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婦科第一方,治更年期綜合徵、失眠、痤瘡、不孕…療效卓越

作者/毛科明先生

溫經湯是張仲景《金匱要略》中一張治療婦人病的經典方。

原文主治“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少腹裡急,腹滿,手掌煩熱,唇口乾燥”及“婦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治崩中去血,或月水來過多,及至期不來”。

現代臨床常用於月經失調、痛經等婦科病的治療。筆者廣泛運用溫經湯原方治療各種婦人雜病療效顯著,現舉數例與同道分享。

千古婦科第一方,治更年期綜合徵、失眠、痤瘡、不孕…療效卓越

—1—

更年期綜合徵

陳某,女,49歲。初診日期:2013年10月16日。

患者月經稀發伴烘熱汗出1年餘。

來診見體形中等,面色暗黃;査雙小腿皮膚乾燥如鱗,足跟皮膚龜裂;近1年來月經稀發,伴烘熱汗出,手指關節痠痛。舌胖暗,脈沉。

診斷:更年期綜合徵。

辨證:衝任虛損。

治法:溫補衝任。方以溫經湯治之。

 處 方 

桂枝6g 肉桂3g 吳茱萸3g

川芎6g 當歸10g 白芍10g

丹皮6g 生薑6g 姜半夏6g

麥冬20g 黨參10g 炙甘草6g

阿膠12g 紅棗20g

5劑,水煎服,1劑分2天服用。

二診(10月30日):月經按時來潮,烘熱汗出消失,手指關節痠痛改善。繼用前方10劑鞏固。

心得:

《素問•上古天真論》雲:“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

患者到了天癸將竭的年齡,出現月經不按時以行、烘熱汗出等更年期症狀。

溫經湯中桂、萸、姜溫經散寒,芎、歸、芍養血活血,參、草、半夏補中益氣,阿膠、麥冬、丹皮養陰滋潤。

全方陰陽兼顧,溫經養血,用於婦人衝任虛損之更年期症狀常獲佳效。

—2—

腸易激綜合徵

吳某,女,35歲。初診日期:2014年11月28日。

患者腹痛腹瀉1年餘。來診時體瘦面暗,身高159cm,體重43kg。

去冬人流術以來出現腹痛腹瀉,日解溏便3-4次,體重進行性下降。

西醫診斷為腸易激綜合徵,曾服用中西藥物均療效不佳。舌胖暗,脈細。

中醫診斷:洩瀉;辨證:陽虛洩瀉;治法:溫陽補虛。方予溫經湯原方7劑。每天1劑,水煎服。

複診(12月5日):腹痛消失,大便正常。原方10劑,囑1劑藥2天服用以鞏固。

心得:

患者人流術後腹瀉久治不愈,肌肉削瘦,氣血漸衰,辨為陽虛洩瀉。

根據原文“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數十日不止”,可知溫經湯能止利。此利為氣血不足、陽氣虛衰之虛寒利。

應用時不必拘泥於年齡,臨床上常以體質虛弱的中老年婦女多見,且用調理脾胃方無效者,用溫經湯屢得佳效。

—3—

痤瘡

張某,女,25歲。初診日期:2013年12月3日。

患者面部痤瘡2月餘。來診見體瘦,面色黃暗;面部散在暗紅色丘疹型痤瘡,且每次月經延後7〜15天,經來伴下腹痛、腰痠;舌淡嫩,脈弱。

中醫診斷:痤瘡;辨證:血虛、寒瘀互結;治法:養血散寒祛瘀。方予溫經湯原方7劑。囑1劑藥分2天服用。

複診(12月26日):痤瘡明顯消退,此次行經仍下腹痛,且怕冷。原方合麻黃附子細辛湯7劑,未再複診。

心得:

患者痤瘡色澤暗紅,其人消瘦且血色不佳,伴有月經拖後、經期腹痛,辨為血虛與寒瘀互結,予溫經湯溫經散寒、養血祛瘀取效。

適宜溫經湯所治痤瘡,其痘疹色澤多暗或淡,非焮紅出膿者。因仍有行經腹痛,合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強扶陽之力。

—4—

不孕症

榮某,女,30歲。初診日期:2012年12月21日。

患者未避孕2年未孕。來診見體瘦面黃,雙小腿皮膚乾燥如鱗,足跟皮膚龜裂。

4年前曾育一子,再婚後已備孕2年未孕。平素怕冷,易疲勞,脫髮較多,月經量少。

中醫診斷:不孕症;辨證:血虛寒凝;治法:養血溫經祛瘀。方予溫經湯製成膏方緩緩圖治。

服藥2月,藥未盡而經停懷孕。

按語:

患者備孕2年未孕,體瘦面黃,小腿皮膚乾燥如鱗,脫髮,月經量少皆為血虛胞寒之象。

以溫經湯制膏緩圖,暖子宮衝任,養血祛瘀而收效。溫經湯是一張古代的經典受孕方。

黃煌教授把溫經湯稱為“子宮發育促進劑”、“卵巢功能衰弱的振奮劑”。對於陽虛寒凝、氣血虛弱的女子不孕症,用溫經湯屢屢得效。

—5—

老年性陰道炎

吳某,女,60歲。初診日期:2014年10月21日。

患者帶下量多3月餘。來診見體形中等,面色黃暗。帶下量多,顏色黃白夾雜。

西醫婦科診斷為老年性陰道炎,經治療後未顯效。此外伴下肢乏力。舌暗紅,脈沉。

中醫診斷:帶下病;辨證:衝任不固;治法:調補衝任。方予溫經湯原方5劑。囑1劑藥分2天服用。

複診(11月4日):帶下明顯減少,乏力感減輕。原方服至12月初,症狀消失。

心得:《景嶽全書》凡婦人淋帶雖分微甚,而實為同類……總由命門不固。”

患者帶下病3月不愈,總由年老體衰,衝任不固,陽虛生寒所致。故用溫經湯調補衝任、暖宮散寒得愈。

張仲景用溫經湯治療婦人下利數十日不止,“下利”二字宜活看。

“下利”也可視若“下血”、“帶下”“久汗”等等。舉一反三,病名不同,其理一也!

—6—

失眠

毛某,女,54歲。初診日期:2014年8月28日。

患者失眠4年餘。來診見其消瘦,面色蒼白。

4年前膽囊結石術後逐漸出現失眠加重。常伴中下腹部隱痛、夜眠腹脹、易腹瀉。舌暗紅苔薄,脈弦。

中醫診斷:不寐;辨證:陽虛不寐;治法:養血溫陽;方予溫經湯原方5劑。1劑藥分2天服用。

2015年1月5日患者因感冒來診,詢知當時服藥後睡眠轉佳,且腹痛消失,大便正常,未再複診。

心得:

患者膽囊切除術後失眠加重,其人消瘦,面色蒼白,經常伴腹痛、腹脹、腹瀉,此為脾胃陽虛,氣機升降失常,且心血不足所致。

溫經湯補中益氣溫陽,對於無明顯精神、心理疾病的虛弱型中老年女性。

即傳統認為心脾兩虛、心血不足證型的失眠即可應用,甚或合酸棗仁湯其效更佳。

—7—

類風溼性關節炎

沈某,女,42歲。初診日期:2014年3月20日。

患者因關節痛10年求診。來診見體瘦面黃,皮膚乾燥。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10年。

因服用甲氨蝶呤、來氟米特出現肝損而停服,現潑尼松、美洛昔康、羥氯嗤維持治療中。

既往有甲狀腺惡性腫瘤手術及卵巢囊腫手術史。

刻診:四肢大、小關節疼痛,手指關節晨僵;睡眠差;月經已3月未潮,時伴上腹痛;大便溏薄;舌暗尖瘀,脈沉細。

中醫診斷:痺證;辨證:血虛寒凝;治法:溫經養血散寒;方藥:先後予桂枝芍藥知母湯、小柴胡湯合當歸芍藥散、小柴胡合麻附辛芍甘湯、甘草附子湯等,服藥近百劑收效不佳。

最後予溫經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加鹿角膠,關節疼痛症狀得以控制,月經基本正常。現患者仍在服藥調理中。

心得:

患者病情複雜,初始投多方未效。最後從患者的體質為切入點,改投溫經湯。

溫經湯是一張大複方,內含半張桂枝茯苓丸、半張當歸芍藥散、半張當歸四逆加吳萸生薑湯、半張膠艾湯、半張麥門冬湯。

全方有扶正、補血、祛瘀、溫經之功效,合麻黃附子細辛湯加鹿角膠增強溫通除痺功效,終於取效。

—8—

總結

溫經湯是一張婦人的聖方。與其說溫經湯是一張治病的好方,不如說溫經湯是一張調體的妙方。

黃煌教授把適宜服用溫經湯的人群總結為“溫經湯體質”:羸痩,肌肉鬆弛,腹壁薄而無力;口唇乾燥而不紅潤,皮膚乾枯發黃或暗,缺乏光澤,或潮紅,或黃褐斑。

有些患者的手掌、腳掌出現裂口,疼痛或發熱感;指甲變薄變脆,缺乏光澤。

還有的女性可以出現陰道炎、陰道乾枯瘙癢,毛髮出現脫落、乾枯、發黃,易於折斷。

溫經湯能多靶點作用於下丘腦-垂體-卵巢性腺軸,並對下丘腦-垂體系的內分泌異常具有雙向調節作用。

臨床應用溫經湯並非著眼於某個病,而是針對溫經湯體質施方調理,從而擴大了溫經湯的治療範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