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认为我们国家有夏朝甚至有虞朝存在。但为什么殷墟中的甲骨文没有一次提到过夏朝呢?

shengkay


“我们认为”有没有和“确定”有没有是两码事。

从目前的考古发掘来看,确实没有公认的夏代遗址,当然更没有所谓的夏代文字

甲骨文有“夏”字(见下图,刘钊《新甲骨文编》349页),在卜辞中都用为人名,并不指夏朝或夏代

有学者认为甲骨文中的“西邑”是夏,有一定道理,但并不能确定。

至于说甲骨文中为什么没有提到夏,有几种可能,一是真没有;二是还没挖出来,或暂未公布(我们仅就已公布的甲骨就事论事);而第三则是因为甲骨文只是占卜的记录,有其文献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也很正常。

既然“夏”暂时都无法确定,更为古早的“虞”真的可能只存在于后人层累出来的古史中了。



熊猫老师教识字


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大家只要要用脑子想一想,就能够知道答案。

那么,由【地丁老师讲神话故事】给朋友们解密答案吧!

为什么殷商出土的甲骨文中,没有记载过夏朝呢?只有以下三种可能。

一,至今为止,考古界还没有发现殷商或夏朝关于夏朝存在的甲骨文或别的文字。


从《史记》到先秦的各种史书来看,夏朝是应该存在滴!不信的话,你去问【明白二大爷】(说书人)。

二,是应该最重要的一点。过去的中国人,都非常的看重自己祖先的功名和名誉。

商汤推翻了夏桀以后,建立了大商王国。应该说是功在千秋。按理来说,应该大肆宣扬才对吧!可是,商子民却认为他们的祖宗用暴力的手段争夺别人的天下,是不光彩的事情。很可能,要告诉【史官】们,尽可能的不要编写本朝的历史故事。也许那个时期还真的没有【史官】呢?


三,的确,甲骨文和金文,在殷商时期只不过是用了撰写占卜的文字。还有一部分到现在为止,没有人能够识别出来!

总结以上三点,有些人不承认中国古代有个【夏朝】,也是可以理解滴。但是,不能彻底的否认中国古代没有夏朝这个王国。

^这是中国古代的夏桀与喜妹图

如果,他彻底否认了夏朝的存在。我想,【司马迁】老先生,也会跟他过不去滴。。。

本人的认识肤浅,请大家叙述自己的观点。好嘛?(畅所欲言)


地丁老师的古代史


这个问题,我曾经回答过,现在再详细说一下。虞朝,包括之前的尧帝王朝,再往前的三皇五帝,肯定是存在的。因为,一个基本的常识,中华民族,并不是从外太空降临,突然出现在华夏大地上了,这其中,必然有传承,而不是说,商朝,突然就出现了,就是一个强大的东方奴隶制国家了。

但为何,甲骨文上没有提到过夏朝了,这也很简单,因为,直到夏朝,中国的书写文字,才相对稳定,可以记载更多的内容了。但书写文字的发展,尚没有强大到,可以记载过去和历史。而虞朝本身,恐怕文字的书写能力,不如商朝的五分之一。

不是不想记录和写,而是当时没这个本身。这个现象,也很正常,绝大多数民族,都只留下了口口相传的文字,而不存在书写文字。


董江波


没找到甲骨文记录就一定没有么?

史记司马迁对商和夏都有记录,中国历官是世承的,对于历史是严谨的,用生命来捍卫历史真相历官不少,除了因为是人多点主观感情外,应不会凭空乱写!

当初还不怀疑没有商,因为没有文物证明商。

后来妇好墓等的发现,证明了商在这片大地上存在过。

所以可以证明史书对商的记录是正确,而且发现商文物和地域和巜史记》对商所在地记录无二,又可以证明《史记》是真实严谨的。

夏的实物发现有侍时日,也许早有了,只是上面没写某某代出,而且比夏更早文物和遗址早有发现,而且文明程度可观,一个文明的形成是要过程时间的,所以中化文明古老传承是有脉络的,古老的,优秀的。

这样,对于出土的上周时期对于夏王朝的记载是不容置疑的。

另外在近二三十年的时间里所出土的诸如马王堆的《春秋事语》,石板村战国楚简的《国语.吴语》中所记载的夏王朝历史真实性是无可置疑的。

就像父亲上面还有父亲一样,商上面铁定还有朝代。

个人认为夏可能是个多个社会发展很成熟先进部落联盟组合,所以商以前的考古发现,总觉不集中,但做为一个完整社会的条件全具备了。

而甲骨文目前发现也不多,大部分是祭祀和占卜用语,不是记录历史,跳大仙时,提前朝干嘛!

西方可以以史诗和传说来认定历史传承而到了中国就必须实物,而且实物还必须写某某代的,而对汗牛充栋的史书记承,统统视而不见,呵呵呵,一些国人也跟着起哄!

贾湖出土的八千年的遗址,其中出土的甲骨契刻符号,是中国最早的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实物资料,其中目,日,大家都认识,还有笛子什么不多写了,这就是传承证据。




蓉儿是妹纸


首先,甲骨文证明商时已经有成熟的文字体系,这些甲骨文全是占卜甲骨上出现的。占卜会问几十年前几百年前的历史事件吗?显然不会,常理推测只会问未来未决之事。所以甲骨文里很难发现历史事件。同样从常理推测,既然有了成熟文字,会只用于占卜用吗?还是常理,文字一旦出现,应该且肯定还会用于其他用途,如文书、证明、历史记录等。可是至今没有发现,记载这些的文字载体是甲骨?青铜?泥板?毛皮?谁也不知道,但可能确定这些载体记载的内容肯定更丰富、价值更高?去哪儿了呢?没有发掘到,目前只能推测。按常理推测,商王朝破灭之际,这些文献去向有两个可能,一是纣王自焚一把火烧了,二是武王占领军抢走了。我想二者应兼而有之,自焚烧了一部分是肯定有的,也是王朝末世常有之事,但全烧完也不可能,一个王朝甚至往上返溯的积累很难仓促间就全部毁得干净,所以必有部分被周王朝继承,成为西周郁郁乎文哉的一部分,也是后世竹书纪年等诸国史书、诸子百家著作甚至司马迁等能在未见占卜甲骨文的情况下,能清晰反溯追记三代史事的重要根据。可是,从现在传世的第一手文献载体看,别说商时的,连西周的也只有少量青铜铭器可以见到。连距彼时不远的春秋孔子都已经在感叹,他虽能言夏商之礼,但已找不到足够的原始文献用来佐证其所知的夏商之礼是否无误了。这说明,到孔子时代时,西周诸侯里文献传承最为丰富久远的鲁国就已无法见到古时一手原始文献了。那么这些文献到西周后又去哪儿了?首先要知道在几千年前这类典籍文献有多么脆弱,其传承有多么困难!文字普及率本就低到令人发指,文字载体的质地又无法确保其能否经千年不朽不腐,且其又不如后世那般容易无谬误的复制传播,所以可以肯定好多载体都是孤本孤立,在那绵延千年的时间里,一次战乱、一场天灾、一次人祸就可能造成无数文献典籍的绝世断代。我们对这些已无以一一查证,从历史记下的碎片记载看,除商周更替之外,在西周东周时期,至少就还有两次可对这些文献典籍造成批量性毁灭打击的大事件。一次是西周末幽王乱事后,申侯、鲁侯、许文公立平王於申,虢公翰立余臣於携,两王相争逾二十年,诸多诸侯甚至犬戎、姜戎等异族在西周王朝的文化政治中心往来反复,镐京都被付之一炬,后又来被迫分割给秦郑等国,王室所藏宝器、文献等不可能不受影响,至少有部分就此毁灭。到了东周景王死,王子朝又与王子猛相争逾四五年,王子朝失败后遂携周王室典籍投奔楚国,据传周王室图书馆长老子也是于此时随行赴楚,这也是公认的西周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文化迁玛,此后一直被视为蛮夷的楚国开始出文化井喷式繁荣发展,不过那批典籍确实再无去向记录。我们只能期盼,这些文献典籍都被王子朝藏了起来,两千余年至今还未被发现,也未朽未腐吧。


江天晓3


这个问题从历史辩证主义可以分析得到:汉文化是由周秦继承而来,周文化又继承了部分商文化,那么商文化从何而来呢?总不能凭空出来的。商之前肯定有漫长的文明,我们当然可称之为华夏、夏文化。

考古学未能考证,并不能代表没有。比如有些文化彻底被抹杀毁灭,新文明又沿用或者在原址新修了宫殿建筑,上古黄河流域土地潮湿,黄河又数次改道,文物难以保存,建筑本来就原始又会被冲毁湮灭,所以考古证明具有局限性。

我们要相信先人的史籍记载,怀疑祖先本就是对自身的否定。


偉206209530


甲骨文因刻在龟甲、兽骨(牛肩胛骨)上才被称为甲骨文。那为什么要刻在这些甲骨上呢?那就先要明白这些甲骨文的作用:占卜。


商人占卜的内容很广:出征、打猎、天气、农事、妇人的生育等等。

占卜时先要准备好卜骨、卜甲。卜骨先把骨头锯开刨平,然后在背后凿一些小坑,凿完坑以后再钻一个小园洞,卜甲也是一样在背后钻凿。占卜之人叫贞人,占卜时把凿好的龟甲或兽骨放在微火上灼烤钻凿处,卜甲卜骨的正面会循着钻凿疤痕出现一横一竖像″卜"字的裂纹(占卜由此而来),这种裂纹叫"兆"。贞人根据得到的兆形来判断所卜问事情的吉凶,占卜之后还要把这次占卜的有关情况记录在兆纹的旁边也叫卜辞。


因为占卜要靠龟甲、兽骨灼烤的裂纹来来求卜的结果,所以甲骨文就只与占卜有关,而不是用于记录史实。

已经出土的甲骨文有四千多个字,译出的有一千多字,是系统完整的文字体系,它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肯定有个漫长的形成过程。这么多文字用于记录史实,记录一个王朝的重大事件,王族谱系不成任何问题。

所以甲骨文上不记录夏王朝的历史不代表没有夏王朝,也不代表夏王朝的历史没被记录过,只是没有写在龟甲兽骨上,写在甲骨上远没有写在木板、竹简上方便易写,易整理。只是这些木板、竹简或者被毁,或者巳被历史的尘埃煙没,也许某一天,也像殷墟甲骨文一样被发掘。



司马迁《史记》记录夏朝自禹至桀共十七帝,名字都记的清清楚楚,司马迁祖上世代为史官,不可能凭空编造这些人出来。成汤伐夏时作《汤誓》记录伐夏桀。


更早的夏启伐有扈氏之时作《甘誓》,太康失国之时作《五子之歌》。这些都不是空穴来风,只是有待我们的考古工作者去探索.发现。


寻桂子


对于夏朝存不存在这个问题,我已经在很多个新闻下面有过回答了。但是我不知道到底是谁如此别有用心,还是旧事重提。升了一下,从古至今,哪个民族敢抗击洪水反抗天灾。查下历史貌似只有中国人。可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的祖先做到过一次。而外国人没有。看似大禹治水是神话传说。但你别忘了,解放军抗洪可不是神话传说。就像吃螃蟹一样。中国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今天才会有美味的阳澄湖大闸蟹,才会有文吃法武吃法。以及各种各样的螃蟹的制作方法。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巴解。假如不是他第一个勇敢尝试螃蟹的话,后人怎么会效仿?正所谓始作佣者。外环的祖先胆小怕事,没有反抗天灾,所以直到今天,即使是强大的美国,面对洪水也只是派出武装部队去灾区维护治安,而非救人。反观中国人民解放军则是扛着沙袋。与天搏斗。


至尊昊


题主说的我i们都认为我们国家有夏朝甚至虞朝的存在,这一点不知道哪里得来的,小黑就不知道有什么虞朝的存在,是尧舜时期么。而且夏朝的存在与否,这个本来就有争议,顾颉刚先生在《古史辨》一书就怀疑有夏朝的存在,并且认为大禹可能是一条大虫。虽然后来大部分中国人,还是相信有夏朝的存在的,但是外国人又开始怀疑是否存在夏朝了。



题主提到的殷墟甲骨文没有一次提到夏朝,这个倒是事实,殷墟甲骨也出了几十万片了,但是没有发现有夏或者是没有释读出“夏”字,亦或者夏朝还有别的称呼。所以至少在考古界,一部分学者对于夏朝的存在还是抱着避而不谈的态度,因为没有文字,很难说有没有夏朝存在,毕竟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太过久远了









小黑侃大山


现在的专家好象进入一个误区,只要是考古发现的就是那个时代的全部。比如甲骨文,好象商朝全部文献都在这里一样。其实随便想想都觉得不可能,商朝人们不至于就是用甲骨书写,他们一定会有更简单,更实用的书写载体的。虽然我们没有发现,或者是在这些岁月里永远消失了。

我们能够见到甲骨文,我们要感谢商朝人尚鬼,他们随时随地都用甲骨占卜,和祖先们沟通。所以留下了大量的甲骨文。但是这就有一个局限,就是占卜都是为眼前的事,不会涉及历史,所以没有提到夏朝也正常。就比如多少年后的专家挖到了我们的物理或者化学书,里面也没有民国和清朝一样的道理。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