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逝世後斯大林開會覺得少了點啥,隨後一語令會場一片死寂

朱可夫曾被問過一個問題:在20世紀30年代那會兒,那位蘇軍將領是最強的。當提到了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的名字時,朱可夫的言語之中溢滿讚譽之詞。他說:

“圖哈切夫斯基是位富有名望的將領,他在戰略問題上的學識相當豐富。他有許多指揮方面軍作戰的經驗,不但思考問題深刻,善於分析,關鍵時刻頭腦也能保持冷靜,寫的許多文章都非常有教育意義……”

此人逝世後斯大林開會覺得少了點啥,隨後一語令會場一片死寂

不難看出,圖哈切夫斯基在朱可夫的心目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隨後,當提到另一位將領伊耶羅尼姆·彼得羅維奇·烏博列維奇時,朱可夫的評價聽上去立馬跌了一個檔次。他表示在自己心目中,當時的烏博列維奇似乎並不如圖哈切夫斯基的名聲更大,而前者是個卓越的軍事教育家,在許多方面也是行家。

兩番話放在一起作比較,高下立判,當做總結時,朱可夫說:“圖哈切夫斯基是個較有名望的人物,但比起烏博列維奇來,我並不特別敬重他……依我看,他要比圖哈切夫斯基高明三倍,多幾個頭腦。”朱可夫的言論不單單代表了他自己,而是代表了一大批蘇聯高級將領的想法。無論是華西列夫斯基還是科涅夫,他們都曾表達過類似的看法,有些人的言語可沒朱可夫這樣客氣。那麼有朋友大概要問了,有“紅色拿破崙”之稱的圖哈切夫斯基鼎鼎大名如雷貫耳,那烏博列維奇是誰?

此人逝世後斯大林開會覺得少了點啥,隨後一語令會場一片死寂

長期以來,圖哈切夫斯基被擺在一個絕對顯赫的位置上,其實有不少人大概存在這樣一種疑問:此人到底有沒有被誇大?

先不說其他人,但從蘇聯第一批的五位元帥中看,布柳赫爾與葉戈羅夫兩位的水平也不比圖哈切夫斯基差多少。有部分學者認為,後者其實是被敵人故意抬高以造成蘇聯將帥相互猜忌的局面,不能說圖帥能力不行,用科涅夫後來的話來講,圖帥遠遠沒有人們想象得那樣完美;蘇聯歷史上那些鼎鼎大名的將領,科涅夫或多或少都指出了一些短板,唯獨對烏博列維奇滿口稱讚。那麼,這位“籍籍無名”的將領是如何獲得如此之高的評價的呢?

此人逝世後斯大林開會覺得少了點啥,隨後一語令會場一片死寂

烏博列維奇從小就堅信知識能夠改變命運,他出身貧寒,卻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入了聖彼得堡綜合技術學院。知識眼看當真就要改變命運之時,命運卻給了他另外一條“捷徑”:大二那年,戰況不利的沙俄軍隊擴徵兵員,烏博列維奇應徵入伍。有趣的是,加入了俄軍的烏博列維奇非但沒有被沙皇的那一套感染,反而成了一名布爾什維克主義者,他在蘇俄內戰中憑藉戰功一步一個臺階地晉升。

1922年夏,烏博列維奇出任遠東共和國人民革命軍總司令,要知道,他是從當時蘇軍勝利的象徵、首枚紅旗勳章獲得者布柳赫爾手中接過這一職務的。年輕的烏博列維奇不負眾望,他一舉擊潰了遠東地區的白軍和日軍,解放了大片地區,因而獲得了他軍旅生涯中第3枚紅旗勳章。這一年,烏博列維奇只有25歲。內戰結束後,他不斷得到提拔,後來被拉進總參謀部。要知道,剛剛建立的蘇軍總參謀部中匯聚了當時最有名望的軍事統帥,此舉也正式確立了烏博列維奇在蘇軍之中的核心地位。

此人逝世後斯大林開會覺得少了點啥,隨後一語令會場一片死寂

當如今的人們歌頌著圖哈切夫斯基在軍事理念上的遠見卓識時,不少人忽視了一點:從這個方面來講,很大程度上是烏博列維奇成就了圖哈切夫斯基。

1928年是烏博列維奇的人生巔峰,對蘇軍來講同樣是個重要的拐點。這一年,他被任命為軍械部部長,上任伊始,他便按照自己的理念大搞軍隊現代化建設,研發新型武器以取代舊式武器,研究新型戰略戰術武裝蘇軍。然而,這樣的“大尺度”舉動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以國防人民委員伏羅希洛夫、騎兵統帥布瓊尼為首的反對派對此提出了強烈抗議。

不可否認的是,伏羅希洛夫和布瓊尼們為蘇維埃政權的建立有著汗馬功勞,然而隨著時代的更迭,他們的許多作戰理念已經開始落後於時代了,卻又固執地干擾烏博列維奇對蘇軍的改造。受阻的烏博列維奇當即給圖哈切夫斯基寫信,要求上級重視新式裝備、兵種和戰略戰術在隨後可能到來的戰爭中的決定性作用。那會兒,圖帥恰巧也在頂著壓力發展蘇軍坦克部隊,兩者一拍即合。在兩人的牽頭下,一大批軍官團結一致,要求蘇軍為未來戰爭做準備。這場爭執在蘇聯歷史上十分有名,影響同樣也足夠深刻。好在開明的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接受了圖哈切夫斯基和烏博列維奇等人的請求,斯大林賦予了他們足夠大的權力,這也令新舊兩批統帥之間結下了樑子。

此人逝世後斯大林開會覺得少了點啥,隨後一語令會場一片死寂

1934年12月1日,列寧格勒州一把手、最高領導人的親密戰友謝爾蓋·米洛諾維奇·基洛夫遇刺,此時牽動了高層敏感的政治神經,因而引發了歷史上那場著名的大災難。在這場運動中,伏羅希洛夫等人自告奮勇地充當了馬前卒,對“不服管教”的同志們展開了殘酷的打壓,圖哈切夫斯基首當其衝,而作為他的“黨羽”,烏博列維奇也受到牽扯,最後以“間諜罪”被判處極刑。值得一提的是,參與了審判的一級集團軍級軍事首長別洛夫曾沮喪地說:

“他們就在我們對面坐著,烏博列維奇盯著我的眼睛在看……明天就會把我放到他們的位置去的!”誰想竟一語成讖。

烏博列維奇逝世不久,在一次蘇軍高層會議上,斯大林環顧會場,大概覺得少了點什麼。他想起了烏博列維奇,想了想這位昔日的愛將為蘇軍所做的一切:烏博列維奇同圖哈切夫斯基、亞基爾、葉戈羅夫和“蘇軍作戰藝術之父”特里安達菲洛夫等接觸將領一同建立了日後對蘇軍影響巨大的大縱深作戰理論,為蘇軍留下了一套培養人才的可靠體系,還留下了一大批真正的將才。出了朱可夫和科涅夫,梅列茨科夫、馬利諾夫斯基、扎哈羅夫等人都認為自己曾得益於烏博列維奇的教誨,後來的基里爾·謝苗諾維奇·莫斯卡連科元帥更是對烏博列維奇崇敬不已。

此人逝世後斯大林開會覺得少了點啥,隨後一語令會場一片死寂

“大縱深”規定“在突破敵方的戰線後,立即以坦克部隊、機械化部隊、空降部隊和騎兵部隊,在航空兵的有力支援下,向敵軍縱深迅猛進攻,合圍並殲滅敵軍重兵集團”。“大縱深”幫助蘇軍在諾門罕戰役中擊潰日軍,二戰初期,德軍的閃電戰與這種戰法別無二致。遺憾的是,後來“大縱深”的發展陷入僵化,漸漸有了“人海戰術”的影子。

想到這兒,斯大林大概覺得有兒心疼,他沉默了許久,看了眼在座的各位。值得一提的是,會場上的每個人都是後來能夠獨當一面的戰場狠角色,然而斯大林卻嘆了口氣。他當場說道:“你們要像烏博列維奇在世時那樣培訓自己的部隊。”會場頓時一片死寂,坐在領袖身旁的梅列茨科夫,也就是後來的那位顯赫一時的“北極圈霸主”聽得如坐針氈,不敢發出一點兒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