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認定漢奸的標準是什麼?

文章摘自:《那時的文化界:一本文化人經濟生活的寫實之作》 ,作者:陳明遠,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核心提示:從法律上說來,哪些人屬於必須懲辦的漢奸呢?根據國民政府1945年11月23日頒佈的《處理漢奸案件案例》的規定,共分為十類:“對於左列人員,視為漢奸,應厲行檢舉。”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認定漢奸的標準是什麼?

日寇侵華期間,先後在中國扶植的傀儡政權有:

1.1932年3月1日在東北成立“滿洲國”。

2.1935年11月25日由漢奸殷汝耕等人成立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不久又改名“冀東防共自治政府”,位於今河北東北部;人口約600萬。1938年2月1日,該政府與北平成立的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合併。

3.1937年9月4日成立察南自治政府。以張家口為首府,管轄察哈爾南部10個縣,人口約200萬。1939年9月,併入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改為察南政廳。1943年又將察南政廳改為宣化省。

4.1937年10月15日成立晉北自治政府,位於今山西北部。駐大同縣,統轄雁北13縣,人口150萬。1939年晉北自治政府改為晉北政廳,隸屬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1943年又改為大同省公署。隸屬偽蒙古自治邦政府。

5.1937年12月14日在北平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位於今北平、天津兩市,及山西、河北、河南(部分)、山東日佔區;1940年3月30日,即汪偽政權在南京成立的當日,華北的王克敏臨時政府被降格為“華北政務委員會”。

6.1938年3月28日成立“中華民國維新政府”,管轄江蘇、浙江、安徽三省的日佔區和南京、上海兩個特別市。其主要支持力量為日寇的華中方面軍。

7.1939年9月成立“蒙疆聯合自治政府”,位於今內蒙中部。

8.1940年3月30日在南京正式成立汪偽漢奸政權“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大漢奸汪精衛賣身投靠日寇

抗日戰爭初期,日本在淪陷區北平和南京兩地分別組織了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和偽“中華民國維新政府”。1938年7月,日本向重慶國民政府外交部亞洲司司長高宗武透露,日本擬認汪精衛為和談對手。同年10月,日寇攻佔廣州、武漢。11月,日本再次發出誘降聲明。於是,汪精衛集團代表高宗武、梅思平與日本代表影佐楨昭、今井武夫在上海舉行秘密談判,簽訂《日華協議記錄》,議定:締結反共協定;中方承認“滿洲國”,日方於恢復和平兩年內撤兵(內蒙古等地除外);日本享有開發中國資源的優先權等條款。1938年12月18日,汪精衛偕曾仲鳴、周佛海等逃離重慶。到越南河內後,發表降敵“豔電”。1939年4月,由日本特務秘密護送汪精衛等進入上海,著手組織偽中央政府。

經策劃,北平、南京兩地偽政權取消,於1940年3月30日在南京正式成立偽“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沿用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為“國旗”,另加三角布片,上書“和平反共建國”字樣。權力機構仍用國民政府的組織形式,汪偽“國民政府”一度遙奉重慶國府主席林森為(名義上的)主席,汪精衛任行政院院長兼代主席。立法院院長陳公博、司法院院長溫宗堯、監察院院長梁鴻志、考試院院長王揖唐、財政部長兼中央政治委員會秘書長周佛海等。同時,華北的臨時政府改名為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王克敏。名義上是汪精衛政府的下屬,實際仍由日本華北方面軍控制。

偽軍長官為:蘇浙皖三省綏靖軍總司令任援道、華北綏靖軍總司令齊燮元。

汪偽政府的管轄區包括南京、上海兩市,江蘇、浙江、安徽等省大部和湖北、湖南、江西、山東、河南等省小部分。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佈無條件投降,八年抗戰終於勝利。16日,偽國民政府宣告解散。以陳公博、褚民誼為首的一批漢奸頭目先後被審判後處決。

賣國賊漢奸群體的構成情況

從法律上說來,哪些人屬於必須懲辦的漢奸呢?

根據國民政府1945年11月23日頒佈的《處理漢奸案件案例》的規定:“對於左列人員,視為漢奸,應厲行檢舉:

(一)曾任偽組織簡任職以上公務員,或薦任職之機關首長者(汪偽政府官員分為選任、特任、簡任、薦任、委任五級)。

(二)曾任偽組織特務工作者。

(三)曾任前兩款以外之偽組織文武職公務員,憑藉敵偽勢力,侵害他人,經告訴或告發者。

(四)曾在敵人之軍事、政治、特務或其他機關工作者。

(五)曾任偽組織所屬專科以上學校之校長或重要職務者。

(六)曾任偽組織所屬金融或實業機關首長或重要職務者。

(七)曾在偽組織管轄範圍內,任報館、通訊社、雜誌社、書局、出版社社長、編輯、主筆或經理,為敵偽宣傳者。

(八)曾在偽組織管轄範圍內,主持電影製片、廣播臺、文化團體,為敵偽宣傳者。

(九)曾在偽組織新民會、協和會、偽參政會議類似機關參與重要工作者。

(十)敵偽管轄範圍內之文化、金融、實業、自由職業、自治或社會團體人員,憑藉敵偽勢力,侵害他人,經告訴或告發者。”

(引自《國民政府公報》,渝字第九一四號)

政客、門客、食客

歷來的漢奸,基本類型可稱為“三客”,就是“政客、門客、食客”類型的某些知識分子。他們也多少有一點知識,但他們所有的那點知識,不過是用來牟取個人和個人歸屬的小集團的私利。他們並不在乎自己的主子是誰,而只在乎自己的私利。要說他們沒有信仰或理念也不妥當;有是有的,他們可以說有“曲線救國”的理念,有“大東亞共榮圈”的信仰。

在這些所謂的知識分子心目中,祖國和人民的利益,不過是冠冕堂皇的幌子,包裝(掩飾)卑劣私利的招牌。他們內心深處,只有他們自己和他們歸屬的利益小集團的私利,構成他們信仰理念的核心。

大漢奸都是“政客”執掌大權的政治家、黨國政要;中等漢奸是“門客”幫忙幫閒的門生、幕僚、謀士、助手;低級小漢奸則是“食客”混口飯吃的隨從跟班、流氓打手。

我們可以從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民政廳的主要組織成員看出,(注:南開大學歷史系唐山檔案館合編:《冀東日偽政權》,檔案出版社1992年版,第5758頁)偽官吏也都可以算作“知識分子”,受過中等以上教育,因為這些部門的職責需要具有一定文化的人才能勝任。

這些偽組織官吏、公務員、高等學校的領導、偽金融、新聞和文化機關的辦事者及新民會、參政會的工作人員中,知識分子佔有相當大的比例。

為什麼這些人會走上漢奸之路?

根據漢奸的知識背景,當漢奸的知識分子大概可以分為四部分:

(1)受過中等以上教育的北洋政府餘孽,如:王揖唐,曾在軍閥段祺瑞手下任職;齊燮元,原為直係軍閥;張景惠,原為奉系軍閥;王克敏、梁鴻志、湯爾和、傅筱庵等,曾為北洋政府官僚。

(2)曾是留日學生中的敗類,如:汪精衛,1903年官費赴日本留學,殷汝耕,留學日本,並通過日籍妻子與日本軍政界聯繫;章宗祥,早年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陳璧君、周佛海、褚民誼、周作人、王酉亭、錢稻孫、張資平等,都曾赴日本留學。

(3)在國民黨內追隨汪精衛的黨棍、官吏。我對於抗戰時期投敵的國民政府高級文官做了一個統計,結果表明:在汪偽政權中擔任高級官職的絕大部分是原國民黨內反對蔣介石的派系(“改組派”和“CC派”等)成員。其中,屬於“改組派”的有陳公博等24人,屬於“CC派”的有周佛海等20人,其他如“西山會議派”、“三青團”的人數不多。

(4)其他少數喪失民族氣節而賣身投靠敵偽的知識分子,如錢稻孫、張資平、胡蘭成之類的門客、食客。

汪偽漢奸的派系

主要名單如下:

改組派

汪偽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原國民黨副總裁、中央委員)

汪偽立法院長陳公博(原實業部長、中央委員)

汪偽外交部長褚民誼(原行政院秘書、中央監察委員)

汪偽中央委員陳璧君(原中央監察委員)

汪偽中央監察委員曾醒(原中央黨部婦女部部長)

汪偽中央委員陳孚木(原交通部政務次長、候補中央委員)

汪偽教育部長李聖五(原外交專門委員會委員)

汪偽建設部長陳君慧(原財政專門委員會委員)

汪偽宣傳部長林柏生(原立法院委員)

汪偽宣傳部政務次長湯良禮(原外交專門委員會委員)

汪偽廣東省長陳耀祖(原鐵道部財務司長)

汪偽考試委員會委員長焦瑩(原鐵道部官員)

汪偽中央組織部長陳春圃(原僑務委員會委員)

汪偽駐日大使蔡培(原交通部航政司長)

汪偽陸軍經理總監何炳賢(原實業部國際貿易局長)

汪偽宣傳部副部長朱樸(原實業部農村財政整理委員)

汪偽天津市長周迪平(原津浦鐵路局局長)

汪偽北平市長許修直(原內政部次長)

汪偽淮海省秘書長戈定遠(原行政院秘書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

汪偽財政部辦事處主任梅哲之(原實業部總務司司長)

汪偽特別法庭庭長喬萬選(原內政部統計司司長)

汪偽上海第一區行政督察專員周化人(原津浦鐵路副局長)

汪偽工商部次長湯澄波(原實業部主任秘書長)

汪偽中央執行委員金家鳳(原國防最高委員會專任委員)

CC派

汪偽行政院副院長周佛海(原宣傳部長、中央委員)

汪偽軍委會委員繆斌(原江蘇省民政廳長、候補中央委員)

汪偽安徽省省長羅君強(原侍從室秘書)

汪偽實業部長梅思平(原國民政府法制委員會委員)

汪偽南京市長周學昌(原陝西省教育廳長)

汪偽中央委員蔡洪田(原上海特別市黨部秘書長)

汪偽監察委員劉雲(原蘇州反省院院長)

汪偽中央執行委員吳頌皋(原外交部國際司司長)

汪偽行政院清鄉事務局長汪曼雲(原上海市黨部委員)

汪偽中央委員黃香谷(原上海特別市黨部宣傳科主任)

劉坦公(原上海特別市黨部委員)

汪偽蘇北綏靖公署參謀長張北生(原江蘇省黨部委員)

汪偽儲備銀行總務處長石順淵(原江蘇省黨部執行委員)

汪偽清鄉委員會少將專員崔步武(原江蘇省黨部組織委員)

汪偽軍事委員會蘇北行營秘書長掌牧民(原江蘇省政府參議)

汪偽組織部副部長戴英夫(原江蘇省農礦廳廳長)

汪偽文官長徐天深(原行政院參議)

汪偽首都高等法院院長陳福民(原安徽省高等法院院長)

汪偽江蘇省政府委員董修甲(原江蘇省政府財政廳長)

汪偽中央執行委員鄒靜芳(原湖南省黨部指導委員)

這些知識分子之所以淪為漢奸,是因為他們在經濟上受生活資源壟斷者日寇的支配,並使他們喪失民族氣節、突破了“以賣國為恥”的道德底線,造成了對於日本帝國主義的精神屈從和政治依附,為榮華富貴而叛變投敵。

註釋:

國民黨改組派,指南京國民政府初期,政府內部的主要反對派。1928年下半年成立於上海。主要發起人為陳公博、顧孟餘等。全稱“中國國民黨改組同志會”,簡稱“改組派”。

歷史起源:1927年“四·一二”政變與“七·一五”政變後,國民黨內各派之間的權利之爭更加激烈,其中以蔣介石集團與汪精衛集團的矛盾最為尖銳。1928年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後,汪精衛集團在爭奪南京國民政府最高統治權的鬥爭中遭到失敗。同年五六月,陳公博、顧孟餘在上海創辦《革命評論》、《前進》雜誌,以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為號召,聲稱要“集合革命同志”,重新制訂綱領,改組國民黨。隨後即在上海成立中國國民黨改組同志會總部,奉汪精衛為領袖,以陳公博為總負責人(陳赴巴黎後,由王樂平繼任),標榜“恢復民國十三年改組國民黨的精神”,實際上是企圖通過改組國民黨,與蔣介石爭奪黨權和政權。其地方支部遍佈南京、上海、北平(今北京)、天津、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等17個省市及法國、日本、越南、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會員達一萬餘人。改組派成立後,首先發動了反對蔣介石包辦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政治攻勢,接著又先後策動張發奎和唐生智、石友三在湖北宜昌和河南鄭州、江蘇浦口起兵討蔣,但均告失敗。為了策應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人的聯合反蔣戰爭,19

30年8~9月,汪精衛還在北平主持召開了國民黨中央黨部擴大會議,宣佈成立新的國民政府,後因軍事失敗而瓦解。此後,改組派作為一個政治組織,於1931年初被汪精衛宣佈解散;但作為政治派別,仍參加了同年5月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中央執監委員非常會議,與南京國民政府對立,直到“九·一八”事變後蔣汪再次合作才徹底瓦解。

CC派系於1927年6月正式成立,有上萬成員,其中大多為國民黨中低層幹部。英國人和日本人均把CC派的機構與法西斯藍衣社相提並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