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寶雞就有這樣一座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寶雞鳳翔雍州靈山就是山不高,但其勢甚偉,聲名遠播。站在靈山之顛,極目遠眺。四野落寞,都做臣服狀。丘陵起伏,百般恭迎,使靈山突現,有種一攬眾山小的感覺。有詩云:“遠眺馮家山水庫,近擁淨慧寺八景,俯瞰延綿秦川色,手捧關中第一佛”。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寶雞就有這樣一座山

雍州靈山山巔有一座寺廟,淨慧寺。建於唐德宗二年(公元781年),歷史悠久,香火鼎盛,信眾廣佈陝、甘、川、豫方圓200公里,每年四月初一古會長達月餘,遊客、信眾數十萬之眾。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寶雞就有這樣一座山

雍州靈山古時松柏參天,奇花異木,靈禽怪鳥遍於山野。位於靈山之巔的牛犢泉、梅子嶺、老母梳妝檯、靈山鐵鍋、看柏樹、捨身崖、溯源百家姓、定勝籤靈臺等景點共稱“靈山八景”。靈山淨慧寺現建有牌坊、山門、大雄寶殿等建築,“ 西北第一 佛山 ”初具規模。寺院由七進院落組成。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寶雞就有這樣一座山

第一進院落建天王殿,大肚 彌勒 供奉中央,四大天王脅侍兩廊,韋馱護法緊握降魔杵指天點地,成為十方寺院的標誌。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寶雞就有這樣一座山

第二進院落建三聖殿,供奉西方三聖,就是一般寺院的接引殿,兩廊塑二十四諸天,上繪飛天。第一、二進院落之間的臺階雕塑龍升 東海 ,一輪紅日湧出海面,一條巨龍騰空而起。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寶雞就有這樣一座山

第三進院落為臥佛殿,彩繪的釋迦牟尼涅槃像供奉於1米高的長臺上,身長10米,高1.5米。佛祖閉目側臥,十大弟子侍立身後,或怒或喜,或哭或笑,各表法儀。兩廊繪製釋迦牟尼佛說法圖。大殿左側為十殿閻君朝地藏殿,閔公、道明父子分侍弟子王 菩薩 兩側。道明因為悟道早於父親,閘門站立左側。十殿閻君陪侍左右,身後繪製陰曹地府壁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寶雞就有這樣一座山

第四進院落建在梅子嶺上,居高臨下,俯視全寺。建築為二層樓閣,處於九頂蓮花山的蓮花蕊。上供老母,下奉觀音,兩位都是民間信仰的救苦救難之神。老母亭兩廊繪製靈山老母修行得道壁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寶雞就有這樣一座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寶雞就有這樣一座山

第五進院落為鐵佛殿,中間供奉釋迦牟尼佛,左邊供奉藥師琉璃光如來,右邊供奉阿彌陀佛。繪製釋迦牟尼成佛得道壁畫,俗稱“太子游四門”,描繪釋迦太子在王城四門看見生老病死四種現象,悟出“四諦”的故事。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寶雞就有這樣一座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寶雞就有這樣一座山

第六進院落為 菩薩 殿,供奉觀音、文殊、普賢三位 菩薩 ,兩廊陪侍十二緣覺 菩薩 ,諸位 菩薩 都站立於龍騰風舞的背光之中, 菩薩 頭頂雙龍探首,身旁二鳳飛舞。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寶雞就有這樣一座山

第七進院落是大雄寶殿,建在捨身崖邊。西坡中段密宗本空上師和僧如法師的靈塔掩映於綠樹叢中。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寶雞就有這樣一座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寶雞就有這樣一座山

靈山遠照,外地信眾持誠而來,心願必了。常有 西安 、 咸陽 、 平涼 、 天水 等地信徒逢四月初一會期或農曆初一、十五上山朝拜。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寶雞就有這樣一座山

靈山大佛於2014年落成,為釋迦牟尼傳法像,大佛建在靈山八景之一的看柏樹原址。大佛的高度為9.95米,有永恆與至尊之意。大佛形制為釋迦牟尼佛青銅貼金坐姿傳法像。設計造型表現佛陀慈悲端嚴,大愛無疆,其表情安詳,坐姿端莊,口眼微笑,俯視眾生,寓意給予眾生福樂,解除痛苦。大佛面向東方,可以俯瞰秦川,惠及秦隴。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寶雞就有這樣一座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