鯀成了聞名天下的罪人,大禹卻還能在中央任職,為什麼?

《夏朝真有趣》第5期

共工成了罪人,大臣讙兜堂而皇之的推薦共工的後裔當官;鯀成了罪人,大禹卻依舊在中央任職,為什麼?

大約1975年左右,山西臨汾市襄汾縣發現的陶寺遺址,似乎能回答這個問題。陶寺遺址總面積280餘萬平米,經研究證明,它就是4000多年以前的堯都,五帝之一堯帝統治時期的王城,陶寺遺址東南向,有約3萬平米左右的公墓群,該墓群由700餘座墓葬構成,這700餘座墓葬,按規格可以分為三類,即大型墓、中型墓、小型墓。

鯀成了聞名天下的罪人,大禹卻還能在中央任職,為什麼?

其中大型墓,又分大型甲墓和大型乙墓,佔總數的1%;中型墓佔總數的11%;小型墓佔總數的88%,大型墓雖然少,但規格非常了不起,墓主多為男性,多用木棺,每座墓葬,平均有100到200件隨葬品,在甲墓,也就是最頂端的墓葬當中,還發現當時非常珍貴的黿鼓、石磐乃至於代表軍事權威的玉鉞,什麼意思?

階層分化已日趨嚴重、穩定,已經有了可以父傳子,子傳孫的世襲首領制,簡而言之,以役民為主業的官僚階層,已經出現,並慢慢固定下來。也正因為如此,鯀擔任水官的時候,兒子大禹便有資格進入中央,學習如何當官,以便以後繼承他的位子。

其實,與大禹同期,當過他同僚乃至於得力助手的伯益、謖等,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他倆都是世襲的東夷乃至先周部族的首領。

部族首領的子弟可以進入中央,官僚階層漸趨穩定,所以,堯帝晚年選拔接班人,提出的範圍是先貴戚,後民間,也就是說,如果貴戚當中沒人,生下的兒子都不才,才可以考慮到民間。

鯀成了聞名天下的罪人,大禹卻還能在中央任職,為什麼?

幸運的是,貴戚當中果真沒人,所以,堯帝便選擇了隱匿在民間的舜。由此可知,當時人們雖然有點私心,但總體上還不算壞,還有點天下為公的底子,所以,當鯀因為性子太直,成為聞名天下的四罪之一,被流放到羽山的時候,對禹及其氏族的,雖有影響,但還不算致命,大不了人前抬不起頭罷了。

然而大禹跟他爹不一樣,本就不是個張揚的人,抬不起頭又有什麼要緊,他只顧著在中央,愈發克勤克儉,踏實本分,工作努力,尊敬領導,團結同志,而且不像他爹一樣胡說八道,把嘴巴管的很嚴,時間一長,逐步得到同僚以及上司的一致讚許,認為他,的確還算個人才。

不久,堯帝死去,舜帝繼位,因沒有合適的水官,導致水患愈發嚴重,老百姓在水深之中,還怎麼幸福的生活,所以舜帝呢,依舊把治水看成自己的第一要務。

堯帝三年喪期一結束,舜帝便立刻召開四嶽會議,問:“誰能治平水患,我讓他當司空,站到輔政的高位上來。”

司空是什麼?杜佑的《通典》記載:夏、商以前,雲天子無爵,三公無官。其中三公指的就是司馬、司徒、司空,這充分表明,當時的司空,只是個很尊貴的榮譽爵位,沒有什麼實權,也就是說,舜帝提高了水官的級別,同時還表示,待成功之後 ,還可以讓他站到輔政的高位上來。

輔政,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將來是很有可能繼承帝位的,從這個層面也可以看出,當時舜帝治平水患的心情有多麼迫切。

鯀成了聞名天下的罪人,大禹卻還能在中央任職,為什麼?

舜帝開出的條件雖然很誘人,但的確需要真才實學,否則,想想前兩任水官的下場,估計大家都是不寒而慄的,現場沉默下來,許久,才有人上前推薦:這事兒非禹不可了。

說這話的人是德高望重的老臣,大理皋陶, 眾人如夢方醒,不錯,禹家學淵源,不就是個合適的人選嗎。意見漸趨一致,舜帝也非常滿意,為什麼?

舜帝當年考察期間,曾在地方乃至漁業、山林、外交、軍事等多個部門工作,也曾當過大禹的領導,算是個“老科長”,深知大禹的能力和人品,如今大家既然都推薦他,也許,應該給這個年輕人一展才華的機會。

於是,舜帝把大禹叫到跟前,詢問他對這項任命的看法,大禹還是那麼沉穩 ,說:“感謝大家的信任,但我覺得,治水一事還是由伯益、謖或者皋陶領導為妥,哪怕掛個名也成,我願在他們的領導下工作。”

大禹如此謙虛,大家對他的好感更增強了幾分,紛紛向舜帝推薦大禹,認為治水一事,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

舜帝揮了揮手,示意大家停止喧囂,然後看著大禹, 很鄭重的說:“這件事就這麼定了,禹,由來擔任水官,領司空銜,帶大家治水平土,好好幹,不要辜負大家的希望,上任去吧。”

事已至此,大禹不再推辭,深深的鞠上一躬,終於成了朝廷大員,可大禹臉上卻看不到一絲興奮,目光顯得更加深邃,不可捉摸。

整個兒氏族的恥辱就由他來洗刷嗎,之後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咱們下期接著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