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國產光輝戰鬥機應該算幾代機?

少吃點會死嗎


各國都有發展國防的基本需要,本身無可厚非,不值得大驚小怪,只是LCA“光輝”甫一出世,本事不大,宣傳的功夫不謂不大吹上天,說什麼一架可幹掉多少架JF-17“雷電”,“雷電”即“梟龍”,話說“梟龍”這都在巴基斯坦實現了量產,說好的“光輝”又在哪裡?政府勒肯著空軍購買了幾十架,只在閱式中有意義,說好的先進性能,一樣不俱,世上幾曾見過作戰半徑只有200公里,不能發射彈藥的戰鬥機呢?因此著急,採購了以色列的“德比”和“怪蛇”,發射時機體抖動得厲害,好懸沒有撒了架,經過以色列專家手把手地改進,才基本解決了抖動問題,那麼精確制導彈藥呢,光電吊艙等這些零碎,自己也沒有呀,只能東買西買,還存在電磁兼容問題,都要逐一解決,等把這些問題都解決後,就是2050年以後的事了,到那時,LCA一個準三代戰鬥機,差不多也該到了退役的時候了吧?

▲LCA是一種模式。自從“阿瓊”坦克再折騰也不成,印度徹底灰了心,無論如何從頭到腳,也不自己搞了,從設計即請人代勞,到生產的100%的關鍵設備,全部請洋人配套,自己嘛,無非生產點螺絲什麼的,既然這樣,弄得死笨太沉,重量嚴重超標,安裝了美國發動機,仍是不頂事兒,從第一架下線至今,笨重問題無論如何解決不了。一架準三代飛機,硬說要隱身,結果隱身問題根本解決不了,還弄得飛行困難,可樂的是,又要請人來給打造艦載型號,硬往海軍手裡塞,再塞也不要,在陸地起飛都困難,這要跑到海上去,會更加笨重,起飛就要面臨降落,更莫說再掛載什麼武器的話。所以以後,無論什麼裝備,全部技術外來,包括生產,再不會使用本國造的一顆螺絲。不造啥事沒有,自家還蠻自豪的,一旦建造就會百病纏身,幾乎成為規律,本國什麼事也幹不了,所以還貼著印度的商標,無非一點膠水,把印度製造這一行字粘貼上即可大功告成矣。

▲不是不能造飛機。傳說中的HF-24“風神”,建國之初即下線,那時的中國什麼也沒有。以後又有HJT-16“光線”,至今成為印度空軍陽光飛行表演隊的用機,不能說不說,這是印度航空大國的一個標誌,不過到此也便嘎然而止,再造不出任何型號的飛機,所謂三天不造手生,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計劃打造LCA,祖祖孫孫造飛機,老爺爺拈鬚而斷,父一輩旗幟飄揚,小孫子終於把一切委事於人,才終得開花結果,有了一個本不應該屬於自己的飛機,要依其技術狀態,全部性能完全不能滿足空軍使用,就不該投產,可是作為印度航空工業努力的一個符號,非要生產不可,這才有了面前這架印度哭喪著臉要終日面對的飛機,用也沒法用,只是看著漂亮,還有印度斯坦航空嘴裡終日唸唸有詞的一堆所謂性能,什麼雷達相控陣,什麼導彈最先進,要問通過打造掌握了多少技術,可能1%都沒有,手中還是一個零,造爾何用!

▲風光的背後。印度就像一個就慣壞的孩子,幾乎要風有風,怎不無限得意呢。正因為自個低能,所以外人才這樣大方呀。剛說要造“阿瓊”,俄羅斯就送去一條T-90的生產線,差一點不要緊,升級為MS,一切皆可搞定;剛說要造LCA,多國軍機已是滿天飛,如果再弄來F-16生產線,印度什麼也就有了,那渣渣一樣的LCA會被當被敝履一樣終得鬆一口氣而甩掉。大到航母,小到步槍子彈,一切都可買來,炮彈庫存低於國際平均線,打不了40天,還可再買,總之對於印度來說,一切沒什麼要緊,想要什麼都可以買,比印度再驕傲者,世上沒有第二人。話說你造個“英薩斯”步槍,總是可以的吧?2017年正式下馬了。吹噓要外銷的“阿卡什”防空導彈造了50多年,也終於下馬了事。這樣的技術能力,可以造航母,打造三代機,誰信哪!


魂舞大漠


三代機已經是頂天了,不可能是四代機,目前公認的四代機只有美國的F-22、F-35,我國的殲-20以及俄羅斯的蘇-57(按另一種劃分方法F-22這些飛機就是五代機,這樣的話,光輝就是四代機了),印度的光輝戰機不管從哪方面看,跟四代機都絲毫不沾邊,能把這款“三哥航空業的驕傲”——光輝戰機稱為三代機已經是很給面子了,畢竟連駕駛室的座艙蓋都需要手動關閉的三代機,光輝應該是唯一一款吧(印象中是沒有其他三代及以上戰機是需要手動關閉座艙蓋的)!如下圖所示:


光輝戰機從立項到現在已經過去36年了,但是還是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服役,1983年,印度政府就批准了獨立研發“輕型戰鬥機”(Light Combat Aircarft)的立項,此時,代表著光輝戰機計劃正式開始,大致的立項要求是:一款具備高速、超機動、大推力、短距起降、先進航電和武器配備以及高性價比等性能要求的輕型超音速多用途戰鬥機,總之就是代表那個時候的人類巔峰技術的超級航空器,不過呢,可能三哥太看得起自己了吧,這玩意弄了30多年也就弄出來個西貝貨!


因為光輝戰機雖說是一款多用途戰鬥機,但是其主要性能要求是偏向於空優戰鬥方面的,順帶兼顧對地、對海的打擊,並且還要有後續的艦載型,所以,既然有這個要求,你為什麼要弄出個無尾三角翼的結構出來?因為三角翼的飛機展弦比普遍較小(展弦比指的是翼展的平方和機翼面積之比),而展弦比太小的話,機翼的誘導阻力就會變大,影響飛機的機動性,除此之外,展弦比還會影響飛機的升力,不考慮其他因素的話,展弦比越大,機翼給飛機帶來的升力也就越大,所以,既然要空中格鬥,要短距起飛,想把飛機搬上航母,你弄個展弦比那麼小的三角翼結構幹嘛?光輝戰機的展弦比在眾多三代擊中可是倒數第一的,只有1.79,而其他三代機的展弦比基本上都在3以上!


所以,光輝戰機這玩意更加適合高空高速截擊,空中格鬥還是算了,不過,既然是想要追求高速, 那麼為什麼進氣口又弄了個適合亞音速飛行的固定式進氣口?因為這種進氣口在超音速飛行時,會產生直激波,使得阻力大增,進氣量不足,從而導致發動機的推力下降,我只能說,三哥的邏輯我們搞不懂,總之光輝戰機就是一款問題多多的三代機,一直說要服役了,但是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遲遲未服役,而且光輝戰機的機體結構設計也有問題,導致該戰機能承受的過載太小,只有5.5G,這是什麼概念呢?一般飛行員能承受的最大過載是9個G,如果飛行員來一個6G以上的大過載機動,那麼光輝戰機可能就會直接折斷!


哨兵ZH


印度國產的光輝戰鬥機究竟應該算幾代機......印度官方宣稱它是世界上最小的噴氣多用途戰鬥機,將其定義為四代機——這裡的四代顯然是將隱形戰機作為第五代,把LCA光輝戰鬥機擺在與蘇-35、米格-35、F/A-18E/F、F-15SE、J-10B/C、J-16、JAS-39、達索陣風等四代、四代半同等的地位。

印度斯坦航空工業可能更希望將它打造為四代半戰鬥機,還要為LCA MKII配備有源電子掃描陣列(AESA)雷達和電子戰套件,換裝通用電氣F414發動機。可在印度網友看來,光輝戰鬥機由於使用了大量先進複合材料,加上該機非常輕巧,其雷達反射截面積低的嚇人,算是半隱身戰鬥機了。

不過,印度空軍可不這麼看。前印度空軍參謀長普拉迪普.瓦桑特.納亞克上將曾這麼評價光輝戰鬥機:“光輝還不是第四代戰鬥機。在技術上它當然可以達到這個水平,但是它需要更多的工作......檢查和比較該機的續航能力、飛行性能、承載能力、武器配備、準確性、航空電子設備和雷達後,我認為它是一種米格-21++。”

光輝戰鬥機在製造過程中應用到的大量複合材料以及一些新穎的製造工藝。從技術參數上來說,光輝戰鬥機也確實比JF-17更加優秀,可說到戰力的話就......印度空軍曾評價光輝戰鬥機:滯空時間僅59分鐘,作戰半徑僅300公里,最大載彈量3噸,飛一個小時需要維護20個小時,在許多方面甚至不如要被取代的米格-21!

當然,也不止如此。這款現役最輕型戰鬥機、沒有之一的光輝價格竟然比蘇-35還要貴。2017年底,印度宣佈擬斥資80億美元購買83架LCA MK1A戰鬥機。中國當年購買24架蘇-35花費20億美元,單價8300萬美元,光輝比蘇-35還要貴出1300多萬美元......

印度在LCA項目上太過好高騖遠,發動機、航電、武器系統,樣樣都要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結果造出了這麼個畸形產物:四代半的造價、三代半的水準。可惜,為了振興本土航空工業,LCA項目還得繼續前行。

在巴基斯坦網友看來,光輝也就是個二代半!戰鬥機劃代本身就是出於營銷的目的,界定比較模糊。不過,從上圖也能夠看出印度對這款國產戰鬥機簡直是迷之自信。與此同時,巴基斯坦卻對此“嗤之以鼻孔”~


攔阻著艦


光輝LCA戰鬥機是標準的第三代戰鬥機,配備大推重比渦扇發動機,放寬靜穩定度,具有高敏捷性、先進綜合航電、電傳操縱系統等第三代戰機的標誌性技術。



印度是地球上少有的能研製和生產第三代戰鬥機的先進國家。光輝戰鬥機就是印度航空工業的驕傲,儘管這飛機研製了30年還未正式定型。



印度光輝戰鬥機在1983年正式上馬研製,之後磨嘰了五年,在1988年完成了總體任務規劃和設計方案,1990年進行了初始設計(原計劃是1990年首飛的),到1995年,首架LCA技術驗證機出廠,然後印度將LCA技術驗證機的首飛時間定於1996年,然後又推遲到1999年,然後不出意外的又拖了兩年,在2001年首次試飛,七年後,LCA技術驗證機在2008年進行了第二次試飛。2011年1月10日,印度光輝戰鬥機的低速量產型的首批四架完成首飛。



印度在2016年計劃採購83架光輝LCA MK1A戰鬥機,合同總價值超過4800億盧比(摺合約72億美元)。這是印度政府為推動國貨國造戰略,減少對外武器裝備依賴的努力的一部分。光輝LCA MK1A戰鬥機的採購單價高達8600萬美元,這個價格差不多相當於美國F35A戰鬥機的最新報價。



LCA如果不拖延,按計劃進行,將可能是亞洲最好的自研戰鬥機。 從2001年到2016年的15年間,印度一共生產了18架光輝戰鬥機,平均每年1.2架。2017年11月,印度斯坦航空托拉斯表示,印度希望將光輝LCA戰鬥機出口,目前報價8500萬至1億美元。



光輝LCA差點成為亞洲最好的第三代殲擊機,現在變成了拖拉機。



在研製第三代戰鬥機領域,印度體現了嚴肅認真周到細緻的大國工匠精神,俗話說慢工出細活,印度硬用三十年時間打造出來一款精品戰機!


科羅廖夫


LCA是入門級的四代機,當然這是按照國際的五代戰鬥機劃分標準來說的,LCA和我國出口給巴基斯坦的JF17雷電戰鬥機,也就是我國的FC-1梟龍戰鬥機都屬於國際標準第四代飛機,但是梟龍還算是一個性能比較先進的四代機,LCA就只是一個大笑話了。


LCA戰鬥機的設計倒是體現了四代機的特點,也就是翼身融合技術,強調中低空格鬥空戰能力,採用了能量空戰設計,具備一定的超視距作戰能力。但是LCA戰鬥機掛載極少,在正常的作戰掛載下只能掛載兩個副油箱和兩枚近距離空空導彈,在對地打擊模式下更是隻有2枚低重量的航彈,這樣的掛載能力就是個災難。


LCA的作戰半徑極小,機內油作戰半徑採用高低高剖面就只有300多公里,別說是機場保衛者了,這簡直就是機庫的保衛者,作戰半徑小於很多空地導彈的打擊距離,根本無法作為前線戰鬥機對敵人的攻擊飛機進行攔截,有人說LCA的作戰半徑不是有500公里嗎?那是不包括空戰時間的前提下,如果考慮到留下最少5分鐘的空戰時間,那他就只有300公里作戰半徑了。


LCA的探測能力差,能量儲備少,而且飛機的可靠性不足,經常出現故障,墜毀了多次,這都還沒要服役,甚至曾經爆炸過,這樣的飛機沒有多少人敢飛。LCA還有一個毛病就是速度慢,最大航速剛剛超過音速,平時都是在亞音速飛行和空戰,這樣的能力比起第三代飛機都差了一大截,面對殲8II都打不過啊。


LCA常年來因為各種不足導致了印度空軍不願意接收,因此印度強行要求印度空軍購買了一箇中隊的LCA戰鬥機,這是這款飛機的唯一訂單,現在印度還給LCA標價8000萬美元一架,這簡直就成了笑談了。


海事先鋒


LCA和殲10一樣都是第四代戰鬥機,兩者立項時間差不多,不過殲10早服役了十多年。

上個世紀70年代末,印度空軍提出要設計一種便於大量生產的輕型戰鬥機(LCA)來取代當時裝備的“蚊蚋”、“無敵”和早期型的米格-21等輕型戰鬥機。

LCA被設定為一種常規小型單發戰鬥機,尺寸重量和成本都處於“蚊蚋”和米格-21之間。但隨著項目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更多利益相關方加入到決策過程中,LCA的設計要求出現了重大變化。

到了20世紀80年代初,由阿魯納恰拉姆博士領導的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成功說服印度空軍和國防部把LCA作為一個全面的研發項目,以促進印度航空工業的發展。

這個時候所定下的LCA幾大研發攻關重點包括電傳飛控、高性能渦扇發動機、複合材料機身結構、綜合電子戰系統、多模雷達等,差不多就是先進戰鬥機的全部核心技術,全部都屬於當時世界上最新最先進的航空技術。

印度空軍甚至打算從1994年就開始裝備LCA,總數量達220架。在那個年代,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國家把電傳飛控、軍用渦扇、多模雷達和先進航空結構的研製同時集中在一種飛機上。而當時印度航空工業已經在長期的許可證生產中走進了死衚衕,流失了大量專業人才。

顯而易見,當時的印度航空工業根本不具備獨立完成LCA項目的能力,因此從一開始就面臨困境。而LCA項目的兩個目標——為印度空軍提供新型戰鬥機和建立本國戰機研製的“生態系統”,直到30多年之後的今天也沒有完全實現。

不過,在引進法國、美國、以色列等國技術的基礎上,LCA立項研製33年之後終於在2016年正式服役了。目前,LCA的基本型號Mk-1已有數架進入印度空軍服役,並且性能更強的Mk-1A型和艦載版正在開發中。

MkIA的改進重點是安裝印度和以色列聯合研製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和自衛干擾吊艙,以及提升戰機的可維護性。印度政府已經宣佈,將耗資3300億盧比(約合50.6億美元)採購83架LCA(其中73架是“MK-1A”型,另外10架將是雙座教練型)。


用戶52240472254


印度研發“光輝”戰機歷經30年,成為史上最難產的戰機研發項目。

這一戰鬥機,應當說具備一定三代機的水平,但又無法完全達到三代機的水準,這主要是該機過小的體積重量定位,限制了其整體能力,無法與成熟的三代機相比。

例如其有限的總推力、帶彈量,令其飛行與攻擊都差強人意。

印度國防部、DRDO、ADA和HAL四個機構是“光輝”戰機參與出資研發的單位,“光輝”戰機發展演進的新規劃是,“光輝”Mark 1-A型戰機在2017年完成設計,在2019年量產。

HAL企業現在提供印度空軍“光輝”戰機基本型及改進型。目前它存在缺乏主動電子掃描雷達(AESA)、電子支援措施(Electronic Support Measures, ESM)設備等缺陷,印度空軍高度關切,預計兩年內可以獲得改善。

“光輝”Mark 1-A型戰機是為補足印度空軍戰機的缺口,現在印度空軍戰鬥機已從39.5箇中隊縮減到35箇中隊。印度空軍戰機數量預計到2020年還會大幅下滑,將有200架米格21(Mig-21)和米格27(Mig-27)被淘汰。

ADA機構現在設計下一代的“光輝”Mark 2型戰機,它是為印度海軍航空母艦需求所設計,希望在2020年完成。

光輝戰機第二代改進型命名為Mk-1A。Mk-1A組成的第三中隊將是一個使用光輝戰機高度改進版的中隊,新增能力包括可以發射超視距導彈等,目前還在測試中。

有印度官員稱讚光輝戰機比國外許多戰機要好很多,包括操作反應平順、電傳飛行控制能力好、轉彎半徑良好、操作性較好等。

印度空軍現役的幻影戰機和美洲豹攻擊機(Jaguar)正在進行升級計劃,這將延長這兩種戰機10到30年的壽命,但最終由光輝戰機替代。

在5到6年內,印度將開始接收雙發動機的中型戰鬥機,有可能是法國陣風(Rafale)戰機。


加特林


印度方面的自我定義是第四代戰鬥機,其作戰效能也大體達到了四代機的水平,算是個及格產品

(LCA戰鬥機)

光輝戰鬥機是由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開發的輕型戰鬥機,開發項目源於印度的輕型戰鬥機計劃。

該計劃始於20世紀80年代,其目的是用以取代正在老化的米格-21戰鬥機。

光輝戰鬥機的誕生可謂是這裡的山路十八彎,極其的曲折。從該機1983年正式立項,到1990年才搞定初步設計,再到2001年首架原型機“TD-1”完成試飛,最後在2015年交付印度空軍,前後共計花費了32年的時間。

耗時如此之長,還是在有法、美兩國的巨大技術支持前提下才勉強做出來的。真是不難想象,若無西方的幫助,這款飛機的研發估計早就歇菜了。

如今的光輝戰機總算是千呼萬喚始出來,但是因為研發週期實在太長了,當初的設計目標早已落後,所以從光輝戰鬥機服役的那一刻起,它就已經是一種過時產品了。

光輝戰機在整體設計上積極借鑑了法國“幻影”戰機系列,採用無尾三角翼的氣動佈局,飛機建造上運用了大量複合材料。其機身採用鋁-鋰合金、碳纖維複合材料和鈦合金鋼製造,其中碳纖維複合材料佔有機身構造多達45%。

在航電方面,光輝戰機配備以色列航空航天工業公司的EL/M-2032多模多普勒脈衝雷達,使光輝能夠具備高達150公里空中掃描和跟蹤模式,與極佳的對地/對海精準搜索與定位的能力。

而在發動機方面,印度人則選用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F404-GE-IN20發動機。(F404-GE-IN20發動機)

從光輝戰機的主要部件上可以看出,基本上都來自於一些國際大廠供貨,品質都挺可靠的,就是不算先進了。其實際上最高1.6馬赫 的速度,真飆車的話連殲-10的尾噴管都看不見。

不過即便如此,光輝戰機仍舊是印度工業的巨大進步,其戰鬥力已是可以勉強擠進四代機朋友圈了。

(2009年印度航展上,F-16、颱風、光輝三款戰機並列停放)


千佛山車神


光輝戰鬥機和中巴合作的梟龍戰鬥機一樣,妥妥的算三代。

很簡單,三代劃分,大多從設計要求來看,三代戰鬥機突出高亞音速格鬥性能,大多采用電傳操縱,而且要具備超視距作戰能力。

三代機標準在F16上體現得最充分,邊條翼設計,電傳飛控打造的超級格鬥性能



從氣動設計和操縱系統來說:

梟龍戰鬥機,師從美國F-16戰鬥機,採用了大邊條翼電傳操縱設計和F35的DSI進氣道設計。

印度光輝戰鬥機師從達索公司的幻影2000戰鬥機,也採用了大三角翼無平尾設計,不過稍作修改變成雙後掠箭形機翼,提高有效迎角,飛機也採用了電傳操縱系統。


光輝戰鬥機機頭有大型雷達,機翼下可以攜帶激光制導炸彈


從航電和武器配備來看,光輝戰鬥機具有中距空對空導彈和近距離格鬥導彈,而且可以掛載多種對地精確攻擊武器。

光輝戰鬥機也有寬敞明亮的大座艙,飛行員視野良好,這也是三代機不成文的標準,視野良好提高態勢感知能力


飛機永動機


印度的光輝戰鬥機當然是第三代戰鬥機,三代機該有的性能和氣動特徵他都具備,而且出現的時間節點也在二代機之後,就算是印度在實際設計過程中的操作不盡如人意,但也不能否定這款在設計上非常先進的三代戰鬥機(設計時追求4代機的境界,試飛時僅僅相當於三代機的水平)。

光輝(LCA)戰機的氣動外形最能證明他的代次從屬關係,它採用類似幻影2000的無尾三角翼佈局,和三代機經典的翼下進氣道設計,機翼與機身之間有邊條翼連接提升升力係數。從側身看光輝外形很像梟龍戰機,但他比梟龍少了水平尾翼也增大了主三角翼的尺寸,在換來較大升力係數的同時還降低了飛行阻力,因此光輝(LCA)的設計速度和掛在能力都比梟龍戰機強的多。

但是這種簡潔而前衛的氣動外形設計也有巨大的麻煩之處,那就是電傳飛控設備更加複雜飛行員操作也更加困難,這對於飛行員素質有限的印度來說是非常頭痛的。其實整個LCA戰鬥機項目開始之後,印度感到困惑的就只有飛機的電傳操縱系統、多功能雷達、渦噴發動機三大塊,渦噴發動機決定採用美製產品,至今都沒有獲得;而印度習慣了的以色列機載雷達系統也因為法國設計者的有意為難而遲遲不能解決兼容性問題,只有與幻影2000類似氣動外形所需要的電傳操縱系統得到解決,因此她的機動性能不會太差。

光輝戰鬥機已經試飛了1500多次,基本的軟件、硬件問題都已經得到解決,它之所以不被印度軍方接受主要原因還是發動機問題,在整個LCA項目需要進口的40%的零部件中。只有來自美國的發動機最為關鍵,印度原自行開發的“卡弗裡”型航空發動機已經不可能完成,只有獲得充足的動力才能解決超重、機動性等一些問題,這也是近幾年印度一直努力改善美印關係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