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朝天女”?為什麼後宮妃子都談之色變?

羽評郡主


“朝天女”是明代對殉葬女的一種稱號,在皇帝死後會選一部分宮中女子去陪葬,而這些被選中的女子就叫“朝天女”。

殉葬制度由來已久,早在商周時期就有大量女眷被迫替帝王殉葬,後來漢朝年間人們就因為殉葬制度過於殘忍而逐漸減少,有的以陶俑來代替。


直到明朝這一沉睡千年的陋習又死灰復原,不僅不人道,還很殘忍,對於這一糟粕,卻要取一個非常怪怪的名字“朝天女”。
朱元璋一生殺戮無盡,為打江山大開殺戒,為穩固社稷,大肆殘殺功臣,又醜陋又殘暴,就連死了也不放過和他同床共枕的女人,他曾下令讓46個妃嬪陪葬,這些妃嬪都是後宮中沒有子嗣的女人,他的兒子朱棣也曾讓16個妃嬪殉葬。

明英宗朱祁鎮曾一度廢止了這一無人性的惡習。

可滿清還在沿用這一陋習,最有名的就是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為努爾哈赤殉葬,直到近代這一流傳幾千年的人殉制度才徹底的消失。


後宮的妃嬪們在得知自己將成為朝天女後,一個個都嚇得花容失色,她們絕望啊,由開始的哭哭啼啼到後來的哀嚎,沒有那個願意去死啊。

為先帝殉葬的方式主要有一些幾種:

1,自縊,這是普遍使用的一種方式,被挑選出來的朝天女先讓她們就餐,吃完後帶到殿內,殿內放了很多的椅子,大梁上懸掛著七尺白綾,這些將赴死的妃嬪被命令站到椅子上,她們一咬牙將頭伸進了繩子結成的套扣裡,然後用腳推開椅子,幾分鐘後就找到了她們的先帝。

對於那些不想死的妃子,在酒足飯飽之後,由太監們送她們一程,將她們活活勒死。


2,活埋,皇帝死後連同活著的妃子一同下葬,這個比較痛苦,由太監將妃嬪們引入陵墓,然後封死地宮門,待裡面氧氣耗盡,這些妃嬪們就窒息而死,傳說活埋的妃嬪怨氣極大,連盜墓賊都怕。
3,喝毒酒,為了減輕妃嬪們的痛苦,通常都是那種劇毒酒,喝完一剎那便香消玉殞,然後隨先帝一同葬入。

4,灌水銀,為了保持妃嬪們容顏不變、屍身不腐,會在殉葬前將她們迷昏,然後割開她們的腦門,將水銀灌入她們的體內,以達到防腐的目的。


這些宮女妃嬪們懷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幻想著能成為皇帝的女人的美好願望,本想到宮中來享受榮華富貴的,哪曾想到要去為那個死老頭子陪葬,理想與現實的落差,讓她們難以接受,哎,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因此當帝王們駕崩的時候,後宮裡總會一片悽慘的哭聲,這哭聲不是為那個死老頭子的,她們是在哀嚎她們命苦啊。





遺產君


在古代,女人是沒有社會地位的,他們在家聽父母,嫁夫從夫。而能做王的女人,皇帝的妃嬪,那是一件何等榮耀之事!不僅可以錦衣玉食,也妄想著會擺脫自己的命運。

然而有道是:“一入宮門深似海,最是無情帝王家。”自古以來,就有“伴君如伴虎”之說。

“掖廷供奉已多年,恩澤常憂雨露偏。龍馭上賓初進爵,可憐女戶盡朝天。”

這首大明宮詞裡描述的,正是妃嬪們入宮多年,有的很少受到皇帝寵幸,甚至有的妃子終其一生,都很難見到皇帝一面。而皇帝駕崩了,卻給自己和孃家人加官進爵。其實,那是因為讓妃嬪們做了“朝天女”啊!

什麼是朝天女?朝天女這三個字究竟有什麼內幕,會令讓後宮妃子們談之色變呢?

一、什麼叫“朝天女”?

縱觀歷史,在古代的王室,有很多陋習。其中最慘無人道的是殉葬制度。據考察發現,我國在商周時期就有殉葬制度。

很多朝代帝王死後,就讓妃嬪們殉葬,並且多數採取活人殉葬。直到秦朝時期,活人殉葬達到巔峰期。在秦始皇死後,沒有子女的妃嬪全部殉葬了。

其他朝代也有殉葬制度,但是並沒有朱元璋那樣慘無人道。在朱元璋生前就大肆殺戮,他快要死時,也要帶著美人陪葬。

因為皇帝被稱為“天子”,所以朱元璋就稱自己的女人為“天女”。他留下遺旨“太祖朝,天女戶”,意思是凡是沒生育皇子的妃子,通通要給他殉葬。

根據《明史》記載:朱元璋死後,殉葬陪葬的妃嬪達40多個。

“太祖朝、天女戶”在傳承過程中,逐漸演變成“朝天女戶”,最後簡稱為“朝天女”。

為皇帝殉葬的妃子稱作“朝天女”,她們的家屬被稱作“朝天女戶”。朝廷會給他們分封獎賞,甚至世襲爵位。

雖然殉葬後,妃子的家屬可以得到一些撫卹金和獎賞,但是后妃們卻要在大好年華喪失性命,哪個妃子不怕死呢?

所以,妃子們最害怕談“朝天女”的事情,一旦皇帝死了,沒有子嗣的妃子就會成為朝天女。

雖然嬪妃們害怕做“朝天女”,但是該來的,還是要來的。

據史料記載,明成祖死後,命令殉葬妃嬪達三十多人;明仁宗雖然生前以仁義著稱,但是他死後,也有五個妃嬪為其殉葬;而明宣宗死後,殉葬妃嬪也有十來個人。

直到明英宗朱祁鎮繼位,他看到先帝死後,那些即將為父皇殉葬的妃嬪們哭聲震天,哀嚎一片。終於大喊一聲:“就到這兒吧,從此以後,不再活人殉葬,朕實在不忍心。”

當他駕崩後,終止了殉葬制度。從此不再有“朝天女”,那些皇帝的妃子們,終於不用提心吊膽地過日子了。

到了清朝,這種陋習又被重新啟用,皇太極就讓多爾袞母親阿巴亥殉葬,威風一時的多爾袞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母親陪葬,而他死後,也讓妻妾為其殉葬。

直到清朝康熙年間,康熙下令徹底廢除了“朝天女”的殉葬制度。

從此,朝天女這種殉葬制才算徹底消亡了。

二、“朝天女”的命運有多悲慘?

據考古專家考證,在秦陵一號坑內,就發現殉葬者多達186人。而從骸骨上看,有些殉葬者是生前被處死後,擺放到墓室裡面的;有的是倒在墓室外面,也就是活人殉葬的。

因為活人殉葬,嬪妃們在殉葬過程中會掙扎喊叫,增加殉葬難度,後來有很多朝代採用了一些方式,處置那些殉葬的嬪妃。

主要以下幾種方式:

1、賜白綾:

這種方式在明清時期應用最為普遍,皇帝駕崩後,宮中派人給殉葬的朝天女們送去七尺白綾,讓她們自縊身亡。

有很多妃嬪不甘心自縊,就由主事太監幫忙,將她們勒死。

我們看到很多影視劇中,會將殉葬的妃嬪集中到一個殿內,然後每人給擺放一把椅子,在大梁上懸掛著白綾,讓這些妃嬪站到椅子上,她們自己掛上去,然後太監們推開椅子……

不管哪個是真實情況,自縊是解決“朝天女”們最常用的方式之一。

2、賜毒酒:

因為嬪妃們畢竟是皇帝的女人,為了減輕她們的痛苦,就會賜給她們一杯毒酒。

嬪妃含恨喝完,很快便可以見先帝去了。

3、灌水銀:

這種方法十分殘忍,也許這是野史,具體有沒有這種方法,有書君也無法考證。

據說這是因為嬪妃們自縊身亡和飲毒酒死後,容顏特別難看,有損皇家威儀。

於是,為了保持“朝天女”死後容顏不變,就有人想出來這種殘忍的方法。

在殉葬前,太監會將“朝天女”用迷藥迷昏,然後割開她們的腦門,強行給她們體內注入大量。水銀隨著血液進入體內後,嬪妃們死後,不僅容顏豔若桃花,而且屍體不易腐朽。

但是,不管用哪種殉葬方法,都是強加給“朝天女”們的,都是活生生剝奪了她們生存的權利。要不然我們怎麼總說“萬惡的舊社會”呢!

在封建社會時期,女人就是統治階級的私人財產,她們沒有任何權利,只能任人宰割。生前是男人的育兒機器,而在皇帝死後,還可能因為沒有子嗣,而被剝奪生存的權利。

所以,康熙廢除殉葬制度,也是時代進步的一個標誌,人類社會文明的起點。

而生在文明社會的人們,擁有自由、民主、和平是多麼幸福的事情,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啊!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在公元1398年,朱元璋駕鶴西去,其孫子朱允炆繼承了皇位。因朱元璋生前有遺囑:在其死後,後宮所有沒有生育過的嬪妃都必須去陪葬。當此遺囑被執行時,朝中秩序混亂不堪,嬪妃們是哭天喊地,叫苦連天,後宮之中的場面更是極其混亂,有些官員則趁此機會公報私仇,有的生育過的嬪妃因為得罪了人而被迫殉葬;有些沒有生育過的嬪妃因為受到被庇護而活下來。這些被殉葬的嬪妃們就叫“朝天女”,其實就是所謂的“殉葬女”。

這是要被拉去殉葬啊,後宮妃子活的好好的,那個會願意?當然談之色變了!如果是你,你能泰然處之?考古學家的確在朱元璋的陵墓中發現了很多宮女的白骨,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如此眾多的嬪妃,到底是通過怎樣的一種方式來殉葬的呢?

歷史學界對此問題也一直存有爭議,有些史學家認為:是上吊自殺的。持此觀點的史學家是如此解釋的:在朱允炆下達了殉葬命令之後,就已經將後宮之中所有符合條件的嬪妃名單列出了了,到了殉葬那天,這些名單之中的妃嬪就被集中到事先準備好的一個房間裡。裡面早就準備好了和殉葬人數相同數量的椅子,並在每個椅子上方掛好了七尺白綾,為的就是讓這些嬪妃們上吊自殺。膽大的宮女心一橫,牙一咬,頭一伸,腳一登,過不了幾分鐘,自己的小命就交代了。膽小的宮女,已經是被嚇得兩股戰戰,魂飛魄散,癱坐在地上了,已經沒有力氣上吊了,這時,太監們就抬起一個個宮女,強行把這些宮女的扶上椅子,將頭進白綾結成扣中,然後在推到椅子,於是,小命也就嗚呼哀哉了。這種觀點怎麼聽起來都有一點荒謬,不過,下面這種觀點更是不可思議啊!


另外一些歷史學家則認為:是通過注入水銀的方式殺死的。有人認為,為了能讓陪葬嬪妃的屍體和朱元璋的遺體都不腐爛,於是就採納了一些侍臣和太監的建議,在嬪妃體內注入水銀的辦法來保持不腐。當殉葬名單確定之後,在殉葬的時候,所有殉葬的嬪妃便每人都喝上管安眠的藥水,待她們熟睡之後,便將她們的頭切開,在往裡面注入水銀,最後再用針線縫好,這些嬪妃就再不可能活過來了,然後被放入墓中陪葬。


悟空八卦歷史


朝天女,就是指給明朝皇帝殉葬的妃嬪、宮女。

這種事誰不聞之色變?想想看,沒災沒病的年輕女子,誰願意為了個死老頭子殉葬啊。

所謂的朝天女,其實是源自下面這段說法:

明太祖崩,宮人從死者,建文、永樂相繼優恤,如張鳳、李衡、趙貴、張璧、汪賓諸家,皆自錦衣衛百戶、散騎帶刀舍人進千戶,帶俸世襲,時謂之朝天女戶。

朝天女的意思就是給皇帝殉葬的女人,她們的母家也就被稱作朝天女戶,家族享受皇家給予的優待,算是某種吃人血饅頭吧。

在野史筆記中,殉葬的方式是非常殘酷的。

有些傳言說是要給妃子們活生生從頭部灌水銀,這樣可以保持身體不腐爛。但是這些說法都沒有根據。

就現有的記載來看,殉葬的方式主要還是上吊。畢竟是皇帝的女人,到了下面還是要繼續伺候皇帝的,搞得太慘也不成體統。

總而言之,談及朝天女就色變,那才是正常反應,正常人誰上趕著送死?


HuiNanHistory


朝天女,是明朝特有的一種稱呼,是殉葬的人的總稱,多為後宮妃子和宮女,這種殉葬方式非常殘忍,皇帝駕崩之後,妃子不管生前多麼得寵,也得馬上陪著皇帝一起死,要知道妃子的年紀大多都很年輕,還沒活夠就要死,能不害怕嗎?


但是沒辦法,後來建文帝登基,覺得殉葬這個習慣太過殘忍,又不敢違背皇爺爺朱元璋的執意,就選了個折中的辦法,既然沒辦法阻止,心裡有不好受,就選擇了做一點補償,給這些朝天女的家人,不是封爵,就賞賜大量的金銀珠寶,也算是為家裡人做點事,不算白白死去,這些朝天女的家屬也有一個名字,叫做朝天女戶,即使受了封賞,家人也都痛苦難當,畢竟眼見親人殉葬,又無能為力,在那個時候,也只能聽從命令了。

殉葬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自縊,或者喝毒酒,最殘忍的就是活埋了,這種慘無人道的行為到了明英宗朱祁鎮即位才被徹底廢除,也算為了妃子做了件好事。

但是到了滿清,這一行為又被重新拾起,每每皇帝駕崩的時候,後宮的宮女和嬪妃都會痛哭流涕,一方面是皇帝仙去,心中悲傷,另一方面就是可能要去殉葬,凡事沒有為皇帝生下過兒子的,都要殉葬,所以嚇得大哭,這一生女人追求的權利和財富,到了這時候都成了夢幻泡影,什麼爭寵,什麼權利,這時候都是胡扯,想辦法保證小命才重要。

這也是那些後宮妃子們真正“談之色變”原因就在於生命被無情的踐踏,就在紅牆大院生活的女人們本來就已經夠悲哀了,再加上活生活被拖去讓其殉葬,其內心是何等和絕望,何等的痛苦,封建時代的女人就算是想掙扎都沒有掙扎的資格,況且又有誰會給與他們這個機會掙扎?


歷史總探長


“朝天女”,你瞭解嗎?那麼“朝天女戶”呢?這些名字,可能乍一聽,雖然不知道,但會聯想到飛天神女什麼不凡紅顏的角色。

其實不然,“朝天女”一詞的背後,有著千百年的幽怨。其實朝天女並不是敦煌壁畫上的仙子,也不是什麼女官,而是陪葬妃嬪的別稱。

該詞的由來最早來自朱元璋,一生政績斐然的他,卻有著致命又令人唾棄的缺點――殺伐果斷,殺人不眨眼。

陪葬制度最早應是起源於春秋時代,但由於太過殘忍,在後來也開始減少並用俑來代替了,比如著名的西安兵馬俑。

雖說封建王朝殺人不償命已不是什麼新奇事,但連和自己同床共枕的女人也一起帶到陰曹地府,確實濫殺無辜,慘無人道了。

以人陪葬的風氣好不容易被壓制住了,到了朱元璋這又開始重演。據《明史·后妃傳》記載,自朱元璋起,多任皇帝死後都曾下詔書命後宮未生育的妃嬪殉葬。每次都至少數十人。也是至此起,後宮的女人如若沒有子嗣便沒有了活下去的權利。所以,影視劇尤其是明劇中,嬪妃爭寵生娃也是迫不得已,大勢所趨,子嗣就是護身符啊,又有誰願意去做朝天女呢。

到了後來,身為帝王可能也覺得有些不妥,但祖宗的傳統不敢違背,只好在陪葬妃嬪的家人上彌補。從此,又多了“朝天女戶”這一稱謂,其實就是死者的家人。

統治者們為了說服人心,或者給自己一點安慰。往往會給殉葬女的家人封官加爵,賞賜金銀財寶。

身為家人,就算再怒也不敢言,天命難違,誠心與否,都只好接受恩賜。女眷死的再慘,家人也無力迴天。

而且,朝天女戶所得到的官位爵位可以世襲,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所以魚龍混雜中也有為了家族興起而心甘情願讓女兒送死的,最後可憐的還是這些無辜的花季少女。當然,身為妃嬪的女人們,沒有誰會心甘情願捨棄後宮的榮華富貴,人間的無盡聲色。所以,知道帝王駕崩的噩耗時,自然嚎啕大哭,聞之色變。

哭聲中也許會有為失去夫君而哭,但不少未生有子嗣的妃嬪則是為自己即將面臨的悲慘結局而哭。

皇帝的後宮從來不缺新人,哪怕皇上七老八十,也有那二八年華的少女被送進宮裡。所以,最不幸的就是這些女孩子了。

她們年紀輕輕,又不可能再有子嗣,卻要陪葬在暗無天日的地宮之中。好死不如賴活著,她們自然要抵抗,但猶如以卵擊石,白白掙扎。

後宮想要讓人死的方法可有的是。要殉葬的妃嬪們面臨著自縊,即七尺白綾,懸樑而終;或者水銀,服毒自盡。


也有說法是活埋,就是把不願陪葬的女眷集中到一起,趕去陵墓,封穴後生生缺氧而死。總之,方法千奇百怪,殘忍至極。

慘絕人寰的殉葬制度從朱元璋起一直延續了六代,直到明英宗死後遺詔不需嬪妃殉葬才得以終止。

這也為明英宗留下佳話。恐怕明英宗的女人才是明朝後宮最提心吊膽且幸福的女人了,畢竟生命得來不易。

這也就是為什麼後宮的女人聽到“朝天女”會聞之色變了,畢竟這是一個不定時的炸彈。帝王亡,帝王妻不得不亡。


史之策




能讓後宮妃子談之色變的,應該不是一件好事,絕對是一件非常殘酷的事情。

朝天女,這三個字到底有著怎樣的“恐怖魔力”,讓後宮嬪妃們花容失色?

什麼是朝天女?什麼是朝天女戶?



朝天女,說白了,就是給皇上殉葬的女人,這是明朝出現的專用名詞。

說起殉葬,歷史比較悠久,在商朝時,就已經有了活人殉葬制度,到了春秋戰國這傳統還在繼續,到秦朝時,達到鼎盛。

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說:“沒有子女的妃子,全部陪葬。”《史記.秦本紀》說,秦始皇陵墓規模宏大,除了殉葬人之外,所有工匠都被封死在了陵墓裡面,據估計,秦始皇陵墓殉葬人數至少上千。

已發掘的秦宮一號大墓,殉葬人數在186人。



漢朝開始起,直到唐宋,都沒有活人殉葬制度,只有陪葬制度。什麼是陪葬制度呢?就是後面死去的王爺、妃子等人埋葬在皇帝陵墓附近。

但是宋朝中後期,隨著契丹、女真、蒙古等相繼崛起,活人殉葬制度,再次死灰復燃。

到了明朝開始,朱元璋採用了元朝的“殉葬”制度,在朱元璋死後,所有沒生育皇子的妃子都成了殉葬的對象。



但朱元璋眾多妃子裡,有一個張美人,生了一個女兒,由於朱元璋生病時照顧周到,而且所生女兒寶慶公主很受朱元璋的喜歡,因此逃過一劫。

這些為皇帝殉葬的妃子們,明朝稱為“朝天女”。

這些人殉葬後,明朝繼任的皇帝們為這些人的家屬,進行撫卹,或封百戶,或封千戶,可世襲,這些家屬被稱為“朝天女戶”。

妃子們談“朝天女”色變,是因為怕自己成為朝天女



妃子們的擔心,主要是害怕自己成為朝天女,年紀輕輕,誰願意殉葬?沒人願意。

但,如果沒有生個孩子,特別是兒子,那麼成為朝天女的概率就非常大。

這種情況,妃子們不怕才是怪事,真是“一入宮門深似海,最是無情帝王家。”

明成祖駕崩,殉葬三十多人;明仁宗,以仁義聞名,腿還有點跛,駕崩下葬,也殉葬了5位妃子;明宣宗駕崩,殉葬了十多人。

終於有人站出來了,大喊一聲:“就到這兒吧,從此以後,不再活人殉葬,實在不忍心。”這個人叫朱祁鎮,他是明英宗。



從此以後,明朝殉葬終止,“朝天女”成為了歷史。明朝後面的妃子們,終於可以長舒一口氣了。

到了清初,陋習又開始了,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死後,還是有人被殉葬,就連多爾袞也讓侍女殉葬。

清朝殉葬的終止,是在康熙年間,這點康熙做得不錯。

從此之後,朝天女,殉葬制,徹底消亡。



妃子們談“朝天女”色變,完全屬於正常,殉葬誰不怕?大好年華,死得如此不堪,實在有負人生。


藍風破曉


朝天女是明朝對殉葬女性的一種稱呼,即明朝皇帝死後,會選用一部分宮中女性陪葬入皇陵,這些被選中的女子被稱為朝天女,而他們的家人被稱為朝天女戶。




人殉

古代封建社會盛行殉葬制度。在先秦時期,當奴隸主或者封建君主死後,都會有大量活人陪葬,1976年發掘的秦公一號大墓中有186名人殉。其中有20名奴隸,94名工匠,以及72名近臣和姬妾。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漢朝以後人殉制度也在逐漸的衰弱,唐朝時期的人殉制度也變成了“自願”的結果。然而由於遼、金、元等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人殉制度再次死灰復燃,並且延續後世數百年。



明太祖朱元璋死後,延用人殉制度,這也成為了他帝王生涯中最大的敗筆,同時也讓後人詬病良多。《明史》記載;

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建文、永樂時,相繼優恤。如張鳳、李衡、趙福、張璧、汪賓諸家,皆世襲錦衣衛千百戶,人謂之‘太祖朝天女戶’。

《明史》中的記載提到了朱元璋死後,很多宮中嬪妃殉葬,而為了撫卹這些殉葬嬪妃的家屬,朱允炆和朱棣讓他們世襲千戶或者百戶一職。這些人被稱為了“朝天女戶”,而殉葬的妃嬪也就被成為了“朝天女”。



朝天女選取

朝天女的選取方式,一般是宮中沒有子嗣,或者是帝王不喜歡的妃嬪。

明末毛奇齡在《彤史拾遺記》中記載,朱元璋死後下令後宮四十六妃嬪陪葬。當時接到詔書的妃嬪都是後宮中沒有生育過兒子的女人,然而這些人中只有一個叫做張美人的倖免於難。



究其原因是朱元璋晚年生病後,她因為忙前忙後,受到了朱元璋的寵愛,並且在朱元璋68歲時,她還為朱元璋生育了一個女兒。雖然按照規矩,生育一個女兒也必須要陪葬。但是朱元璋卻因為愛護她,特別放過了這位陪伴自己晚年的美人。

朱棣死後,也選定了30多名後宮妃嬪陪葬,其中還有兩位朝鮮籍的妃嬪,韓麗妃和崔惠妃。兩人被朝鮮國王送入明朝後,根本沒有得到朱棣的寵愛,反而動輒得咎。韓麗妃甚至因為牽扯呂魚之案被打入冷宮。然而當朱棣去世之時,卻不幸成為了朝天女,殉葬朱棣陵寢。



朝天女陪葬方式

先秦時期帝王墓葬中的陪葬人員很多都是活埋,或者喂毒,也有一部分是將殉葬人員斬首或者肢解。比如秦始皇陵東側就有一組陪葬坑,內部的屍骨大部分四肢分離,非常凌亂。

上吊

到了明朝時期陪葬的朝天女大部分是被強迫上吊而亡。《李朝實錄》中記載了朱棣陪葬妃嬪的情況,首先是太監引領朝天女進入皇宮內一處宅院,然後讓這些女眷一同赴宴。等到吃完飯後,把他們哄趕到宅院內堂,逼迫他們上吊自殺。如果有不願意上吊的人,就會有太監“幫忙”。



灌水銀

還有一些學者認為,朱元璋死後,朱允炆下令這些陪葬的朝天女聚集起來,讓他們喝一杯帶有安眠作用的茶水。等到這些朝天女睡著之後,會有人將他們身體重要部位切開,然後倒入水銀,最後將切開的部分縫好,以達到屍身不腐的效果。當然這種方式有待考證,到現在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這件事。


我是越關


後宮妃子們聽到”朝天女“當然會談之色變,因為這關係到她們的生死,這個關鍵詞和話題會觸發埋藏在她們內心深處的恐懼。

如果後宮中有人談論”朝天女“,那說明很多妃子們要遭殃了,尤其是那些沒有留下子嗣和不受寵的嬪妃。

其實”朝天女“在古代各個朝代都有,不過在明朝最為普遍。是朱元璋恢復了被廢除一千多年的人殉制度。朱元璋規定如果皇帝駕崩了,那皇帝的嬪妃們就得去殉葬。

有些朝代不僅皇帝要享受殉葬的制度,連一些達官貴人和民間百姓也紛紛效仿,這是一種殘忍,且慘無人道的制度。

殉葬的方式又很多種,有自縊、服毒、絞刑、絕食、活埋和灌水銀等。只有自縊和服毒看起來似乎是一種體面的死法。但是任何一種死法都不是人們願意面對的。

當然,朝廷會對那些朝天女的家庭進行一些經濟或者其他方面的補償。比如金錢,加官進爵和名聲等,這些人家也被叫做朝天女戶。對於朝天女戶的補償,有些朝代甚至是世襲制的。

可俗話說,螻蟻尚且偷生,更何況是有血有肉、還有主觀意識和感情的人類?

在後宮中的嬪妃們其實也是一種弱勢群體,她們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很多嬪妃進宮並不是自願的,她們在進宮後又不得不處心積慮的討好皇帝。

嬪妃們還必須得處理好嬪妃之間和太監之間的關係,她們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影響著自己的命運,甚至是生命。一旦嬪妃們誓死追隨的皇帝駕崩,她們的命運也將走向人生最低谷。

好在明英宗朱祁鎮廢除了這個毫無人性的殉葬制度,雖然朱祁鎮不算是一個明君,他還被瓦剌俘獲成為了一個階下囚,但是重新奪回皇位的他更體恤弱勢群體的疾苦,廢除殉葬制度算是朱祁鎮的自我救贖和對中國歷史的最大貢獻吧。

總之,後宮嬪妃們害怕並忌諱談論”朝天女“等不吉利的話題,因為她們對生命是如此的渴望,誰都不想死,而且是殘忍的非正常死亡!


醉愛談歷史


提起“朝天女”別說後宮妃子們提起色變,就連我們現在的人也對比唏噓不已。

這裡說的“朝天女”,可不是素面朝天的女人,“朝天女”這個詞源於明朝朱元璋時候,意思就是殉葬的女人。關於殉葬這一制度,盛行於奴隸社會,像夏朝、商朝、周朝,這三代君王,這裡姑且稱為“腦屎君”。腦子裡都是屎的人,那思想生出來的就是臭蟲。他們自己大限來了,竟見不得伺候自己的宮女、侍女們、還有自己的嬪妃們活著,竟想出讓她們陪同自己一同死亡的陰招!真是臨死還拉一堆墊背的,幻想死後能和生前一樣,高高在上,讓人服侍。


古代君王,老爺,王侯將相,有頭有臉的都進入到這一濁流。從考古專家對殷墟墓葬的發掘情況看出,人殉的數目讓人觸目驚心,少的幾十人,多的甚至上千人。


還有的君王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不惜用卑劣的手段讓大臣陪葬。秦穆公臨死前騙大臣們飲酒,灌醉他們,誘導大家說出願和他同生共死的話。結果大臣們就這樣稀裡糊塗地進了他的墓穴。

《吳越春秋》裡有個闔閭的,他的女兒因和他吵架,自殺身亡,闔閭的陰毒無人能及,他把女兒的葬禮安排的十分宏大熱鬧。一路上舞弄個大白鶴,引來無數人圍觀,博足了大家眼球,大人、小孩、老人們流連忘返,一直跟隨到墓穴深處。這個陰毒貨色趁機讓手下封閉了墓穴的大門,任憑墳墓內哭聲震天,最後都成了最無辜的殉葬者。

闔閭劇照

這種所謂的“上層們”真是滅絕人性,落後野蠻。所幸的是在漢朝的時候人殉制度被廢除,可是到明朝朱元璋的時候又死灰復燃了。還美其名曰“朝天女”,朝向西天的女人。朱元璋喜歡的兒子朱樉死了,朱元璋腦子生蛆,讓朱樉的兩個妃子殉葬了。

後來老朱死了竟然立遺詔讓自己的後宮嬪妃們殉葬!據明末人毛奇齡所著《彤史拾遺記》記載,“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宮人十數人。”老朱一閉眼,結果是隻要是沒有生育孩子的嬪妃都得殉葬,一個不留。她們的死法慘絕人寰,分兩種死法,一種是吊死,殉葬名單上有名字的都要集中到一塊,一個秘密的黑屋子裡,屋子裡幾十個凳子一字排開,上面房樑上懸掛著七尺白綾挽好的脖套,這些可憐的宮女和妃嬪們在太監們的逼迫下站在凳子上,然後將自己的頭伸進那個刺眼的套子裡,太監們立刻把凳子撤掉……再一個就是,有的宮女嬪妃會嚇的腿軟,站不起來,那些太監們就用毒酒,或者用弓弦勒死她們。


後來明英宗禁止人殉,清朝建立初期又一次死灰復燃,直到康熙皇帝繼位,這一制度才從中國歷史上徹底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