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當上皇帝后殺了很多大臣,為何唯獨不敢殺程咬金?

Anky丿灬魑情


一朝天子一朝臣!程咬金為何能夠歷經三朝而善終?

程咬金在歷史中原型是程知節(以下仍稱作程咬金),作為大唐王朝的開國功臣,跟隨著秦王李世民征戰多年,為大唐的建立和逐步的統一全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歷經李淵、李世民、李治三朝而不衰,可以說是一個政壇常青樹!更是憑藉著戰功入選了李世民設立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畫像,這是李世民晚年為紀念那些跟隨自己建立大唐王朝的有功之臣而設立的功臣閣。效仿的是東漢漢明帝劉莊,將跟隨漢光武帝劉秀征戰沙場的二十八位將領畫影圖形,懸掛於南宮雲臺閣之中的牆壁之上,供後人瞻仰!

程咬金原本是瓦崗寨起義軍中的一名將領。跟隨李密打天下,後來秦王李世民打敗了瓦崗寨起義軍,程咬金便和其他兄弟們投靠了大唐政權,跟隨在秦王李世民身邊繼續征戰沙場。最終消滅了各個割據勢力,建立了大唐王朝,更是跟隨秦王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成功的輔助秦王李世民奪取了太子儲君之位,隨後不久李世民接受父親李淵的禪讓做了大唐王朝的第二任皇帝。

程咬金去世的時間是公元665年,此時的武則天還只是李治的皇后,還沒有當上皇帝,因此,談不上武則天當上皇帝為何放過了程咬金,但是我們可以看一下為何武則天在走向權力的道路上,搬掉了很多塊絆腳石,為何沒有迫害程咬金?

武則天原本是李世民的五品才人,在李世民去世之後,武則天原本與其他後宮無後的妃嬪一樣去了感業寺出家為尼,但是武則天在李世民病重期間便靠上了李治這棵大樹,因此李治想辦法便把武則天從感業寺還俗並且接了回來,再次回到皇宮之中,做了李治的嬪妃,武則天也再次回到權力的鬥爭之中。

公元655年,武則天被立為皇后,這一年距離程咬金去世還差10年,這10年間,武則天和李治一起對於前朝舊臣進行了一系列的清洗,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是程咬金卻躲過了武則天和李治的迫害。究其原因,無外乎程咬金深諳官場之道,懂得審時度勢,在武則天走向皇后的過程中,程咬金實際上選擇了贊成李治的決定。這使得武則天對於程咬金的印象實際上還不錯。

因此在武則天做皇后的時間裡,儘管武則天打壓和迫害了一批開國舊臣,先後罷黜了褚遂良、韓瑗、來濟,最後更是除掉了李治自己的親舅舅長孫無忌。從此實現了李治的君主集權,曾經可以左右政局的關隴貴族集團退出了核心圈。這是中國歷史進程中的一次大事件,打擊了幾百年來的門閥貴族政治,加強了君主集權,為科舉制度的良性發展奠定了基礎。

正是因為程咬金並不屬於關隴貴族,因此在這場政治博弈中,程咬金可以明哲保身,而且程咬金作為了一名開國武將,與這些關隴貴族本就沒有太多的交集,因此沒有被牽扯進這場政治鬥爭。而且此時的程咬金實際上已經淡出政壇。這是因為程咬金在武則天當上皇后後的第二年,曾經率軍西征西突厥,這次出征雖說打擊了西突厥的囂張氣焰,按理說程咬金功勞很大,但是程咬金卻屠殺了數千戶突厥百姓,因而被唐高宗免官,這一年程咬金已經70歲。

後來程咬金便在府中頤養天年。不參與府牆外面發生的一切,可見程咬金是個粗中有細的人。因此武則天在清洗朝中權貴時根本不會去招惹一個賦閒在家的老將。更何況他本就不屬於關隴貴族集團。


珞珈山的貓


武則天當上皇帝后,絕對不敢殺程咬金,關鍵是殺不死,因為武則天當皇帝時,程咬金已經下了黃泉25年左右了,這該如何殺?

但,武則天剛開始干政時,還是和程咬金有不少交集的,那時候為什麼“不敢”下手?

程咬金其人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後更名為知節。這是一個傳奇人物,曾經起義於瓦崗寨,後來跟了李世民,是凌煙閣24功臣之一。

在平定各方時,程咬金跟著李世民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戰績卓越,被封宿國公。歷史上最血腥的兄弟相殘“玄武門之變”,程咬金也是參與者,其後就被封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後來又被改封盧國公,世襲普州刺史。

關於程咬金的民間傳說很多,文學作品也有一些,如今的相關電視劇也不少,程咬金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性格和武功。

演義中的程咬金是個福將,性格大大咧咧,胸無城府。雖然武功一般,但勝在勇猛,而且粗中有細。程咬金為人好打抱不平,重兄弟情義,性格直爽,很受大家喜歡。

程咬金的武功,最強的據說是“奪命三斧”,這武功不是別人教的,而是咬金在夢中所學。到底是哪三板斧呢?

第一斧,劈腦袋。從上至下劈過來,有點力劈華山的意思。很明顯,這就是衝著要命來的。很多人被整得措手不及。

第二斧,鬼剔牙。第一斧劈下去,如果沒成功,收斧少許,在別人不注意的時候,猛的往前戳對方面門,彷彿幫對方剔牙。這招讓很多人敗在程咬金手中。

第三斧,掏耳朵。這是在兩人錯鐙之時,斧頭一個橫劈,看似目標就是來人的耳朵。此招使出,對方只能使出“鐵板橋”的功夫,平躺馬上了。

這就是程咬金的三斧頭,如果來人防住了,那就再玩一遍,彷彿“電視重播”。如果能防住程咬金的前三板斧,後面也就沒有威脅了。現代人經常用“程咬金的三板斧”比喻手段簡單,招數有限。

程咬金是凌煙閣24功臣中,活得最久的兩個人之一,有一定影響力,這種影響主要是在武將中。

武則天和程咬金的交集

武則天生於公元624年,比程咬金小了35歲。在李世民活著時,武則天和程咬金沒有交集。公元649年,李世民駕崩,李治成了“唐高宗”。不久,武則天被李治從感業寺接了出來。

從此,武則天開啟了鬥爭模式。先是和後宮那些女人鬥爭,後宮那些女人當然不是對手;接著,武則天輔助李治做政事,這次鬥爭的對象成了眾大臣。

對於女人干政,大臣們當然是不願意的。武則天一看這些老臣,個個擺著一張臭臉,靠著自己曾經的功勳,靠著凌煙閣這塊招牌,影響朝廷和社會,這讓武則天極不舒服。

經過一番運作,武則天將長孫無忌、于志寧、韓瑗、來濟等人削職免官,貶出京師。至此,武則天權利更進一步,李治夫婦基本實現了君主集權。

公元664年,武則天在李治的支持下,在自己的努力下,終於開始一起“辦公”了。這段時間稱為“雙聖臨朝”。

在武則天“奮鬥”的這段日子裡,不少官員受了影響,但程咬金沒受影響,難道是武則天不敢收拾程咬金?

當然不是,武則天的權利逐漸增大時,凌煙閣24功臣漸漸衰落,當武則天真能決定一些事的時候,24功臣只有5個了,分別是:徐茂公、長孫無忌、程咬金、尉遲敬德、唐儉。這五個當中,影響力最大的當然是長孫無忌了,這人當然得趕出去,武則天成功了;唐儉在公元656年,病逝了;徐茂公對於武則天,早期並不反對;尉遲敬德影響力大,武將出生,無需收拾,在公元658年去世了。

剩下的,就只有程咬金了。收拾不收拾呢?

武則天用行動告訴大家,這個人還是不收拾的好。首先因為程咬金是個粗人,不按常理出牌,惹惱了此人,後果難以估計;其次,程咬金此時是幾個人當中年齡最大的,是老大哥級別的,“收拾不好”就會引起公憤;第三,程咬金是武將,對朝廷政事影響力有限,無需收拾;第四,程咬金年事已高,活不了多少日子了,何必收拾?最後,程咬金並沒有旗幟鮮明地反對武則天干政,那麼就無需管他。

武則天當了皇帝后,和程咬金是沒有交集的。但,武則天剛乾政時,和程咬金是有交集的。因為程咬金年齡大,對朝廷政事影響不大,又沒有明確反對自己,所以武則天沒有去“收拾”程咬金。


藍風破曉


武則天不敢殺程咬金,這個論斷恐怕值得商榷。武則天能登上皇位,成為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女皇帝”,跟武則天的殺伐決斷是息息相關的。武則天如果不能除掉阻礙她前進的那些大臣,就根本不可能成功登上皇位。

程咬金,又名程知節,乃是唐初名將,也是猛將。程咬金驍勇善戰,位列唐太宗李世民欽點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列。

程咬金在隋末率軍起義,先投瓦崗李密。李密戰敗後,程咬金歸附了王世充。王世充為人狡詐,程咬金就和秦瓊等人,一起投奔了秦王李世民。

程咬金跟隨李世民,征戰四方,先後擊敗了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等人的起義大軍,在唐朝的統一戰爭中,屢立戰功,獲封宿國公。

程咬金不但善戰,而且在唐朝的每次宮廷鬥爭之中,他總是能站在獲勝的一方。程咬金正是憑藉這一點,才屹立不倒,得以安享天年。

程咬金在玄武門之變時,堅定的站在了李世民一方,親自參與,助李世民成功登上了皇位。李世民自此對程咬金是信任倍增,屢次升遷程咬金,並欽定程咬金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十九位。

根據程咬金墓誌銘所載,在李世民駕崩之後,程咬金曾親自率軍護衛太子李治回京繼任皇位。程咬金護送回李治後,在左延明門外,親自保衛李治近百日。李治對於自己的支持者程咬金,自然會格外重用。

李治繼位,武則天才得以重新入宮為妃。這時候的武則天,首要目標是爭奪皇后之位。凡是阻礙武則天登上後位的大臣,基本上都被武則天一一除去,其中赫赫有名的就有凌煙閣第一功臣長孫無忌,還有唐朝名臣褚遂良等人。

武則天連長孫無忌都敢罷官殺害,更不要說程咬金了。程咬金的實力根本無法跟長孫無忌等人相比,武則天要殺程咬金,只會比殺長孫無忌等人更容易。之所以武則天沒有除掉程咬金,是因為李治要立武則天為皇后,而程咬金是支持者,並非反對者。程咬金對於武則天來說,是盟友,而不是敵人,武則天怎麼會殺程咬金。

武則天成為皇后之後,程咬金被重用。655年,武則天正式登皇后位。這一年,程咬金升任左衛大將軍,領兵出征西突厥阿史那賀魯部。程咬金作戰非常順利,但因為屠城,以及最後錯失戰機,到了657年底,程咬金返京後即被免職。

如果程咬金是武則天的敵人,那程咬金這次必然死定了。可事情恰恰相反,程咬金被罷官沒多久,就被重新啟用。只是,程咬金此時已年近七十歲高齡,非常識趣的上書辭官養老。唐高宗李治欣然應允。

程咬金辭官養老,讓程咬金又完美躲過了之後武則天爭奪皇權的鬥爭。

660年,程咬金辭官後不久,李治就患上了風疾。原本李治準備廢除武則天的皇后封號,但被武則天先發致人,快速處置了支持廢后的宰相上官儀等人。上官儀被武則天滅族。此時,武則天如果要處死毫無實權的程咬金,豈不是更簡單。但是,程咬金已經回家養老了,不過問朝廷之事了,而武則天也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辦,自然不會沒事找事去殺程咬金了。

665年,七十七歲的程咬金病逝家年,被追贈驃騎大將軍,諡號襄,陪葬唐太宗昭陵。李治和武則天給了程咬金很高的殊榮,可見他們本是一夥的。

到了674年,武則天稱“天后”,而稱久病的李治為“天皇”,史稱“二聖”。李治死後,武則天成為了皇太后,全面掌控了唐朝的皇權。武則天之後,反覆廢立自己的兒子中宗李顯和睿宗李旦,最終再也無法忍耐,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成為了歷史上最著名的一位“女皇帝”。

總結下來,其實並非是武則天不敢殺程咬金,而是因為程咬金大多數時間,都跟武則天是同一陣線。程咬金是武則天的盟友,武則天自然不會殺程咬金了。


奕天讀歷史


如題,武則天當上皇帝,已經是公元690年,而程咬金早在665年已經去世,中間的相隔25年之久,所以敢不敢殺程咬金,並不是武則天當上皇帝之後的問題,而是從她開始參與朝政到程咬金老死,這段時間裡面武則天有沒有殺程咬金的想法。


程咬金一早是跟著李密、王世充等人的,但是後來感覺這些人不靠譜,於是就跟了李世民。李世民雖然戰功赫赫,但是因為不是長子,在唐朝立國以後,只封了秦王。不過,玄武門之變爆發,李世民先下手為強,誅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逼迫李淵傳位於他。

登基之後的李世民對於有功之臣開始論功行賞,後來還建立了一座凌煙閣,把功臣們畫像掛在裡面。程咬金早年跟隨李世民立下不少戰功,又參與了玄武門之變,因而得以位列凌煙閣。


後來太宗駕崩,李治登基,是程咬金將他接到了皇宮,又為了安全起見,親自在外面守護了許久。李治感念他的功勞,登基之後重用這個老臣。而當時和程咬金一併活著的凌煙閣功臣,其實也所剩不多。而當時權勢最盛的則是位列凌煙閣第一的長孫無忌,也就是李世民的大舅子,李治的親舅舅。

當時的長孫無忌,既是開國功臣,又是皇親國戚,更是關壟貴族的代表人物,權勢滔天,對李治限制很大 。李治登基後,作為一個皇帝,不想和別人分享權力了,於是就開始有意排斥以長孫無忌為代表的關壟貴族。


當時長孫無忌代表的關隴貴族集團,反對李治立武則天為後,所以李治就把冊立武則天視為打倒他們的機會。長孫無忌是李治和武則天共同的敵人,所以倆人就聯手想辦法對付他,最後將其免職,他所代表的整個關壟貴族,也逐漸失去了往日威風。而在這個過程中,程咬金作為擁立李治登基的大將,他並不屬於關壟貴族集團,也不會倒向長孫無忌,而是選擇了啥也不說,保持中立。因此,在廢王立武的過程中,程咬金沒受到什麼衝擊。

660年李治患病,不能獨自理政,而和自己一起打敗長孫無忌的武則天,就被他推到了朝堂之上。對於李治而言,武則天不僅是自己的皇后,更是自己的謀士兼戰友。但是也就是在這一年,倆人因為政見不同而產生糾紛,關係不和之下,李治甚至打算廢掉她的後位。


在664年,武則天再次意外發現李治的廢后意圖,她一邊軟纏硬泡把李治說服,又把丞相誣陷,下獄害死,這是武則天在這個時期,少有的一次出手。此時李治依然是唐王朝的正統皇帝,縱然不能經常理政,但是核心大權都掌握在他的手中。

而在武則天開始參與朝政之前的前幾年,公元656年,程咬金遠征西域獲得大勝。但是因為聽了副官王文度的讒言,縱容麾下士兵殺降取財,導致程咬金被免官。此後,程咬金就基本退出了大唐的權力核心,直到665年在家中去世。

換句話說,早在武后掌權之前,程咬金就離開權力核心了,當時的李治還尚在人世,武則天自然沒有理由去殺害程咬金 。


程咬金和李治先後去世後,武則天曾擁立過兩個皇帝,但是幾度廢立,最終考慮了許多,還是自己做了皇帝。她稱帝之後,受到許多官員、親王的反對,大家紛紛出兵反抗,但是武則天早已把持了朝廷,大部分省份都聽從她的調度,於是儘管各地零星的叛亂不斷,卻總是被她鎮壓下去。

為了打擊朝中的反對者,她在京城放置了匣子,讓人們檢舉藏了事情的人,即便是最後查證不實的,也不會怪罪。於是從此官員無法安心,每天上朝都要和家人揮淚告別。在她的嚴酷的政治打壓之下,李家後人紛紛不堪折磨選擇自殺,有罪無罪都要被她送入大獄審訊。可以說,此時的武則天才是膽大至極,什麼功臣良將,只要敢和她做對,統統都是殺,就是皇室子孫都照殺不誤。

所以武則天確實在登基之後殺了人,不過這些人其實並不算是功臣,大部分都是各地造反的人以及他們的親信。不過對於程咬金而言,這一切都和他沒啥關係了。


小鎮月明


程咬金經歷了幾代皇帝都沒有被殺害,也是一種罕見的情況了。因為大部門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都會殺一些前朝功臣,而程咬金經歷了李世民、李治、武則天,要知道武則天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不光是殺大臣,而是連自己的孩子都捨得下手的。那麼程咬金究竟有什麼魔力讓三位皇帝都沒捨得殺他?特別是武則天。

程咬金聰明、腦袋轉的快、眼光獨特

程咬金其實自己也是當過皇帝的人,一般人自己能當皇帝了還會想著去投靠別人嗎?程咬金不一樣,他覺得自己這個地方不怎麼樣,被滅是遲早的事,所以他去投靠了李世民,在李世民起義時,他成為了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作為李世民的功臣,李世民自然是厚待他的。

在李世民晚期的時候,程咬金又看中了李治,知道皇位遲早是他的,只要是李治提出來的建議,程咬金都是持支持態度。這樣的人李治自然也是喜歡的,後來武則天的勢力大於李治時,程咬金在明面上立馬就又去支持武則天的政治主張了,程咬金是老臣又是功臣,最重要的是程咬金聽她的話,而她也需要這樣一位老臣來做榜樣,讓那些不支持她的臣子向他學習,所以武則天自然也不會殺他。

彰顯武則天的仁義之心

程咬金晚年的生活其實是比較低調的,而且不參與政治鬥爭,也不參與結黨營私,再加上程咬金開國功臣的身份,所以對於這樣不惹事的功臣武則天只會供養起來,告訴天下人不是我要殺那些大臣,而是他們自己要反抗我,我只是自保,沒得選擇的,你看程咬金就知道了,只要他真心忠誠與我,我自是以禮相待的。

程咬金深受百姓們的擁戴

程咬金這個人心性坦蕩、為人正直豪爽,他是歷經四朝的元老,德高望重,聲譽極高,是個響噹噹的人物。李家的天下是他幫忙打下的也是他所維護的天下。而且他在平日裡還幫百姓們做事,除暴安良,給百姓們安定的日子,所以在百姓們心裡他就是神一樣的存在,百姓們都愛戴他,敬重他,如果武則天把他殺了,就是失民心,失民心者,失天下,作為有著政治家稱呼的武則天怎麼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呢?

最後程咬金與李世民還是兒女親家,自然與武則天也是有親戚關係的,加上這重身份,武則天更是沒有理由需要殺他了!


羽評郡主


中國唯一正統的女皇帝殺了不少前朝大臣,而獨獨放過程咬金,其實是有原因。不過在這,就先從程咬金說起吧。

程咬金,唐朝開國功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排行十九。原投身瓦崗軍,後歸王世充,因王世充胸懷狹隘,投於李世民,在其帳下立下赫赫戰功,官至盧國公,世襲普州刺史。


隋朝末期,民不聊生,各地盜賊蜂擁而起,程咬金率領百十人,擊潰敵人,保護鄉民,名聲大噪。後來任瓦崗軍李密的親衛軍統帥之一,深受李密恩寵。不過李密起義失敗,程咬金處事圓滑沒有受到牽連,反而被王世充任命為大將軍,報恩效力。可王世充無主見,遇事搖擺不定,不是明主,最後歸順李世民。

程咬金最先就任左三統軍,不過受李建成的猜忌,向李淵進讒言,轉而出任康州刺史。公元625年,玄武之變,程咬金參入其中,玄武門之變結束後,進太子右衛率,隨後又遷升為右武衛大將軍,享受實封七百戶,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為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公元633年受命左領軍大將軍,公元634年任檢校原州都督,公元637年程咬金因功勞被李世民授為普州刺史,改封盧國公,實授食邑七百戶,子孫世襲。不久又被任命為使持節都督幽、易、檀、平、燕、媯六州諸軍事、幽州刺史。公元643年,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封鎮軍大將軍。


公元656年,程咬金征討賀魯,為行軍大總管。初遇西突厥強兵兩萬騎,前軍大總管蘇定方親率五百將士將其擊敗,斬獲一千五百餘人,可謂大勝。『樹大招風』,副大總管王文度嫉妒蘇定方的功勞謊報聖旨,而程咬金沒有察覺,致使原本數千家開門投降的胡人被殺,讓程咬金獲得一個屠城的惡名。最後王文度被處死,程咬金連坐免官。

程咬金後又出任岐州刺史,只是因朝廷暗流湧動,而主動請求致仕。公元665年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七歲,李治下詔追贈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諡號襄公。

武則天公元637年入宮廷,過了十多年也還是一個小小才人和程咬金的地位相差太大,所以兩人在早前並沒有接觸,只是後來因為李治,武則天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武則天之所以沒有殺程咬金,主要是沒有主要矛盾,沒有妨礙她。無論是武則天做皇后還是做皇帝『公元690年』(歷史上程咬金已經死了)的時候,程咬金即沒有反對也沒有贊同,且處事圓潤。

等武則天真正掌握權力的時,就算對程咬金不滿也沒辦法,因為程咬金早已去世。武則天掌權後之所以殺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元老大臣勢力,這其中也有李治的支持,畢竟這幫老大臣權力太大,皇權受到很大威脅,而程咬金前期和武則天沒有接觸,後期因告老回鄉遠離朝廷糾紛,沒有妨礙武則天,又加之程咬金七十多歲(在古代屬於高齡)也活不了多久,所以放過程咬金也在意料之中。


夏目歷史君


何止不敢殺程咬金!

武則天當上了皇帝之後,何止不敢殺程咬金!起碼有一點,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她都不敢殺。因為武則天公元690年當皇帝之時,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早已全部到地下去陪李世民去了。

然後就是那些在她當皇帝之前已經被她用計或者用權力殺死的大臣她也不敢殺了。因為這些都是比較高端的操作,武則天雖然能當皇帝,但是卻辦不到殺死那些已經死去的人。



武則天為什麼不殺程咬金?

武則天什麼時候才算真正開始掌握權力?是在公元660年之後,因為這時候李治的身體已經開始不能經常處理政務了,這時候活著的凌煙閣大臣就只有程咬金和李勣了。其他太宗留下來輔助李治的大臣除了站在李治這邊的,也基本上不是掛了就是在公元660年前被李治給解決了威脅。

所以題主應該問是在李治身體抱恙不能大量處理政事之後,從身體更加變差到最終昇天的期間,手上的權力也漸漸的轉移到了武則天手中,這段時間內為什麼沒有殺程咬金?



江山代有才人出,李治朝內也冒出不少大臣。所以武則天在李治受身體影響不能處理朝政之後,武則天是需要一些大臣來支持自己,同時也需要謀害一些反對自己的大臣鞏固自己的位置。所以後來就有了上官儀等大臣被殺。

但是武則天為什麼不去動程咬金呢?雖然程咬金並沒有像李勣那樣支持李治和武則天,但是他卻置身於這件事外,而且武則天在當皇后鞏固自己地位的時候,程咬金早已因自身原因被遠離了是非之心。



程咬金屠殺降卒平民且還傳出瓜分財寶因此延誤戰機被免官,之後雖然又給了一個刺史,但是程咬金最終還是想著告老還鄉算了。所以朝中各方勢力水深火熱的時候,程咬金正在家裡面安度晚年。武則天即使這時候要奪權,也不會作死的去找一個告老還鄉、置身事外的人吧!而武則天這麼聰明的人顯然就不會沒事找事去找程咬金的麻煩,因為她的麻煩在身邊,所以她在當皇后的時候當然就不會去謀害程咬金。


淡看天上月


這個問題我從三個方面為您說明。

1,從時間軸和年齡方面考慮,程咬金比武則天大35歲,等到武則天被李治封為皇后時已經是60多歲的高齡,此時的他基本上只是掛著三朝老臣的旗號在養老罷了。五年之後李治廢后失敗,武則天開始臨朝,開始真正的進入政界,而程咬金已經是70歲的糟老頭子了,等到武則天稱帝開始大肆清算時,程咬金都死了20多年了,所以殺死程咬金的不是武則天,而是誰都無法阻止的生老病死。

2,程咬金在世時和武則天不僅沒什麼過多的交集,並且對於武則天的一系列做法也保持靜默的態度,不僅如此,他的兒子們也很給武則天面子,知道什麼該管什麼不該管。所以幾個兒子在成家後並沒有像父親那樣風風火火的繼續為大唐開疆拓土,而是頗有頹廢之感的偏安一隅,也讓程家的香火得以留存。而有些人情緒比較激動就沒這麼冷靜了,比如徐懋功的倆孫子就對武則天干政之事頗為不爽,於是舉大旗騎兵造反,結果起義失敗不僅被誅了九族,連徐懋功的墳也被挖,爵位也被剝奪,一時間成了當時的大新聞。

3,武則天確實殺了不少人,但她所殺之人都是有原因的,不像孫皓那樣想殺誰就殺誰。且不說上位之前為了自保除掉了王皇后和蕭淑妃,為了上位除掉的李家後人也基本是一副防守反擊的姿態。而程咬金在默認自己不反對武則天入政界時,武則天也頗給程咬金面子,在諸多昔日功臣被武則天處死後,程咬金卻能以功勳元老的身份被武則天供著,也是武則天想證明只要跟老孃站在一起,無論你之前的主子是誰,我都會把你當活佛養。


邏輯文史游


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名空前絕後的女皇帝武則天。

她身為女人得到了至高無上的皇權,前不見古人後無來者,當真第一人。這位傳奇人物的背後不知付出多少艱辛。

其心狠手辣之手段絕不輸於久詣政壇的男人,其眼界深遠也絕不遜色於他人。武則天乃一介婦人之輩卻尊享萬人之上的皇權,自是遭到保守大臣的聲討。

如此一來,諸多開國大臣便與她針鋒相。武則天豈能饒過這些眼中釘,必會一一除之而後快。但在彼時有一位重要大臣程咬金卻能在武則天手下安然無恙,究竟是有何淵源?

對於程咬金最後的處境,較為廣泛的是兩種說法:有一種說法是程咬金活到128歲高壽,但據史料記載卻是程咬金早已死於665年,而武則天自立為帝是690年。

1.若遵照歷史記錄,程咬金早已在武則天得到皇位之前二十五年便已逝世。武則天也無法殺了程咬金,此論便是空穴來風,並無意義可言。

2.倘若真如民間所說,程咬金高齡128歲。那麼,這個問題便值得一探究竟。武則天曾與程咬金也卻有些許交集。

(1).遠離政治,識時務

在武則天面前,程咬金行事都十分懂得分寸。李治曾經欲立武則天為後之時,朝中諸多大臣上奏反對,認為此舉有失穩妥。

而當時程咬金卻並沒有急著表明立場,跟風聲討,只是默默靜觀其變,不動聲色。

也許曾經,無人能想到武則天的本事以及手段,也無法預想她日後的輝煌。因此他們無所畏懼,打壓武則天。

但是程咬金雖貌似愚鈍,實則早已一切瞭然於心。他清楚的明白,能夠有這樣本事的女人定不是泛泛之輩。所以這一次,他成功避免了與武則天發生衝突。

他非常聰明,善於審時度勢,選擇明主,官場之中也懂得進退。因此程咬金曾經作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受到李世民極大重視。


自武則天被封為後之後,她並不甘於現狀,野心勃勃。由於武則天身為後宮之輩,卻強行參政,甚至當時已有了“二聖”之說。

“二聖同朝”,諸多身為帝王的李治便可決定的事,卻需要得到武則天的同意才可實行,可見武則天當時地位之高。(也許從側面反應的是愛吧)

而此時身為武將的程咬金只關注於戰場之事,並不干涉朝政。但曾經因為默許下屬斬殺降兵,搶奪財務而被降職。

自此事過後,程咬金便失去了李治的信任,成了得不到重用的一代武將罷了。對於武則天已無威脅可言,因此便更無理由對程咬金趕盡殺絕。

(2).對於功名並無貪婪之心

程咬金曾經因為犯事雖被李治革職,但在晚年之時,惜才的皇帝仍希望任他為刺史,繼續效命朝廷。


程咬金自被革職後,早已遍嘗人間疾苦,明白伴君如伴虎之理,便對這位高權重的職位再無任職之意,也開始領悟人生,淡泊名利。

只啟奏皇上,望讓其告老還鄉,安享晚年,上表“乞骸骨”,皇帝便不得不許。程咬金自此退出政治舞臺,也與武則天再無交集。

(3).程咬金在民間享有聲譽

程咬金貴為大唐之四朝元老,他為朝廷,為百姓的作為,百姓們都牢記心中。關於他之言論無不畢恭畢敬,感激涕零。

並且由於程咬金為人忠厚老實、行事坦蕩,在民間聲譽極高。在人們的心中,程咬金的地位非同凡響,他在一定程度上已經代表了巍峨大唐的形象。

若武則天此時殺掉程咬金,便已是與天下之人為敵。武則天權衡利弊,明白此舉必定喪失民心,便也會放程咬金一馬。
由此可見,武則天之所以放過程咬金,皆因他心思細膩可看清大局之勢,為人處世頗有智謀;也是因為他身為一代忠臣猛將,為人民所做之貢獻,都讓他擁有了一個人心所向的美好結局。 


史之策


題目有歧義,武則天在當皇后的時候就殺了很多大臣,像長孫無忌,褚遂良,上官儀等,而程知節(也就是程咬金)死於公元665年,這時候武則天還沒當皇帝。

那麼武則天身為皇后的時候為什會殺掉那麼多大臣,唯獨放過程知節呢?是她不敢對程知節動手嗎?很顯然不是,武則天都敢對排名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的長孫無忌動手,對王皇后動手,甚至對自己的親生女兒動手(此處存疑,因為《新唐書》和《資治通鑑》有記載但《舊唐書》沒有記載),有什麼不敢對程知節動手的?所以對於武則天來說沒有什麼不敢的。

而程知節之所以沒有被武則天殺掉,原因無非就是程知節並不是武則天通往權力巔峰的障礙,也就是說程知節從來沒有反對過武則天當皇后,這一點就和唐朝另一個開國名將李勣一樣,從來不會去幹涉皇家之事,李勣當年在玄武門之變中保持中立,在李治打算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皇后的時候,包括長孫無忌,褚遂良等重臣元老紛紛反對,而李勣卻說:“此乃陛下家事,何必問外人”,雖然程知節沒有公開對廢立皇后之事發表過意見,但起碼保持中立沒有得罪武則天,所以兩人也沒有引起武則天的仇恨。


後來武則天當上皇后,就開始除掉那些曾經反對過她的大臣了,只有像程知節,李勣這種方面保持中立的大臣才得以倖免,安度晚年。武則天也會想,畢竟這些都是大唐開國功臣,既然他們不曾反對過自己,也沒必要冒險去找他們麻煩,無故給自己多樹幾個敵人。

而且程知節本身並不是一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武將,他對朝政實事都有很敏銳的洞察力,是一個有智謀的武將,當初李治提出廢王立武的時候,程知節就知道李治這不僅僅是出於對武則天的寵愛,而是要收權了。誰反對誰將來一定會不得善終,就算是皇帝的親舅舅也不行,自古以來,在皇權面前,皇族哪有親情可言?


所以當長孫無忌等大臣紛紛公開反讓李治很難堪的時候,程知節就很知趣的上表請求隱退,李治當然也答應了,從此程知節遠離朝堂,遠離政治漩渦,安然度過晚年,不得不說這也是程知節最聰明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