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厚重臥龍】黃迎霞:訪古尋蹤到太清

古村落探幽

黃迎霞

南陽【厚重臥龍】黃迎霞:訪古尋蹤到太清

古老的南陽盆地,從漢朝起,就有一條玉帶似的河流自北向南迤邐而過,奔湧向前,她就是白河。因為河道縱橫交錯,沿途碼頭渡口林立,因此舟楫往來絡繹不絕。河水順漢水入長江,明清時曾北通南召,南達襄陽,古渡口日夜不歇,商貿繁盛,從而成就了四大名鎮—賒店、石橋、瓦店和安皋。

南陽【厚重臥龍】黃迎霞:訪古尋蹤到太清

水量豐沛時,浩浩蕩蕩,道不完的滿眼繁華;山寒水瘦時,河水清淺,數不盡的風光無限,古鎮、古村、古道、古樹、古碑、古觀……紛至沓來,讓你恍若隔世。

上元節,我們一行五人,到安皋鎮太清觀村訪古尋蹤古村落。踏著昔日的明皋古道,我饒有興趣地探訪著鎮名的由來:“皋”,河水邊的高地,一個 “安”姓的大戶人家居住在水邊的高地上,所以此地就稱“安皋”了。路上隨處可見古渡口的遺蹟,聽隨行的老師說,幾十年前在河道淤積處,隨手一挖,就能挖出陶罐、古幣,也並不是件稀奇事。

南陽【厚重臥龍】黃迎霞:訪古尋蹤到太清

龜蛇探秘

古鎮北部是蜿蜒起伏的伏牛山脈,南部是崗巒漸退的盆底平原,東、西潦河夾著高崗地貌的安皋,已走過千百年,而龜山和蛇山的合抱、庇佑,尤使我動容。

龜、蛇二山說是山,不如說是土坡。繞過太清觀,就到了龜山,站在龜背上,不禁讓人連連稱奇。這是一整塊石頭鋪開而成龜的形狀,估計有四、五米寬,石頭是紅色的頁岩,一層一層,蔓延開去,龜的輪廓一點點乍現出來。最讓我奇怪的是,在龜背的中間地帶,用石頭敲擊,相隔一肩寬的地方,發出的聲音卻截然不同,一處清脆悅耳,另一處卻沉悶悠遠。問及隨行的專家,回答說,前一處下面的地面是空的,後一處下面卻是實的。是啊,也許只有空靈才會有如此空遠的足音吧。

蛇山和它比鄰而居,“盤踞”在龜山下,好似二者合抱,下面就是潺潺流過的潦河,忠實地守護著這方清淨之地。龜蛇是長壽之物,又是靈異之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神秘如斯,怎不讓人拍案稱奇?

南陽【厚重臥龍】黃迎霞:訪古尋蹤到太清


太清探道

太清觀村,因有古觀太清觀而聞名,這是南陽著名的道教祭拜場所,初建於明英宗正統二年。

從山門進去,玉皇殿、祖師殿、老君殿,殿殿雕樑畫柱,磚雕、石雕藝術讓人歎為觀止,建築規模頗為壯觀。除玉皇殿裡的玉皇大帝是鐵鑄外,剩下的雕像都是石雕,人物形象溫潤典雅,各具情態,把神的威嚴和人的靈動有機融合,塑造出了紅塵煙火中人們頂禮膜拜的神。可惜的是,由於種種原因,破壞殘重,我們在祖師殿外,看到一具斷成幾截的石像軀體,拂去塵土,仍清晰可辨臂膀和腰間的飾物,不一會兒,我們又從大殿裡的角落處找到了石像的頭顱,從帽飾來看,是個侍者的形象,神態卻安詳又雍容,沒有了軀幹,不免讓人觸目驚心。我不忍再看下去,痛心之餘,抬頭竟看到了繪製在山牆上的壁畫,壁畫一般採用山石等手法間隔成幾組畫面,應是相互呼應的,兩面山牆上繪製的人物不同,會表現一組或幾組故事,在道觀裡,呈現的畫面就該是有關祖師爺的故事,但遺憾的是,只有西山牆上有些局部,東面的被塗料從上到下全塗上了。

問及原因,說是道觀曾經改建為小學,為了整體美觀,就用白粉刷牆,後小學遷出,才恢復廟宇從前的模樣,現在遺存殿宇房舍只有20餘間了。

我們臨走的時候,觀里正在做法事,鼓樂鐃鈸齊鳴。

歷史像一位老人,攜著光陰緩緩走過,太清觀曾經的輝煌早已塵封,留給人的只有靜靜的思考。我認為簡單一個“道”字,太深奧,即便法師道法深厚,其實萬物最終仍歸於自然,很難將人引入一個對生命輪迴的守望。

看著飛簷翹角沉寂的天空,我的心在回頭一瞥中,似乎被曾經的書香柔軟的風化……

南陽【厚重臥龍】黃迎霞:訪古尋蹤到太清

水邊探春

在水邊,我發現了一個低矮的樹,灰褐色的枝條上掛著不少像小燈籠一樣的淡綠色的“花朵”,遠看又像是倒垂的小蓮蓬,上面略略覆蓋著細小的絨毛,可愛極了。

同行的老師饒有興趣對我說:“這個樹還有十多天就開花了,花是黃色的。”哦,原來“蓮蓬”樣的還不是花,我又迫不及待地問起花名,他想故意吊我胃口:“猜吧,是《紅樓夢》中一個姑娘的名字。”

“不是迎春吧?那花我見過!”迎春花垂下長長的枝條,在早春蓊蓊鬱鬱地開著小花,熱烈又奔放,好像在迎接著春天的到來。

“是探春!”

哦,探春,多好聽的名字!《紅樓夢》中的探春姑娘,殺伐決斷,乾脆利落,她的才幹是賈府中唯一堪比王熙鳳的角色,也是我喜歡的人。

一字太傳神了,一個“探”字就把無限的春光都“探”出來了!有試探、探詢之意。宋朝詩人陳宓在《探春》詩中說:

“桃李無言自曉妝,

青春幾日最韶光。

遊人不用頻來看,

趁取初開未減香。”

探春也是早春盛開的花種,春天的風兒剛來,它就已經花苞滿枝頭,遊人不用頻繁來看,即使初開,花兒一點也不會減少香氣。

我又探究起,到底是迎春先開,還是探春先開?要從字面上看,應是先試探,探頭探腦地先開,然後以隆重的姿態迎接春天的到來,這樣一來,應該還是探春先開花了。實際上,迎春早早開放了,探春卻“不解風情”,實屬保守派。

不過,探春花和探春姑娘都是漂亮而有內涵的美麗事物,生命的個體允許千差萬別,世間才豐富多彩!

南陽【厚重臥龍】黃迎霞:訪古尋蹤到太清

如今,白水依舊泱泱,漢朝的古渡口不知遺落何方,明清時的古碼頭也成過去,讓人無限悵然。

幾年前,二月河先生曾經建議,在白河岸邊立幾塊石頭,指點路人,算是古津,如今,先生已作古,不知還有人在意否?

南陽【厚重臥龍】黃迎霞:訪古尋蹤到太清

【作者簡介】:黃迎霞,南陽市作協會員,發表散文、隨筆、紀實文學和民間故事共約20萬字,散見《教育時報》、《老照片》、《故事會》、《新聊齋》、《南陽文化江湖》(第三季)、《躬耕》等省內外報刊雜誌,散文《老樹》入選《南陽散文四十年》,長篇小說《姨奶》連載在《南都晨報》上。

南陽【厚重臥龍】黃迎霞:訪古尋蹤到太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