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資不賺錢?可能是這些“人為因素”造成的

關於證券投資基金,其實有很多相關方面的指導文章,但主要都是從基金產品本身出發。而饞饞君今天想說的,是通過與許多基金投資者們交流後,總結的一些沒賺到錢的

“人為因素”


1.買入以後就撒手不管了

什麼?還有這種操作?買了基金以後就不管不顧了?

還別說,這樣的投資者真不在少數。

開玩笑吧?這不是跟自己的錢過不去嘛!

倒也不全是。通過與部分投資者的交流,饞饞君發現,其實有一部分客戶對於基金投資市場並不瞭解,或者說不是太瞭解。他們進場的唯一目的是為了賺錢,原因是看到身邊的朋友都在投,就跟風進來了,可是自己平時忙,不是太關注這一塊,所以往往請自己的銀行理財經理,或者券商客戶經理幫忙看一下,然後自己就——完全不管了!

平心而論,自己的錢還是要自己多多關注才最為靠譜。現在獲取基金信息的渠道方式有很多,比如基金公司官網或者一些專業APP,都可以很快的查閱到所購買產品的淨值、漲跌幅等等訊息。

完全依靠他人的提醒或指導,顯然也是不太現實的,畢竟市場多變,機會也是稍縱即逝。

基金投資不賺錢?可能是這些“人為因素”造成的

很多APP的基金查詢功能已經很完善了

所以,當其他人基金投資賺錢的時候,你也別眼紅啦!畢竟人家也是花費了功夫和時間,每天在深入研究市場行情、基金走勢的,最起碼能夠做到心中有數。而你坐在那兒,連上證指數都不看一眼就想撿現成的?恐怕也只有交學費的份了……


2.選擇困難症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有140多家,還有40多家在申請牌照的路上;而全市場在售的公募基金超過5000多支,甚至比咱們大A股的上市公司數量還要多。那麼問題來了——我到底應該選擇哪一隻呢?

有人喜歡看行業板塊,但如果一下“喝酒”,一下“吃藥”的,你也不一定受得了啊;有人喜歡看基金排名,可是有好多“老司機”會告訴你,往往去年業績優秀的基金,排名靠前的今年反而不行;有人喜歡追某一位基金經理,弄得好像追星似的,可保不齊人家哪天跳槽去私募了呢?

你要是合格投資者還好,若家底不夠殷實,可是做好了要賣房追星的準備了?

基金投資不賺錢?可能是這些“人為因素”造成的

私募基金是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的喔

所以,饞饞君建議咱們的普通投資者,還是從自己熟悉的領域入手,挑選幾隻有成長價值的基金,基金經理更迭不那麼頻繁的,進行“重點培養”即可。要實在想“廣撒網”也不是不行,但或許買點FOF基金會更靠譜一些。

基金投資不賺錢?可能是這些“人為因素”造成的

基金中的基金,歡迎瞭解一下


3.風險承受能力不足

風險承受能力的不足,主要源於兩方面,一方面是經濟上的,一方面是心理上的。

經濟上的好理解,就是在基金投資這一塊整體投入金額過多,或者投資比例過大,導致影響了自己整個的投資規劃。比如有的人投資風格很激進,感覺市場到“底”了,就貸款借錢加槓桿的往裡面衝,殊不知還有多少個“嬰兒底”在等著你。

一頓操作猛如虎,結果把買房的首付款搭進去了,想少奮鬥個十年結果卻是一切推倒重來,這就是沒在經濟上做好規劃,明顯超出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盲目投資。

而心理上的,更多是源於對風險的焦慮。有時候每天賺的,甚至比一天的工資都多;而一血虧起來,一個月的工資都彌補不了。這樣長此以往,心思都沒有放在日常工作上,搞不好還天天挨領導批評,得不償失。

基金投資不賺錢?可能是這些“人為因素”造成的

做好風險的管理,在基金投資中尤為重要

其實如果你真的太在乎每天的漲跌得失,搞得自己夜不能寐,那饞饞君勸你還是“放過自己”吧!畢竟基金投資只是眾多投資渠道之一,銀行理財和餘額寶或許才是你的菜。啦啦隊員當慣了,真要你上場比賽,還不一定能馬上適應的來呢。


4.缺乏止盈的經驗

當行情真的來了的時候,咱們太多的投資者缺乏止盈的經驗了。

又或者說,貪得無厭了。

基金投資不賺錢?可能是這些“人為因素”造成的

上證指數11年走勢圖

這是一張從2008年2月到2019年3月的上證指數走勢圖,如果你在高點好巧不巧的買入指數型基金並被完美套牢,在不定投加倉的情況下,你這11年只有一次可以解套的機會,而且幾乎是稍縱即逝,基本上不可能抓得住,而剩下的所有時間裡,你都是在虧損的泥淖中掙扎,而沒有任何翻身回本的可能。

再來一組數據。在過去的20年裡,標普500指數分紅再投入的回報是423%,而上證指數的是342%。

所以,我們其實並不缺少賺錢的機會,而實在是太缺乏學習止盈的機會了。因為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是在虧損中艱難前行。

所以很多投資者和饞饞君交流時會說:“虧損?我們從來沒有在怕的。我們真正害怕的,是它會漲。

反正虧的時候,大家都差不多,心定了、拿住了,總有翻身的那一天。但當“那一天”真正來臨的時候,所有人的心態可就大不一樣了。

“好不容易回本了,乾脆賣掉,從此以後金盆洗手,相忘於江湖,再也不買了!”

“再等等觀察一下,漲個10%再賣,畢竟放了這麼多年,最起碼要賺個定期利息吧!”

“賣啥?行情馬上要來了,趁現在趕快加點倉,守了這麼多年醜媳婦終要熬成婆了,我這可是價值投資,加點碼搏一搏,拿個20%的收益是肯定沒問題的!”

漲多少才是個頭,我賺幾個點出來,是困擾太多投資者的問題,畢竟大家都是衝著賺錢去的,誰都不甘心錯過財富增值的順風車。

但饞饞君看來,止盈這件事應該是在基金投資之前就想好的。比如我準備通過基金投資拿到年化7%的收益,我的初始投資本金是10萬,在這3年的牛熊轉換、市場沉浮中,我的總收益達到2.1萬元(7%*3=21%)時,就應該果斷止盈離場。

不要拖泥帶水,也不要慨嘆後悔。通過強有力的執行拿到符合你預期的收益並及時止盈,這樣的投資才顯得理性而不失偏頗。

基金投資不賺錢?可能是這些“人為因素”造成的

監管倡導的“理性投資”,從來都不是一句空話

順帶提一句,基金定投往往更適合止盈的策略,畢竟通過定時定額的投資可以平滑風險和收益,讓你在整個投資的過程中有更多的機會去決策什麼時候離場,並開啟新一輪的定投模式。


以上就是饞饞君總結的關於基金投資不賺錢的四個“人為因素”,或許避開這些“坑”,咱們也離“車釐子自由”不遠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