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認為我們國家有夏朝甚至有虞朝存在。但為什麼殷墟中的甲骨文沒有一次提到過夏朝呢?

shengkay


“我們認為”有沒有和“確定”有沒有是兩碼事。

從目前的考古發掘來看,確實沒有公認的夏代遺址,當然更沒有所謂的夏代文字

甲骨文有“夏”字(見下圖,劉釗《新甲骨文編》349頁),在卜辭中都用為人名,並不指夏朝或夏代

有學者認為甲骨文中的“西邑”是夏,有一定道理,但並不能確定。

至於說甲骨文中為什麼沒有提到夏,有幾種可能,一是真沒有;二是還沒挖出來,或暫未公佈(我們僅就已公佈的甲骨就事論事);而第三則是因為甲骨文只是占卜的記錄,有其文獻特點,不能面面俱到也很正常。

既然“夏”暫時都無法確定,更為古早的“虞”真的可能只存在於後人層累出來的古史中了。



熊貓老師教識字


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大家只要要用腦子想一想,就能夠知道答案。

那麼,由【地丁老師講神話故事】給朋友們解密答案吧!

為什麼殷商出土的甲骨文中,沒有記載過夏朝呢?只有以下三種可能。

一,至今為止,考古界還沒有發現殷商或夏朝關於夏朝存在的甲骨文或別的文字。


從《史記》到先秦的各種史書來看,夏朝是應該存在滴!不信的話,你去問【明白二大爺】(說書人)。

二,是應該最重要的一點。過去的中國人,都非常的看重自己祖先的功名和名譽。

商湯推翻了夏桀以後,建立了大商王國。應該說是功在千秋。按理來說,應該大肆宣揚才對吧!可是,商子民卻認為他們的祖宗用暴力的手段爭奪別人的天下,是不光彩的事情。很可能,要告訴【史官】們,儘可能的不要編寫本朝的歷史故事。也許那個時期還真的沒有【史官】呢?


三,的確,甲骨文和金文,在殷商時期只不過是用了撰寫占卜的文字。還有一部分到現在為止,沒有人能夠識別出來!

總結以上三點,有些人不承認中國古代有個【夏朝】,也是可以理解滴。但是,不能徹底的否認中國古代沒有夏朝這個王國。

^這是中國古代的夏桀與喜妹圖

如果,他徹底否認了夏朝的存在。我想,【司馬遷】老先生,也會跟他過不去滴。。。

本人的認識膚淺,請大家敘述自己的觀點。好嘛?(暢所欲言)


地丁老師的古代史


這個問題,我曾經回答過,現在再詳細說一下。虞朝,包括之前的堯帝王朝,再往前的三皇五帝,肯定是存在的。因為,一個基本的常識,中華民族,並不是從外太空降臨,突然出現在華夏大地上了,這其中,必然有傳承,而不是說,商朝,突然就出現了,就是一個強大的東方奴隸制國家了。

但為何,甲骨文上沒有提到過夏朝了,這也很簡單,因為,直到夏朝,中國的書寫文字,才相對穩定,可以記載更多的內容了。但書寫文字的發展,尚沒有強大到,可以記載過去和歷史。而虞朝本身,恐怕文字的書寫能力,不如商朝的五分之一。

不是不想記錄和寫,而是當時沒這個本身。這個現象,也很正常,絕大多數民族,都只留下了口口相傳的文字,而不存在書寫文字。


董江波


沒找到甲骨文記錄就一定沒有麼?

史記司馬遷對商和夏都有記錄,中國曆官是世承的,對於歷史是嚴謹的,用生命來捍衛歷史真相歷官不少,除了因為是人多點主觀感情外,應不會憑空亂寫!

當初還不懷疑沒有商,因為沒有文物證明商。

後來婦好墓等的發現,證明了商在這片大地上存在過。

所以可以證明史書對商的記錄是正確,而且發現商文物和地域和巜史記》對商所在地記錄無二,又可以證明《史記》是真實嚴謹的。

夏的實物發現有侍時日,也許早有了,只是上面沒寫某某代出,而且比夏更早文物和遺址早有發現,而且文明程度可觀,一個文明的形成是要過程時間的,所以中化文明古老傳承是有脈絡的,古老的,優秀的。

這樣,對於出土的上週時期對於夏王朝的記載是不容置疑的。

另外在近二三十年的時間裡所出土的諸如馬王堆的《春秋事語》,石板村戰國楚簡的《國語.吳語》中所記載的夏王朝歷史真實性是無可置疑的。

就像父親上面還有父親一樣,商上面鐵定還有朝代。

個人認為夏可能是個多個社會發展很成熟先進部落聯盟組合,所以商以前的考古發現,總覺不集中,但做為一個完整社會的條件全具備了。

而甲骨文目前發現也不多,大部分是祭祀和占卜用語,不是記錄歷史,跳大仙時,提前朝幹嘛!

西方可以以史詩和傳說來認定歷史傳承而到了中國就必須實物,而且實物還必須寫某某代的,而對汗牛充棟的史書記承,統統視而不見,呵呵呵,一些國人也跟著起鬨!

賈湖出土的八千年的遺址,其中出土的甲骨契刻符號,是中國最早的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實物資料,其中目,日,大家都認識,還有笛子什麼不多寫了,這就是傳承證據。




蓉兒是妹紙


首先,甲骨文證明商時已經有成熟的文字體系,這些甲骨文全是占卜甲骨上出現的。占卜會問幾十年前幾百年前的歷史事件嗎?顯然不會,常理推測只會問未來未決之事。所以甲骨文裡很難發現歷史事件。同樣從常理推測,既然有了成熟文字,會只用於占卜用嗎?還是常理,文字一旦出現,應該且肯定還會用於其他用途,如文書、證明、歷史記錄等。可是至今沒有發現,記載這些的文字載體是甲骨?青銅?泥板?毛皮?誰也不知道,但可能確定這些載體記載的內容肯定更豐富、價值更高?去哪兒了呢?沒有發掘到,目前只能推測。按常理推測,商王朝破滅之際,這些文獻去向有兩個可能,一是紂王自焚一把火燒了,二是武王佔領軍搶走了。我想二者應兼而有之,自焚燒了一部分是肯定有的,也是王朝末世常有之事,但全燒完也不可能,一個王朝甚至往上返溯的積累很難倉促間就全部毀得乾淨,所以必有部分被周王朝繼承,成為西周鬱郁乎文哉的一部分,也是後世竹書紀年等諸國史書、諸子百家著作甚至司馬遷等能在未見占卜甲骨文的情況下,能清晰反溯追記三代史事的重要根據。可是,從現在傳世的第一手文獻載體看,別說商時的,連西周的也只有少量青銅銘器可以見到。連距彼時不遠的春秋孔子都已經在感嘆,他雖能言夏商之禮,但已找不到足夠的原始文獻用來佐證其所知的夏商之禮是否無誤了。這說明,到孔子時代時,西周諸侯裡文獻傳承最為豐富久遠的魯國就已無法見到古時一手原始文獻了。那麼這些文獻到西周後又去哪兒了?首先要知道在幾千年前這類典籍文獻有多麼脆弱,其傳承有多麼困難!文字普及率本就低到令人髮指,文字載體的質地又無法確保其能否經千年不朽不腐,且其又不如後世那般容易無謬誤的複製傳播,所以可以肯定好多載體都是孤本孤立,在那綿延千年的時間裡,一次戰亂、一場天災、一次人禍就可能造成無數文獻典籍的絕世斷代。我們對這些已無以一一查證,從歷史記下的碎片記載看,除商周更替之外,在西周東周時期,至少就還有兩次可對這些文獻典籍造成批量性毀滅打擊的大事件。一次是西周末幽王亂事後,申侯、魯侯、許文公立平王於申,虢公翰立餘臣於攜,兩王相爭逾二十年,諸多諸侯甚至犬戎、姜戎等異族在西周王朝的文化政治中心往來反覆,鎬京都被付之一炬,後又來被迫分割給秦鄭等國,王室所藏寶器、文獻等不可能不受影響,至少有部分就此毀滅。到了東周景王死,王子朝又與王子猛相爭逾四五年,王子朝失敗後遂攜周王室典籍投奔楚國,據傳周王室圖書館長老子也是於此時隨行赴楚,這也是公認的西周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文化遷瑪,此後一直被視為蠻夷的楚國開始出文化井噴式繁榮發展,不過那批典籍確實再無去向記錄。我們只能期盼,這些文獻典籍都被王子朝藏了起來,兩千餘年至今還未被發現,也未朽未腐吧。


江天曉3


這個問題從歷史辯證主義可以分析得到:漢文化是由周秦繼承而來,周文化又繼承了部分商文化,那麼商文化從何而來呢?總不能憑空出來的。商之前肯定有漫長的文明,我們當然可稱之為華夏、夏文化。

考古學未能考證,並不能代表沒有。比如有些文化徹底被抹殺毀滅,新文明又沿用或者在原址新修了宮殿建築,上古黃河流域土地潮溼,黃河又數次改道,文物難以保存,建築本來就原始又會被沖毀湮滅,所以考古證明具有侷限性。

我們要相信先人的史籍記載,懷疑祖先本就是對自身的否定。


偉206209530


甲骨文因刻在龜甲、獸骨(牛肩胛骨)上才被稱為甲骨文。那為什麼要刻在這些甲骨上呢?那就先要明白這些甲骨文的作用:占卜。


商人占卜的內容很廣:出征、打獵、天氣、農事、婦人的生育等等。

占卜時先要準備好卜骨、卜甲。卜骨先把骨頭鋸開刨平,然後在背後鑿一些小坑,鑿完坑以後再鑽一個小園洞,卜甲也是一樣在背後鑽鑿。占卜之人叫貞人,占卜時把鑿好的龜甲或獸骨放在微火上灼烤鑽鑿處,卜甲卜骨的正面會循著鑽鑿疤痕出現一橫一豎像″卜"字的裂紋(占卜由此而來),這種裂紋叫"兆"。貞人根據得到的兆形來判斷所卜問事情的吉凶,占卜之後還要把這次占卜的有關情況記錄在兆紋的旁邊也叫卜辭。


因為占卜要靠龜甲、獸骨灼烤的裂紋來來求卜的結果,所以甲骨文就只與占卜有關,而不是用於記錄史實。

已經出土的甲骨文有四千多個字,譯出的有一千多字,是系統完整的文字體系,它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肯定有個漫長的形成過程。這麼多文字用於記錄史實,記錄一個王朝的重大事件,王族譜系不成任何問題。

所以甲骨文上不記錄夏王朝的歷史不代表沒有夏王朝,也不代表夏王朝的歷史沒被記錄過,只是沒有寫在龜甲獸骨上,寫在甲骨上遠沒有寫在木板、竹簡上方便易寫,易整理。只是這些木板、竹簡或者被毀,或者巳被歷史的塵埃煙沒,也許某一天,也像殷墟甲骨文一樣被髮掘。



司馬遷《史記》記錄夏朝自禹至桀共十七帝,名字都記的清清楚楚,司馬遷祖上世代為史官,不可能憑空編造這些人出來。成湯伐夏時作《湯誓》記錄伐夏桀。


更早的夏啟伐有扈氏之時作《甘誓》,太康失國之時作《五子之歌》。這些都不是空穴來風,只是有待我們的考古工作者去探索.發現。


尋桂子


對於夏朝存不存在這個問題,我已經在很多個新聞下面有過回答了。但是我不知道到底是誰如此別有用心,還是舊事重提。升了一下,從古至今,哪個民族敢抗擊洪水反抗天災。查下歷史貌似只有中國人。可為什麼呢?因為中國人的祖先做到過一次。而外國人沒有。看似大禹治水是神話傳說。但你別忘了,解放軍抗洪可不是神話傳說。就像吃螃蟹一樣。中國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今天才會有美味的陽澄湖大閘蟹,才會有文吃法武吃法。以及各種各樣的螃蟹的製作方法。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巴解。假如不是他第一個勇敢嘗試螃蟹的話,後人怎麼會效仿?正所謂始作傭者。外環的祖先膽小怕事,沒有反抗天災,所以直到今天,即使是強大的美國,面對洪水也只是派出武裝部隊去災區維護治安,而非救人。反觀中國人民解放軍則是扛著沙袋。與天搏鬥。


至尊昊


題主說的我i們都認為我們國家有夏朝甚至虞朝的存在,這一點不知道哪裡得來的,小黑就不知道有什麼虞朝的存在,是堯舜時期麼。而且夏朝的存在與否,這個本來就有爭議,顧頡剛先生在《古史辨》一書就懷疑有夏朝的存在,並且認為大禹可能是一條大蟲。雖然後來大部分中國人,還是相信有夏朝的存在的,但是外國人又開始懷疑是否存在夏朝了。



題主提到的殷墟甲骨文沒有一次提到夏朝,這個倒是事實,殷墟甲骨也出了幾十萬片了,但是沒有發現有夏或者是沒有釋讀出“夏”字,亦或者夏朝還有別的稱呼。所以至少在考古界,一部分學者對於夏朝的存在還是抱著避而不談的態度,因為沒有文字,很難說有沒有夏朝存在,畢竟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太過久遠了









小黑侃大山


現在的專家好象進入一個誤區,只要是考古發現的就是那個時代的全部。比如甲骨文,好象商朝全部文獻都在這裡一樣。其實隨便想想都覺得不可能,商朝人們不至於就是用甲骨書寫,他們一定會有更簡單,更實用的書寫載體的。雖然我們沒有發現,或者是在這些歲月裡永遠消失了。

我們能夠見到甲骨文,我們要感謝商朝人尚鬼,他們隨時隨地都用甲骨占卜,和祖先們溝通。所以留下了大量的甲骨文。但是這就有一個侷限,就是占卜都是為眼前的事,不會涉及歷史,所以沒有提到夏朝也正常。就比如多少年後的專家挖到了我們的物理或者化學書,裡面也沒有民國和清朝一樣的道理。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