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國無數的蒙古帝國為什麼用了22年才消滅西夏?

歷史公元


用兵西夏:蒙古人的練兵場

蒙古人與女真人建立的金國之間有著不共戴天的仇恨,卻因為蒙古地區連年戰亂,他們不得不對金國採取恭順的姿態,哪怕女真人在蒙古各部中蓄意挑唆,甚至每隔三年就到草原執行“減丁”的無差別屠殺政策。

那個時節,在蒙古高原上過日子很不容易。“小冰河期”已經持續了100多年,草原民生日漸凋敝,蒙古各部落為了爭取生存權,混戰不休。加上女真人推波助瀾,自相殘殺的蒙古人的未來慘淡至極,甚至不用女真人舉起屠刀,蒙古人就要亡國滅種了。

在這樣艱難的歲月裡,蒙古乞顏部的一個叫做鐵木真的孩童躲過了一次又一次的追殺和劫難,在草原深處茁壯成長著。

鐵木真成年後,用他父親的一件貂皮大氅(這也是鐵木真唯一能夠拿出手的禮物了),換取了他父親生前好友的支持,重振了部落勢力,並且在十多年的時間裡,逐漸削平了各部,建立了日後威名赫赫的大蒙古國。

1205年,蒙古建國的前一年,鐵木真帶領士兵追擊克烈部的殘兵,過西夏境,這是鐵木真第一次與西夏國接觸。初出茅廬的蒙古人對城池攻堅戰並不擅長,在邊境上劫掠一番後就收兵回國了。

蒙古於1206年建國,鐵木真完成了全蒙古的統一,上尊號成吉思汗。建立起國家之後,鐵木真決定繼續向外擴張,其擴張的目標有兩個方向:一是向東,即中原的金國朝廷;二是向西,即西域及其以西的廣大地區。

對於女真人的仇恨是民族感情,幾乎不需要鐵木真戰前動員。可是金國勢大,盤踞中原百年,當年煊赫一時遼國、宋國都被金人一戰滅國,金人在草原上肆意施威也不過是前幾年的光景。面對這樣的一個原宗主國,鐵木真首先將目標放在了西夏身上。

為什麼蒙古人與金國的仇恨,要拉西夏人墊背?

這是由於西夏是金國的盟友,雖然西夏對這個盟友的忠誠度並不十分可靠,可是西夏的經濟脆弱單一,需要仰仗與金國的盟友關係才能換來中原一帶的物產。同時,金國對西夏還有著興亡繼絕之恩。當年在北宋的長年打壓下,西夏幾乎亡國。金國長驅直入,完全打亂了宋朝滅亡西夏的戰略部署。西夏絕境逢生,立刻派遣使者跑到金廷跪求歸附。金國皇帝一高興,就把河外各州都賜給了西夏,西夏因此達到了領土的鼎盛期。

西夏由於與金國有著相似的政治制度,也同樣是築城而守,因此鐵木真出兵西夏的目的就顯而易見了。其一,斷金國臂膀。其二,練兵西夏,以期將來對金國用兵。

所以,在稱汗後的第二年,即1207年,鐵木真就帶領大軍從東而西,殺奔西夏邊疆重鎮斡羅孩城。不過這次攻城作戰並不順利,西夏對剛剛興起的漠北強權並沒有產生心理上的恐懼,他們集結了大批軍隊,擊退了蒙古大軍。

城高池深:西夏逃過亡國危機

這次的失利沒有讓鐵木真轉換目標,他們依然堅持攻滅金國,先要剪除其羽翼的戰略目標。金國皇帝自然也不敢怠慢蒙古人即將發動的攻勢,他採取了修築長城的做法。

當金國人在大興土木時,鐵木真在忙著嫁女兒呢。他的一個女兒嫁給了汪古部首領的兒子,斬斷了金國人安插在蒙古內部的眼線,讓金國人變成了瞎子和聾子。另一個女兒則遠嫁到了高昌,原來鐵木真躺贏了一個面積達到百萬平方公里,人口有百萬人口的國家—高昌回鶻。

1209年,高昌回鶻王國亦都護(1137年,西遼攻打高昌,回鶻王不再稱汗,改稱“亦都護”)巴而術·阿而忒·的斤因為不滿西遼派駐在高昌的少監“驕恣用權,奢淫自奉”,下令把西遼派遣的少監關進一間屋子裡,並讓民眾推到牆壁,壓死了少監。 事後,巴而術·阿而忒·的斤派代表見成吉思汗,表示願意歸附,成吉思汗看到他主動來降,對他大加讚賞,並把他收為僅次於朮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的第五子,並且嫁了一個女兒給他。


鐵木真收降了高昌回鶻後,立刻就從西邊向西夏展開了進攻。這一次進攻由於鐵木真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讓西夏人的防守出現了大紕漏,西夏最終戰敗,將領被俘。蒙古後來又拿下斡羅孩城,逼近克夷門——都城中興府的最終防線。西夏大將嵬名令公雖然實行伏擊計劃,但仍然敗給蒙古軍隊。因此,都城中興府為蒙古軍隊所包圍。

圍城戰一直打了六個月,西夏幾乎撐不住了,派遣使者到金國求救,完顏永濟竟然說“敵國相攻乃我國之福”,坐視西夏苦戰。其實,金國完全可以口惠而實不至,許諾派遣大軍援救西夏,讓西夏死心塌地與蒙古死磕。對盟國使者說毫不避諱地說出這樣的話,也難怪鐵木真對完顏永濟口出不遜,認為他不具備做皇帝的能力。

最後,蒙古也因為不具備攻堅能力,中興府圍困了6個月,連水淹中興府這樣的計策都用上了,可結果卻因為蒙古人的土工作業不過關,西夏城牆倒沒塌,蒙古人的營地卻先遭受了洪水的洗禮。

對於堅固城池的無能為力,讓鐵木真憂心忡忡。在雙方精疲力竭後,鐵木真訛詐了大量的錢財,並且逼迫西夏國王獻女請和(元史稱“察兒皇后”),承諾斷絕與金的盟友關係,成為蒙古屬國後即匆匆退兵。

拋石車:蒙古人的進化

1211年,成吉思汗誓師伐金,大軍所向披靡,從寧夏一直打到山西。這次蒙軍採取的戰術是劫掠小城市,孤立大城市並積極的在野戰中尋求主力決戰。

金國採取的對策則是龜縮在大城市,依靠堅固的城防與之抗衡,待其兵疲糧盡,用以前幾年西夏國那套方法耗上了蒙古人。可這時的蒙古人已經不是以前的那些只知道弓馬騎射的手段的“蠻子”了,在經年的戰爭中,由於昔日的亡國之恨或是民族壓迫,有大量的漢族、契丹族及維吾爾人加入蒙軍,如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後裔郭寶玉(後來成為蒙古軍隊中的虎將)、威寧守城千戶劉伯林及其子劉黑馬(這位守城千戶對破城手段也瞭如指掌)以及契丹將領移刺捏兒等,這一結構上的改變使其軍隊在戰略戰術以及規範建設上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與完善。

不久,在掃清外圍後蒙古軍隊開始圍攻金國的著名要塞西京,也就是今天的大同市。強大的蒙古軍隊在異族軍事顧問的指導下“……填壑飛石,以雲梯援之,趨避之間皆有法度,如臂使指……”,這裡的“飛石”就是以前“蠻子”們從來沒有使用過的投石機,結果僅僅六天,蒙古人就攻克了這座金國西部重鎮。舉城大掠後的豐厚回報以及使用新的攻城戰術與攻城機械(投石機、射石機和雲梯等)所取得的驕人戰績使蒙古將領真切的認識到攻陷堅城重鎮的重要戰略價值與經濟利益。

西夏惱恨金國的見死不救,也因此搭上了蒙古的戰車。蒙古人學會了各種敲骨吸髓的剝削手法,換著花樣讓西夏出錢出兵。可是西夏負責的西北戰線打成了膠著戰,只有數不清的投入和死傷,從來沒有過回報。西夏在跟隨蒙古攻打金國的幾年間損失慘重,以至於民不聊生,國力大損。如果不是1219年4月份突發事件,西夏在已經完成進化的蒙古軍事機器面前,很可能都撐不過第二年了。

1219年4月,花剌子模國王在其訛答刺城守將伊納勒術的挑唆下,殺害了成吉思汗派遣到西方通好的商團,盡掠其財物。花剌子模也是西方一大國,人口多達3000萬人。鐵木真也不敢冒然出擊,先是派遣了使者到撒馬爾罕,責備摩訶莫,要求賠償,結果再次被羞辱。主使被殺,兩個副使被割掉了鼻子放了回去。成吉思汗怒不可遏,以大將木華黎總督東線軍事,賜九毛大纛。他本人率諸王子以及雄師猛將開始了舉世驚歎的西征,大汗下令:一切敢於反抗的都是要被盡數誅滅。

花剌子模雖有重兵40萬人,卻早在與蒙軍野戰中被殺得魂飛魄散,各自龜縮在各個大城市要塞,不敢出戰。這也為蒙古軍隊從容佈陣,各個擊破,屠滅花剌子模埋下了伏筆。蒙古軍用巨大的拋石機(蒙古人開始使用燃油桶製作最簡易的燃燒彈)和切斷水源的計策,僅用了8天即攻陷花剌子模有11萬精兵駐守的都城撒馬爾罕。隨後,蒙古在短短不到三年間,大軍鐵蹄踏平了整個呼羅珊平原,幾乎將花剌子模的軍民屠戮殆盡。有史料稱,蒙古第一次西征,中亞一帶的人口損失多達2000多萬人。

學成歸來:蒙古人滅國速度加快

1224年,勢如累卵的西夏眼見蒙古大軍西征,朝中有識之士就打算聯合金國和漠北的一些不願意臣服鐵木真的部落,襲擊蒙古人的奧魯老營,結果年僅26歲的蒙古大將孛魯先發制人,搶先發起了攻擊。隔年,鐵木真西征大軍回師,立刻加入到了攻打西夏的作戰中。西夏再一次貢獻出大量的金銀財寶購買平安。

1226年,準備充分的蒙古大軍再一次來到了西夏,再一次輕車熟路,順利地包圍了中興府。這一次,蒙古人是對已經徹底榨乾了的西夏定下了亡國之心了。西夏雖然在頹勢中,也堅守到了最後一刻,精銳部隊都投身到了這場戰爭中,讓有備而來的蒙古軍短時間內也不能順利滅國。於是,蒙古人分兵攻略尚屬西夏的其他地區,直到西夏只有一箇中興府了。

在悲壯的守城戰中,中興府又發生了地震,繼而又發生了瘟疫。彈盡糧絕,沒有外援的西夏人終於堅持不下去了。他們投降了,等候他們的不是蒙古人事前允諾的優待條件,而是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全城只有106戶人家免死。

西夏亡國滅族之前,鐵木真已在六盤山去世,死因成謎。不過,鐵木真臨死前定下了遺囑。

成吉思汗臨崩謂左右曰:“金精兵在潼關,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遽破。若假道於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兵唐、鄧,直搗大梁。金急,必徵兵潼關。然以數萬之眾,千里赴援,人馬疲弊,雖至弗能戰,破之必矣。”

這樣一個關係著蒙古、金、南宋三個大國的生死存亡的作戰方略,包含了避實擊虛、以逸待勞、聯宋滅金,而隱含的策略還有假道滅虢,即先借宋朝的道路滅掉金國,然後返回頭來再滅宋。在這其中,西夏國小力弱,根本沒有被鐵木真列入計劃。在這份作戰計劃裡,西夏土地已經被等同於蒙古後方了。因為南宋與蒙古之間隔著西夏、金國,如何能借道,直下鄧、唐,撫汴梁後背,調動金國潼關精兵回援?

只能有一個作戰方略,即是滅亡西夏,從河西走廊過青海道,經大散關入宋境,然後東下,北上唐、鄧兩州,攻金後背,這也是後來拖雷實行的迂迴作戰的經典戰例—三峰山之戰的行軍路線。西夏的國土恰好橫亙在這條進軍路線,因此,西夏的滅亡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只是鐵木真沒有預料到,這樣的一個寡民小國,戰力竟然如此非同小可,耗去了鐵木真的一生的征戰歲月。

在連續攻滅了花剌子模和西夏後,蒙古人的攻堅能力達到了新的高度,戰略和戰術都達到了冷兵器時代的高峰。金國在蒙古人的攻擊中又勉勵支撐了7年,於1234年在蒙古與宋的聯合攻擊下亡國了。蒙古人得到了金哀宗的一條手臂用於獻祭;宋人因為與金有世仇,因此得到了金哀宗的頭用於祭奠太廟,告慰祖宗。

至於蒙古與宋朝的戰爭,則是在金國滅亡的那一刻,就已經不可避免了。


而知而行


13世紀亞歐大陸上的蒙古大軍可謂所向披靡,摧枯拉朽的蒙古大軍縱橫於歐亞大陸之間,無數個王朝政權被蒙古騎兵踏碎,可以說,面對蒙古大軍的進攻,幾乎沒有哪個國家可以進行有效的抵抗,但是西夏這個國家似乎是個例外,國土面積狹小,人口數量不多的西夏讓蒙古前後用了22年時間才徹底打垮?


一、西夏地雖狹但民不弱:

在蒙古興起之前,西夏已經存在了一百多年,這一百多年之中西夏先後跟北宋遼國、金國南宋三分天下,相對於其他兩個佔據中原、江南人口眾多,富庶一方的政權來說,西夏無論國土面積、人口數量還是經濟實力,都少的可憐。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地狹民弱的蕞爾小邦,卻先後熬死了遼國和北宋,並與金國、南宋對峙數年。其實西夏,雖小,但是兵力並不弱,西夏立國之後數次打退北宋的進攻,就連不可一世的遼國,也前後兩次敗給西夏。可見西夏人的戰鬥力和堅韌都不是一般人可比,因為強悍的西夏,使得蒙古大軍侵略宋朝的步伐慢了許多,尤其表現在守衛城池的堅韌血性上,西夏人在多地都重創蒙古,如肅州之戰,中興府之戰。常年頻繁的戰爭,使得西夏的軍隊得到了鍛鍊,所以,在蒙古滅西夏時,西夏組織力了有效的抵抗,以至於蒙古滅亡西夏前後歷時22年之久。


二、蒙古沒有全力攻西夏:

蒙古在首次攻夏失敗後轉而將進攻的方向轉移到西域地區,在這期間,蒙古先後滅亡了契丹人建立的西遼政權、和高昌回鶻,從而徹底切斷了西夏西撤的通道,同時,蒙古因為佔據了這些地區,得以從戰略上對西夏政權進行迂迴包圍。蒙古沒有持續進攻西夏,客觀上也給了戰亂的西夏以喘息之機,從而減緩了西夏的滅亡過程。

三、西夏內部並未生亂:

實際上,蒙古進攻西夏之時,西夏國內並未發生禍亂,西夏對外與金朝、南宋修好,政治上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此時的西夏沒有外戚權臣當國,也沒有母后宦官亂政,而此時西夏的君主雖不是有為君主,但也並非無道昏君,所以,西夏當時,國家處於不好不壞的情況,後來蒙古再次攻夏時,恰逢西夏國內遭遇大地震,西夏遭受沉重打擊,最終無力抵抗蒙古進攻而投降。

蒙古滅亡西夏後得使金朝失去一盟友之餘,亦使金朝失去西方一緩衝,導致金朝後來的滅亡命運。而蒙古亦因此能夠進一步入侵中原,奠定日後統一中原的根基,可以說蒙古滅夏是其統一中國過程中較為重要的一場戰役。



歷史課課代表


說起西夏,想必許多人是通過電視劇才知道有這麼一個國家。在歷史上,雖說,西夏並不如同時期的宋、遼、金知名,但是,在後來的二十四史中,同時期的朝代皆被編冊成史,唯獨西夏沒有入選,這實在令人有些詫異,難道古人覺得西夏可有可無?又或者是另有原因?

據其他史料記載,西夏並算不得弱小,曾經面對勢不可擋的成吉思汗時,硬抗了二十二年才被滅國,這在當時可是頗為了不得的大事件。所以,這等事件不應該被正史所捨棄。如此看來,那定然是有所隱情,才導致西夏的這段歷史沒有進入正史。在筆者看來,這段隱情實為蒙古人故意抹去,因為,西夏人曾經讓他們吃過大虧。

十三世紀初,蒙古帝國強勢崛起,隨後,便瘋狂的開始開疆擴土,對四周國家接連開戰征討。蒙古軍隊所到之處,敵人無不顫抖歸降,哪怕是曾經高高在上的女真、宋朝都難逆其鋒,皆連敗於蒙古鐵騎之下。可是,當蒙古人打到西夏時,卻遇到了硬茬子,一時間竟奈何不了對方。

其實,党項族人是很能打的。党項族自從在唐朝末年開始出現在中國的歷史舞臺上之後,一直都是一個完全無法忽視的攪局者的角色。我們在著重看五代十國的歷史的時候,党項的族群在今天的阿拉善盟、寧夏、甘肅等地不斷地擴展著自己的實力。可以說,中原王朝正在和西南地區的前後蜀打打殺殺搶關中的時候,人家基本上都快坐穩地盤了。成吉思汗顯然沒想到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小國,竟然能擋住戰力彪悍的蒙古鐵騎。

在隨後的時間裡,他親自帶領軍隊,先後六次發動攻擊,每次都傷亡頗大。不甘心的成吉思汗在一番修整後,於1226年,再次對西夏發動攻擊。這一次戰鬥更加慘烈,雙方都在不計代價的互相搏殺,甚至,成吉思汗都中了對方一支毒箭。

經歷了大半年的交戰,這才終於將西夏國徹底滅掉,成吉思汗也死在了滅西夏的途中。

從這件事便可以看出,論戰鬥力與拼殺的精神,西夏人比起蒙古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是在勢微的情況下,西夏人還能堅持反抗,屢次戰鬥中均能重創蒙古鐵騎,硬拖了蒙古軍隊二十二年。雖然,西夏人作戰堅韌,但是,經過長期的戰爭消耗,其國力早已是強弩之末,戰敗只是時間問題,於是,西夏皇帝派出使者,向蒙古帝國表達出歸降的意願。而蒙古國在這時卻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成吉思汗去世,據傳言,死因或許與西夏人的毒箭有關,當時蒙古國為了防止西夏國反悔投降,特意隱瞞了成吉思汗去世的消息。

到了西夏正式投降後,蒙古人遵從成吉思汗的遺囑,將西夏皇帝殺掉,中興府也未能逃脫被屠城的命運。多年來西夏的抵抗對蒙古軍隊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如今,屠城更像是一種赤裸裸的報復。西夏覆滅後,金朝也失去了一個重要的盟友,也使得西北地區少了一道戰略屏障。在成吉思汗臨死前不僅要求對西夏滅族,還要徹底毀滅掉西夏文化,由此看來,成吉思汗對於西夏殊死抵抗蒙古軍隊頗為記恨。在屠城之戰中,所有與西夏有關的典籍全部被付之一炬,徹底被抹除,而在後來的正史中,也不見西夏的記載,所以,這自然是成吉思汗的意願,他想徹底抹除西夏文化的同時,也不想這段令蒙古軍隊蒙羞的作戰歷史傳給後人。

眾所周知,歷史上正史都是有官方來編寫,如《史記》這種,為西漢朝廷令司馬遷編寫,其內容也基本為西漢前的各朝歷史。正常來說,一個朝代覆滅,必然會有全新的朝代誕生,而新的朝代則往往承擔起為前朝修訂正史的職責。

如:明朝覆滅,到了清朝,皇帝便會命史官編寫明史,因此,這樣算來,宋、遼、金、西夏處於同一個時期,它們在覆滅後元朝出現,這個時候元朝就要負責為四個朝代修訂正史。通過開頭我們知道,二十四史中有宋史、遼史、金史,唯獨沒有西夏史,可見,其在編寫的過程中,元朝有意繞過了西夏。畢竟,他們先祖成吉思汗遺囑中曾說過毀掉西夏文化,元朝史官又怎敢為西夏編史呢。

當然,網上也有其他原因,如西夏國沒有文化底蘊、統治範圍小、沒有華夏正統等各種理由,看似很有道理,實則,經不起推敲。另一個原因則認為是時間不夠,畢竟當時元朝要同時編寫宋、金、遼的史書,這無疑是巨大的工作量,因此,只能先將西夏史的修訂編寫放到最後。元朝統治壽命比較短,只存在了九十八年便覆滅了,如此一來,西夏史便不了了之了。

時至今日,我們這一代人對於西夏國的歷史仍然知之甚少,當時西夏國地域偏僻,鮮少與中原地區交流,並沒有太多的西夏史書傳入內地。在西夏覆滅時,蒙古人摧毀了西夏所有存世的文獻古籍,能夠有幸存世的少之又少,甚至,在元朝時期,一些史官對於西夏曆史都不太熟悉。當蒙古鐵騎進侵西夏,大肆蹂躪的時候,西夏居民向境外逃走,他們向著中國而去,經過數千裡跋涉,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木雅地方定居下來,建立了一個小政權“西吳王”,這個小政權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被徹底消滅,

隨著考古進步,我們相信終有一天,西夏背後的歷史終將會被髮掘,到時我們便可以更加深入的瞭解西夏人。


趣看歷史


決定事物本質的一定是內因,所以最重要的是西夏為什麼扛不住了。

西夏是党項族建立的政權, 自 1038年建國, 到 1227年為蒙古帝國所滅,立國約一百九十年。探討西 夏滅亡的原因, 固然有多種說法 ,但主要原因還是自 身國力弱小造成的。 一、關於西夏滅亡原因的幾種主要說法


(一)環境惡劣說 。地理環境對歷史的影響近些 年來引起了不少學者的興趣。劉菊湘有一些文章認 為西夏時期地理環境惡化了 ,為了生存, 蒙古 、金、夏 等國不得不相互攻伐, 導致西夏滅亡 。 〔1〕近年來有人 考據出公元 1000 -1200年前後,我國正處於歷史上 第 3個寒冷期,年平均氣溫低於現在約 2°c,氣候寒冷 乾燥 。 〔2〕而西北自古便是自然災害的多發區, 植物生 長期短,飼草貧乏。見諸於史書上的西夏自然災害就 有旱 、澇、雹、霜、風沙、地震、鼠害、蝗蟲 、疫疾等。西 夏臨近滅亡時 ,疫疾、荒旱、大風 、地震等災害更為頻 繁。僅河西走廊 、寧夏平原等少數地方憑藉優越的自 然條件,便利的灌溉系統, 能夠抵禦自然災害 。環境 惡劣確實是影響西夏生存與發展的一個因素。

(二)西夏附蒙攻金說。 《金史·夏國 》評論金夏 滅亡的原因時說 :“(金夏 )及貞祐之初,小有侵掠, 以 至構難十年不解, 一勝一負精銳皆盡,而兩國俱弊”。 後人對此大多贊同,認為夏國滅亡於附蒙攻金。學者 丁謙指出 :“然則西夏之亡, 謂亡於遵頊可也”。 〔3〕西 夏統治者在戰略決策上採取“附蒙攻夏”的政策是加 速其滅亡的一個原因, 但不是主要原因。 1209年, 蒙 古軍第三次攻擊西夏 ,兵臨都城中興府, “安全譴使至 金乞援”, 〔4〕金衛紹王拒不發兵相救。此後,夏怒而附 蒙攻金, “以至構難十年不解 ”。 〔5〕不過, 附蒙攻金只 是西夏求得生存的策略 。當金夏聯盟時 ,蒙古軍隊腹 背受敵。而且,河西地區是連接中原和西域的橋樑, 也是由大漠進入中原的交通要道, 為達到經濟掠奪目 的及破壞夏金聯盟,蒙古攻夏不可避免。

(三)統治階級矛盾激化說。今人李蔚在其著作 中提到了西夏統治者內部矛盾的激化,並且認為統治 者內部矛盾激化體現在皇位的頻繁更替上。西夏末 期皇位更替頻繁,但每位皇帝對蒙古帝國並非真心歸 順。 〔6〕 1218年蒙古遠征花刺子模國, 曾要求西夏派兵 從徵,夏主拒絕,其臣阿沙敢不對著蒙古使者譏諷成 吉思汗道:“力即不足, 何必為汗 ”。 〔7〕從現有史書上 看, 前線將士抗蒙鬥志沒有因皇位更替而受多大影 響。對金作戰只是趁火打劫, 金也是趕跑夏人了事。 1226年,蒙古最後一次攻打西夏,進軍都城興慶府時, 夏軍還能出兵 50萬在靈州予以反擊。當時, 以蒙古 的軍事實力不是哪個國家能獨立抗擊的 ,必須尋找強 有力的盟友,而金主都顯得昏庸短視, 看不清當前形 勢,敵友不分。西夏如不依附蒙軍,定會招致更大的 打擊,內部矛盾激化對此沒有大的影響。二、西夏國力狀況 西夏國土面積小 ,自然環境惡劣, 經濟上以畜牧 業和農業為主,收成很不穩定。即使沒有外來力量的 干擾 ,百姓生活也很艱難。

(一)經濟結構單一,基礎薄弱,不能自給自足 西夏的疆域, “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 ,北 控大漠”, 〔8〕 “方二萬里”。 〔9〕範圍大致包括今陝北、寧 夏及其周邊地區。據今人統計,國土面積約合 57萬 平方公里。境內有低丘、高山 、平原、沙漠以及綠洲、 戈壁等。其中沙漠、荒漠、戈壁和山地佔據了全境的 2/3強。 寧夏平原和河西走廊是兩大農業區,自然條件相 對優越,但比例不足國土總面積的 1/10。鄂爾多斯高 原大部分地區水草肥美;阿拉善和河西瓜州、沙州等 地雨量稀少,多生牧草 ,有利於畜牧業的發展 。畜牧 業是其經濟的主體。農牧業生產非常脆弱, 既受天災 影響 ,也容易遭受戰爭破壞。據記載 , 1176年 , “蝗大 起,河西諸州食稼殆盡”, 〔10〕 1212 -1213年, 河東、陝 西兩年大旱,關中地區鬥米值 8千錢。 〔11〕 1223年, “興 靈自春不雨 ,至於五月, 三麥不登, 饑民相食 ”。 〔12〕即 使平常年景,百姓一年四季的生活也離不開野菜, “其 民則春食鼓子蔓、逢子 ,夏食蓯蓉苗、小蕪荑,秋食席 雞子 、地黃葉、登相草,冬則畜沙蔥、野韭 、拒霜、灰條 子、白蒿、醎松子,以為歲計 ”。 〔13〕一旦戰爭,國內必定 疲乏 。牲畜經常被掠為戰利品。 1049年,遼興宗率軍 伐夏 ,北路行軍“至西涼府,獲羊百萬 ,橐駝二十萬 ,牛 五百 ”。 〔14〕成吉思汗第一次侵西夏時,也大掠牲畜而 去。此類記載,不勝枚舉。 手工業在西夏經濟中只是有益的補充。由於境 內鐵礦少,冶煉業不甚發達。製鹽業是其支柱產業, 鹽州盛產青白鹽, 質量好,生產規模大, “歲調畦夫數 千”。 〔15〕西夏人常以鹽和鄰國交換穀物。在紡織業方 面,只是在夏宋邊境地區生產麻布。 對外貿易是維持西夏經濟的重要手段 。糧食 、絹 帛、茶葉都是西夏短缺的, “百貨悉仰中國 ”。 〔16〕他們 用牲畜和土特產品與宋交易。和市是雙方貿易的主 要形式,貿易額巨大。宋人有言“夏人仰吾和市,如嬰 兒之望乳”。 〔17〕一旦與宋失和,榷場關閉 ,夏國往往因 承受不了經濟壓力而陷入困境 。 1042年 ,宋夏大戰, 西夏境內 “賜遺 、互市久不通、飲茶 、衣帛貴, 國內疲 困”。 〔18〕北宋滅亡後,金夏經濟貿易也較為頻繁。 西夏經濟是在自然災害和戰爭破壞的不穩定環 境中艱難維持,能夠立國 200來年實屬不易。党項族 是一個了不起的民族。

(二)人口短缺 ,人力資源貧乏 人口短缺始終是西夏政權頗為關心的問題。西 北地區自古以來人口稀少,唐安史之亂後 100多年的 藩鎮割據混戰局面和少數民族的入侵,使得人口增加 困難。據估計, 西夏人口最多時不過 300萬左右 ,每 平方公里不足 6人。 〔19〕人口不足, 既影響經濟發展, 國防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西夏實行徵兵制,凡男子 年 15以上為丁,即隸兵籍 ,軍有“正軍 ”和 “抄 ”的分 別。正軍均為體格健壯而武技精湛者, “體格弱而武 技拙劣者為抄”, 〔20〕正軍可驅使抄 , “故壯者皆習戰鬥 而得正軍為多”。 〔21〕軍隊最多時,僅正軍就達 50餘萬 人,此外還有 10萬專門擄掠人口的擒生軍,正軍和擒 生軍都是騎兵,遇有戰事, “於西則自東點集而西,與 東則自西點集而東, 中路則東西皆集”。 〔22〕軍隊人數 多,大量壯年勞動力脫離生產, 嚴重影響了農牧業生 產的發展。由於糧食不足及食物短缺 ,丁壯死亡亦 多。有時候老弱婦女也作為軍隊戰鬥力的補充 ,不免 於徵戰。據《西夏紀 》記載:“元昊傾國入寇,不過四 五萬,老弱婦女舉族而行 ”。為了解決人口問題 ,擄掠 人口是其對外征伐的主要目的之一 ,軍中設置 10萬 擒生軍,俘來的漢人, 健壯者編為撞令郎, “若脆怯無 他伎者,遷河外耕作 ,或以守肅州”。 〔23〕 《西夏天盛律 令》有相當的內容是保護境內人口資源 ,鼓勵並妥善 安置周邊投誠人口的,對殺人傷人者量刑很重。換言 之,西夏最不能承受的壓力是人口的減少。

(三)依賴性的外交政策 西夏國小 , “立國二百年, 抗衡遼、金、宋三國,偭 鄉無常,視三國之勢強弱以為異同焉”。 〔24〕西夏西面 的回鶻和南面的吐蕃 ,當時業已衰落,勢力不敵西夏, 雙方始終沒發生大的戰事。因此, 西夏始終面臨的是 東面的宋 、遼、金的軍事威脅,末年更是受到北面蒙古 的入侵。當面臨宋的威脅時, 它只能依附於遼或金。 長期以來西夏對遼、金都是極為恭順的。西夏與遼和 平友好的時間超過 100年,發生戰爭只有 6年, 關係 不太融洽的時間也只是 30多年。和平友好, 相互援 助是夏遼關係的主流。當然, 西夏也對遼有所防備, 在邊境上有精兵 7萬。遼亡前夕,西夏複稱藩於金。 金滅遼和北宋後,其疆域已把夏國包圍了起來。夏仁 宗初立時 ,畏懼金國勢力的強大,向它特別表示屈服 恭順。蒙古壯大, 西夏戰敗後又迫於形勢,向蒙古稱 臣,這都是因為國小,難以自立,不得不輾轉依附於強 · 136· 國以求生存。

三、國力弱小是西夏滅亡的主要原因 西夏建國後, 社會經濟經過 100多年的發展, 有 了一定的基礎,這遠非處於落後階段的蒙古所能比擬 的。但是,西夏的經濟相當脆弱 ,經受不了長期戰爭 的考驗,人口稀缺 ,沒有機動作戰的迴旋餘地, 當戰 爭在其境內展開時,帶來的破壞和殺戮難以承受。成 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後,夏國廣大的北部邊境與蒙古 接壤 ,防禦艱難 。而且蒙古攻打西夏,後勤補給線本 來就不太長,加之大肆擄掠, 其人力和物力很快得到 補充 。夏國北部只有黑水城等少數邊防重地,一旦被 突破 ,蒙古鐵騎就在夏境內橫衝直行,來去自由。 “以 至其國土內地,成為成吉思汗之通衢 ,五次進徵,來去 自由 ,毫無繞道避險 ,遭受遲滯之虞”。 〔25〕當

時, 西夏 基本上憑城守險 ,置廣大鄉村於不顧。據《多桑蒙古 史》記載:“蒙古軍侵入一地,各方並進 ,分兵屠諸鄉居 民,僅留若干俘虜,以供營地工程或圍城之用”;“蒙古 兵之圍一城也,未下而解圍去之事甚鮮”;“凡大城皆 不免於破壞,居民雖自動乞降,出城迎求蒙古兵之悲 憫者 ,仍不免於被屠”。 “蒙古兵在出徵之中, 每年休 養士馬數月,然於進至屯駐地以前, 必先躪其四圍之 地甚遠,俾能自保,然後飽載所掠之物,休兵於其地”。 而西夏政策是“全憑防禦以守城池,自是放棄城池以 外之鄉村,使得耕作與牧場人民 ,全數暴露在敵人鋒 鏑之下”。 〔26〕西夏本來人就不多,最犧牲不起人口, 消 極防禦恰恰適應了蒙軍消耗其經濟和有生力府量的 目的 。 “(蒙古)秋取西涼搠羅、河羅登縣,遂逾沙陀 至黃河九渡, 取應裡等縣, 所至焚殺”。 〔27〕 “其民穿鑿 土石 ,以避鋒鏑, 免者百無一二, 白骨蔽野 ”。 〔28〕

從 1205年蒙古第一次攻打西夏,到 1227年夏亡,蒙軍總 計發起了 6次攻擊 。前 5次,蒙古迫於各種考慮和顧 忌,顯得有心無力, 持續時間不長, 最長不到 9個月。 一旦夏主求和納貢 ,成吉思汗就應允退兵。 1224年, 蒙古軍遠征花刺子模勝利後 ,勢力大增, 人力 、物力、 財力已幾十倍於西夏。而西夏由於連年戰爭和災荒, 已精疲力竭。 “河西諸州草木旱黃 ,民無所食”。 〔29〕“在所略中國之地,見其倉庫無鬥粟尺帛之儲”, 〔30〕人 力、物力得不到有力、及時的補充,日漸困弊, 只能束 手待斃。 1226年春,蒙軍最後一次發起了對西夏的全 面攻擊。其規模之大, 持續時間之長, 都是以前歷次 戰爭不曾見到的。西夏民窮財盡,百姓流離失所,面 臨大敵 壓境, 州城各自為戰 , “遵 頊點集不能遽 集”, 〔31〕困守孤城,苦撐待變。 1227年六月,夏主李晛 力盡投降 ,七月被殺,西夏滅亡。西夏環境複雜惡劣, 經濟發展基礎薄弱,統治者 不重視百姓生活,民生困難,人口稀少,國力弱小。這 才是西夏滅亡的主要的或根本的原因


大師神馬是大師


西夏實力也不弱。


用戶93529188499


西夏是蒙古人功城拔寨的第一站,要積累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