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版“二桃杀三士”

东晋版“二桃杀三士”

永兴元年(304年),南匈奴刘渊在左国城起兵,建立汉政权。先后三次进攻洛阳,攻破洛阳城,俘获晋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建兴四年(316年),又攻入长安,俘晋愍帝,西晋至此灭亡。

中原士族和西晋皇族在外族的铁骑下仓皇南下。流亡、侨居在江南的北方世家大族拥戴琅琊王司马睿继承帝位,改元建武,东晋建立,为南下的北方百姓和士族维持了偏安的局面。

东晋版“二桃杀三士”

司马睿即位后,因为本身在皇族中的声望就不够,势单力薄,所以根本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稳。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打击江南士族势力,司马睿想到了这样一个办法。

《晏子春秋》曾记载过一个“二桃杀三士”的故事。话说春秋年间,齐国有三位著名的武将:公孙接、古冶子、田开疆。这三位都曾为齐国立下赫赫战功,而且三人脾气相投,甚至结为了异姓兄弟。齐景公担心三人为乱齐国,但又不知如何是好。晏婴出了一个这样的主意:赐给他们兄弟三人两枚桃子,让他们评判自己的功劳,功劳最大的两位可以吃到桃子。结果也是不出所料,这三位武将为了争夺两个桃子打了起来,最后全都殒命。

在东晋初年,国家特准的铸币权,就是那个桃子,争夺铸币权的江南豪门们,就是抢桃子的武将。之前的江南豪门,各家都铸自家的货币,只要这钱能花出去就行,可是晋元帝司马睿来到江南后,江南就不一样了。

为了稳固自己在江南的统治,司马睿选择了吴兴沈氏作为国家的合法铸币单位,并宣布:只有吴兴沈氏才拥有合法的铸币权,其他人铸造的货币都是不合法的。而且,为了让这个政策深入人心,东晋政府不遗余力地在江南地区进行宣传,为啥宣传?因为政府没有强制执行的能力啊,只能靠宣传了。比如编点民谣,然后在民间开始传唱;组织一些宣讲会,让老百姓们都认识到官方货币的重要性。

吴兴沈氏有个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义兴周氏,刚开始周氏并没有把国家特准铸币权这点小事放在眼里,就是私铸货币了,皇帝又能拿我怎么样?但让周氏万万没想到的是,国家的宣传工作做的太到位了。

货币,说白了就是一种交换媒介,它能否用于交换,在于有多少人承认这是钱,这钱得能花的出去才是货币。在封建社会,皇帝在老百姓心中还是至高无上的,国家规定的货币也有更高的信誉,如果货币的材质一样、重量类似,大家还是会选择官方货币的。

所以吴兴沈氏所铸的“沈郎钱”(史称 “沈充五铢”),在江南一带取得了统治地位,而周家,哪怕在义兴自家的地盘上,周氏的货币也不太好使了。于是有了“榆英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的诗句。

义兴周氏的领头人不得不放下架子,低头来找司马睿要求朝廷也承认周氏的铸币权。而周札得到的回复是:国家已经将铸币权授予沈家,这事儿你得找沈家协商去。

沈家是绝对不可能同意的,在任何时代,金融招牌都是很值钱的东西,虽然金融牌照不能创造财富,但通过它却能获得财富的使用权。所以,想要获得金融牌照,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沈氏、周氏争夺铸币权的结果,就是双方在晋元帝的挑拨下大打出手。

在这场斗争中,周家兵败被杀,周氏一族从此一蹶不振,然而沈氏最后也落得了一个被剿灭的下场。随着义兴周氏和吴兴沈氏这两个最强盛的江南士族的败亡,江南豪门逐渐成为历史。

在吴兴沈氏与义兴周氏相互内耗时,晋元帝又在做什么呢?这个,我们下次再讲。

东晋版“二桃杀三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