談幾點看法:

  第一,正確的家庭教育,要求父母有合理的育兒觀念。我們都清楚觀念是指導行為的指南,如果觀念有錯誤,那行為必然會有偏差。我總結出十條家庭教育觀念,分別是:1、孩子是生命的個體,是獨立的存在;2、及時發現和培養孩子的自我服務意識;3、從多角度去發現孩子的優點去賞識孩子;4、培養孩子擁有良好的習慣;5、孩子身上的問題源自於問題父母;6、尊重孩子的家庭平等地位;7、學會和孩子做好朋友,彼此敞開心扉,分享快樂;8、冷靜處理親子溝通中出現的情緒問題;9、讓熱愛成為興趣和學習的主動力;10、讓榜樣示範作用無處不在。

  第二,正確的家庭教育,要求有和諧幸福的家庭環境與氛圍。在很多家庭裡,夫妻教育分歧和矛盾衝突現象非常嚴重,經常出現一個在管教孩子,另一個唱反調的現象。要麼就是以母親教育為主,使父親教育缺失。更有隔代教育的負面干擾和影響,導致媳婦和翁婿關係緊張。只要家裡出現不和諧的聲音,常會使孩子身心受壓抑,甚至有些家長把工作壓力和負責情緒帶回來,動不動就渲洩在孩子身上。還有部分家長對孩子學業目標期望值過高,只要孩子做不到就簡單粗暴懲罰孩子。

  第三,正確的家庭教育,必須要對孩子有核心培養目標和做法。通過這些年的家庭教育實踐工作總結,我提出了以“好習慣好品質”的目標核心。有了明確的育兒總目標,再將好習慣好品質具體細化出二級目標,寫出了《好習慣家庭養育細則》一書(30餘萬字)。好習慣好品質共有四部分:1、生活習慣培養;2、學習習慣培養;3、品德習慣培養;4、健康習慣培養。圍繞二級目標再細化出三級可操作式的目標,就容易使好習慣好品質培養貫穿於孩子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之中。

  第四,正確的家庭教育,不能讓學校教育代替家庭教育。當前,家庭教育普遍缺失現象非常嚴重,主要原因是很多家長壓根就不清楚家庭教育的存在,更不要說主動去做探索式學習和積累。再加上相關家庭人才和合格的專業機構,就導致家庭教育市場混亂不堪,家長不知道從哪裡找到可依賴的專業老師求教。基於此現狀,就使很多家長只把目光盯在學校教育上,寄希望學校老師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這樣做其實家長一方面逃避了育兒的大部分責任,同時又使孩子無法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孩子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第五,正確的家庭教育,應該有計劃合理實施。很多家長對嬰兒、幼兒、兒童、少年的成長期都分不清楚,自然不能制定合理的育兒計劃。孩子每一個成長時期,心理和生理發展都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家長不認真學習家庭教育知識,不學點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婚姻學等知識,恐怕你根本讀不懂孩子,甚至用單一手段籠統地育兒。結果導致孩子無法信服家長,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難於管教,甚至在部分家庭裡呈現管教失控的嚴峻局面。

  以上只是簡單針地從大處著眼談了談家庭教育的內涵與外延,作為一門專業學科,涉及到大量的內容,受篇幅所限只能蜻蜓點水般給家長一些提示。希望重視孩子教育的家長能夠自己蒐集資料,自己深入總結和探索。


韓國成老師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和幸福所在,每一個國家都是有成千上萬個家庭組合而成。一個國家要實現可持續發展,說到底就是需要我們每一個家庭都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而家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其根源就在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身上。因此,作為父母,我們就應該把孩子培養好,教育好讓我們的孩子能夠有責任擔當,讓我們孩子思維,行為,能力,品格修養,能夠滿足現實社會的需求,最終實現家庭的可持續發展,所以教育孩子就成了我們每一個家庭的頭等大事。

那麼做父母的應該怎樣與孩子交流呢?應該從哪些方面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最終融入現實社會呢?這就需要每一位家長能夠擔負起責任,用正確的方法來教育孩子。

第一:家長要抓好孩子的學習,家長首先應該明白,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經歷的四次對接。第一次小學與初中的成功對接,第二次初中與高中的成功對接,第三次高中與大學的成功對接,第四次大學與社會的成功對接。這四次對接,環環相扣,一環緊扣一環,需要的是無縫對接,如果有一個環節沒有對接好出現了一個薄弱環節,就會出現問題。就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求學歷程,影響孩子的一生。從以上四次對接中可以看出,前三次對接,毫無疑問需要的是孩子要用優秀的學習成績來對接。如下圖所示:





第二:我們再分析孩子大學畢業如何與現實社會進行成功的對接。當下很多家長從小隻注重抓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對孩子綜合能力綜合素質的培養。導致很多孩子性情乖張性格偏激,自私自利,這些孩子不懂得尊重別人,包容別人,寬容別人,處處以自我為中心特別要面子,但是抗挫折的能力又極差。不能與人和諧相處,不能融入集體,不能吃苦受累。很多孩子遇到困難就逃避退縮等等。這些孩子雖然學習成績優秀,奈何不能融入集體,不能融入社會,不受同事待見,領導認可,最終出現了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尷尬局面。如果我們把學習成績形象的比喻成孩子的一條腿,那麼學會生存,學會發展,學會與人相處等等綜合能力就是孩子的另一條腿,孩子只有具備了這兩條腿才能站得更穩,走得更快,跑得更遠。如下圖所示:



由上可知,我們教育孩子一定要明確兩點,一手抓孩子的學習成績,一手抓孩子的綜合能力。家長在抓好孩子學習的同時,更需要關注孩子的人品道德是否會與人相處,是否心理健康是否懂得尊重別人,是否能夠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等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因為這一點,也直接關係到孩子的學習。離開了綜合素質的培養一個孩子想要取得優秀的成績,也很難實現。



總之家庭教育的主題思想就是:一手抓孩子學會做人,一手抓孩子學會做事。點燃孩子這臺發動機使孩子從父母讓我學習轉變成為我要學習,自覺主動地把自己的學習搞好,帶著良好的思維和行為融入這個現實社會,實現生活自立,學習自立,工作自立最終實現人生自立。

以上圖片摘自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贏在終點家庭教育實操手冊》,新書推介我就是這本書的作者,希望上述回答能為各位家長教育孩子帶來幫助。讓您的孩子學業有成,贏在終點!


家庭教育感悟

這個問題問得好!很多家庭都沒有正確的育兒方法,家庭教育這四個字範圍看似很小,其實學問很大!能有幾個人真正做到正確的家庭教育?我覺得正確的家庭教育分以下幾點。



1、要立規矩

教育小孩從小就得立規矩,吃飯不得把筷子插碗裡,有客人或去別人家吃飯不得先自己動筷,不能接受陌生人給的任何東西,從小就要養好行為習慣。立規矩是從古代一直傳流到現在,傳統的文化就要傳遞下去!



2、自己能幹的事情自己幹

在很多家庭中,長輩都喜歡寵著孩子,特別是有爺爺奶奶的家庭,啥都不要幹,玩好就行了!這是非常錯誤的教育,在我的觀念裡,寵=害!現在寵著他,將來怎麼辦,還不是苦了自己苦了孩子!不讓他自己成長,將來他還會成長嗎?怕只會越來越墮落。

3、多多談心多多讓他自行選擇

在孩子懂事的時候就要多跟他談談心,知道他有什麼想法,表達出來,該怎麼樣做!做父母的給點建議讓孩子自己選擇,以後他就不會做事優柔寡斷,會比較有主見!



4、多讓他跟同齡孩子玩玩

多跟別的小朋友玩玩可以鍛鍊他的社交能力,可以把小盆友帶到家裡玩玩,過節過生日都可以叫上小夥伴一起慶祝!對孩子成長非常好!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觀點,如有更好的育兒教育歡迎下方留言!關注我可以知道更多育兒經驗,一起探討育兒教育!


粉色小白貓

常常有句話說得好,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子不教父之過,如果孩子教育不好,脾氣壞,性格問題不好是和父母的教育和本身是大大有關的!
教育的最大死敵:就是父母的脾氣

前言:這世上有一種東西是百害而無一利的——那就是發脾氣。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一、為什麼不要發脾氣?


1、一分脾氣七分害


教育界的專家指出:貧窮不會帶來教育的失敗,但精神的虐待一定會製造一個問題兒童。


讓孩子生活在精神的虐待中,就如同給她帶上了終生痛苦的枷鎖。很多家長把孩子的任性、不聽話、頑皮搗蛋歸咎在孩子身上,其實每一個問題兒童的背後,必有一個問題父母,這是鐵的規律。


孩子的問題,幾乎都是家長的問題,只是很多父母不願意去看見自己的問題,總是想盡各種辦法修理孩子。


再有靈性的孩子,如果遭受了精神虐待後,都會走向消極、悲觀的世界,這是不可避免的。


2、壞脾氣會遺傳


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孩子。愛發脾氣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容易叛逆、多疑敏感、內心脆弱又好鬥。孩子長大後,脾氣也很暴躁、為人苛刻,嚴重的很可能發生性變態、神經病傾向。


當這樣的孩子長大,為人父母時,也會繼承父母的壞脾氣,出現“發洩傷害、複製暴力”的情況。這時,下一代幼小的孩子又成了壞脾氣的犧牲品。


正如蒙臺梭利言: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3、壞脾氣是親子關係最強的殺傷武器


脾氣不好,讓孩子不敢親近、不敢跟你敞開心扉、時刻處在擔心受怕中,沒安全感,成長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父母脾氣越大,孩子越頑劣;父母越氣急敗壞,孩子越難管;父母脾氣升級,孩子的壞行為也跟著漸長。


鄰家有個小男孩非常淘氣難管,後來父親居然用繩子把他綁起來打,可這孩子並沒有被打服變乖,僅到三年級,他就徹底不上學了。


父母的思想教育陷入一種奇怪的慣性——他認為吼孩子沒用,就得罵;罵的“力度”不夠,開始打;後來又奉行“棍棒出孝子”。


實際上他不知道自己方向搞反了,力度越大情況越糟。



大人應多給孩子耐心、寬容和信任空間,雖然看著孩子犯錯而不馬上糾正,很考驗父母的承受力,但我們要相信孩子有自我糾錯的能力。


人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自我反省、自我糾錯的過程,我們應尊重孩子享受這個過程的權利。

二、改變壞脾氣的方法


1、把發脾氣換做溝通


隨便發脾氣就像到處扔垃圾,是非常不好的行為。孩子不應該成為我們負面情緒的垃圾桶,與其發火動怒,不如好好溝通。


比如看到孩子作業沒寫完,不要一上來就咋呼、火冒三丈:你怎麼還沒寫?天天就知道玩!等等。孩子會因此而好好寫作業嗎?當然不會,孩子會更牴觸寫作業。


如果你想達到想要的效果,你可以這樣說:你不按時完成作業,我真的很難過。如果你能在半小時內把作業寫完,我會覺得很開心。


直接的表達自己的意願,和如果孩子這樣做,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用同理心去教育孩子,讓感情自然順利的流動。這樣做,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和管教。


教育中的“以情理教育”,比大發雷霆效果好的多。讓家中充滿感情和溝通,而不是充滿暴力和訓斥。


父母改善自己的脾氣,看上去是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實際上最終受益的還是自己。當我們學會與自己的情緒友好相處時,人生的幸福和快樂就會觸手可及。


2、靜心思考,真實的面對自己的情緒


一味的壓抑、剋制脾氣不是最好的辦法。情緒是無法壓抑的,壓抑的情緒最終會以更失控的狀態爆發。


真正的做法是,學會真誠的面對自己的情緒,認識到:我自己情緒管理不好,和孩子無關。


曾經做企業的時候,老太太處理自己脾氣時有一個成功經驗,就是凡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在辦公室對著電腦或筆記本,把心裡的想法敲出來。等把所有的怒氣、怨氣、壞脾氣一股腦寫出來後,心中也平息了許多。


這不僅是疼惜自己的一個舉動,也是高效率處理情緒的實用方法,能夠讓我們的思想騰出更多“內存空間”去幹有意義的事,效果非常好。

3、學會真實的表達情緒,及時疏導


我有個同學是公認的好脾氣,做了媽媽後也從不發火。她說之所以從不發火,實際上是因為她會經常與家人表達情緒。


她說不管在外遇到什麼事,被老闆罵也好、被朋友誤解也罷,只要回家跟愛人傾訴一番,心情就會恢復平靜,從不擔心會把負面情緒帶到孩子面前。


當一個人生氣、發怒時,只要給她一個有力的擁抱,並用心傾聽、肯定她的感受,就能夠給對方帶去力量和安慰,對方的情緒一旦釋放出來,表達出來,也就自然會平靜和溫和了。


對於孩子也是如此。


孩子做錯了事、受了委屈後,不需要指責、埋怨和打罵,而是被理解、關愛和傾聽,當孩子把內心的垃圾倒出來後,才能真正裝得進你的良言和教誨。


更多我的文章
  • 常見食物也會危害健康?那是因為你沒注意這些!

  • 理財九型人格,看看你是哪一種?

  • 吃虧是福,因果厚報



加我微信

的微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