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老照片帶你看看清末的山東:看看那個時候山東祖輩們是怎麼生活的


位於太行山東面的山東早在先秦時就因屬齊魯二國管轄而得稱“齊魯大地“。它有第一高山的泰山,還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這是1909年人們趕集的熱鬧場面——在山東登州府。

畫面中是撿拾棉花的母子三人。當時的小孩子放牛放羊、餵豬割草等等一系列的家務都是要做的。照片裡的三人都兜著可以放棉花的兜子,等兜子滿了再放到袋子中。

這是一位正在彈棉花的婦人。據資料顯示,在元朝時我國就有彈棉花的記錄,這算得上是中國的老手藝了。儘管現在這手藝已經從手工變成機器代替了,它依舊存在。

這是婦女正在紡線的畫面,在古時候棉線都是手工製作的。這只是其中一種方式,另外一種是用筷子和銅錢,轉動筷子捻線,它可以在山東其他地方看到。

這是拿著水菸袋的裹腳的山東女子。裹腳會導致行動不便而且會對女性造成身心上的不可彌補的損害,同時還會減少社會勞動力,這就是封建社會的陋習。甚至在古代裹腳還是一種美的審判。可以判斷出照片裡的女子家庭還是不錯的,那水菸袋連慈禧都甚是喜愛。

有濟南“七十二名泉”之稱的黑虎泉原本是三個獸頭,到清末只有一個了,民國後修繕變回三個獸頭。它名字可能是因為它岸上有“黑虎廟”也可能是它水聲像“虎嘯”。

這是在農村河邊洗衣服的清末百姓們。古時百姓們都是拿著木棒在河邊打洗衣服的,衣服用木棒打過後放河裡洗一洗。而那時的河水非常清,甚至還可以直接喝,在十幾年前的農村還可以看到一些老太太到河邊洗衣服呢,不過現在估計是看不到了。

趵突泉是“濟南七十二泉”的第一,也是“天下第一泉”。顧名思義這趵突就是躍出的意思,據說它裡面還養有海豹,頗有爭議。照片中是清末時期的趵突泉。

為了紀念李鴻章而建立的祠堂在全國大概有十處,濟南的李公祠就是其中一處。李公祠在1961年為紀念辛棄疾改名稼軒祠。照片中是清末時期濟南李公祠後的飛龍樓,它是唯一保存下來的,剩下的已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