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老照片 看看我們的祖輩是如何“吹牛皮”的


說到蘭州,大家腦海中首先定會想到拉麵,其實蘭州是古絲綢之路的重鎮,也是水車之都。黃河在流經青海、甘肅、寧夏、陝西等省(區)境內時,水流湍急,灘險浪惡,很難行舟。在橋樑交通不發達的古代,生活在黃河上游沿岸的人們為了解決渡河運輸的難題,就想出一個辦法:以皮筏代舟

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在鐵路尚未開通、公路交通又不便利的黃河上游地區,皮筏一直是生活在該地區人們的一種重要的運輸工具。

因羊皮筏是黃河沿岸的民間保留下來的一種古老的擺渡工具,由十幾個氣鼓鼓的山羊活牛皮皮編排組成。

比較有趣的是:羊皮筏子需要人用嘴吹氣,使其脹滿,故當地人見到有人誇海口,說大話,往往以“請你到黃河邊上去”來譏諷,意思是讓其去吹羊皮囊或牛皮囊,

古語云,渡海浮囊,設損一微塵許,亦有沉溺之患。看起來浮囊不僅可以渡河,甚至可以渡海。小浮囊羊皮做的,大浮囊牛皮做的,吹起來紮好口,這需要巨大的肺活量。能吹牛皮,那證明你口氣很大,內容很虛,後演化成“吹牛b”三個字

羊皮筏 其中“元跨革囊”是說第忽必列率領10萬蒙古大軍破雲南之事。忽必列南下越大渡河,西向金沙江,入麗江東部,南攻大理,是年9月,忽必列軍到達金沙江西岸,命令將士殺死牛羊,塞其肛門,“令革囊以濟”,用做渡江之用,渡江後入麗江,大敗大理守軍

圖中羊皮筏的木排 把十幾個氣鼓鼓的山羊皮“渾脫”綁紮 組成。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隻羊皮袋紮成,小皮筏系用10多個羊皮袋紮成

圖中小皮筏系用10多個羊皮袋紮成,一個人可以輕鬆扛起,適於短途運輸,過去主要用於由郊區往市區送運瓜果蔬菜,渡送兩岸行人等。

羊皮筏子已有300多年曆史,一千在蘭州黃河多用於運輸,現在已成蘭州黃河上乘坐旅遊觀光的一大亮點,也是蘭州民俗文化的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