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馬肉香驢肉,寧死不吃騾子肉”是什麼意思?農民為何不吃騾肉?

t815856169


別看我是殺豬賣肉的,馬肉、驢肉、騾子肉照樣吃過,甚至不放過死貓爛狗!

作為上世紀60年代生人,幼年時尚實行人民公社,依稀記得農業社一些事情。

那時,我隊有樁園子,飼餵8頭叫驢、2匹二馬子,除拉犁外,還司周圍社隊的牲畜配種;同時也養殖了20幾頭關中驢、秦川牛及騍馬、騾子,耕地、拉車兼下崽,當然騾子不會生育,只用作力畜。

當時缺衣少食,生活清苦。樁上的牲畜身兼數職,自然分開飼餵,偏吃另待、精心照料;普通槽上的牲畜精料定量很少,若遇上不淑之飼養員剋扣精料,境況可就慘嘍!記得分田到戶前幾年,隔壁王叔任飼養員,生產隊十天半月死牲口,社員們隔三差五打牙祭,不足兩年,幾十頭牲口死了七七八八。

那時候窮肚子、餓嗓子,吃啥啥香,何況肉糜?我的馬肉、騾子肉體驗,都是那時候取得的,以後可能也無意中吃過,不過已然被人調換了名稱,俺等矇在鼓裡而已。

回到主題。“天上龍肉,地下驢肉”為千年俗語,自不可否,正宗“河間驢肉”自有一股香爨之氣沁入心脾,但最近幾年吃驢肉火燒,總感覺摻入了馬肉抑或騾子肉。其實馬肉也並不臭,只是生長時間很長,比較柴、缺乏香味罷了。騾子是驢、馬的雜交品種,其肉質也介於二者之間,並不難吃。人們之所以說“打死不吃騾子肉”,我想有兩層含義:其一,農耕時代,騾子是大牲口、最主要的力畜,疾病很少,價值很高,沒有農人捨得殺掉吃肉——除非老、病而死。老、病而死的騾子,多在30歲左右,其肉很老、很柴,吃時可能會崩掉牙齒。其二,坊間有一種說法,騾子的蹄子呈整塊圓形,食之骨肉分離,不吉。


北大屠夫陸步軒


“臭馬肉香驢肉,寧死不吃騾子肉”。這句話聽起來是說,驢肉是香的,馬肉是臭的是難吃的,騾子肉會比馬肉更臭更難吃,就是打死也不會吃。

但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的,我小的時候就曾吃過馬肉,馬肉吃起來也很香呀。我九歲那年,農村還有生產隊,即喂著驢也喂著馬和騾子。有一次生產隊裡的大馬車出了事故,把拉車的一匹馬摔死了,那時人窮,當然捨不得將馬埋了,於是生產隊就將死馬殺了,分給社員們食用。我家自然也分到了一塊,父親就給煮了讓我們吃,當時這馬肉吃起來也很香呀。

我想人們之所以說“臭驢肉香馬肉,打死不吃騾子肉”,並不是因為馬肉和騾子肉臭,而是與人們千百年來形成的生活習慣有關。

過去,馬、騾子、驢這三種動物,對以農耕文化為主的我國來說,都是不能吃的。但相對來說,馬和騾子的重要性比驢要多些,馬和騾子比起驢來說更不能被食用。因為馬不但可用於農事,更重要當戰爭來時,馬是要被徵用的,是要戰於沙場的。而騾子是馬和驢交配產生的後代,兼具馬和驢的優點,即具有馬的速度也具有驢的勤勞,因而騾子就比驢子珍貴了,幹農活也比驢子強了許多。

這樣,長期以來,人們能吃驢肉也不會吃馬肉和騾子肉,長期的不吃,人們觀念上就會認為馬肉和騾子肉是臭的。就象南方的一些地方愛吃蛇肉,就認為蛇肉很香,而北方一些地方不吃蛇肉,就認為蛇肉不好吃。


春日之虎


很高興能夠回答你的問題。

我記得我第一次吃驢肉還是在7、8歲的時候,那時候因為家裡的一頭毛驢腿瘸了不能下地幹活,再說了那個時候毛驢的價格太低了,最後爸爸乾脆就宰了吃肉了。“驢肉香”想必不用多說,因為還有一句老話“天上龍肉,地下驢肉”,可見驢肉的味道。驢肉味道鮮美,肉質細嫩,質嫩爽口,鍋蓋掀起來香飄十里。想必吃過朋友們都能體會的到的。


而“馬肉臭”則是被誇大了,長這麼大我也確實沒有吃過馬肉,聽過的人說口感上確實不盡如意,讓一些人吃不習慣。大家都知道馬一天不停地在奔跑,就跟人一樣一天不停地在鍛鍊肌肉就會發達起來,而馬的肌肉屬於過度鍛鍊,吃起來比較粗燥,乾硬,難以咀嚼。


騾子肉比馬肉更腥羶,口感更差。我們都知道騾子是馬跟驢的雜交物種,騾子本身是不具備繁衍生息的,是不能後產生後代的。不過在農村還有一種說法,農村有些人不愛吃螺肉,是因為怕吃了騾肉,會像騾子一樣不能生育後代。現在看來不過是當時人們對知識的缺乏,亦或是因騾子壽命長,在長久的飼養中建立起來了信任和感情。

再者就是騾子在農村的地位比毛驢的地位高多了,因為騾子比驢的體型更大,更有利是農民的好幫手,所以人們就不願意去吃騾子了。騾子也分為馬騾跟驢騾的,雜交大家都知道不一定能夠成功的。所以就有了“臭馬肉香驢肉,寧死不吃騾子肉”的這一說法了。


甘肅小胖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一起來讀家畜那些事兒。(約400字,閱讀需2分)

馬、驢這類動物,是人類馴化較早的幾種動力性家畜。

按道理說,這些大型動物都能作為人類的肉食來源。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管是性平寡味的兔肉、雞肉,還是自身味道濃郁的羊肉、魚肉,古人都有數不清的烹飪方式,將之做成美味佳餚。一向珍惜每一塊食材的國人,就算是兔頭、雞爪、羊雜、魚鰾,都能做成無比的美味,還不說馬、驢、騾這些大塊頭的肉了。

為什麼有“臭馬肉香驢肉,寧死不吃騾子肉”的說法呢?

還是要從這幾種動物的生態特徵說起。

馬在古代的內地是優質的動力來源,但是馬是草原地區的特產,在內地並不是很適合繁衍,此外馬的繁殖率不高,動力輸出雖然爆發力強,但是並不如牛般持久。因此馬對農民來說是飼養不多的動物,所以養一匹當然不捨得吃了。

而驢就在內地比較常見了,繁殖率高,也好養,雖然驢脾氣比較倔,也是不錯的動力來源,同時驢也是很好的肉食來源,俗話說驢子一身是寶,就連驢皮都能製成昂貴的阿膠。

而騾子是馬和驢雜交的產物,這種雜交成功率低,並且騾子兼有驢的食量小和馬的耐力大壽命長的優點,因此在農民眼裡,騾子是很優良的牲畜了,自然捨不得食其肉了。

同樣的說法,河南農村還有流傳:羊肉羶,牛肉頑(嚼不動的意思) ,想吃豬肉沒有錢。也是同樣的道理。並非牛羊肉不好吃,而是豬肉便宜罷了。
兩分鐘走近歷史現場,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右上角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俗話說“臭馬肉香驢肉,寧死不吃騾子肉”什麼意思?農民為何不吃騾子肉?

馬肉和驢肉放在一起比較,肯定是沒有可比性。“天上龍肉,地下驢肉”誰都知道這句話。沒人吃過龍肉,但是誰都明白龍在人們心中的位置,既然驢肉的價值堪比龍肉了,由此可見驢肉的性價比豈是馬肉可以攀比的。那麼馬肉真的臭嗎?不能說馬肉臭,或許只是沒有驢肉那麼細膩而已。但是馬也是食草動物,所以馬肉脂肪含量少,肉質鮮嫩,而且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


我們漢族人可能吃豬肉較多,很少吃馬肉,但是有的小數民族卻更多的是食用馬肉,馬肉有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動脈硬化的功效,而且還能夠增強身體免疫力。 馬肉富含蛋白質,所以食用馬肉的人,身體素質更好更強健。

這幾年即使在農村,也很少見到驢了。印象裡的驢,是上個世紀生產隊的時候,那時候往山裡推糞都是小毛驢拉車子,沒人捨得把毛驢殺了吃肉,更別說高大強勁的馬了。在過去農業尚且落後的年代,這兩樣牲畜,都是隊裡不可缺少的幫手。不管是“臭馬肉”還是“香驢肉”,都沒人吃。





說到騾子肉,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不管好吃不好吃,都從未吃過。之所以誇張的說“寧死不吃騾子肉”,是因為過去那時候,雖說生產隊的確有騾子,但我至今分不清馬和騾子,因為長的模樣差不多,後來聽到有人常說騾子不分男女,騾子沒有種族,它是馬和毛驢交配而生,卻比馬和毛驢更能幹農活。所以不管它好不好吃,是絕不可能殺了吃肉的。現在想吃騾子肉,恐怕比驢肉都難尋,因為農村現在的馬和毛驢都少見,何況騾子。在我們老家這裡,騾子近乎絕跡了。


小十六123


從小就常聽村裡的老人說“臭馬肉香驢肉,寧死不吃騾子肉”這句話,也很少聽到有人吃騾子肉,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一是觀念和習慣所致。山區農村人家因為特殊的地理環境,在過去那些交通不發達的年代,人們生產生活和出行極為不便,於是好多人家會選擇養馬、驢和騾子作為勞動運輸工具。這三種動物中,體型馬為高大型,驢小,而騾子居於兩者之間,馬和驢均有生育能力,而騾子是馬和驢雜交後的產物,沒有生育能力。

因此,在農村人眼裡,騾子雖然能拉能馱,但只是一個幹活的工具,不會繁殖後代,所以常用“騾子”來罵人,片面地認為吃騾子肉會影響人的生育能力,甚至不育,久而久之就忌諱吃騾子肉。


二是心理和情感所致。農村人根據騾子的不同分為驢騾和馬騾,驢騾力氣大、耐力強、食量一般,性情溫順而倔強,使用年限在30年左右;而馬騾力氣大、耐力強、食量葉很大,性情急躁但聰明,善解人意,使用年限在20年左右,所以,人們在馬、驢和騾子之間選擇幹活,更偏重於騾子。

再加上能雜交成一匹騾子很不容易,一家人養一頭騾子能抵好幾個勞力,一般情況下都視若珍寶,甚至當做是自己家庭成員,不捨得殺吃,偶有陪伴了自己多年的騾子老死了也不忍心吃,直接埋了。


三是肉質和口感所致。在人們多年的傳統飲食裡,吃過馬、驢和騾子肉的人都認為,馬肉和騾子肉纖維粗,帶酸苦味,腥羶味重,聞起來有一股子腥臭味,所以一般很少吃。而驢肉則不同,肉質細膩,味道鮮美,是走獸類肉的上品,所以歷來有“天上龍肉,地下驢肉”之美譽,很受人們喜愛和追捧。

但是,馬肉和騾子肉也不是絕對沒人吃,每個人的觀念和口味不同,所以還是有人吃,尤其是騾子肉,我們有些地方的人就特別偏愛,把它醃製成乾巴,或者做成各種美食,據說不但營養價值好還有食補的功效哦!


花腰妹


“臭馬肉香驢肉,寧死不吃騾子肉”是什麼意思?農民為何不吃騾肉?

雖然現在在農村很少能看到馬、驢和騾子,但是在以前農村這三種牲畜還是很常見的,它們既是很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幹農活的得力助手。在農村關於馬、驢和騾子的俗語有很多,比如“臭馬肉香驢肉,寧死不吃騾子肉”,那麼真的是這樣嗎?

臭馬肉

小時候吃過一次馬肉,也是僅有的一次,是鄰居家的爺爺給我們的,他們家的小馬駒因為生病病死了,就分給我們家一些,可能是那個年代吃肉的吃的少,反正是記著馬肉很香。其實人們之所以說馬肉是臭的是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成年的馬經常走很遠的路,所以肉質會很柴,口感不好,很難嚼爛,我之所以記憶中的吃的馬肉很香是因為那次吃的是幼馬肉,因為還未出過遠門,所以肉質會比較嫩。二是因為馬在以前是很昂貴的,誰家有匹馬就相當於現在的小汽車,普通人家買豬肉都買不起,怎麼會殺馬來吃肉呢。所以人們便用臭馬肉告訴小孩子們,馬肉不好吃,別惦記吃馬肉了。

香驢肉

說到驢肉,相信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保定的驢肉火燒,前些年去保定出差,有幸吃到正宗的驢肉火燒,很多年過去了還心心念念那個味道。“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這句話充分說明了驢肉的美味。人們之所以說香驢肉是有兩個原因,一是驢肉的卻是很香,在以前村子裡養驢有很多,驢除了肉可以吃以外,驢皮還可以製作成阿膠,所以養了幾年的驢在幹不動活以後,人們便會把驢皮賣掉,驢肉留著自己吃。二是因為和驢的脾氣有關係,我們通常會用“倔驢”來形容一個人很倔,驢在幹農活的時候經常會尥蹶子,再加上以前農村驢很多,所以在驢不好好幹活的時候,人們便會一氣之下將驢殺掉吃肉。

寧死不吃騾子肉

騾子是馬和驢雜交的後代,它既有馬的力氣,又有驢的韌性,所以是農民最喜愛的牲畜之一,但是騾子是不能交配沒有後代的。人們之所以會說”寧死不吃騾子肉“雖然有點誇張,其實是因為騾子有很高的使用價值,再加上騾子的壽命很長,有三十年之久,人們怎麼會捨得把吃草又少,幹活又多的騾子殺掉吃肉呢。所以人們才有”寧死不吃騾子肉“的說法,其實就是因為人們捨不得吃掉騾子。

現在在農村馬、驢和騾子很少見,尤其是馬和騾子,因為現在種地全都是機械化,根本沒有馬和騾子的用武之地,驢因為是製作中藥阿膠的重要動物,所以現在有很多大規模養殖驢的養殖場,農戶養殖驢的也很少見了。


小馬話三農


“臭馬肉香驢肉,寧死不吃騾子肉”是什麼意思?農民為何不吃騾肉?

雖然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好了,但是人的口味卻越來越挑剔了,不過說起馬肉可能很多人都不會喜歡,不僅肉硬而且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味道,這讓很多人都望而卻步的原因。

驢肉為什麼香呢,不是有句古話,天上龍肉地下驢肉嗎,這就說明了驢肉在人們心中的位置。驢肉肉質細嫩,遠非牛羊肉可比,具有補氣、補虛功能,是較為理想的保健食品之一。

大家都知道騾子是驢和馬結合的產物,騾子是沒有繁殖能力的,在農村騾子的地位就相當於耕牛。幫農民可幹了不少活,所以,農村就算怎樣也不會殺或吃它們的。


鄉村劉肉段


對於物質非常豐富的今天來說,只要想吃,沒有吃不上的食物,包括一些大牲口驢、馬肉等都可以成為桌上的美味。但是在農村一些老人的口中,卻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語就是:臭馬肉香驢肉,寧死不吃騾子肉。意思就是馬的肉不好吃,這裡提到的臭,其實不是真實的臭味,而是馬肉很材,肉質較粗不好吃,而驢肉卻非常好吃,但是寧死也不吃騾子肉,在以前窮日子的時候,農村的騾子可以下地幹活,幫農民拉車、耕地、磨面、行路……是一個農家的功臣,所以,寧可死了也不能吃這樣一個勞苦功高的騾子肉。

有了以上簡單的說明,題主就可以明白題意了。下面我將這三種動物分開說明,您就更清楚這句話的意思了。

臭馬肉:在以前的農村家庭中,如果能養起一匹大馬,可以說是好人家了。40年前的姥姥家就養了一匹馬,這匹棗紅馬在當時是姥爺的家中寶,不管家裡人出遠門,還是耕種田地,或是去三里以外的河床里拉水,姥爺都要趕著棗紅馬去完成這些事務,它為姥爺家立了大功。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大紅馬已經到了耄耋之年,不能再為家裡做很多重活了,於是姥姥主張殺了它,但姥爺說:臭馬肉香驢肉,馬肉不好吃,肉質非常粗,口感也不佳,咬不動咽不下。聽著姥爺說這番話,小時候的我真以為馬肉是臭的,長大了才明白,那時姥爺捨不得吃馬肉。

香驢肉:“天上龍肉,地下的驢肉”這句膾炙人口的諺語都知道,意思就是驢肉是地下最好吃的肉類。從古到今,驢肉都被譽為是最美味的食物,於是有很多地方都以驢肉為主打,做出很多地方的美食,如河北香河的驢肉餅。其實對於現在物質豐富的今天,驢肉已經不是餐桌上的上等佳餚,但它流傳下來的美味經久不衰。

寧死不吃騾子肉:大家都知道,騾子是馬與驢雜交而生的一種動物,它結合了驢與馬的有點,能幹活是最主要的一大優點。但是在農村老百姓心中認為,騾子的出生不好,所以吃了它的肉對繁衍後代不好,所以就不去吃這個肉。另一方面,騾子為農民們生產、生活帶來跟大的功勞,不捨得殺掉吃肉,所以,就有了這句:寧死不吃騾子肉。

以上內容就是題主所要了解的基本知識點,您還有什麼不同的解釋,咱一起來聊聊吧。


新華融媒新消費


首先說,無論是驢、馬、騾,肉都挺好吃(我都吃過),比如:在新疆就有吃馬肉、灌馬腸的習慣,。假設說是因為人與動物長時間相處,有感情後不忍食之,我認為有些牽強,哪隻耕牛在完成使命後避免了肉被食、皮製革的命運?下面這個真事兒給我以啟發:十多年前,我在城鄉結合部買了一塊新鮮騾肉,興沖沖的回家,母親卻給我一頓罵,說:騾、馬是使“力”的牲口,一般沒啥毛病,不會殺了吃肉,言外之意是市售騾、馬肉不是好肉的概率很大,食用有健康風險,這也許是“馬肉臭,寧死不吃騾子肉”的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