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將至,農村俗語“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你是如何理解的?

為人和善


小年將至,農村俗“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你是如何理解的?

在我國長期的農業活動中,秋收冬藏,冬天屬於休息的季節,人們有充裕的時間,舉行慶賀豐收、祭神祀祖、驅邪除穢、迎春納福、休閒娛樂等活動。這類活動從冬至就已開始,也有人以臘八節為春節的序幕,稱臘八為“小年”,直到現在,從祭灶開始,除夕祭祖、守歲,初一拜年,初二或初五接財神,初七過人日,直到正月十五鬧元宵,這一系列活動,都屬新年的範圍。而“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指的是二十三送灶神迴天,再到初一五更回來的過程。

祭灶,是我國農村最為常見的一種活動,祭灶這一日又被稱為“小年”、“小年夜”。所祭的灶神,也稱灶君、灶君菩薩、灶王、灶王爺、鍋灶神君、東廚司命、司命菩薩、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等。祭灶的日期因以前出現過的各種變化,留存至今的有“官三民四船家五”之說,即官府在二十三日,平民在二十四日,生活在船上的船民在二十五日,如今則是北方二十三過小年祭灶,南方則在二十四小年祭灶。



關於灶神的傳說也有很多。但傳到如今,人們普遍相信的是,二十三日小年這一天,灶神會將在人間看到的一切向上天反應,有做過不好的事的則會減人壽命,灶神成了玉皇大帝派駐人間的監察御史,併兼任各家各戶的家神。這一說法,一直沿續到現在,人們祭灶仍是希望灶王爺不要到玉皇大帝那裡去說三道四,給家人帶來無妄之災。


祭灶後來發展為送灶和接灶兩項活動。接灶,也稱迎新灶,一般是除夕夜或初一清晨,在廚房裡貼上新的灶神像,在像前焚香、燃燭,有的地方還要燒紙錢,放鞭炮。灶神“上天述職”期間,則由玉皇大帝親臨人間視察,通常在接灶的同時,也要送玉皇昇天,一舉而兩得。這也就是農村俗話“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的緣由典故!


湘村小之草


謝謝(為人和善)的邀請,前面幾位朋友的回答都很精采又全面,拜讀了。我小時侯就常聽老一輩講灶王爺的故事,現在仍印象深刻,一直以來都很敬重灶王爺,逢年過節的或特別的初一與十五的日子,我都敬天敬地敬宗祖,然後灶臺上也點燃香燭恭敬灶王爺,希望保估我家紅紅火火,順順利利。後天又到一年的臘月二十三了,在人間守護了一年的灶王爺上天去言好事,向玉皇大帝作年終總結,聊聊老百姓的故事,說說凡間的變化。願灶王爺能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下界時多帶些吉祥和如意回凡間,保佑人間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浪淘情


小年將至:農村俗語(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你是如何理解的?

一到小年,距離春節也就不遠了。一年一度的的臘月二十三到了,傳說:這一天灶王爺昇天,向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年在凡間的工作情況,等到初一五更才回到人間,坐到灶火牆上,保佑千家萬戶歲歲平安,年年豐收,

灶王爺是我國傳說中的神仙,又稱灶君爺,上天言好事,是指灶王爺向玉皇大帝彙報所以家庭一年的生活情況,包括家人的善與惡。所以我國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送灶王爺昇天,禮拜灶王爺的習俗,到了臘月二十三,給灶王爺嘴裡塞上糖果之類的甜食,寓意:灶王爺上天后與玉皇上帝只說好語,其實我們並不知道……

🀄️國古老的文化故事,幾千年的民間傳說,、很多寓意都是嚮往生活更美好,人間更溫暖,國家更富強!


飲水思源28190


臘月二十三是灶神上天彙報工作的日子,臘月只有二十八天或二十九天,所以灶王在天上呆五天或六天,實際上算路上應是六天或七天,而六是五數的小滿數出一的數,而七數是孕育之數,煉丹都是七七四十九天的。

因而灶王返回日是新的一年正月初一夜的午時,早年間鄉村午夜要到村大街的十字路口接灶王回家,再在灶牆上貼灶神畫示灶王回位的歸坐表示。

灶王即位後才吃餃子過交子時的,過了子時年就過完了,再過就是過春節了的節日了。去除迎接灶王后,年與節混在一起了。

民國前1.4.7是準備,2.5.8是回返,3.6.9是往外走。現在農村僅用2.5.8與3.6.9了,1.4.7不再用了。

贊議一下,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味哎兒


個人對老年間的民俗不甚理解。聽老人講:臘月23日是小年,″祭灶日″,傳說灶神是一家上主,事無臣細都逃不過他的眼睛,他暗中觀察一家人的善惡,每到臘月 23曰就要昇天向玉皇大帝稟報,供上天椐以賞罸,故有″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說,灶神(灶王爺)在臘月23曰迴天庭述職,正月初一回下界(人間)繼續司職。雖然是傳說,有點迷信色彩,但人在做,天在看,善惡總有報。人在世多做好事,善事,好人一生平安。


4796老兵


應該是說一家之主灶王爺,辛辛苦苦照看一家人,為了一個家的平安煞費苦心,只有在臘月二十三至除夕,去玉皇大帝那裡回報各家的生活狀況,為人處事。所以家中人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便開始祭灶,希望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有一句俗話,灶王爺吃糖瓜,手拿把抓。


實玉1


沒聽說的哦,沒這個說法的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