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管理,要學會處理“不合格員工”

對於管理者來說,不合格的員工是讓人非常頭疼的一個群體,他們缺乏責任感、沒有敬業愛崗的意識、工作散慢、效率低下、不思進取等等。有些企業為了效益的最大化,採用末位淘汰的方法處理這類不合格員工。

末位淘汰這種用人機制對企業來說到底好不好,學術界一直爭論不休。從理論上來講,保持一定的員工流失率有助於提高企業的活力,但企業的人員流失也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損失。如果企業中這種不合格的員工越來越多,繼續淘汰顯然不可行了。

做管理,要學會處理“不合格員工”


淘汰員工不是目的,而是要通過各種手段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企業要通過建立完善的考核標準和人才培養機制,發現員工的優勢,培養不合格的員工成為合格的員工。

積分制管理是湖北群藝董事長李榮先生於2003年獨創的,是一套創新型的企業管理模式,用積分獎扣來量化考核員工的個人能力和綜合表現,並將福利待遇和積分掛鉤,達到全方位調動員工積極性的目的。

做管理,要學會處理“不合格員工”


全面考核

考核方向不全面,管理者憑藉直覺、印象、隨意的觀察對員工做出評估,有時候只看到員工表現不足的地方,而自動忽視了員工表現好的地方,對不合格員工的界定不合理,缺乏嚴格、系統的評定手段,無法做到考核過程的公開、公正、公平。

企業運用積分制管理,可以做到全方位考核員工,既考核員工做事,又考核員工做人。在工作上,員工按時出色完成工作任務,參與團隊協助,配合同事完成工作等都會有積分獎勵。在行為上,員工主動打掃衛生、上班早到、做一些好人好事等也會有積分獎勵。員工做的越多,積分也就越高。用積分軟件來記錄和分析員工的獎扣分數據,考核結果更科學準確。通過將積分與福利待遇掛鉤,對積分排名靠後的員工也能產生一種推動力,不需要末位淘汰就可以達到激勵員工努力做事掙積分的目的。

做管理,要學會處理“不合格員工”


公開透明

在涉及到自身權益的領域,人們更希望規則或者制度可以公開透明,人只有自身意識得到增強,才會做出與企業要求相近的行為,當員工把工作當稱自己的事業來做,才會不斷成就自我,成為企業的優秀員工。

在積分制管理中,各項制度與獎扣分標準都在企業內部公開,員工知道自己做了哪件事有多少的獎分,也知道自己違反規定會有多少扣分,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在知道自己的不好的行為會帶來什麼後果,就不會輕易去違反。同時員工的積分及排名也在企業內部公開透明,員工可以隨時查看自己和其他同事的積分情況,為了得到更多福利,員工也會更加努力掙積分,充分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

做管理,要學會處理“不合格員工”


培養能力

企業通過培養員工,讓員工從不合格變得合格,充分發揮員工的價值,這樣既能讓員工在企業得到成長,也可以讓企業不浪費每一個員工,管理者儘自己所能為員工提供培訓和幫助,集眾人之力推動企業的發展。

積分制管理下,注重對員工個人能力的培養,管理者通過授權管理,給員工自主權,讓員工主導工作,管理者只需要在任務進行中提供幫助和考核任務完成結果給予獎扣分即可,這樣有利於培養員工主動做事的能力。另外,積分制管理對員工的技能、特長、學歷、榮譽等都給予積分認可,鼓勵員工多學習不同的東西,激發員工自主學習的動力。員工的能力得到加強,每個人都可能變為企業的優秀員工,更好的應對各項工作。

做管理,要學會處理“不合格員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