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場是沒有硝煙的戰場,甚至比真刀真槍的戰場還要殘酷,這樣說一點也不過分。在這塊戰場上,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政治家們博弈時手中的棋子;能否駕馭他們,讓其變成自己手中可以實現政治目標的武器,這是鑑別一名領袖是名義上的領導人還是真正的統帥的一個重要標準。人總有兩面,對蘇聯有著極為重要影響的斯大林尤為如此。他的許多決策極富爭議,但在識人馭人方面,其水平還是相當高的。
斯大林總能牢牢地把控局面,其知人善任的領袖品質幫了大忙。馭人要馭心才能做到收放自如,斯大林手下有個人便很好地佐證了這一點,他便是列夫·扎哈洛維奇·梅赫利斯。
即便是清華北大畢業的優秀人才,最終也有可能不能如願成為社會精英,只能在普通階層摸爬滾打,更不用說蘇聯這樣一個以權鬥著稱國家的核心權力圈了。肚子裡沒有點正兒八經的貨,恐怕在蘇聯的“宮斗大戲”中連半集也活不下去。不過在斯大林時代有個十分特殊的現象:一夥兒根本沒啥本事的人不但能夠得到重用,還敢明著與國家領導人、軍隊統帥搶山頭,前者甚至還要讓著他們。這些“無能”的人在這段歷史的特殊時期扮演了極為特殊的角色,梅赫利斯便是如此。
梅赫利斯有個十分有趣的稱號——小報告之王。他曾參加過一戰,據說還在蘇芬戰爭中參加了一場正兒八經的戰鬥。從1918年開始,梅赫利斯便在蘇軍中擔任政委,負責一些黨務工作。不久,梅赫利斯便進入了秘書處,這個部門在整個政治體系中並不十分起眼,但因為跟領導人走得近,要是懂得拿捏火候,揣摩領導的意思,想要獲得賞識飛黃騰達也並不是難事。
20世紀20年代末期,曾作為斯大林堅實盟友的布哈林倒臺,黨羽紛紛潰散,在核心權力圈中留下了巨大的勢力真空。為了填補這個空白,蘇聯高層不得不臨時拔擢一批“幹才”。梅赫利斯與臭名昭著的內務部頭目尼古拉·葉若夫性格十分相像,兩人都喜歡聽順耳的,稍微有點兒不順心就要翻臉。不過,梅赫利斯顯然比後者更奸猾一些,葉若夫為了權力連自己人都整,大多親自動手,而梅赫利斯總是偷偷摸摸收集“證據”,然後把麻煩丟給他的領導。
梅赫利斯文化水平很低,比中學便輟學的葉若夫大概好不到哪兒去,據說甚至連月亮為啥會發光都不知道。在這裡插一句題外話:不少人覺得應試教育沒啥用,根本培養不出人才,筆者倒是認為學校其實是把教育當成了手段,交給學生如何讓自己成為人才,如何能夠忍受磨礪並在困難中進步,而真想成為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才,還要看個人在校園之外如何“修煉”了。學校能夠幫助一個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缺了這一點,人犯了錯可能連錯在哪兒都意識不到。話說回來,梅赫利斯可能就是這種情況,連赫魯曉夫都曾說:“他誠實倒是挺誠實的,但有點一根筋。”斜眥著眼睛看人,誰都像“人民的敵人”。
不過,梅赫利斯做事是真的“盡職盡責”,他對領袖的逢迎和對自己工作的熱情,連斯大林都感到驚詫。梅赫利斯用自己的“過人之處”敲開了通向實權階層的大門。
1934年,這個沒有接受過多少教育、政治素養幾乎為零的流氓成了蘇聯的中央候補委員。一步登天的梅赫利斯更是變本加厲,他把自己簡單粗暴的工作手段“發揚光大”,除了對極少數國家領導人笑臉相迎外,對其他幾乎所有人都板著臉,動不動就上綱上線。有不少專家認為,梅赫利斯同葉若夫、貝利亞這樣的人還是有本質區別的,前者對自己的“事業”那是真的忠誠,並不是存心用權力謀求更大的權力。不過他性格有缺陷,智商也有點可憐。
梅赫利斯好不好用,該怎麼用?斯大林把他看得透透徹徹。斯大林曾說:“哪能把建設性事務委託給麥赫利斯,他只會消滅和破壞,只有這樣的工作才適合他。”話雖這樣講,但領袖並非沒給過機會。蘇德戰爭初期,梅赫利斯曾以最高統帥部全權代表的身份被派往西方面軍督戰,不過,該方面軍司令鐵木辛哥元帥可不是軟柿子,鐵木辛哥絲毫不慣著梅赫利斯,兩人鬧得有你沒我。後來,梅赫利斯又被調到克里木方面軍,這兒可沒有能壓住他的人了,結果就在大戰前夕,梅赫利斯大量撤換方面軍高級將領,蘇軍戰力遭到極大削弱,情況被弄得一團糟。
要知道,蘇軍當時的對手可是曼施坦因,當德軍向刻赤半島火速行軍時,梅赫利斯居然還在方面軍司令部裡和其他將軍吵架。有人把情況報告給了斯大林,後者當即勃然大怒,親自給梅赫利斯回了封電報:“你採取了一種奇怪的、對克里木方面軍的事務毫不負責的旁觀者立場。這種立場很方便,但腐朽透頂。在克里木方面軍,你不是一個旁觀者,而是最高統帥部的負責代表,應對方面軍的一切成敗負責,應就地糾正方面軍領導上的錯誤。 你應和方面軍的領導共同對方面軍左翼毫無保障負責。如果‘各種情況均說明,明天一早敵人將發起進攻’,你不去採取各種措施組織抗擊,而只是在一旁消極批評,那你的問題就更為嚴重。”
這場失敗是不難預料的,此役,蘇軍傷亡176566人,損失347輛坦克、400架飛機以及3476門火炮。斯大林拍著桌子大罵梅赫利斯和他換上來的那群將軍是笨蛋,白白葬送了一場可能獲勝的戰役。隨後,他又找來時任副總參謀長的華西列夫斯基,讓他總結此役失敗的原因。華西列夫斯基避重就輕,拿著諸如“部署失誤”、“各部隊不善協同作戰”等理由試圖搪塞,斯大林卻冷冷地說:“您忘了該把誰提交軍事法庭。”結果,梅赫利斯丟掉了副國防人民委員和總政治部主任的職務,軍銜也被削了一級;另有3位將軍也遭到降職處罰。
誰好誰壞,斯大林看得清清楚楚,這次降職對梅赫利斯而言就是一個嚴重的警告。不過,“一根筋”的梅赫利斯似乎很快就從失敗的陰影中走了出來,他繼續“勤勤懇懇”地向領袖打小報告,甚至到了“打狗也不看主人”的愚蠢程度。有一次,梅赫利斯打小報告打到了羅科索夫斯基頭上,要知道,此時的羅科索夫斯基風頭正盛,斯大林對其讚賞有加;梅赫利斯報告說羅科索夫斯基“有生活作風問題”,在一番添油加醋後問斯大林:“我們到底拿羅科索夫斯基同志怎麼辦?他搞女人搞得也太得意了!”斯大林無奈地說:“怎麼辦?咱們只能眼饞唄。”
客觀地講,做他這種工作的人很容易得罪人,在政治場上的位置十分尷尬。當領導需要他時,他位極人臣。前有害死布柳赫爾元帥,後有導致一大批功勳斐然、能力超群的將領政客鬱郁不得志,終生難以更進一步,梅赫利斯對蘇聯的破壞可以說是難以估量的。許多跟他或許沒多少接觸的人,看到他的嘴臉後也忍不住感到噁心。
有一次,伊萬·斯捷潘諾維奇·伊薩科夫海軍元帥回憶起了刻赤半島的那場慘敗,他很慶幸蘇軍能在如此一場奇恥大辱中仍能救出12.1萬蘇軍將士。不過,在說起細節時,伊薩科夫臉色立馬變得很難看。他聲稱自己看到了梅赫利斯,這個領袖身邊的大紅人此時衣衫襤褸,目光暗淡,“前額不知是被打傷還是受了點輕傷,但沒有包紮,那兒有一塊帶淤血的血跡。他好幾天都沒有刮臉了,手腳也很髒。”梅赫利斯剛剛幫一名司機推完車,然後兩人結伴而行。海軍元帥鄙夷地說:“他這是裝作想死,而且特別表現這一點,這使我感到厭惡,直到如今我還是很厭惡。”
1944年,梅赫利斯獲得了上將軍銜,後來居然還當上了國家監察部長。然而權力來得快,失去得也快;我們不難預料,這樣一個丑角自然不會有太好的下場:1953年,就在斯大林逝世前,梅赫利斯突然失寵。當年,他便草草地結束了生命。即便如此,相比他的同僚們,梅赫利斯的生涯已經算是相當持久了。
閱讀更多 審度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