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時期,八國聯軍侵華,慈禧為何逃往西安?

綠銫地帶


為什麼逃往西安?

往北跑?自甲午後,清政府花了三千萬白銀贖回東北,但日本提的附加條件是東北不允許有清朝政府機構。東北成了一塊無主之地。

義和團剛一進北京城,11萬俄軍就進駐了不設防的東北,慈禧敢往東北逃?

往東跑?東邊偏南是天津。八國聯軍要從大沽口上岸打北京,抓慈禧。你往天津跑,洋人倒是省事了。所以東邊也不能去。

往南跑?這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袁世凱等這一班督撫倒是兵精糧足。可他們現在都已經公然違旨不遵,與洋人簽了《東南互保》條約。這要是撂以前,可是大逆不道的死罪,個個都要殺頭。現在往南跑,要是被他們趁機謀反,還能保住性命?

剩下的只能往西跑。恰好這時甘肅布政使岑春煊率2千兵馬入京勤王。慈禧為隨著岑春煊西撤。但畢竟甘肅那地方老佛爺是喜歡不上的。走到西安,見洋人被攔在山西,也就停下腳不走了。岑春煊也因功被授任陝西巡撫。





難得浮生閒半日


她當時恐怕只能往西走。

有本書叫《宮女談往錄》,是慈禧身邊一位宮女口述的。她談到,洋人進城前一天,慈禧在午後召見珍妃,並將其處死,隨後開始佈置次日出逃事宜。

第二天一早,出紫禁城,先奔頤和園,稍做停留便繼續往北走,當天晚上在一個村莊紮營,村莊名字我忘了,印象中在今天的陽坊附近。

再往後,出居庸關,奔大同,隨後又奔太原,呆了三個星期後才又奔西安。

這一路上,開始並無明確目的地。一邊走一邊打探北京的消息,根據時局而定,比如在太原,就是因為聽說洋人朝山西進軍,於是繼續西逃。

根據北京當時的道路,慈禧只能走八達嶺那條路,第一是能以最快速度進山,起碼從心理上感覺安全些。第二,往西南走的話(今天的京廣線),一馬平川,東邊沒多遠就是洋人的進軍路線,不安全。

當然往北還有條去承德的路,不知慈禧為何沒走,是不是出於忌諱?畢竟,她25歲那年跟著老公走過一次,也是避難,結果大家都知道。

慈禧西逃所謂很艱難,其實也就是前2天。隨後越走人越多(趕來護駕的,或者說覺得跟著慈禧更有保障),沿途地方官員的接待也越來越完善。


星爺說車


逃跑是個技術活,尤其是皇帝們的逃跑,必然會選擇一個安全的路線,這個安全路線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其一,是沒有敵人,至少是敵人越少越好。所以皇帝們逃跑都是和敵人背道而馳,比方說唐玄宗李隆基聽說安祿山打破了潼關,率領皇族往四川跑,中途肅宗去了靈武,玄宗直奔四川,跑到四川的考慮就是這裡有天險屏障,安祿山一時打不進來。


慈禧逃跑的路線與之相仿,一路逃到西安,這裡就是唐玄宗的長安,逃到西安她可以暫時觀察一下形勢,如果形勢不利,她還能走唐玄宗的老路,往四川跑。

慈禧為啥不選擇回到清朝的龍興之地東北呢?她又不傻,跑到西安,會有廣闊的後方可以撤退,但是跑到東北,八國聯軍派人守住山海關,關門打狗,那麼慈禧和光緒大約只能是餃子裡的餡兒,人家愛啥時候吃就啥時候吃了。


一般逃跑都是這個路數,不過當年宋高宗趙構逃跑選擇了另一條路,往海上跑,在船上生活了很長時間,他實在被金軍追怕了,只要是陸地都不太放心。


金軍大多是旱鴨子,對水性不太熟悉。而高宗的部隊裡有很多南方人,對水很熟悉,跑到海上可以以己之長攻敵之短。而慈禧則必須用縱深來消耗敵人,因為八國聯軍就是從海上來,在天津上岸,也基本階段了慈禧南下的路,她往海上跑就如羊入虎口。


而且,八國聯軍進京時,東南互保,她對那些漢族官員心存疑慮,她的選擇只能是向北或者向西,西安,就成了她最好的選擇。

其二:皇帝們拖家帶口的逃亡需要一個吃喝不愁的地方。老太后要帶著一大幫逃跑的,人吃馬喂開銷不小,如果跑到老少邊窮地方,吃個窩窩頭都費勁,這份苦老太后如何受得了。


雖然從北京逃出來時,喝碗粥,吃倆雞蛋老太后美的跟什麼似的,但是那只是逃亡途中餓極了。


一旦能安定下來,老太后還是喜歡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排場是必須要有的。


而西安恰好符合這個訴求,六朝古都,文化底蘊厚著呢,單一樣葫蘆頭據說老太后就愛吃的很。


當年唐玄宗逃跑到四川也是這種大約考慮,四川不但有火鍋可以吃,四川美女也是天下聞名的膚白貌美,據說玄宗逃到四川后都不想回長安了,後來肅宗收復長安後,請了幾次玄宗才心不甘情不願的回到長安


其實逃跑對於皇帝來說不算丟人,畢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而像傳說中珍妃跪勸光緒留下了抗敵,才是婦人之見,皇帝在這個國家就不會亡,皇帝一死有時候國就亡了。

當年崇禎皇帝如果能不太要面子,逃到南京去,大明不一定會亡,清兵也不敢肆無忌憚的馬踏中原,但是明思宗太好面子了,一死徇社稷,名聲很好,但是於大明真的沒啥價值。


=========================



薛白袍



因為東邊是大海,南邊控制不住,北邊北極熊在趁火打劫,只能往西邊跑了。

接下來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慈禧太后為什麼要逃往西安呢,而不是照著丈夫咸豐的老路逃熱河,或者逃回東北老家,或者逃到江南的魚米之鄉呢。

慈禧太后是驚慌失措之下,隨便跑了一個方向嗎?

非也。

這只是慈禧太后沒有選擇的選擇罷了。

首先我們看看當時的局勢,八國聯軍已經佔領了京城,大清的天下似乎像1644年的明朝那般絕望,不過不同的是崇禎帝選擇的是有骨氣的以身殉國,也可以說是一根筋,但風骨值得肯定。而想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或者說因為怕死的慈禧太后,是逃出來了。

我們的目光先以清朝的龍興之地東北來看,這是最合適逃回的地方,畢竟逃回老家嘛,總是安全放心的。

像慈禧太后的丈夫咸豐帝,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就是狼狽的逃到了北京以北的熱河行宮,當時在熱河持觀望狀態,實在不行再往北逃,逃回東北。還好英法聯軍後繼無力,加之清庭全盤接受了英法聯軍的所有不平等條約,不然咸豐帝真的要比他的孫子或者說侄孫溥儀提前幾十年,逃到東北了。


咸豐為何要逃往熱河呢,其實以大歷史來看,北京一帶,可以是封建社會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交界處。所以清朝入關以後,不只是考慮明朝都城的因素,還加上自身的因素,才定都於此,在北京清朝是可進可退,進可以南下一鼓作氣一統天下,退可以直接回到東北老家以圖自保,而且也方便東北老家和盟友蒙古諸部的支援。

所以咸豐在英法聯軍進軍北京之際,第一時間逃到了北京以北的熱河,以圖謀回京或者更方便的逃回老家。

然而到了慈禧太后逃跑的年代,東北以北的北極熊已經不是當年的北極熊了,咸豐時代的北極熊打著調停有功的名義連哄帶騙的,沒出多少兵就割走了清庭不少土地。到了慈禧太后逃跑的時候,北極熊已經迫不及待的派兵南下了,一度佔領了清庭龍興之地的留都盛京。

慈禧太后如果逃往東北老家,可謂是剛剛逃離了虎口,就要把自己送上狼口了。所以慈禧太后自然沒有選擇逃往東北。

再看看南方,晚清隨著太平天國的平定,曾國藩的湘軍自成一家,意味著被壓制了二百多年的漢人地主階級開始抬頭。雖然曾國藩後來知趣的自解兵權來打消清庭的猜忌,但南方漢人地主階級勢大已成定局。

所以八月份慈禧才準備逃跑,而六月份南方就開始了東南自保。


在清庭向十一國宣戰後,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閩浙總督許應騤、四川總督奎俊、鐵路大臣盛宣懷、山東巡撫袁世凱,打著慈禧太后和光緒帝被義和團挾持的旗號,不只是稱清庭的詔令為亂命,還與各個參戰國達成了互不侵犯的協議。

東南互保不只是使清庭顏面掃地,更意味著清庭對於這些地方已經做不到實際控制了,所以慈禧太后更不敢向南方逃。

此時東邊偏南的地方是天津,是洋人登陸的地方,再往東是大海,總不能在海上建立一個流亡小朝廷,怎麼說也不合算。東北老家有著北極熊,京城被一群強盜佔領,南邊是以下亂上的大臣們的天下,慈禧太后自然是沒得選擇,只能先向西逃了。

實際上慈禧太后逃回京城以後,曾與王公大臣商議在太原駐紮下,看看京城的議和情況,再以觀後效,但不曾想八國聯軍來勢洶洶,被嚇破膽的慈禧太后乾脆一口氣逃到了西安。

由此可見慈禧太后逃往西邊是一個沒有選擇的選擇,但最初先定的太原,沒想到被八國聯軍嚇破了膽,最後乾脆一口氣逃到了西北的中心城市西安,想以這個千年古都為基本,來以此勉強維繫殘破的統治。


宋安之


按理說,慈禧就算逃命也應該逃亡滿清的龍興之地東北去,而不是跑到西安。這又是為何呢?其實很簡單,根本上來說,東北是龍興之地不錯,但是這個龍興之地也只是僅僅侷限於名譽上的龍興之地,經歷清朝兩百多年的歷史,到了清朝末年這個龍興之地實際上已經跟貧民區差不多了。滿清入關以後,為了漢人出關,所以實際上到了清朝末年東北地區基本上已經是一片荒蕪之地了,交通經濟極不方便,如此脆弱的經濟基礎很難以供養大規模逃難的慈禧和光緒皇帝。

再者,東北的自然環境決定了已經適應中原優越環境的慈禧和光緒等清朝皇室成員不會去那裡。自然條件上,東北與北京或者西安基本不在一個級別,東北大半年酷寒,在清朝時東北的寧古塔是用來發配流放犯人的地方。習慣了養尊處優的清朝皇室成員怎麼可能跑到東北去呢,慈禧是一個寧可外面戰火連天,也要給自己過生日的主子,所以就算逃亡她也要逃的華麗麗?

當然,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決定了慈禧和光緒根本不會也不敢去東北。那就是清朝末年,列強在中國的勢力範圍。當時的俄國幾乎佔據了中國版圖以北的大片土地,其中就包括外東北。再者,鴨綠江被日本人佔領,當時瓜分中國的諸列強裡面,唯獨數俄國和日本最貪得無厭。作為清朝政權的精神象徵,倘若慈禧和光緒跑到日俄勢力範圍之內,無異於羊入虎口,二者怎麼可能放過這麼好的敲詐機會。再來看西安,雖然西安地處內陸地區,但是八國聯軍基本上在西安的勢力上可以忽略不計,對於皇室成員來說比較安全。此外,西安擁有軍事上的優越性,當時的西安駐防的是綠營軍,是滿清最值得信賴的軍隊力量。

再者,經濟上西安擁有相對較優越的條件。自從左宗棠收復新疆以後,當時的西北地區基本上很安全,而且西安歷來為首都,擁有堅固的城防和經濟基礎,周邊人口眾多,經濟發達,供養皇室完全不成問題,而且交通便利,通過西安可以輻射全國各地,無論日後逃到哪裡去都可以。慈禧雖然昏庸腐敗,但是她不是沒腦子,就算是逃亡,她也會挑選一個對他有利的地方去,而不是隨便找一個地方就跑。事後,八國聯軍退出北京以後,慈禧和光緒再次回到北京城。


木劍溫不勝


在八國聯軍即將進入北京是,慈禧倉皇出逃,然而對於她來說,此時能走的路線其實選擇餘地不大,西安是相對最安全一條。

滿清興起於東北,理論上這是清廷控制最穩固的地方,但是1900年的東北並不安全。早在1891年2月,沙俄在修建西伯利亞鐵路的同時,為了加快對東北的侵略還考慮了在東北建設一條支線,這就是中東鐵路。1897年中東鐵路正式開工建造,庚子事變後沙俄政府乘機以保護修建中的鐵路為名義大舉入侵東北。1900年7月,沙俄出動13.5萬大軍兵分五路入侵東北,中東鐵路公司也向東三省派出了1.1萬哥薩克護路隊,總兵力超過了在華北的八國聯軍總數。在這種情況下東北比北京還危險,慈禧顯然不可能去東北。

至於江南也不是最優選擇。自太平天國運動以後,南方督撫大多為漢人擔任,雖然他們還是聽命於清廷,但是從庚子時的東南互保看,清廷對於南方的控制力度很有限。而且東南沿海地區易於西方列強登陸,長江沿線相對也不安全,自然也不會考慮。

而西安位於華北內陸,陝西、山西、甘肅等地的地方大員相對更聽話一些,政治氣氛更安全。在地利方面西安東有山西、河南為屏障,又有潼關天險。聯軍要繼續進攻必須深入內陸,難度較大。而且在必要時,還可以從西安撤往四川,還有退路可走。

所以慈禧最終選擇逃往西安也就不奇怪了。


不沉的經遠


慈禧,雖未稱帝,與帝無樣。

慈禧逃往西安這件事要從八國聯軍侵華開始說

從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簽訂《馬關條約》開始,中國地位一落千丈,在列強眼裡中國就是任人揉捏的小孩子一樣脆弱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狼子野心蠢蠢欲動了。


戰敗的賠款和清廷的軟弱弄得民不聊生,這些促生了義和團運動。

清廷此時已經內憂外患,無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強更加放肆,趁火打劫,以鎮壓義和團為名,舉八國聯軍之力,浩浩蕩蕩進軍中國,妄圖吞霸中國。

1900年8月,八國聯軍進至北京城下,進攻東便門、朝陽門、東直門。英軍率先由廣渠門破城竄入北京城。

慈禧當時慌不擇路,收拾東西帶著一宗親信,領著光緒倉皇出逃。

慈禧為啥逃往西安呢?

慈禧剛開始並未逃往西安,畢竟是太后,逃亡路上帶著一大宗皇室人員和侍衛宮女啥的,逃亡路上也沒苦著她,畢竟沿路一大宗地方官員眼裡她還是高高在上的太后,一路從北京先到了山西太原,在太原駐紮了一段日子,一些地方實力派官員紛紛前來孝敬太后,但慈禧在太原沒有安全感,又帶著眾人往陝西西安進發,在慈禧心中,逃往西安的好處是什麼呢?

1、西安安全性高。

西安城背靠秦嶺,有天險防範,易守難攻。還有就是西安的城本身就非常適合防禦,瞭解西安的都知道,西安古都的城牆又高又厚。在這樣的高大的城牆的保護下,西安城變得異常安全,敵人想要攻打進來,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

2、當時西安是滿族人聚集地

大清朝皇族都是滿人,逃往滿族人聚集地,在滿族聚集地息身也更為安全。慈禧選擇西安也是因為知道在西安那裡住的都是滿族的人。生活方式會相似,不用擔心格格不入,同是滿族人,不會有很多政治危機,簡直是一舉數得。

3、西安都是保皇黨

西安這裡的官員就是以慈禧為首的保守派,同時也是堅定不移地保皇黨,一定會以慈禧的命令馬首是瞻。同時,守舊派對於慈禧都唯命是從,忠心不二的,對於慈禧的到來,他們必定會拼盡全力去保護自己的主人。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皇帝”,想了解“皇帝”真實的一面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說起來也挺搞笑的,慈禧威風凜凜的向世界列強宣戰,轉眼間看形勢不大好,就命人收拾好行李準備好跑路。

那麼,為什麼慈禧會選擇向西逃跑而不是去其他的地方呢?

其實兩江總督劉坤一在慈禧西逃的路上也勸過慈禧不要逃往西安,在他看來逃往西安也是一件挺危險的事情。第一那邊有回民隱患,很容易對慈禧的安全產生威脅。第二,真要打起來,俄羅斯人會從北趁機進犯的,所以也不是很安全。

不過,慈禧還是決定逃往西安。

在慈禧看來,西安是她保全自己的最佳選擇。

第一,她只能朝內陸逃跑

我們很容易就知道,當時列強的勢力主要是從海外進來的,東北、天津、山東這些地方,洋人勢力猖獗,如果慈禧過去了相當於就是羊入虎口,而南方各省雖然不是洋人進攻的主要範圍,但是其安全性僅次於天津等地,因為洋人很容易就能夠江河長驅直入,直接控制住南方各省。而且李鴻章、張之洞等人還搞了一個東南互保,很明顯就是抱團取暖了,就連這些封疆大吏自己都沒有信心說能夠保全自己,又如何能夠照顧慈禧的安危呢?所以,慈禧能夠考慮的就是向西轉移了。



第二,西安尚有資源(兵力、民力、財力)

西安是慈禧寵臣榮祿長期經營的地盤,所以榮祿在這個地方能夠動用很多的地方資源來保障慈禧的安全。而且在這裡離北京城說近不近,說遠不遠,正是一個很適合容身之處。所以慈禧馬不停蹄的來到西安,差不多就不會有那種疲於奔命的緊張感了。而且這個地方民風淳樸,並沒有受到太多洋人的影響,對慈禧還是挺忠誠的,見到慈禧來了也非常熱情。其中陝西女首富就對慈禧伸出援手,獻了很多的東西給慈禧。



第三,西安為龍興之地,底蘊深厚

西安地處關中之地,為千年古都,地理位置在全國都是數一數二的,在戰時有利於統籌協調全國事務,很適合當指揮中心。並且西安南邊有秦嶺作為保障,東面是黃河,西安城內還有一週圈高大笨重的城牆,這些都可以一定程度上阻擋八國聯軍的侵犯。這樣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地方,慈禧自然是非常青睞的。


妙齡老翁談歷史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在聯軍攻入北京時,慈禧太后、光緒帝等倉卒出逃,其最終前往西安,一是因為形勢所迫,另外則據說是因為江蘇巡撫鹿傳霖的建議。

1900聯軍攻打北京時,俄羅斯軍隊從東北犯境,因而傳統的向北方承德乃至關外逃跑,都成了危險的路線,所以帝后外逃時沒有選擇東、北方向,而是一路逃亡向山西,暫駐山西太原,據說慈禧太后、光緒帝等途中先是乘坐馬車出京,到了昌平後,因當地鏢局奉獻,轉乘更為舒適的騾轎(將轎輿架在一前一後兩頭騾子上,省去了馬車的顛簸之苦)。抵達太原後,因為八國聯軍從北京南下,掠去了直隸保定,率兵勤王至太原的江蘇巡撫鹿傳霖於是建議放棄太原,退往西安,理由是“太原不可居,西安險固,僻在西陲,洋兵不易至”,由此帝后決定從山西入陝。


海研會


甲午戰敗後,清廷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一向狂妄自大的清政府,這下淪為了全世界的笑柄,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師,竟被日本這“撮爾小國”打的全軍覆沒,也直接導致中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正是如此,導致中外民族矛盾加劇,於是爆發了義和團運動。

1989年,光緒帝任用康有為、梁啟超進行變法圖強,卻觸犯了以慈禧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最終慈禧鎮壓的維新運動,將光緒囚禁在了中南海的瀛臺。而西方各國則同情光緒帝,不斷幫助康、良等維新人士,並有傳言歐美等國欲逼迫慈禧還政於光緒帝。

正是如此,使慈禧太后產生了仇外情緒,他認為光緒帝支持的維新變法都是洋人從中作梗,而此時正值義和團運動爆發,慈禧太后在守舊派大臣的建議下,昭義和團進京勤王。義和團從山東一路燒教堂、拆鐵路、毀電線,並攻打租借。各國公使多次要求清政府取締義和團,但並未得到回應,實則認可義和團的一切活動。

正是如此,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大日本帝國、奧匈帝國、意大利王國八國聯合出兵對義和團進行鎮壓,並以“保護使館及僑民”的名義進駐北京。慈禧太后作為此次事件的罪魁禍首,不得不攜光緒帝倉皇出逃。

然而當時的東北已經處於日本及俄國的勢力範圍之下,幾年後便爆發了日俄戰爭,東南各省則與英美簽訂了“東南互保”協議,處於半獨立狀態,實際掌握在清政府手裡的只有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幾省,西安作為中國古都之一,具備建都條件,假若清朝被八國聯軍攻滅,慈禧仍可在西安建立小朝廷,所以西安是慈禧出逃的最佳目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